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作为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柴可夫斯基的代表作品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北欧各国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是()()。


    正确答案:(芬兰)西贝柳斯;(挪威)格里格

  • 第2题:

    俄罗斯民族乐派在历史上曾出现哪些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创作具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俄罗斯民族乐派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重要代表人物及创作特点:
    (1)格林卡,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创作的数量少,质量高。将西欧的专业音乐技巧与质朴的俄罗斯民间音乐相结合并最终达到使俄罗斯音乐具有欧洲先进水平的道路。
    (2)达尔戈梅日斯基,音乐与真理的大师,音乐创作主要在歌剧和艺术歌曲上,重视声乐旋律的写作,主张音乐应与俄罗斯的民族语言紧密结合,侧重对人物心理的独白和精神状态的体验。
    (3)“强力集团”(又称“五人团”)。“强力集团”是19世纪60、70年代在彼得堡出现的一个作曲家小组,它是俄罗斯民族乐派中一个很重要的核心组织,主张走格林卡的创作道路,复兴和发展俄罗斯的音乐文化,揭示现实生活中的黑暗。

  • 第3题:

    西班牙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是()。


    正确答案:阿尔贝尼斯

  • 第4题:

    民族乐派代表斯美塔那是捷克国人,他著名的一部交响诗是沃尔塔瓦河;()是芬兰作曲家,北欧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芬兰颂》是他重要的一部作品。


    正确答案:西贝柳斯

  • 第5题:

    19世纪“民族乐派”中被称为俄国音乐之父,俄罗斯歌剧创始人,俄罗斯声乐学派的奠基者的是(),其代表作为歌剧《伊凡•苏萨》。

    • A、鲍罗廷
    • B、格林卡
    • C、柴可夫斯基
    • D、穆索尔斯基

    正确答案:B

  • 第6题: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有()

    • A、贝多芬拉赫玛尼诺夫
    • B、拉赫玛尼诺夫舒曼
    • C、拉赫玛尼诺夫、斯克里亚宾
    • D、舒曼肖邦

    正确答案:C

  • 第7题:

    柴可夫斯基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作家。


    正确答案:错误

  • 第8题:

    民族乐派(nationalism)及其代表人物?


    正确答案:1、由来和含义19世纪初期浪漫主义音乐形成,主要表现为强调个性不受任何形式的束缚,在强调个性之后,又逐渐引入民间风俗,在肖邦和李斯特的音乐中民间风格得到了明显的表露,他们可以说是民族乐派的先声。到19世纪中期,北欧、东欧和俄罗斯等一些国家兴起了一种音乐风格,它在强调表现个人感情的同时,渗透了本民族音乐的特征,音乐家在创作中运用民间歌曲、舞曲的音调、节奏等来强调音乐的民族特色,作品体现了浓郁的乡土风情、鲜明的国籍性和民族性。具有这种音乐创作风格的音乐家被人们称为民族乐派,它与中、后期的浪漫主义处于同一个时期;从民族乐派的风格来看,它隶属于浪漫主义风格,只是由于民族乐派更加突出和强调本民族音乐的特点,而被单独划分出来。
    2、代表人物俄国的格林卡、强力集团、柴科夫斯基等,北欧有挪威的格里格、芬兰的西贝柳斯,东欧有捷克的斯美塔那、德沃夏克,南欧有西班牙的阿尔贝尼斯。

  • 第9题:

    填空题
    民族乐派代表斯美塔那是捷克国人,他著名的一部交响诗是沃尔塔瓦河;()是芬兰作曲家,北欧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芬兰颂》是他重要的一部作品。

    正确答案: 西贝柳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西班牙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是()。

    正确答案: 阿尔贝尼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19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创作特征。

