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奏文种用途的基本共同点和显著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奏”这一文种,始设于()。

    A夏代

    B周代

    C秦代

    D汉代


    C

  • 第2题:

    臣工陈谢君主的恩赐、封赠和祝贺国家庆典的专门性上奏文种为()。

    • A、章
    • B、表
    • C、奏
    • D、议

    正确答案:A

  • 第3题:

    清代沿用的奏一类的文种有().

    • A、奏本
    • B、奏札
    • C、题本
    • D、奏状
    • E、奏折

    正确答案:A,C,E

  • 第4题:

    简述短期贷款的基本用途和种类。


    正确答案: 用途:满足借款人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为耗用或销售而储存的各类存货、季节性物资储备等生产经营周转性或临时性的资金需要。
    种类:
    1、临时贷款;
    2、周转贷款;
    3、透支贷款;
    4、结算贷款。

  • 第5题:

    民国时期沿袭古代公文而设置、为历届政府所采用的最基本的上行文种是()

    • A、饬
    • B、呈
    • C、状
    • D、奏

    正确答案:B

  • 第6题:

    简述阿托品的基本作用和临床用途?


    正确答案:基本作用:
    (1)抑制腺体分泌
    (2)眼,扩瞳、升眼内压、调节麻痹
    (3)松弛许多内脏平滑肌
    (4)心脏治疗剂量(0.4mg-0.6mg)HR短暂减慢(阻断突触前膜M1受体)较大d→HR↑(阻断窦房结M2受体)(1-2mg);房室传导加快
    (5)心血管,治疗量无显著影响,较大剂量,扩血管。
    (6)中枢神经过度兴奋,反射性抑制。
    临床用途:
    (1)抑制腺体分泌
    (2)虹膜睫状体炎检查眼底验光配镜(限于儿童)
    (3)解除平滑肌痉挛
    (4)缓慢型心律失常
    (5)抗休克
    (6)解救有机磷酸酯类中毒。

  • 第7题:

    单选题
    民国时期沿袭古代公文而设置、为历届政府所采用的最基本的上行文种是()
    A

    B

    C

    D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填空题
    奏与并行的其他文种相比较,奏用途的一个显著特色是()。

    正确答案: 奏以按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什么是奏?奏文种始设于何时?

    正确答案: 奏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由臣僚上于皇帝陈述庶政的重要公文文种。奏文种始设于秦始皇26年“改书为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清代沿用的奏一类的文种有().
    A

    奏本

    B

    奏札

    C

    题本

    D

    奏状

    E

    奏折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填空题
    “奏”这一古代公文文种,其设置是在()时期。

    正确答案: 秦始皇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多选题
    “奏”是秦代始设的公文文种,后起的公文与奏一起,也总称为“奏”的有()。
    A

    B

    C

    D

    驳议

    E


    正确答案: C,E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什么是奏?奏文种始设于何时?
    奏是我国封建社会中由臣僚上于皇帝陈述庶政的重要公文文种。奏文种始设于秦始皇26年“改书为奏”。

  • 第14题:

    奏与并行的其他文种相比较,奏用途的一个显著特色是()。


    正确答案:奏以按劾

  • 第15题:

    “奏”这一古代公文文种,其设置是在()时期。


    正确答案:秦始皇

  • 第16题:

    简述清代谕的用途、种类。试述民国时期谕文种的设、废;以及取消了谕文种之后,谕的下发方式。 


    正确答案: 清朝,“谕”广泛运用于各级官署,成为长官告晓、训示属下官吏的下行公文。并依具体使用,分为很多名目。
    (1)堂谕:由京内各部、院堂官对本衙署各司员谕告事宜用之。
    (2)谕帖:由京外各府、州、县长官训示下属胥吏用之。
    (3)谕单:新任长官就任,“命下之日,即书谕单一纸,附提塘报房数去”,目的在于使下属官吏敬畏。 民国时期与谕文种的设、废:
    (1)1912年1月,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颁发的《公文程式》沿前设置谕,是与“令”并行的下行文种。
    (2)袁世凯北京政府在同年11月发布的《公文程式令》中,取消了谕作为独立公文文种的地位。
    但是,“谕”文种取消后,作为上级对下级、长官对属员的一种训示行为,其具体内容仍然存在于公文中。下发谕示内容,通常采用两种方式:
    (1)装叙:在用其他文种撰写的公文中,引叙谕文。
    (2)改写:将长官谕示精神写入用其他文种表述的公文中,而不采用引述原文的形式。

  • 第17题:

