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稻曲病的侵染循环,应采取哪些防控措施?”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自然灾害传染病防控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九个:风险评估;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快速评估;灾后的传染病监测与暴发控制;饮水卫生;环境卫生;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食物与营养;预防接种;健康教育

  • 第2题:

    稻纹枯病在侵染循环过程中主要的初侵染源是()

    • A、带菌种子
    • B、带菌稻草
    • C、带菌粪肥
    • D、带菌土壤

    正确答案:D

  • 第3题:

    医疗机构针对埃博拉出血热应采取的防控措施为()。


    正确答案:标准预防、接触隔离、飞沫隔离

  • 第4题:

    布氏杆菌病的防控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该病无治疗价值,一般不采取治疗方法,贯彻“检、免、淘汰”为主导的综合防控措施。
    ⑴定期严格检疫:坚持自繁自养、严把检疫关(引种时)。
    ⑵定期免疫接种:适用于布病疫区,猪型2号苗(S2)、羊型5号苗(M5)、布氏杆菌弱毒苗。
    ⑶定期严格消毒:
    ①圈舍、运动场、饲槽—5%克辽林、5%来苏儿或2%氢氧化钠。
    ②病死牛尸、流产胎儿、胎衣要深埋,粪便发酵处理。
    ③疫区牛的生皮等畜产品及饲草也应进行消毒,或放置2月以上才允许使用。
    ⑷非免疫疫区应反复严格检疫,淘汰阳性动物,建立清净畜群。

  • 第5题:

    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加强检疫措施,坚持自繁自养,防止阳性猪只入场。
    ②加强种猪群,特别是后备母猪群的免疫接种,可使用的疫苗有弱毒苗和油佐剂灭火苗。
    ③选用福尔马林、氨水、氯化剂等消毒剂消毒病猪排泄物、分泌物、产出胎儿与污染场所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④培育无PPV感染的健康种猪群。
    ⑤发病母猪、仔猪隔离或淘汰。

  • 第6题:

    水稻白叶枯病菌的初侵染来源为()、病种子及病稻桩。


    正确答案:病稻草

  • 第7题:

    以下关于《评审委员会评审表》中“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的填写要求最准确的是()。

    • A、风险点及对应的防控措施
    • B、被评定为三级以上的风险点及采取的风险防控措施
    • C、被评定为五级以上的风险点及采取的风险防控措施
    • D、所有风险点及采取的风险防控措施

    正确答案:B

  • 第8题:

    循环水采取了哪些防腐、防垢的措施?


    正确答案: 我厂的循环水系统为加氯运行,有效的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和再生,达到防腐的目的。十四、开式冷却水系统。

  • 第9题:

    问答题
    猪细小病毒病的防控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加强检疫措施,坚持自繁自养,防止阳性猪只入场。
    ②加强种猪群,特别是后备母猪群的免疫接种,可使用的疫苗有弱毒苗和油佐剂灭火苗。
    ③选用福尔马林、氨水、氯化剂等消毒剂消毒病猪排泄物、分泌物、产出胎儿与污染场所环境进行消毒处理。
    ④培育无PPV感染的健康种猪群。
    ⑤发病母猪、仔猪隔离或淘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在鸭坦布苏流病行地区应采取的防控措施是()
    A

    消毒

    B

    封锁

    C

    清洁饮水

    D

    疫苗接种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布氏杆菌病的防控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该病无治疗价值,一般不采取治疗方法,贯彻“检、免、淘汰”为主导的综合防控措施。
    ⑴定期严格检疫:坚持自繁自养、严把检疫关(引种时)。
    ⑵定期免疫接种:适用于布病疫区,猪型2号苗(S2)、羊型5号苗(M5)、布氏杆菌弱毒苗。
    ⑶定期严格消毒:
    ①圈舍、运动场、饲槽—5%克辽林、5%来苏儿或2%氢氧化钠。
    ②病死牛尸、流产胎儿、胎衣要深埋,粪便发酵处理。
    ③疫区牛的生皮等畜产品及饲草也应进行消毒,或放置2月以上才允许使用。
    ⑷非免疫疫区应反复严格检疫,淘汰阳性动物,建立清净畜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自然灾害传染病防控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九个:风险评估;公共卫生状况与需求快速评估;灾后的传染病监测与暴发控制;饮水卫生;环境卫生;消毒与媒介生物控制;食物与营养;预防接种;健康教育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林木炭疽病类的症状、侵染循环及防治措施。


