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为什么说审美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相关问题
  • 第1题:

    旅游资源最核心的功能是()。

    A、吸引功能

    B、效益功能

    C、审美功能

    D、娱乐功能


    参考答案:A

  • 第2题:

    为什么说艺术审美是美育的最重要方式?
    这是因为艺术是人们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自由创造。它一方面标志了一个时代精神文明发展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则积极地有意识地要把人们的审美意识引导到一定的方向上来。艺术美作为现实美的集中反映形态,是作家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在反映现实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它比现实的美更细致、更典型、更集中、更强烈,对人有更大的感染力。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在全面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上面,艺术美起着特别积极的重要作用。我们的感情,人品与希望都在艺术中得到陶冶形成。艺术教育虽不是审美教育的方式的全部但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 第3题:

    什么叫笔势?为什么说笔势是书法艺术的审美核心?


    正确答案: 所谓笔势,是指写字时毛笔的走向、趋势及书法作品的点画、结构、章法等书法的组合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动态形势。
    书法艺术作品是否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关键在于其是否气韵生动,是否能表达出深刻的意象性思想情绪内含,决定气韵生动,决定意象性思想情绪内含的就是笔势。因为运笔时的趋向、动势的变化决定了所得点画的方、圆、藏、露、疾、涩、枯、润、偏、侧、大、小、粗、细等方面的变化,这些点画以不同的动态、形势在空间中的组合,又是决定书法作品险峻、平稳、雄浑、秀丽、古拙、清雅、刚健、阿娜等艺术风格的关键。此外,书法美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笔力,也是由笔势决定的,正是运笔时千变万化的趋向,动势的巧妙运用,才使点画形式具备了千变万化的力的感觉。古人早就说过:“粗不为重,细不为轻”,虽然点画的粗、细、大、小,是由运笔时生理意义上的人的力量所决定的,但其书法艺术意义上的形式上的力感,却是由行笔过程中趋向、动势的变化和点画组合时的动态形势变化亦即笔势的变化所决定的。笔势的运行和组合恰到好处,就有力感有笔力,否则,就无力感没有笔力。在这里笔力是笔势的外在形式,笔势是笔力的基础和源泉。所以,不懂笔势的大力士操笔狠书,所得书法可能如春蚓秋蛇毫无生命律动的力感,而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书法家,却由于心手相应无间地把握了笔势的运用和布置,创造出的书法艺术品,却能力敌千钧、入木三分。
    因此,我们说,笔势是书法艺术审美的核心。对于这一点,古人在书论中作了大量的、精辟的说明。清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康有为在其《广艺舟双楫》中说:“古人论书,以势为先,中郎(东汉蔡邕)曰‘九势’,卫恒曰‘书势’,羲之曰‘笔势’。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兵家重形势,拳法亦重扑势,义固相同,得势,便已操胜算。”所以,古人常以“识势”,“得势”等语来褒扬优秀的书法家和书法艺术作品,还把“取势”作为书法的主要基本功。如运笔时的“中锋以运笔,侧锋以取势”、“无往不回,无垂不缩”、“竖画横下,横画竖下”、“欲下先上,欲右先左”等,结体中的“顾盼照应”、“险中求稳”、“如杨柳迎风”、“似项羽扛鼎”等,都是讲的笔势的运用、布置和表现。“永字八法”中的“侧、勒、努、趯、策、啄、掠、磔”,实际是对“永”字的八种点画行笔势态所做的简捷明了的定义。卫夫人《笔阵图》中所说的“点若高峰坠石”、“横若千里阵云”、“百钧弩发”、“崩浪雷奔”等也是对点画势态即笔势的生动而又形象化的形容。
    再如结构、章法中的疏、密、骤、散,峻严紧凑、开阔飘逸等无不是笔势的具体表现形式。正是时代、性情、学识、品德各异的书法家对笔势的独特运用、布置,才形成了其独特的书法风格。也正是笔势的千变万化,才造就了历代无数著名的书法大家。

  • 第4题:

    建筑艺术是人类文化史上最古老的艺术种类之一,实用艺术品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为什么说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正确答案: 意象是艺术存在的核心,艺术首先存在于意象世界及其流程中。艺术活动的开端以意象的产生为标志。在艺术的流程中,贯穿始终并处于核心地位的是艺术创造阶段艺术家意象的生成。所以说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 第6题:

    为什么说在文学的诸多功能中,审美功能居于主要地位?