    什么是奏状?简述奏状的渊源和文种确立。


    正确答案: 奏状是渊源于汉代向皇帝陈述事实的“奏”的别称“状”,演化到唐宋时期成为向皇帝陈事的上奏公文文种名称。
    汉代偶尔把向皇帝陈述事实的“奏”文称为“状”,是奏状的渊源。
    奏状文种确立的过程:
    (1)唐代,以“状”为名称,向皇帝陈事进言,使用日益频繁;
    (2)宋代规定,凡是无权使用奏札的官员向皇帝陈事,使用“奏状”。

  • 第18题:

    问答题
    什么是奏状?简述奏状的渊源和文种确立。

    正确答案: 奏状是渊源于汉代向皇帝陈述事实的“奏”的别称“状”,演化到唐宋时期成为向皇帝陈事的上奏公文文种名称。
    汉代偶尔把向皇帝陈述事实的“奏”文称为“状”,是奏状的渊源。
    奏状文种确立的过程:
    (1)唐代,以“状”为名称,向皇帝陈事进言,使用日益频繁;
    (2)宋代规定,凡是无权使用奏札的官员向皇帝陈事,使用“奏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奏记是什么性质的文种?

    正确答案: ①奏记为封建社会前期,由朝官对三公,州郡僚属对长官,士人对官府,用书面陈述意见的上行文种。
    ②内容:不是汇报政事的正规公文,在一定程度上有书札的属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奏文种用途的基本共同点和显著特点。

    正确答案: 奏文种各种具体用途的基本共同点是用于实际公务,其用途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奏以按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阐述奏体用途的文种的演变阶段和大致过程。

    正确答案: 奏体用途的文种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化过程,演化阶段及大致过程如下:
    第一阶段:秦汉是奏的原生期。臣下向君主有所陈说,主要使用“奏”文种。
    第二阶段:南北朝、唐、宋、元是奏体文种的蜕变期。单纯以“奏”作为名称的公文数量锐减,而出现了用途与“奏”类似的多种公文名称。(如宋代臣僚上殿奏事用奏札、没有资格用奏札的官员用奏状;西汉以来,历代使用的奏疏。它们实质上都是奏的变体。)
    第三阶段:明清是奏体文种的重新规范期。
    明朝初年,把奏文体定名为奏本。永乐年间,又创设题本,与奏本分工并行。清代除沿用奏本、题本外,又创设奏折。
    清朝中期至末期,奏体文种的类型日渐减少。乾隆间年“改奏为题”,废止奏本,将原来适用奏本的事宜都改用题本。到光绪年间“改题为奏”,废止题本,将原来适用题本的事宜都一律改用奏折。奏折就成为向皇帝陈述庶政的唯一上奏文种。
    奏体用途的文种为历朝所沿用,直到宣统三年停废奏折,可谓与我国封建皇权相始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清代谕的用途、种类。试述民国时期谕文种的设、废;以及取消了谕文种之后,谕的下发方式。

    正确答案: 清朝,“谕”广泛运用于各级官署,成为长官告晓、训示属下官吏的下行公文。并依具体使用,分为很多名目。
    (1)堂谕:由京内各部、院堂官对本衙署各司员谕告事宜用之。
    (2)谕帖:由京外各府、州、县长官训示下属胥吏用之。
    (3)谕单:新任长官就任,“命下之日,即书谕单一纸,附提塘报房数去”,目的在于使下属官吏敬畏。 民国时期与谕文种的设、废:
    (1)1912年1月,孙中山南京临时政府颁发的《公文程式》沿前设置谕,是与“令”并行的下行文种。
    (2)袁世凯北京政府在同年11月发布的《公文程式令》中,取消了谕作为独立公文文种的地位。
    但是,“谕”文种取消后,作为上级对下级、长官对属员的一种训示行为,其具体内容仍然存在于公文中。下发谕示内容,通常采用两种方式:
    (1)装叙:在用其他文种撰写的公文中,引叙谕文。
    (2)改写:将长官谕示精神写入用其他文种表述的公文中,而不采用引述原文的形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试析奏文种确立后,上书以残留状态继续运用的原因。

    正确答案: 奏文种确立之后,作为它前身的上书并没有就此退出政务实践,而是以残留状态有时被运用。
    上书被沿用的原因是:
    (1)“奏”有使用级别的限制,低层官吏越职言事,士子、平民有所陈诉,只好仍然用上书。
    (2)“奏”请求皇帝裁断、接受的意念较为急切强烈,改用“上书”较为缓和。当大臣只提出建议供皇帝考虑时,就可以用“上书”。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