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简述法国加强幼小衔接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题目
简述法国加强幼小衔接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相似考题
更多“简述法国加强幼小衔接的具体措施有哪些?”相关问题
  • 第1题:

    对幼儿园来说,幼小衔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答案:
    解析:
    在幼儿园方面,幼小衔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情怀。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
    (4)提高幼儿教师业务能力的培养
    (5)建立和健全幼儿园和小学之间的联系

  • 第2题:

    简述俄罗斯促进幼小衔接的具体措施
    俄罗斯提出了促进幼小衔接整体化和连贯化得三个层次的具体措施:
    (1)在国家水平上协调幼儿园与小学的教学目标。如都应服从儿童个性的形成。
    (2)丰富小学的教学内容。引人有创造性的儿童活动类型;充实地理、历史等知识;丰富美育系列和艺术活动内容。
    (3)完善幼儿园和小学教学的组织形式方法。在幼儿园中取消有严格规定的教学;运用循环设计法设计组织教学;保证儿童面对面交流。

  • 第3题:

    做好幼小衔接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4、家长的配合

  • 第4题:

    下列关于幼小衔接表述正确的是()。

    • A、幼小衔接主要是教幼儿学会拼音和认字
    • B、以游戏为主要的活动形式不利于幼小衔接
    • C、幼小衔接主要是激发幼儿良好的人学动机和学习欲望
    • D、幼小衔接主要是参与各类兴趣班的学习

    正确答案:C

  • 第5题:

    简述法国加强幼小衔接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法国将学前和小学教师统称为“初级教师”,由省立师范学校培养。使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既体现出合理的层次性,又反映了良好的过渡性。
    (2)法国政府决定在1991—1992学年首先在33个示范省实施“学习阶段“的尝试。即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在包括母育学校和小学整个初等教育中建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把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合为一体。把儿童按年龄划分为三个“学习阶段”,能有效防止重复学习。
    (3)合并母育学校和小学的视导监督工作,这有利于两者的进一步衔接。
    (4)增中男性教师。学前机构中工作只由女性担任,不利于儿童心理发展。

  • 第6题:

    对幼儿园来说,幼小衔接的主要内容包括哪些内容?


    正确答案:在幼儿园方面,幼小衔接教育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幼儿对小学生活的态度、看法、情绪状态等,对入学后的适应性关系很大。因此,幼儿园阶段应注意培养幼儿愿意上学,对小学的生活怀着兴趣和向往,为做一名小学生感到自豪的积极态度,并让幼儿有机会获得对小学生活的积极情感体验。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幼儿入学后,是否适应小学的新环境,适应新的人际关系,对其身心健康影响很大。培养幼儿的社会适应性,特别是主动性、独立性、人际交往能力等,不仅关系着幼儿入学后的生活质量,也关系着他们在小学的学习质量,是幼小衔接的重要内容。适应性的内容包括:培养幼儿的主动性;培养独立性;发展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学习准备应着眼幼儿终身学习的需要,发展他们基本的学习素质,并在此过程中,帮助他们打下今后学习的基础。幼儿园大致需要做好以下三方面的工作: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良好的非智力品质;发展思维能力和基础能力。

  • 第7题:

    问答题
    幼小衔接工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 有关教育机构在解决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需要通力配合,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加强研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好过渡期的教育工作。
    (1)进行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双向改革,双方都把培养儿童的基本素质作为衔接工作的着眼点,共同创造合理的过渡期的外部教育环境与条件,搞好衔接工作。
    (2)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认真研究过渡期儿童的特点与发展需要,有的放矢地做好过渡期的教育工作。许多幼小衔接的研究结果证明,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是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而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则在于转变旧有观念,提高教师对衔接意义的认识,加深广大教师对儿童过渡期特点的理解,从而使广大教师能够自觉研究过渡期每个儿童不同的发展特点及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衔接工作。
    (3)结合地区特点及幼儿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各地区都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立足于当地幼儿的具体情况,针对幼儿过渡中的最主要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4)加强家、园、学校、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幼小衔接工作仅仅依靠幼儿园或小学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幼儿园、小学、家长、社区必须互相配合,形成影响幼儿成长的教育合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幼小衔接的意义。

    正确答案: (1)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需求:过渡期的存在;
    (2)小学教育现状的呼唤:儿童入学适应不良;
    (3)现在学前教育使命的要求:儿童的长远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俄罗斯促进幼小衔接的具体措施

