niusouti.com

【病例摘要】江某,男,60岁,已婚,退休。于2013年8月16日就诊。患者近1年来无诱因即感觉口干舌燥,烦渴多饮,尿频量多,每曰排尿20余次,大便干,未进行系统检查及治疗,今天来我院就诊。现症见:烦渴多饮,尿频量多,每日排尿20余次,大便干。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其母有糖尿病史。查体:T36.5℃,P79/min,R19/min,BP138/76mmHg。神清,形体消瘦,体有倦貌。舌边尖红,舌苔薄黄而干,脉洪数。查空腹血糖13.0mmol/L,尿糖(++),血脂正常。【答题要求】

题目

【病例摘要】江某,男,60岁,已婚,退休。于2013年8月16日就诊。患者近1年来无诱因即感觉口干舌燥,烦渴多饮,尿频量多,每曰排尿20余次,大便干,未进行系统检查及治疗,今天来我院就诊。现症见:烦渴多饮,尿频量多,每日排尿20余次,大便干。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史,无药物过敏史。其母有糖尿病史。查体:T36.5℃,P79/min,R19/min,BP138/76mmHg。神清,形体消瘦,体有倦貌。舌边尖红,舌苔薄黄而干,脉洪数。查空腹血糖13.0mmol/L,尿糖(++),血脂正常。【答题要求】根据给出的病例资料,按住院病历的书写格式完成书面辨证施治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基本资料:江某,男,60岁,已婚,退休。于2013年8月16日就诊。主诉:烦渴多饮,尿频量多1年。现病史:患者诉近1年来无诱因即感觉口干舌燥,烦渴多饮,尿频量多,每日排尿20余次,大便干,未进行系统检查及治疗,今天来我院就诊。现症见:烦渴多饮,尿频量多,每日排尿20余次,大便干。既往史:既往体健,无肝炎、结核等传染病病史。家族史:其母有糖尿病病史。过敏史:无药物过敏史。其他情况:无特殊情况。体格检查:T36.5℃,P79/min,R19/min,BP138/76mmHg。神清合作,形体消瘦,体有倦貌。舌边尖红,舌苔薄黄而干,脉洪数。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及压痛。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大。胸廓对称无畸形,语颤音正常,双肺叩清音,肺肝相对浊音在右侧锁骨中线第5肋间隙,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前区无隆起,叩诊心界不大,心率79/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平坦柔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腹部叩鼓音,肠鸣音正常;脊柱无畸形,四肢无水肿。生理反射存在,病例反射未引出。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3.0mmol/L,尿糖++,血脂正常。中医辨病辨证依据:根据患者烦渴多饮,尿频量多,每日排尿20余次,大便干等,中医诊断为消渴。根据患者烦渴多饮,尿频量多,每日排尿20余次,大便干,舌边尖红,舌苔薄黄而干,脉洪数等,辨为肺热津伤证。病因病机分析:肺热炽盛,耗液伤津,故口干舌燥,烦渴多饮;肺主治节,燥热伤肺,治节失职,水不化津,直趋于下,故尿频量多;肺热津伤,大肠失润,则大便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洪数,为肺热津伤之象。西医诊断依据:1.老年男性,烦渴多饮,尿频量多,每日排尿20余次。2.实验室检查:空腹血糖13.0mmol/L,尿糖++。3.家族史:其母有糖尿病史。西医鉴别诊断:本病应与某些药物引起的血糖升高相鉴别。噻嗪类利尿药、呋塞米、糖皮质激素、口服避孕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可抑制胰岛素释放或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引起糖耐量减低,血糖升高,尿糖阳性,经询问病史不难鉴别。应激性血糖升高也要鉴别。诊断:中医诊断:消渴(肺热津伤)西医诊断:2型糖尿病治法:清热润肺,生津止渴。方药:消渴方加减。天花粉20g,黄连10g,藕汁20g,葛根10g,麦冬10g,覆盆子10g,知母10g,黄芩10g。服法:水煎服,每日1剂,每次150ml,每日2次。调护:控制饮食,忌食辛辣。西医治疗原则:强调早期治疗、长期治疗、综合治疗、治疗措施个体化的原则。1.糖尿病健康教育。2.饮食治疗 制订总热量、碳水化合物含量、蛋白质和脂肪比例,合理分配。3.体育锻炼。4.自我检测血糖。5.口服药物治疗 可选用双胍类、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等。
更多“【病例摘要】江某,男,60岁,已婚,退休。于2013年8月16日就诊。患者近1年来无诱因即感觉口干舌燥,烦渴 ”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例摘要:陈某,男,62岁,已婚,退休。患者3日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侧肢体力弱,右上肢不能抬起,右下肢行走费力,同时出现言语謇涩,口角流涎。前往医院行头颅MRI示:左侧基底节、放射冠区新发脑梗死。经静脉输液治疗后,患者近两日症状仍有所加重,为求配合中药治疗,前来就诊。刻下症见:右侧肢体力弱,言语謇涩,时有咳嗽,咯吐黄黏痰,胸闷头晕,腹胀纳差,溲黄便秘。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口僻相鉴别。


    参考答案:主诉:右侧肢体力弱伴言语謇涩3日。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患者右侧肢体力弱伴言语謇涩3日,诊断为中风。患者肝风挟痰,横窜经络,血脉瘀阻,而见半身不遂、言语謇涩;痰浊中阻,而见胸闷;痰热阻于阳明,胃肠积热,劫灼津液,而见便秘腹胀;舌质暗红苔黄腻,脉弦滑均为痰热之象。综上,辨证为痰热腑实证。中医病证鉴别(中医执业考生作答):中风与口僻的鉴别:中风与口僻都可出现口眼?斜,中风是以猝然昏仆,不省人事,伴半身不遂、口眼?斜、言语不利为主症的病证,病轻者可无昏仆、神志障碍;口僻则是以口眼?斜、口角流涎、言语不清为主症,发病早期可伴外感表证或耳背疼痛,无半身不遂及神志障碍等症状。诊断:中医疾病诊断:中风 中医证候诊断:痰热腑实证中医治法:化痰通腑方剂:星蒌承气汤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 第2题:

    病例摘要:江某,男,50岁,已婚,工人。2015年7月20日初诊。患者有肾病史10年。2月前自觉发热,体温并不升高。现症: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甚至无苔,脉细数。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外感发热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内伤发热。中医证型诊断:阴虚发热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自觉发热,体温并不升高为主症,辨病为内伤发热。现症见午后潮热,或夜间发热,不欲近衣,手足心热,烦躁,少寐多梦,盗汗口干咽燥,舌质红,或有裂纹,苔少甚至无苔,脉细数,辨证为阴虚发热证。阴虚阳盛,虚火内炽。中医病证鉴别:内伤发热以夜间发热,手足心热为主症,而外感发热表现的特点是因感受外邪而起,起病较急,病程较短,发热初期大多伴有恶寒,其恶寒得衣被而不减。发热的热度大多较高,发热的类型随病种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初起常兼有头身疼痛、鼻塞、流涕、咳嗽、脉浮等表证。外感发热由感受外邪,正邪相争所致,属实证者居多。治法:滋阴清热。方剂名称:清骨散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银柴胡10g,知母15g,胡黄连10g,地骨皮15g,青蒿15g,秦艽15g,鳖甲(先煎)20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3题:

    【病例摘要】
    患者,女,65岁。
    患者近1年来无明显诱因感觉口干舌燥,烦渴多饮,尿频量多,每日排尿20次,大便干,未进行系统检查及治疗。
    查体:T36.5℃,P79次/分,R19次/分,BP138/76mmHg。神清,形体消瘦,体有倦容,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洪数。
    辅助检查:血糖13.0mmol/L,尿糖(++),血脂正常。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某些药物引起的血糖升高相鉴别。


    答案:
    解析:

    一、西医诊断依据
    (1)烦渴多饮,尿频、尿量多1年。
    (2)神清,形体消瘦,伴有倦容。
    (3)血糖13.0mmol/L,尿糖(++),血脂正常。
    二、西医鉴别诊断
    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等药可抑制胰岛素释放或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引起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尿糖阳性,经询问病史不难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患者肺热炽盛,耗液伤精,故口干舌燥、烦渴多饮;燥热伤肺,治节失职,水不化精,则尿频量多;肺热精伤,大肠失润,则大便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洪数均为肺热精伤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肺热炽盛,耗液伤精。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2型糖尿病。
    2.中医疾病诊断 消渴。
    3.中医辨证诊断 肺热精伤。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
    2.所选方剂名称 消渴方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天花粉20g、黄连10g、藕汁20g、葛根10g、麦冬10g、覆盆子10g、知母10g、黄芩10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糖尿病健康教育。
    2.饮食治疗 制定总热量、碳水化合物含量、蛋白质和脂肪比例、合理分配。
    3.体育锻炼。
    4.自我监测血糖。
    5.口服药物治疗 可选用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等。

  • 第4题:

    段某,女,58岁,退休干部。1997年6月就诊。主因口干舌燥,烦渴多饮3年。患者平素喜吃甜食,3年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口干舌燥、烦渴多饮,每天饮水至少10斤,未曾诊治。症见尿频量多,混浊如脂,尿有甜味,腰膝酸软,无力,头晕耳鸣,口干唇燥,皮肤干燥,瘙痒。查体:T36.2℃,P84次/分,R20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84次/分,律齐,肝脾未及,双下肢无浮肿。舌红少苔,脉细数。辅助检查:尿常规尿糖阳性。空腹血糖:12.3mmol/L。血清糖化血红蛋白10.2g/dl。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参考答案:中医病证诊断:消渴-下消,肾阴亏虚证西医疾病诊断:2型糖尿病

  • 第5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65岁。患者近1年来无明显诱因感觉口干舌燥,烦渴多饮,尿频量多,每日排尿20次,大便干,未进行系统检查及治疗。查体:T 36.5℃,P 79次/分,R 19次/分,BP 138/76mmHg。神清,形体消瘦,体有倦容,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洪数。辅助检查:血糖13. Ommol/L,尿糖(++),血脂正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某些药物引起的血糖升高相鉴别。


    参考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烦渴多饮,尿频、尿量多1年。(2)神清,形体消瘦,伴有倦容。(3)血糖13. Ommol/L,尿糖(++),血脂正常。二、西医鉴别诊断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阿司匹林等药可抑制胰岛素释放或拮抗胰岛素的作用,引起糖耐量降低,血糖升高,尿糖阳性,经询问病史不难鉴别。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 患者肺热炽盛,耗液伤精,故口干舌燥、烦渴多饮;燥热伤肺,治节失职,水不化精,则尿频量多;肺热精伤,大肠失润,则大便干;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洪数均为肺热精伤之象。2.病因病机分析 肺热炽盛,耗液伤精。四、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 2型糖尿病。2.中医疾病诊断 消渴。3.中医辨证诊断 肺热精伤。五、中医治疗1.中医治法 清热润肺,生津止渴。2.所选方剂名称 消渴方加减。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天花粉20g、黄连1Og、藕汁20g、葛根1Og、麦冬1Og、覆盆子1Og、知母1Og、黄芩1O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1.糖尿病健康教育。2.饮食治疗 制定总热量、碳水化合物含量、蛋白质和脂肪比例、合理分配。3.体育锻炼。4.自我监测血糖。5.口服药物治疗 可选用双胍类、胰岛素增敏剂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