    正确答案: 19世纪的俄罗斯经历了多次革命运动,深刻的社会变革影响了俄罗斯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农奴制崩溃之后,资本主义在俄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文学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繁荣,普希金、莱蒙托夫和果戈里的作品,以及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文艺思想都对俄国19世纪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俄罗斯的民族乐派就产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上。
    格林卡(MikhailGlinka,1804-1857)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从他开始,俄国的专业艺术音乐才真正进入了成熟时期。同时,他也是第一位取得国际声誉的俄国作曲家。
    他出生在斯摩连斯克省的一个地主家庭,10岁开始学习音乐,在彼得堡贵族寄宿学校学习时,曾结识普希金,接受了反农奴制的思想。1830年赴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学习音乐,1834年回国,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剧《为沙皇献身》,后改名为《伊万•苏萨宁》,描写一位俄国农民把波兰军队引入歧路而光荣牺牲的故事,是一部爱国主义的歌剧。1836年首演后,曾被贵族们斥为“马车夫的音乐”。虽然这部歌剧借鉴了一些法国大歌剧的因素,但调式音阶的运用和俄罗斯民歌的引用无疑对后来的俄国作曲家很有启发。他的第二部歌剧是根据普希金的长诗改编的神话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1842年首演后再次引起轰动。这部歌剧运用了全音阶的段落、半音化、不协和和弦,以及民歌曲调的变奏曲。1844年格林卡赴法国和西班牙演奏自己的作品,创作了具有异国情调的管弦乐曲《马德里之夜》和《阿拉贡霍塔》。1848年在华沙居住期间创作了著名的管弦乐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这部作品采用了两首对比性的俄罗斯民族,用双主题变奏曲的形式写成,借鉴了俄罗斯衬腔和民间乐队的方法。1852年起,格林卡在巴黎、华沙和彼得堡等地继续创作和演出,1857年病逝于柏林。格林卡的音乐创作既从俄罗斯民间音乐吸取营养,又从俄国城市音乐文化中得到启迪,同时还大量地借鉴了西欧各国古典和浪漫主义暑期的音乐成果。从而把俄国的音乐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俄罗斯民族乐派在格林卡之后的主要代表是“强力集团”。这是由五位俄罗斯作曲家组成的创作小组,也叫做“五人团”,其中包括巴拉基列夫、包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实际上,这五人中只有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他与格林卡相识,是“强力集团”的发起人。其余四人起初都是业余作曲家。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经常在一起聚会,分析和评论音乐名作,对作品和创作思想进行交流和探讨。他们都生活在俄国废除农奴制前后的社会运动高涨时期,受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决心继承格林卡的道路,继续推进俄国音乐的发展。他们主张利用俄国民间音乐中的旋律、音阶、复调等各种独特因素,创作出一种具有明确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作品。
    “强力集团”中艺术成就最大的是两个年纪最轻的成员: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穆索尔斯基(ModestMusorgsky,1839—1881)出生于地主庄园的家庭,13岁时入进入近卫军士官学校,同时开始投师学习音乐。毕业后的服役期间,与居伊、巴拉基列夫人等人相识,专心学习作曲。他在1861年废除农奴制时曾主动放弃家产。1863年在彼得堡进一步接受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同时,音乐创作的个性也完全成熟。创作出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歌剧《包里斯•戈杜诺夫》和《霍万斯基之乱》,交响音画《荒山之夜》,钢琴套曲《展览会上的图画》,以及67首充满现实主义精神的内容丰富的艺术歌曲。穆索尔斯基的晚年穷困潦倒,既受到官方的攻击,又得不到友人的理解,在1881年因酗酒而身亡。
    歌剧《包里斯•戈杜诺夫》是穆索尔斯基的五部歌剧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根据普希金同名悲剧改编,深刻地表现了俄罗斯人民和沙皇之间的对立,既精心地塑造了人民群众的形象,又真实地刻划了沙皇包里斯的内心矛盾,把俄罗斯的历史题材的歌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这部歌剧的音乐语言很有独创性,首先是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声乐旋律,以同音重复的朗诵性音调和不对称的乐句为特征,实际上这是一种符合俄语语言规律的宣叙调或咏叙调。其次是他对打破常规的和声语言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包括一些非功能和声进行的段落。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NikolayRimsky-Korsakov,1844-1908)在强力集团中年龄最小,但却是最多产和专业创作水准最高的作曲家。他出生于贵族家庭,17岁时结识了巴拉基列夫和穆索尔斯基等人,决心从事音乐事业。1862年从海军学校毕业后,经历了几年的航海生涯,返回彼得堡后便陆续创作了一些引人注目的作品,如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和交响音画《萨德科》,其配器的才能犹为出众。在他的管弦乐曲里还有两部表现异国情调的作品十分出色,一部是《西班牙随想曲》,另一部是取材于阿拉伯神话“一千零一夜”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
    除了交响乐,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最有代表性的创作便是歌剧。从70年代到20世纪初,他先后创作了14部歌剧,例如《五月之夜》、《雪姑娘》、《萨旦王的故事》和《金鸡》等,这些歌剧大多采用神话题材,充满了奇异的幻想和丰富的色彩。关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还有两点值得一提,一是在80年代穆索尔斯基和包罗丁先后去世以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对他们的遗作进行了整理和修订,重写或续完了他们的一些未完成的作品。有些作品经过他的修改或配器,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二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彼得堡音乐学院从事音乐教育事业三十多年,为20世纪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作曲家,包括格拉祖诺夫、普罗科菲耶夫和斯特拉文斯基等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是()
    A