    正确答案: 俄罗斯提出了促进幼小衔接整体化和连贯化得三个层次的具体措施:
    (1)在国家水平上协调幼儿园与小学的教学目标。如都应服从儿童个性的形成。
    (2)丰富小学的教学内容。引人有创造性的儿童活动类型;充实地理、历史等知识;丰富美育系列和艺术活动内容。
    (3)完善幼儿园和小学教学的组织形式方法。在幼儿园中取消有严格规定的教学;运用循环设计法设计组织教学;保证儿童面对面交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

    正确答案: 幼儿园实施幼小衔接工作的指导思想主要有以下三点:
    (1)长期性而非突击性
    幼儿园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为儿童的终身发展打好基础。因此,不应当把幼小衔接工作仅仅视为两个教育阶段的过渡问题,而应把它置身于终身教育的大背景下去考虑。对幼儿园来讲,在时间上要把幼小衔接工作贯穿于幼儿园教育的各个阶段而不仅仅是大班后期;在内容上要涉及幼儿发展的各个方面而不仅仅是知识准备;在人员上要包括幼儿园全体人员、家长及有关成人而不仅仅是大班老师。对小学来讲,也不能仅仅把衔接工作看成是幼儿园的事情,而应当遵循素质教育的精神,改革不适合儿童发展的教育形式、方法等。
    (2)整体性而非单项性
    幼小衔接是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从幼儿体、智、德、美各方面全面进行,不应仅偏重某一方面。在幼小衔接中,偏重“智”的倾向比较严重。要搞好幼小衔接工作,必须促进幼儿的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在全面发展教育过程中培养他们入学所必须的各种基本素质。
    (3)培养入学的适应性而非小学化
    在幼小衔接工作中的另一误区就是小学化倾向严重。有些教师认为,要与小学搞好衔接工作就要提前用小学的教育方式对待幼儿,让幼儿园像小学。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提前让幼儿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提前学习小学的数学知识等,使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不是幼儿熟悉的、与之关系密切的周围生活中具体的人或事,而是大量抽象的文字或符号。二是用小学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对待幼儿园的幼儿。如用小学式的上课取代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教师长时间用言语讲授的方式进行知识灌输,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学习效果等等。这些做法,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造成儿童怕学、厌学、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重要原因。
    幼小衔接工作的重点应当放在培养幼儿的入学适应性上。教师要针对过渡期儿童的特点及实际情况,着重培养幼儿适应新环境的各种素质,帮助幼儿顺利完成幼小过渡,而不是把小学的一套简单地下放到幼儿园。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幼小衔接工作小学化的表现及其危害。