    正确答案: 第一、主体的审美心理和客体的审美特征的融合。
    文学创作的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是一个彼此之间双向流动,相互融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因素因为同化了创作客体而使自己获得了新貌,新质,创作客体也因此吸纳了创作主体的审美心理因素而变得不再是自然状态的客体。
    第二、主体的审美追求同所创造的审美形象的融合。作家的审美追求表现在、寄托在作家所创造的艺术形象身上,使之与艺术形象形成一种完美的融合。

  • 第7题:

    为什么说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


    正确答案: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艺术接受者为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是艺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艺术鉴赏首先是一种审美享受,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艺术欣赏是一种再创造活动。
    在艺术欣赏的整个过程中,欣赏者并非仅仅是消极地反应、接受;而是在积极地参与、投入,在从事着能动的艺术再创造。所谓“再创造”,是相对于文艺家的艺术创造而言的。倘说艺术家从事的是“一度创造”,那么,欣赏者进行的便是“二度创造”。
    欣赏者在与艺术作品的审美沟通交流之中,受到艺术作品蛇诱发,投入自身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调动各种审美心理因素,对艺术作品的形象系统加以复现、填补、扩充,对艺术作品的情意内蕴加以拓展、发挥,从而使艺术作品实现一次新的完成.这就是艺术欣赏的再创造。再创造还有一层含义是从接受美学角度提出的,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一切未进入欣赏者审美视野的艺术作品,都还是未完成的。只有通过艺术欣赏,通过欣赏者能动的艺术再创造,艺术作品才能确证自身的存在,才能将自身的社会意义与审美价值从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完成。其次,艺术作品又荐是处于开放状态的。并非绝对封闭,其艺术结构中组合着大量的未定点和艺术空白,即所谓“召唤结构”,等待接受者去加以填补充实,由接受者通过再创造来加以重建。

  • 第8题:

    单选题
    艺术的功能是多元化的,其中最核心的是()。
    A

    审美功能

    B

    认识功能

    C

    教化功能

    D

    心理代尝功能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核心?

    正确答案: 1.设计的过程是创造力发挥、施展的过程,良好的创造力是设计师自我发展与成长的保证,也是设计师的终身追求。创造力不是天赋的,而是努力的结果。设计师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所从事的设计工作几乎完全建立在这种创造能力的基础上,因此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创造性。
    2.设计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包括既有质变,又由量变,从内容到形式又从形式到内容的一个多阶段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
    3.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创造能力的培养更具本质性,它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概念和根本宗旨。
    4.艺术设计的成功与否,主要决定于他的创造性,艺术设计思维是解决创造新的产品或形势,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新问题,创造性思维贯穿于艺术设计的全过程之中。
    5.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实质上是多种思维方式、能力的综合和运用,综合也是一种创造。
    6.从艺术设计教育而言,设计思维的综合性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不仅仅是设计技法的教育,在电脑技术日益发展完善的今天,创意即创造性突显出来成为第一性东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为什么艺术美的教育是美育的至关重要的方式?(为什么说艺术教育在审美教育中有着重要的值?)

    正确答案: 1)文学艺术是生活的反映,但不是机械的被动的反映,不是照搬生活,而是一种能动的积极的反映。文学艺术不仅反映了生活本身的面貌和特征,而且反映出作者本人对生活的感情体验,反映出了作者本人所品出的生活的意味。因此,文学艺术当中所反映的生活,是一种有意味的生活。就是这种有意味的生活,不知不觉地受到陶冶,转移了人的心理气质和精神面貌,从而受到了美的教育。
    2)文学艺术不仅要反映出生活的意味,而且要反映出生活的真实。文学艺术教育能使我们超越实际生活,理解和欣赏更为真实的生活,提高我们分辨生活中的是非美丑的能力。
    3)文学艺术之所以具有美育作用,还因为它是人们感情的宣泄和流露,是一个时代人们共同的“心声”。4)人的生活既是现实的,又是理想的。文学艺术就是搭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桥梁。它通过对于现实生活的忠实描写,来表达人类对于理想的追求和向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

