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文学观念为什么是发展变化的?”相关问题
  • 第1题:

    为什么说文学观念应当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正确答案: 在西方和中国历史上,都曾经出现过多种文学观念,试图从各方面概括文学的本质。西方有模仿说、表现说、文本本体说和体验说。中国古代也有如观物取象、诗言志、诗缘情、教化说和滋味说等等观念。20世纪以来的学术界也从跨学科和综合的角度来定义文学。但是,此类努力均得不到普遍的承认。
    从艾布拉姆斯所列举的文学四要素的角度看,历史上的文学观念,一方面仅仅强调文学活动中的某个要素或某几个要素,不能全面地展示整个文学活动的全部要素的作用的体现;另一方面,各种文学观念都不能很好地囊括各种文学活动样式和模式,而且,各种观念之间往往相互抵牾,无法融合。统而观之,在文学观念的建构中,存在着本质主义和历史主义两种思路。本质主义者认为文学是独立的,文学拒绝其它学科的介入,文学理论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回答“文学是什么”的问题,就是要寻找文学普遍性的规律;而历史主义者认为,文学理论必须回到历史语境之中,文学并没有终极的本质,文学是开放的、不断变化的。
    我们认为给文学下以一个静止的形而上的定义是难于说服人的,前代文学观念之所以未能达到全面把握文学的目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们都将文学视作一个静止的形而上客体予以把握,缺少一种发展的动态的眼光。一方面不能丢失文学的本质,另一方面有要以一种发展和开放的眼光。将文学观念视作一个开放的体系,视作一个伴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体系之后,显然,用“文学是…”的语言,给文学下一个清晰定义的做法显然是困难的。我们试图以集合概念的方式,表述文学观念。
    首先,文学是“人学”。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精神现象,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承载和表达着人类独有的情感、生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是文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文学活动是表现人、为了人的。
    其次,与上个命题相对应,文学是一种文化。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了璀璨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文学乃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
    再次,文学是一种活动。
    文学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是整个文学活动中四个最基本的要素,除此之外,文学作为活动,还有出版、发行、传播等环节,它们同样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审视文学活动的眼光、文学价值的实现等等。就文学四要素而言,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文学活动中两个主体——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存环境,是他们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客观物质基础;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没有作者就没有作品,作者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作品是作者的创造物,是读者阅读的对象,是作者与读者进行潜在精神沟通的桥梁;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是阅读作品的人,作者在作品中试图表现的意图、文本的潜在价值只有通过读者阅读才能完成,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第四,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这里实际上包含着“文学是艺术”、“文学是语言艺术”两个命题,文学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甚至是主要的意义就是它的审美价值,文学作为艺术是毫无疑问的,文学区别于其它艺术活动就在于它的媒介的特殊性,研究文学脱离对于语言问题的关注,显然是不行的。
    以上的四个命题“文学是人学”是对文学的本质论的界定,“文学是文化”是第一个命题的必然推论,“文学是活动”则着重从文学的存在角度来审视其特征,文学是语言艺术是对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人学的把握,这四个命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第2题:

    为什么说幼儿文学是快乐的文学?


    正确答案: 幼儿文学启蒙的作用是在“有趣”的前提下完成的,是在快乐中感染的。
    (1)优秀的幼儿文学无不充满和欢快明朗的色调,充满了幼儿情趣。
    (2)幼儿文学常给幼儿的“益处”和吸引孩子在幼儿文学的世界中徜佯,正是其幼儿的情趣和其间自然流泻的“乐趣”。所以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幼儿文学是快乐的文学。

  • 第3题:

    试述文学创作与文学观念的伴生性。


    正确答案:文学产生后,人们企图对文学现象作出解释。最初的文学观念是和神话联系在一起,它既是神话的一部分,又是神话的文学观。神话的文学观念虽不是现实经验的认识或解释,却无疑表明了一种对文艺自觉反思的意向。随着社会的发展,神的文学观念逐渐被作为文化的文学观念所代替。文学被视为文化现象,文学的文化功能被强调,但很大程度上又被混同于文化。

  • 第4题:

    文学理论的首要问题是()

    • A、文学思潮
    • B、文学观念
    • C、文学风格
    • D、文学流派

    正确答案:B

  • 第5题:

    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体验论的文学观念认为()

    • A、文学主要不是对世界的摹仿
    • B、文学主要不是对情感的表现
    • C、文学主要不是对读者的道德感化的产物
    • D、文学是个体的特殊的生命体验的结晶
    • E、文学重视作者在作品中的表现活动

    正确答案:A,B,C,D

  • 第6题:

    文学观念


    正确答案:对文学的看法,“什么是文学”,变化中的,因民族、时代、群体、人而不同。

  • 第7题:

    文学观念为什么是发展变化的?