    柴可夫斯基

    B

    莫索尔斯基

    C

    格里格

    D

    格林卡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捷克民族乐派两位代表人物是()和()。


    正确答案:斯美塔那;德沃夏克

  • 第14题:

    挪威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格里格的话剧配乐是()。


    正确答案:《彼尔•金特》

  • 第15题:

    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是()

    • A、柴可夫斯基
    • B、莫索尔斯基
    • C、格里格
    • D、格林卡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19世纪中叶以后,在欧洲各国又兴起和发展了民族乐派,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包括挪威的格里格、捷克的德沃夏克,以及俄国“强力集团”的一批著名音乐家如()、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和鲍罗丁等。

    • A、瓦格纳
    • B、勃拉姆斯
    • C、柴可夫斯基
    • D、穆索尔斯基

    正确答案:D

  • 第17题:

    民族乐派兴起于十九世纪中叶的俄罗斯,东欧、北欧代表人物是()

    • A、李斯特
    • B、韦伯
    • C、莫扎特
    • D、斯美塔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柴可夫斯基不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作曲家,而是欧洲浪漫乐派的代表作曲家。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19世纪俄罗斯民族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创作特征。


    正确答案:19世纪的俄罗斯经历了多次革命运动,深刻的社会变革影响了俄罗斯人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农奴制崩溃之后,资本主义在俄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文学艺术领域也出现了新的繁荣,普希金、莱蒙托夫和果戈里的作品,以及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文艺思想都对俄国19世纪的精神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俄罗斯的民族乐派就产生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上。
    格林卡(MikhailGlinka,1804-1857)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从他开始,俄国的专业艺术音乐才真正进入了成熟时期。同时,他也是第一位取得国际声誉的俄国作曲家。
    他出生在斯摩连斯克省的一个地主家庭,10岁开始学习音乐,在彼得堡贵族寄宿学校学习时,曾结识普希金,接受了反农奴制的思想。1830年赴德国、奥地利和意大利学习音乐,1834年回国,创作了他的第一部歌剧《为沙皇献身》,后改名为《伊万•苏萨宁》,描写一位俄国农民把波兰军队引入歧路而光荣牺牲的故事,是一部爱国主义的歌剧。1836年首演后,曾被贵族们斥为“马车夫的音乐”。虽然这部歌剧借鉴了一些法国大歌剧的因素,但调式音阶的运用和俄罗斯民歌的引用无疑对后来的俄国作曲家很有启发。他的第二部歌剧是根据普希金的长诗改编的神话歌剧《鲁斯兰与柳德米拉》,1842年首演后再次引起轰动。这部歌剧运用了全音阶的段落、半音化、不协和和弦,以及民歌曲调的变奏曲。1844年格林卡赴法国和西班牙演奏自己的作品,创作了具有异国情调的管弦乐曲《马德里之夜》和《阿拉贡霍塔》。1848年在华沙居住期间创作了著名的管弦乐幻想曲《卡玛林斯卡亚》。这部作品采用了两首对比性的俄罗斯民族,用双主题变奏曲的形式写成,借鉴了俄罗斯衬腔和民间乐队的方法。1852年起,格林卡在巴黎、华沙和彼得堡等地继续创作和演出,1857年病逝于柏林。格林卡的音乐创作既从俄罗斯民间音乐吸取营养,又从俄国城市音乐文化中得到启迪,同时还大量地借鉴了西欧各国古典和浪漫主义暑期的音乐成果。从而把俄国的音乐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俄罗斯民族乐派在格林卡之后的主要代表是“强力集团”。这是由五位俄罗斯作曲家组成的创作小组,也叫做“五人团”,其中包括巴拉基列夫、包罗丁、居伊、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实际上,这五人中只有巴拉基列夫是专业作曲家,他与格林卡相识,是“强力集团”的发起人。其余四人起初都是业余作曲家。他们从19世纪60年代开始经常在一起聚会,分析和评论音乐名作,对作品和创作思想进行交流和探讨。他们都生活在俄国废除农奴制前后的社会运动高涨时期,受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等人的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决心继承格林卡的道路,继续推进俄国音乐的发展。他们主张利用俄国民间音乐中的旋律、音阶、复调等各种独特因素,创作出一种具有明确的俄罗斯风格的音乐作品。
    “强力集团”中艺术成就最大的是两个年纪最轻的成员:穆索尔斯基和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穆索尔斯基(ModestMusorgsky,1839—1881)出生于地主庄园的家庭,13岁时入进入近卫军士官学校,同时开始投师学习音乐。毕业后的服役期间,与居伊、巴拉基列夫人等人相识,专心学习作曲。他在1861年废除农奴制时曾主动放弃家产。1863年在彼得堡进一步接受了俄国革命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同时,音乐创作的个性也完全成熟。创作出大量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包括歌剧《包里斯•戈杜诺夫》和《霍万斯基之乱》,交响音画《荒山之夜》,钢琴套曲《展览会上的图画》,以及67首充满现实主义精神的内容丰富的艺术歌曲。穆索尔斯基的晚年穷困潦倒,既受到官方的攻击,又得不到友人的理解,在1881年因酗酒而身亡。
    歌剧《包里斯•戈杜诺夫》是穆索尔斯基的五部歌剧中影响最大的一部,根据普希金同名悲剧改编,深刻地表现了俄罗斯人民和沙皇之间的对立,既精心地塑造了人民群众的形象,又真实地刻划了沙皇包里斯的内心矛盾,把俄罗斯的历史题材的歌剧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这部歌剧的音乐语言很有独创性,首先是他创造了一种独特的声乐旋律,以同音重复的朗诵性音调和不对称的乐句为特征,实际上这是一种符合俄语语言规律的宣叙调或咏叙调。其次是他对打破常规的和声语言进行了大胆的探索,包括一些非功能和声进行的段落。
    里姆斯基—科萨科夫(NikolayRimsky-Korsakov,1844-1908)在强力集团中年龄最小,但却是最多产和专业创作水准最高的作曲家。他出生于贵族家庭,17岁时结识了巴拉基列夫和穆索尔斯基等人,决心从事音乐事业。1862年从海军学校毕业后,经历了几年的航海生涯,返回彼得堡后便陆续创作了一些引人注目的作品,如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和交响音画《萨德科》,其配器的才能犹为出众。在他的管弦乐曲里还有两部表现异国情调的作品十分出色,一部是《西班牙随想曲》,另一部是取材于阿拉伯神话“一千零一夜”的交响组曲《舍赫拉查德》。
    除了交响乐,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最有代表性的创作便是歌剧。从70年代到20世纪初,他先后创作了14部歌剧,例如《五月之夜》、《雪姑娘》、《萨旦王的故事》和《金鸡》等,这些歌剧大多采用神话题材,充满了奇异的幻想和丰富的色彩。关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还有两点值得一提,一是在80年代穆索尔斯基和包罗丁先后去世以后,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对他们的遗作进行了整理和修订,重写或续完了他们的一些未完成的作品。有些作品经过他的修改或配器,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二是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彼得堡音乐学院从事音乐教育事业三十多年,为20世纪培养了很多优秀的作曲家,包括格拉祖诺夫、普罗科菲耶夫和斯特拉文斯基等人。