    正确答案: 症状:主要表现为在发病部位造成各种形状、大小、颜色的坏死斑,有的在叶、果病斑上有明显或不明显的轮纹;在枝梢上形成梭形或不规则形的溃疡斑,扩展后造成枝枯。在病症上更具有明显的共同特征,即在发病后期,一般都会产生黑色小点——病菌的分生孢子盘,在高湿条件下多数产生胶黏状的带红色的分生孢子堆,这时诊断炭疽病的标志之一。
    病原:引起林木炭疽病的病原真菌,主要是无性型菌的炭疽菌属。
    发病规律:炭疽病菌一般以菌丝在落叶、落果或残留于树上的病叶,病果和病枝中越冬。病菌孢子主要通过风雨传播,昆虫在传播中也有一定作用。通过带病的苗木和无性繁殖材料,有的甚至通过种子得以远距离传播。病菌可通过自然孔口和伤口侵入,同时也可穿透侵入,但一般多通过各种伤口侵入。
    初次侵染:潜伏侵染在林木炭疽病中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处于侵染初期的病菌,由于寄生生长状况或环境条件限制,而暂时中止侵染活动,待条件适宜时重新活动,引起发病。炭疽病的流行与多种因素有关,尤其与降雨有密切关系,雨水偏多的年份发病也偏重。栽植密度大,枝叶稠密,通风透光差,易发病。
    防治措施:
    1.首先应在经营管理上采取合理措施,促使树木生长健壮。
    2.清除病叶、病果及病枝,以减少病菌的侵染来源。
    3.利用和选育抗病树种和品种,或于林内补植抗病优株,改善原有林分结构。

  • 第14题:

    制定防控措施阶段应遵循哪些环节?


    正确答案: 分为加强廉政教育、优化权力配置、改进业务流程、建立完善制度、强化监督力度、依法依规公开、建立廉政风险台账、建立预警处置机制八个环节。

  • 第15题:

    在鸭坦布苏流病行地区应采取的防控措施是()

    • A、消毒
    • B、封锁
    • C、清洁饮水
    • D、疫苗接种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结核病的防控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①加强检疫、隔离、淘汰,防止疾病传入。
    ②净化污染群,培育健康动物群。
    ③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增强动物抵抗力,消灭环境中的病原体。④患结核病动物应及时淘汰处理,不提倡治疗。
    具体措施如下:
    ⑴健康牛群:
    ①加强防疫、检疫和消毒措施,防止疾病传入(结核病人不能从事饲养工作)。
    ②引进动物时进行严格的隔离检疫,经结核菌素变态反应确认为阴性时,可接触隔离、混群饲养。
    ③每年春秋定期对牛群进行检疫和临诊检查,淘汰变态反应阳性病牛,畜群按污染群对待。
    ⑵污染牛群:
    ①反复进行多次检疫,淘汰变态反应阳性病牛。
    ②每隔3个月进行1次检疫,连续3次均为阴性反应者为假定健康牛群。
    ③必要时结合细菌学检查。
    ④培育健康畜群,犊牛出生后只吃3-5天初乳,然后与母畜隔离,并在1、3、6月龄时检疫。
    ⑶假定健康牛群:
    ①第一年每隔3个月进行1次检疫,直到无阳性牛。
    ②再在1-1.5年时间内连续3次检疫,均为阴性反应者,即为健康畜群。
    ③每年定期进行2-4次环境的彻底消毒,发现阳性病牛时要及时进行一次临时大消毒(20%石灰水或10-20%漂白粉、3%苛性钠等)。

  • 第17题:

    简述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防控措施及流行特点。


    正确答案: 防控措施:
    ①加强饲养管理,注意保温,减少应激,严格隔离消毒,消灭猪场周围可能带毒的苍蝇、野鸟和野鼠。
    ②商品猪要严格执行“全进全出制”。
    ③引种时要把好检疫关。
    ④疫苗免疫:弱毒苗效果较好,但安全性有争议,美洲株弱毒疫苗、勃林格菌格疫苗。
    ⑤通过平时检疫发现阳性猪群,做好隔离与消毒工作,污染严重的猪不做种用,应全部育肥屠宰。
    ⑥发病猪群可进行合理的药物治疗,全群补充Vc、Ve、提高抵抗力。
    流行特点:
    ①发病率和死亡率随不同分离株的毒力与致病性而变化。
    ②猪群抵抗力、环境卫生、饲管、混合感染等因素影响病情的严重程度。
    ③新老疫区猪群发病率及疫病的严重程度有明显差异。新疫区常呈暴发或呈地方性流行,老疫区为散发性。
    ④一旦感染PRRSV可在一个猪群内无休止的循环传播。
    ⑤孕猪和乳猪易感,仔猪死亡率高,垂直传播。