    正确答案:文学观念是人们对文学的看法,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文学观念不断发展变代的原因:
    时代原因。不同时代由于社会需要不同,会产生不同性质的文学。所谓:兴系乎时序,文变染乎世情。时序变化推动文学的变化。文学变化发展了,文学观念也随之发展。
    文学自身的变代。据考察,文学与其他艺术一样,有自身的变代运动,这是由再现到表现,再由表现到装饰,文学自身的这种运动一般总是螺旋式发展。
    不同群体不同地位的人,观点不同,对文学也会产生不同看法。

  • 第8题:

    “()”命题是把握文学观念的首要问题。


    正确答案:文学是人学

  • 第9题:

    单选题
    文学理论的首要问题是()
    A

    文学思潮

    B

    文学观念

    C

    文学风格

    D

    文学流派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文学的形态类型是在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思潮的发展变化和各种流派活动对文学类型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魏晋时代是文学观念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正确答案: 因为在魏晋之前,广义的文学既文化的文学观念占据了主导的地位,而汉末魏初时代,文学方面起了一个很大的变化,用近代的眼光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社会的发展变化是语言发展变化的基本条件?

    正确答案: 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首要原因。首先,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其次,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思维的工具,必须适应因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因此必然要发生变化,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社会的分化、统一、接触直接影响语言。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而语言的发展同时也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具体表现:
    (1)社会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新词产生,旧词消亡
    (2)社会的相互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丰富扩充词汇→促使词汇发展
    (3)社会的分化和统一影响语言的发展
    (4)社会的变动影响语言的发展
    (5)社会的发展推动思维的发展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非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所以社会的发展并非语言发展的必要条件,它是影响语言发展的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语言内部的矛盾运动)发挥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基本的文学观念上,文学实用论与表现论是相互冲突的。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4题:

    强调作者与作品之间关系的文学观念与强调文学与世界之间关系的文学观念有哪些主要区别?


    正确答案: 强调作者与作品之间关系的文学观念集中体现为“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与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表现说的主要观点在于:
    (1)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的思想情感的表现,甚至是本能欲望、无意识的流露。
    (2)文学是作家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3)主张以人的内心世界为表现的主要对象。
    (4)以不平凡的色彩描写平凡事物。强调文学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再现说”主张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模仿和再现。
    其主要观点在于:
    (1)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和再现
    (2)体现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3)忽视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媒介的作用。

  • 第15题:

    把握文学的()和()是建构文学观念必须面对的两个重要性质。


    正确答案:艺术性;语言特性

  • 第16题:

    张恨水的文学观念


    正确答案: 在张恨水的文学观念里,一方面始终不放弃章回小说的形式和通俗文学的娱乐性另一方面他又清醒地认识到旧章回体难能负起文艺所给予的使命。所以他便采取了立足章回而又不断拓宽其功能的立场。
    他注意章回的回目格式的变化,他在尝试言情以外的武侠、侦探、历史、讽刺、幻想、荒诞等各种写法,从而把章回体调适为一种能容纳不同时代的题材内容,而又富于弹性的新旧皆宜的文体。

  • 第17题:

    文学的形态类型是在文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在这个过程中,文学思潮的发展变化和各种流派活动对文学类型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网络文学的颠覆式批评是对传统文学观念的叛逆。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9题:

    为什么说魏晋时代是文学观念的一个重要的分水岭?


    正确答案:因为在魏晋之前,广义的文学既文化的文学观念占据了主导的地位,而汉末魏初时代,文学方面起了一个很大的变化,用近代的眼光看,曹丕的一个时代可以说是文学的自觉时代,或如近代所说是“为了艺术而艺术的一派”

  • 第20题:

    为什么说波特“不再用摄影机来摄制表现文学观念的影片,而是用摄影机表现电影观念的影片”?


    正确答案:分析《火车大劫案》最后一个镜头,它为故事留下悬念,所以故事结构是开放的。波特已经意识到叙事的作用,这个镜头可以看作是电影叙事方式的独立宣言。他之前的影片完全依附于文学剧本,而波特在电影中表现出了文学剧本所不能表达的内容,这就形成了电影自己的语言,与文学开始分家。“在他之前的人仅限于思考摄影技术的潜力,而没有一个人曾经把真正的电影概念付诸实践。”

  • 第21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文学观念应当是一个开放的体系?

