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提出双螺旋结构模型,并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A.J.Watson,F. Crick 和 Marshall NirenbergB.J.Watson,F. Crick 和 Oswald AveryC.J.Watson,F. Crick 和 Maurice WilkinsD.J.Watson,F. Crick 和 Rosalind Franklin

题目

提出双螺旋结构模型,并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

A.J.Watson,F. Crick 和 Marshall Nirenberg

B.J.Watson,F. Crick 和 Oswald Avery

C.J.Watson,F. Crick 和 Maurice Wilkins

D.J.Watson,F. Crick 和 Rosalind Franklin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J.Watson,F. Crick和Maurice Wilkins
更多“提出双螺旋结构模型,并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普朗克创立了光量子论
    B.哈勃提出并证实了宇宙膨胀理论
    C.美国科学家沃森和克里克研究出人类基因组图谱
    D.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的建立标志着分子生物学的诞生

    答案:D
    解析:

  • 第2题:

    关于科学家与其贡献连线错误的是()

    • A、孟德尔——提出遗传学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
    • B、摩尔根——提出基因在染色体上的假说
    • C、赫尔希和蔡斯——证实DNA是遗传物质
    • D、沃森和克里克——构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正确答案:B

  • 第3题:

    遗传分子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由()提出。


    正确答案:沃森和克里克

  • 第4题:

    居里夫人是历史上唯一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女科学家,也是唯一同时获得物理和化学两种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列述DNA双螺旋结构要点,并说明该螺旋模型提出的意义。


    正确答案: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有:
    (1)两条反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互相缠绕形成右手螺旋;
    (2)每圈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苷酸之间的夹角是36°;
    (3)碱基位于结构的内侧,而亲水的戊糖-磷酸主链位于螺旋的外侧,通过磷酸二酯
    键相连,形成螺旋的骨架;
    (4)碱基平面与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双螺旋结构表面有两条螺形沟,一大
    一小;
    (5)碱基按A=T,G≡C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
    该螺旋提出的意义:直接揭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机制,引发了人类对生物遗传性了解的一场革命。

  • 第6题:

    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最初是由哪两位科学家构建的?


    正确答案: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最初是由沃森和克里克两位科学家构建的。

  • 第7题: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和()于()年提出的。


    正确答案:Watson;Crick;1953

  • 第8题:

    单选题
    有关Waston和Crick提出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说法错误的是()。
    A

    组成双螺旋的两条链反向平行

    B

    碱基对位于双螺旋的内侧

    C

    维系双螺旋结构的作用力主要是碱基堆积力

    D

    DNA双链是左手螺旋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多选题
    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是()。
    A

    Fleming

    B

    Watson

    C

    Franklin

    D

    Wilkins

    E

    Crick


    正确答案: E,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配伍题
    因将血清蛋白成功进行分离并在电泳方面作出卓越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 )|因发现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并在脂代谢研究方面作出卓越贡献而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 )
    A

    Folin

    B

    Tiselius

    C

    Wohlgemuth

    D

    Watson&Crick

    E

    Brown&Goldstein


    正确答案: B,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列述DNA双螺旋结构要点,并说明该螺旋模型提出的意义。

    正确答案: DNA双螺旋的结构特点有:
    (1)两条反相平行的多核苷酸链围绕同一中心轴互相缠绕形成右手螺旋;
    (2)每圈螺旋由10对碱基组成,双螺旋的直径为2nm,碱基堆积距离为0.34nm,两核苷酸之间的夹角是36°;
    (3)碱基位于结构的内侧,而亲水的戊糖-磷酸主链位于螺旋的外侧,通过磷酸二酯
    键相连,形成螺旋的骨架;
    (4)碱基平面与轴垂直,糖环平面则与轴平行,双螺旋结构表面有两条螺形沟,一大
    一小;
    (5)碱基按A=T,G≡C配对互补,彼此以氢键相连。
    该螺旋提出的意义:直接揭示了遗传信息的传递机制,引发了人类对生物遗传性了解的一场革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 背景:20世纪上半叶,数理学科进一步渗入生物学,生物化学本身是一门交叉学科,也就成为数理学科与生物学之间的桥梁。数理学科的渗入不仅带来了新的理论和思想方法,而且引入了许多新的技术和实验方法。 依据:已知核酸的化学结构知识;E.Chargaff发现的DNA碱基组成规律;M.Wilkins和R.Franklin得到的DNA X射线衍射结果。此外,W.T.Astbury对DNA衍射图的研究以及L.Pauling提出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也都有启发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世界上第一个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是()


    正确答案:居里夫人

  • 第14题:

    ()是第四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华裔科学家。


    正确答案:李远哲

  • 第15题:

    Watson和Crick提出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背景和依据是什么?


    正确答案:背景:20世纪上半叶,数理学科进一步渗入生物学,生物化学本身是一门交叉学科,也就成为数理学科与生物学之间的桥梁。数理学科的渗入不仅带来了新的理论和思想方法,而且引入了许多新的技术和实验方法。 依据:已知核酸的化学结构知识;E.Chargaff发现的DNA碱基组成规律;M.Wilkins和R.Franklin得到的DNA X射线衍射结果。此外,W.T.Astbury对DNA衍射图的研究以及L.Pauling提出蛋白质的α-螺旋结构也都有启发作用。

  • 第16题: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于()年提出的。


    正确答案:Watson-Crick;1953

  • 第17题:

    X线是_______年11月8日由____国科学家______发现的,该科学家因此获得了________年诺贝尔奖。


    正确答案:1895年、  德 、 威·康·伦琴(简称:伦琴) 、 1901

  • 第18题: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的标志。


    正确答案:分子生物学诞生

  • 第19题:

    发现DNA双螺旋结构的科学家是()。

    • A、Fleming
    • B、Watson
    • C、Franklin
    • D、Wilkins
    • E、Crick

    正确答案:B,E

  • 第20题:

    填空题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于()年提出的。

    正确答案: Watson-Crick,1953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填空题
    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模型是()的标志。

    正确答案: 分子生物学诞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由Singer和Nicolson提出的(),能够很好地解释生物膜的分子结构,并获得1972的诺贝尔奖。
    A

    片层结构模型

    B

    单位膜模型

    C

    液态镶嵌模型

    D

    脂筏模型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多选题
    科学家()建立了DNA双螺旋结构模型。
    A

    Cohn

    B

    Crick

    C

    Watson

    D

    Pasteur


    正确答案: B,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填空题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是()和()于()年提出的。

    正确答案: Watson,Crick,1953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