  • 第18题:

    布病的防控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疫情报告;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 第19题:

    简述影响小麦全蚀病发生的条件及侵染循环。


    正确答案: 小麦全蚀病菌是一种土壤寄居菌。该菌主要以菌丝遗留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混有病残体未腐熟的粪肥及混有病残体的种子上越冬、越夏,是后茬小麦的主要侵染源。
    影响小麦全蚀病发生的条件:
    1、引种混有病残体种子是无病区发病的主要原因。割麦收获区病根茬上的休眠菌丝体成为下茬初侵染源。
    2、小麦全蚀病菌较好气,病株多在灌浆期出现白穗,遇干热风,病株加速死亡。
    3、土壤性状和耕作管理条件对全蚀病影响较大。一般土壤土质疏松、肥力低,碱性土壤发病较重。土壤潮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扩展,水浇地较旱地发病重。冬小麦播种过早发病重。

  • 第20题:

    问答题
    结核病的防控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采取综合防治措施:
    ①加强检疫、隔离、淘汰,防止疾病传入。
    ②净化污染群,培育健康动物群。
    ③加强饲养管理,严格消毒,增强动物抵抗力,消灭环境中的病原体。④患结核病动物应及时淘汰处理,不提倡治疗。
    具体措施如下:
    ⑴健康牛群:
    ①加强防疫、检疫和消毒措施,防止疾病传入(结核病人不能从事饲养工作)。
    ②引进动物时进行严格的隔离检疫,经结核菌素变态反应确认为阴性时,可接触隔离、混群饲养。
    ③每年春秋定期对牛群进行检疫和临诊检查,淘汰变态反应阳性病牛,畜群按污染群对待。
    ⑵污染牛群:
    ①反复进行多次检疫,淘汰变态反应阳性病牛。
    ②每隔3个月进行1次检疫,连续3次均为阴性反应者为假定健康牛群。
    ③必要时结合细菌学检查。
    ④培育健康畜群,犊牛出生后只吃3-5天初乳,然后与母畜隔离,并在1、3、6月龄时检疫。
    ⑶假定健康牛群:
    ①第一年每隔3个月进行1次检疫,直到无阳性牛。
    ②再在1-1.5年时间内连续3次检疫,均为阴性反应者,即为健康畜群。
    ③每年定期进行2-4次环境的彻底消毒,发现阳性病牛时要及时进行一次临时大消毒(20%石灰水或10-20%漂白粉、3%苛性钠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稻纹枯病在侵染循环过程中主要的初侵染源是()
    A

    带菌种子

    B

    带菌稻草

    C

    带菌粪肥

    D

    带菌土壤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以下关于《评审委员会评审表》中“风险点及防控措施”的填写要求最准确的是()。
    A

    风险点及对应的防控措施

    B

    被评定为三级以上的风险点及采取的风险防控措施

    C

    被评定为五级以上的风险点及采取的风险防控措施

    D

    所有风险点及采取的风险防控措施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如何做好银行案件风险防控工作应采取哪些措施?

    正确答案: (1)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机制。
    (2)建立健全案件防控责任制度。
    (3)加强内部控制体系建设。
    (4)下大力气狠抓执行力建设。
    (5)增强稽核和业务检查的有效性。
    (6)建立案件责任追究制度。
    (7)强化科技系统技防功能。
    (8)建立科学的激励约来机制。
    (9)培育良好的企业文化、风险文化、合规文化。
    (10)加强对案防工作的监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影响小麦全蚀病发生的条件及侵染循环。

    正确答案: 小麦全蚀病菌是一种土壤寄居菌。该菌主要以菌丝遗留在土壤中的病残体或混有病残体未腐熟的粪肥及混有病残体的种子上越冬、越夏,是后茬小麦的主要侵染源。
    影响小麦全蚀病发生的条件:
    1、引种混有病残体种子是无病区发病的主要原因。割麦收获区病根茬上的休眠菌丝体成为下茬初侵染源。
    2、小麦全蚀病菌较好气,病株多在灌浆期出现白穗,遇干热风,病株加速死亡。
    3、土壤性状和耕作管理条件对全蚀病影响较大。一般土壤土质疏松、肥力低,碱性土壤发病较重。土壤潮湿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扩展,水浇地较旱地发病重。冬小麦播种过早发病重。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