    正确答案: 在西方和中国历史上,都曾经出现过多种文学观念,试图从各方面概括文学的本质。西方有模仿说、表现说、文本本体说和体验说。中国古代也有如观物取象、诗言志、诗缘情、教化说和滋味说等等观念。20世纪以来的学术界也从跨学科和综合的角度来定义文学。但是,此类努力均得不到普遍的承认。
    从艾布拉姆斯所列举的文学四要素的角度看,历史上的文学观念,一方面仅仅强调文学活动中的某个要素或某几个要素,不能全面地展示整个文学活动的全部要素的作用的体现;另一方面,各种文学观念都不能很好地囊括各种文学活动样式和模式,而且,各种观念之间往往相互抵牾,无法融合。统而观之,在文学观念的建构中,存在着本质主义和历史主义两种思路。本质主义者认为文学是独立的,文学拒绝其它学科的介入,文学理论的任务和目的就是要回答“文学是什么”的问题,就是要寻找文学普遍性的规律;而历史主义者认为,文学理论必须回到历史语境之中,文学并没有终极的本质,文学是开放的、不断变化的。
    我们认为给文学下以一个静止的形而上的定义是难于说服人的,前代文学观念之所以未能达到全面把握文学的目的,一个非常重要原因就在于它们都将文学视作一个静止的形而上客体予以把握,缺少一种发展的动态的眼光。一方面不能丢失文学的本质,另一方面有要以一种发展和开放的眼光。将文学观念视作一个开放的体系,视作一个伴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体系之后,显然,用“文学是…”的语言,给文学下一个清晰定义的做法显然是困难的。我们试图以集合概念的方式,表述文学观念。
    首先,文学是“人学”。文学作为人类的一种重要的精神现象,是人类所独有的,它承载和表达着人类独有的情感、生活,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是文学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文学活动是表现人、为了人的。
    其次,与上个命题相对应,文学是一种文化。人类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创造了璀璨的精神文化和物质文化,文学乃是人类重要的精神文化的组成部分。
    再次,文学是一种活动。
    文学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其中世界、作家、作品、读者是整个文学活动中四个最基本的要素,除此之外,文学作为活动,还有出版、发行、传播等环节,它们同样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审视文学活动的眼光、文学价值的实现等等。就文学四要素而言,世界是文学活动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客观基础,它不仅是作品的反映对象,也是文学活动中两个主体——作者与读者的基本生存环境,是他们通过作品产生对话的客观物质基础;作者则是文学生产的主体,没有作者就没有作品,作者把自己对世界的独特审美体验通过作品传达给读者;作品是作者的创造物,是读者阅读的对象,是作者与读者进行潜在精神沟通的桥梁;读者是文学接受的主体,是阅读作品的人,作者在作品中试图表现的意图、文本的潜在价值只有通过读者阅读才能完成,才能最终得以实现。
    第四,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这里实际上包含着“文学是艺术”、“文学是语言艺术”两个命题,文学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意义,甚至是主要的意义就是它的审美价值,文学作为艺术是毫无疑问的,文学区别于其它艺术活动就在于它的媒介的特殊性,研究文学脱离对于语言问题的关注,显然是不行的。
    以上的四个命题“文学是人学”是对文学的本质论的界定,“文学是文化”是第一个命题的必然推论,“文学是活动”则着重从文学的存在角度来审视其特征,文学是语言艺术是对文学作为一种独特的人学的把握,这四个命题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文学观念为什么是发展变化的?

    正确答案: 文学观念是人们对文学的看法,它永远是发展变化的。其原因是:
    (1)时代的原因。不同的时代由于社会的需要不同,会产生不同性质的文学。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系乎时序,世情,时序的变化推动了文学的变化。文学变化发展了,文学观念也跟着变代发展。
    (2)文学自身的变代。根据考察,文学与其他艺术一样,有自身的变代运动,这就是由再现到表现,再由表现到装饰,一般总是这样螺旋式发展。文学自身的这种运动。
    (3)不同群体不同地位的人,观点不同,对文学也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以上三点是文学观念不断发展变代的原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强调作者与作品之间关系的文学观念与强调文学与世界之间关系的文学观念有哪些主要区别?

    正确答案: 强调作者与作品之间关系的文学观念集中体现为“表现说”,认为艺术起源与情感表现和交流的需要。表现说的主要观点在于:
    (1)强调作品与作家的关系,认为作品是作家的思想情感的表现,甚至是本能欲望、无意识的流露。
    (2)文学是作家主观感受、体验的产物。
    (3)主张以人的内心世界为表现的主要对象。
    (4)以不平凡的色彩描写平凡事物。强调文学与世界之间关系的“再现说”主张文学艺术来源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模仿和再现。
    其主要观点在于:
    (1)强调“世界”与“作品”的对应关系,认为作品是对世界的模仿和再现
    (2)体现朴素唯物主义精神和现实主义美学原则。
    (3)忽视作家的主观能动性和艺术媒介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文学观念是关于文学的普遍属性的理性认识。在中外问论史上,文学观念形形色色、种类繁多,教材中介绍的主要文学观念除了摹仿论、实用论、体验论、语言论、文化论以外还有()。
    A

    反映论

    B

    信息论

    C

    意志论

    D

    表现论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