  • 第20题:

    问答题
    俄罗斯民族乐派在历史上曾出现哪些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创作具有哪些特点?

    正确答案: 俄罗斯民族乐派在历史上曾出现过的重要代表人物及创作特点:
    (1)格林卡,是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创作的数量少,质量高。将西欧的专业音乐技巧与质朴的俄罗斯民间音乐相结合并最终达到使俄罗斯音乐具有欧洲先进水平的道路。
    (2)达尔戈梅日斯基,音乐与真理的大师,音乐创作主要在歌剧和艺术歌曲上,重视声乐旋律的写作,主张音乐应与俄罗斯的民族语言紧密结合,侧重对人物心理的独白和精神状态的体验。
    (3)“强力集团”(又称“五人团”)。“强力集团”是19世纪60、70年代在彼得堡出现的一个作曲家小组,它是俄罗斯民族乐派中一个很重要的核心组织,主张走格林卡的创作道路,复兴和发展俄罗斯的音乐文化,揭示现实生活中的黑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北欧各国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是()()。

    正确答案: (芬兰)西贝柳斯,(挪威)格里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俄罗斯民族乐派代表人物是格林卡(俄罗斯民族乐派的奠基人);();();五人“强力集团”(穆索尔斯基、居伊、里姆斯基—科萨科夫、鲍罗丁、巴拉基列夫)。

    正确答案: 达尔戈梅斯基,柴可夫斯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的德沃夏克是19世纪“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A

    波兰

    B

    挪威

    C

    俄罗斯

    D

    捷克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