    正确答案: 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艺术接受者为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是艺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艺术鉴赏首先是一种审美享受,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艺术欣赏是一种再创造活动。
    在艺术欣赏的整个过程中,欣赏者并非仅仅是消极地反应、接受;而是在积极地参与、投入,在从事着能动的艺术再创造。所谓“再创造”,是相对于文艺家的艺术创造而言的。倘说艺术家从事的是“一度创造”,那么,欣赏者进行的便是“二度创造”。
    欣赏者在与艺术作品的审美沟通交流之中,受到艺术作品蛇诱发,投入自身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调动各种审美心理因素,对艺术作品的形象系统加以复现、填补、扩充,对艺术作品的情意内蕴加以拓展、发挥,从而使艺术作品实现一次新的完成.这就是艺术欣赏的再创造。再创造还有一层含义是从接受美学角度提出的,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一切未进入欣赏者审美视野的艺术作品,都还是未完成的。只有通过艺术欣赏,通过欣赏者能动的艺术再创造,艺术作品才能确证自身的存在,才能将自身的社会意义与审美价值从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完成。其次,艺术作品又荐是处于开放状态的。并非绝对封闭,其艺术结构中组合着大量的未定点和艺术空白,即所谓“召唤结构”,等待接受者去加以填补充实,由接受者通过再创造来加以重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艺术审美是美育的最重要方式?

    正确答案: 这是因为艺术是人们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所进行的自由创造。它一方面标志了一个时代精神文明发展的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则积极地有意识地要把人们的审美意识引导到一定的方向上来。艺术美作为现实美的集中反映形态,是作家根据自己的审美理想在反映现实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它比现实的美更细致、更典型、更集中、更强烈,对人有更大的感染力。也正因为这样,所以在全面培养人、提高人的素质上面,艺术美起着特别积极的重要作用。我们的感情,人品与希望都在艺术中得到陶冶形成。艺术教育虽不是审美教育的方式的全部但却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艺术最核心的功能是()

    A娱乐

    B道德教化

    C审美

    D社会干预


    C

  • 第14题:

    艺术的功能是多元化的,其中最核心的是()。

    • A、审美功能
    • B、认识功能
    • C、教化功能
    • D、心理代尝功能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说”,指向的是()。

    • A、艺术的起源
    • B、艺术的审美特征
    • C、艺术的本质
    • D、艺术的价值功能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为什么说审美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


    正确答案: ①艺术的首要功能是审美。意象、意境在本质上是虚拟的、审美的,以意象世界作为核心的艺术品的首要功能只能是审美,同时艺术意象的营构主要也是为了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②艺术的多元功能须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以为艺术的核心是意象世界,艺术的种种非审美因素在作品中不能单独存在,只能体现在意象体系中,离开了意象,这种种因素就不再是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的多元化功能正是这些非审美因素在艺术欣赏过程中间接实现的。

  • 第17题:

    为什么说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核心?


    正确答案: 1.设计的过程是创造力发挥、施展的过程,良好的创造力是设计师自我发展与成长的保证,也是设计师的终身追求。创造力不是天赋的,而是努力的结果。设计师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所从事的设计工作几乎完全建立在这种创造能力的基础上,因此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创造性。
    2.设计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包括既有质变,又由量变,从内容到形式又从形式到内容的一个多阶段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
    3.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创造能力的培养更具本质性,它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概念和根本宗旨。
    4.艺术设计的成功与否,主要决定于他的创造性,艺术设计思维是解决创造新的产品或形势,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新问题,创造性思维贯穿于艺术设计的全过程之中。
    5.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实质上是多种思维方式、能力的综合和运用,综合也是一种创造。
    6.从艺术设计教育而言,设计思维的综合性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不仅仅是设计技法的教育,在电脑技术日益发展完善的今天,创意即创造性突显出来成为第一性东西。

  • 第18题:

    为什么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正确答案: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这种广义的“艺术教育”理论认为,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职业,俗话讲有三百六十行之多,但现代社会的人,不管他从事何种职业的工作,都不可能不涉及到艺术,他或者读小说,或者看电影,或者听音乐,或者看电视,或者欣赏舞蹈等等,总之,现代人必然涉及艺术,或多或少地与艺术有关。因此,广义的艺术教育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 第19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艺术教育是美育的核心?

    正确答案: 从广义上讲,“艺术教育”作为美育的核心,它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而不是为了培养专业艺术工作者。这种广义的“艺术教育”理论认为,世界上有各种不同的职业,俗话讲有三百六十行之多,但现代社会的人,不管他从事何种职业的工作,都不可能不涉及到艺术,他或者读小说,或者看电影,或者听音乐,或者看电视,或者欣赏舞蹈等等,总之,现代人必然涉及艺术,或多或少地与艺术有关。因此,广义的艺术教育强调普及艺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评价和欣赏,来提高人们的审美修养和艺术鉴赏力,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结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审美是艺术最核心的功能?

