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实践和认识的含义及二者的辩证关系。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


    正确答案:
    (1)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中相互联系的两个不伺阶段,在内容、形式和特点上都有质的区别。感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是凭借感官通过感觉、知觉、表象等形式对客观事物的现象的、片面的、外部的反映。理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是人脑通过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反映。它们是同一个认识发展过程中彼此相互联系着的两个认识阶段,在实践的基础上达到辩证的统一。
    (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相互依赖:①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没有感性认识,也就没有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唯物论。②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感性认识本身的特点,决定它必须进一步深化,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所以它必须发展到理性认识。这是认识论中的辩证法。
    (3)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相互渗透。在人们的认识中,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感性认识中包含理性认识,在理性认识中包含感性认识。
    (4)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就会犯唯理论和经验论的错误。

  • 第2题:

    “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包含了以下哲理()。
    ①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②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③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④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体现了物质决定意识,实践决定认识,“十二五”规划的实施体现了意识的能动作用,认识的反作用,“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过程还表明了“个别般一个别”的认识秩序,故①②③符合题意。故本题选A。

  • 第3题:

    1、简述矛盾同一性的含义(2分),并回答下列问题:1.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3分);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3分);3.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2分)。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在相互依存中得以存在和发展。第二,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得到各自的发展。第三,矛盾双方相互贯通规定着事物发展的趋势。

  • 第4题:

    试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关系的原理,并说明这一原理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答案:
    解析:
    (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基认识的两个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二者是辩证统一的。(1分)第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2分)第二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2分)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1分)(2)其理论意义在于,反对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经验沦和唯理论经验论认为只有感性经验是可靠的,唯理论认为只有理性认识是可靠的。(2分)(3)其实践意义在于,反对实际工作中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经验主义把局部经验当作普遍真理,否认科学理论的指导意义。教条主义夸大理论和书本知识的作用,轻视感性经验的作用,一切从本本出发.(2分)

  • 第5题:

    简述矛盾同一性的含义(2分),并回答下列问题:1.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3分);2.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3分);3.真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关系(2分)。


    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依存、互为存在的前提,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矛盾着的对立面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