    正确答案: 1.幼小衔接工作小学化的表现:
    (1)提前学习小学的教材,如提前学习汉语拼音、书写汉字、提前学习小学的数学知识等,使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不是幼儿熟悉的、与之关系密切的周围生活中具体的人或事,而是大量抽象的文字或符号。
    (2)用小学教育的组织形式与方法对待幼儿园的幼儿。如用小学式的上课取代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教师长时间用言语讲授的方式进行知识灌输,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学习效果等等。这些做法,严重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是造成儿童怕学、厌学、养成不良学习习惯的重要原因。
    2.幼儿教育小学化违背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幼儿的成长发展极为不利,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影响幼儿身体的正常发育。幼儿时期,是身体各种机能迅速发育的时期,尤其是高级神经系统和骨骼肌肉的发育,常会使他们不停顿地活动,在活动中得到发展。如果把孩子限制在狭小的教室里,每天几小时静坐,将会使某些部分神经细胞长期处于抑制状态,严重制约身体各机能的迅速发育。
    (2)制约幼儿智力的发展。幼儿时期,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智力发展时期,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思维的形式主要靠表象,而非抽象的词语或概念。幼儿思维的这种具体性和形象性,就决定他们只有充分运用各种感觉器官,广泛地与人、与物直接接触,在动态生活中获得大量的感性经验,智力才有进一步发展提高的可能。
    (3)压制幼儿良好个性的形成。幼儿期是各种心理过程迅速发展的时期,也是一个人个性开始形成的时期。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的幼儿一般都比较活泼好动,好奇好问,兴趣广泛,喜欢与同伴交往,喜欢得到成人的重视和夸奖。生活中常常可以看到幼儿是不会因为自己不断变换活动方式感到疲劳的,相反往往由于活动过于单调或重复而引起厌倦。幼儿园过多的集体教学活动,使得幼儿没有充分的游戏时间和自由活动时间,也使得教师没有时间和精力与幼儿进行更多的个别接触和交谈。而这些被挤掉的活动,却正是幼儿形成良好个性所不可缺少的。
    (4)不利于幼儿入学后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大量实践经验证明,在幼儿园提前进行知识教育并没有达到为人学做好充分准备的教育目标。虽然在入学之初,幼儿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准备显得较为轻松,但事实上使幼儿处于一种松懈的状态,他们会以为教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都是他们已经掌握的,没有必要再认真听讲,儿童表现为注意力涣散。这种不良学习习惯为儿童以后学习新知识新技能带来了许多消极的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判断题
    增加学前教育机构男性教师比例是法国幼小衔接的一项重要措施。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结合所学知识论述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有哪些不同,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答案:
    解析:
    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点: (1)教育的性质、目的不同。幼儿园的教育性质是非义务教育,因此,没有考试、考查等。它仅要达到为幼儿入小学做适当准备的目的,确切地说,是为幼儿做好心理、能力方面的准备。而小学教育不同,小学教育属义务教育阶段,这时学生上学是向国家尽义务,学校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考查、检查以及由此引起的升级或留级,是国家对学生学习质量肯定或否定的体现。义务教育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在许多国家,义务教育阶段如果孩子不上学,其家长要被罚款或判监禁等。由于以上教育性质、目的的不同,因此,它们的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也不同。
    (2)教育内容不同。幼儿园所学的内容是与幼儿生活紧密相关的浅显知识,借助这些浅显知识达到发展幼儿与以后的正规学习有关的心理能力的目的。小学的教育内容是成体系的学科知识.确切地说,是以符号为媒介的学科知识,它的抽象水平相对较高,与学生的生活有一段距离,这种学习内容只有当学习者的思维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时才能理解和接受。
    (3)教育方法不同。幼儿园教师应多采用归纳法,即让幼儿看到许多有关的现象,让幼儿开动脑筋,自己去归纳、发现其中的规律。这中间教师启发提问、幼儿回答、幼儿归纳、教师小结等是重要的教学环节。小学教师则多采用演绎法,即教师教学生一些规律性的知识,然后用例题来证明此规律是正确的,这一过程与幼儿阶段的学习过程正好相反。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1)发展幼儿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能力,即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想象、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
    (2)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即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等。

  • 第14题:

    ()中都提出要加强幼小衔接工作。
    1975年《阿比改革法》、1989年《教育方针法》、1990年《教育法案实施条例》

  • 第15题:

    简述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及幼小衔接应注意的问题。


    正确答案: 幼儿教育与小学教育的不同体现在:
    1、教育要求和环境上的差异;
    2、主导活动方面的差异;
    3、作息制度与生活管理方面;
    4、师生关系方面;
    5、环境设备的选择与布置方面的差异;
    6、社会成人对幼儿的要求和期望方面。
    幼小衔接工作应注意的问题:
    1、幼小衔接工作应贯穿于整个幼儿期。
    2、全面培养幼儿的素质。
    3、纠正幼儿园教育中的小学化倾向。
    4、加强幼儿园、小学、家庭和社会的相互配合,共同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 第16题:

    借鉴国外幼小衔接工作的经验,提出改善我国幼小衔接工作的措施。


    正确答案: (1)国外幼小衔接工作的经验:增进两个教育阶段的相互了解、改革现有的教育机构,把小学低年级和幼儿园联系起来、为学前儿童规定统一的教育方案和要求、改革师资培训工作、提前开始普及义务教育、加强科学实验研究工作。
    (2)改善我国幼小衔接工作的建议。

  • 第17题:

    幼小衔接工作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正确答案:有关教育机构在解决幼小衔接工作的时候需要通力配合,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加强研究,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好过渡期的教育工作。
    (1)进行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双向改革,双方都把培养儿童的基本素质作为衔接工作的着眼点,共同创造合理的过渡期的外部教育环境与条件,搞好衔接工作。
    (2)转变观念,提高教师素质,认真研究过渡期儿童的特点与发展需要,有的放矢地做好过渡期的教育工作。许多幼小衔接的研究结果证明,提高广大教师的素质是幼小衔接工作取得成功的保证。而提高教师素质的关键则在于转变旧有观念,提高教师对衔接意义的认识,加深广大教师对儿童过渡期特点的理解,从而使广大教师能够自觉研究过渡期每个儿童不同的发展特点及需要,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衔接工作。
    (3)结合地区特点及幼儿身心发展的个别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幼小衔接工作。各地区都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立足于当地幼儿的具体情况,针对幼儿过渡中的最主要的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4)加强家、园、学校、社区力量的相互配合。幼小衔接工作仅仅依靠幼儿园或小学单方面的力量是不够的,幼儿园、小学、家长、社区必须互相配合,形成影响幼儿成长的教育合力。

  • 第18题:

    问答题
    做好幼小衔接的主要方法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2、培养幼儿对小学生活的适应性
    3、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准备
    4、家长的配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法国幼小衔接的主要措施。

    正确答案: (1)尝试“学习阶段”
    法国政府决定在1991~1992学年首先在33个示范省实施“学习阶段”是做法,即打破传统的年纪概念,在包括母育学校和小学的整个初等教育中建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把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合为一体。
    (2)合并母育学校和小学的监督视导工作1990年,法国政府规定把母校和初等教育的视导监督工作合并起来,因此,初等教育的视导员以及顾问都需要具有两个阶段的教育理论和实际经验。这有利于两者的进一步衔接。
    (3)增加男性教师的比例心理学和教育学方面的研究成果表明,学前教育机构中的工作只由女性担任是不利于儿童心理和生理的健康发展的。因此,应当提倡男性担任学前教育机构的教师。此外,由于法国小学的男性教师所占比例要比母育学校高很多,就有必要鼓励男性教师进入母育学校担任教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法国加强幼小衔接的具体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1)法国将学前和小学教师统称为“初级教师”,由省立师范学校培养。使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既体现出合理的层次性,又反映了良好的过渡性。
    (2)法国政府决定在1991—1992学年首先在33个示范省实施“学习阶段“的尝试。即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在包括母育学校和小学整个初等教育中建立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把学前教育和小学教育合为一体。把儿童按年龄划分为三个“学习阶段”,能有效防止重复学习。
    (3)合并母育学校和小学的视导监督工作,这有利于两者的进一步衔接。
    (4)增中男性教师。学前机构中工作只由女性担任,不利于儿童心理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简述各国幼小衔接实践的基本特征。

    正确答案: 各国幼小衔接大体可以归纳为三种类型:小学向幼儿园靠近、幼儿园向小学靠近和幼儿园与小学一体化。国外实验研究和理论探讨的共同特点是:
    (1)入小学的预备教育必须为幼儿身体、认知、情感、道德和个性全面和谐发展奠定基础;
    (2)小学预备班的教育始终保持幼儿园的特点;
    (3)加强教师素质的训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关于幼小衔接表述正确的是()。
    A

    幼小衔接主要是教幼儿学会拼音和认字

    B

    以游戏为主要的活动形式不利于幼小衔接

    C

    幼小衔接主要是激发幼儿良好的人学动机和学习欲望

    D

    幼小衔接主要是参与各类兴趣班的学习


    正确答案: D
    解析: 幼小街接的目的是帮助幼儿能够更好地适应小学生活,激发幼儿良好的入学动机和学习欲望是入学准备的重要内容。拼音、识字及参加各类兴趣班是为了帮助幼儿在入学前储备知识,这种做法违背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容易挫伤幼儿学习兴趣。

  • 第23题:

    问答题
    请简述幼小衔接工作的意义。

    正确答案: (一)、幼儿身心发展既有阶段性又有连续性,幼儿教师和小学教师,都要正确认识两种学习阶段在教育上的不同特点,在教育中既要照顾到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性,也要考虑到连续性,对幼儿采取适当的教育方法,减少因教育环境的差异而给幼儿入学后的生活带来的消极影响,帮助孩子顺利地由幼儿园阶段向小学阶段过渡。
    (二)、幼小衔接工作做得如何,还直接影响到幼儿今后身体、心理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填空题
    ()中都提出要加强幼小衔接工作。

    正确答案: 1975年《阿比改革法》、1989年《教育方针法》、1990年《教育法案实施条例》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