    正确答案: ①艺术的首要功能是审美。意象、意境在本质上是虚拟的、审美的,以意象世界作为核心的艺术品的首要功能只能是审美,同时艺术意象的营构主要也是为了传达人类的审美经验;
    ②艺术的多元功能须通过审美功能间接实现。以为艺术的核心是意象世界,艺术的种种非审美因素在作品中不能单独存在,只能体现在意象体系中,离开了意象,这种种因素就不再是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艺术的多元化功能正是这些非审美因素在艺术欣赏过程中间接实现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贝尔的“有意味的形式说”,指向的是()。
    A

    艺术的起源

    B

    艺术的审美特征

    C

    艺术的本质

    D

    艺术的价值功能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艺术最核心的功能是()
    A

    娱乐

    B

    道德教化

    C

    审美

    D

    社会干预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艺术是一种审美的意识形态?

    正确答案: (1)艺术在整体社会结构中从属于意识形态,它既具有一般意识形态的特性,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质,因而它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即审美的意识形态。(2)艺术的特质是审美,它是人类审美情趣、审美观念和审美理想的体现。艺术不同于其他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是以具体的形象反映客观世界。(3)艺术同经济基础的关系不是直接的,它是通过政治、法律、道德等“中间环节”作用于经济基础的。艺术与意识形态各部门以及政治、科学等均有密切关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什么叫笔势?为什么说笔势是书法艺术的审美核心?

    正确答案: 所谓笔势,是指写字时毛笔的走向、趋势及书法作品的点画、结构、章法等书法的组合形式所表现出来的动态形势。
    书法艺术作品是否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关键在于其是否气韵生动,是否能表达出深刻的意象性思想情绪内含,决定气韵生动,决定意象性思想情绪内含的就是笔势。因为运笔时的趋向、动势的变化决定了所得点画的方、圆、藏、露、疾、涩、枯、润、偏、侧、大、小、粗、细等方面的变化,这些点画以不同的动态、形势在空间中的组合,又是决定书法作品险峻、平稳、雄浑、秀丽、古拙、清雅、刚健、阿娜等艺术风格的关键。此外,书法美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笔力,也是由笔势决定的,正是运笔时千变万化的趋向,动势的巧妙运用,才使点画形式具备了千变万化的力的感觉。古人早就说过:“粗不为重,细不为轻”,虽然点画的粗、细、大、小,是由运笔时生理意义上的人的力量所决定的,但其书法艺术意义上的形式上的力感,却是由行笔过程中趋向、动势的变化和点画组合时的动态形势变化亦即笔势的变化所决定的。笔势的运行和组合恰到好处,就有力感有笔力,否则,就无力感没有笔力。在这里笔力是笔势的外在形式,笔势是笔力的基础和源泉。所以,不懂笔势的大力士操笔狠书,所得书法可能如春蚓秋蛇毫无生命律动的力感,而手无缚鸡之力的老书法家,却由于心手相应无间地把握了笔势的运用和布置,创造出的书法艺术品,却能力敌千钧、入木三分。
    因此,我们说,笔势是书法艺术审美的核心。对于这一点,古人在书论中作了大量的、精辟的说明。清著名书法家、书法理论家康有为在其《广艺舟双楫》中说:“古人论书,以势为先,中郎(东汉蔡邕)曰‘九势’,卫恒曰‘书势’,羲之曰‘笔势’。盖书,形学也,有形则有势,兵家重形势,拳法亦重扑势,义固相同,得势,便已操胜算。”所以,古人常以“识势”,“得势”等语来褒扬优秀的书法家和书法艺术作品,还把“取势”作为书法的主要基本功。如运笔时的“中锋以运笔,侧锋以取势”、“无往不回,无垂不缩”、“竖画横下,横画竖下”、“欲下先上,欲右先左”等,结体中的“顾盼照应”、“险中求稳”、“如杨柳迎风”、“似项羽扛鼎”等,都是讲的笔势的运用、布置和表现。“永字八法”中的“侧、勒、努、趯、策、啄、掠、磔”,实际是对“永”字的八种点画行笔势态所做的简捷明了的定义。卫夫人《笔阵图》中所说的“点若高峰坠石”、“横若千里阵云”、“百钧弩发”、“崩浪雷奔”等也是对点画势态即笔势的生动而又形象化的形容。
    再如结构、章法中的疏、密、骤、散,峻严紧凑、开阔飘逸等无不是笔势的具体表现形式。正是时代、性情、学识、品德各异的书法家对笔势的独特运用、布置,才形成了其独特的书法风格。也正是笔势的千变万化,才造就了历代无数著名的书法大家。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