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举例谈谈《诗经》的主要内容。”相关问题
  • 第1题:

    《诗经》中的婚恋诗包括哪几类内容?试举例说明思想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诗经》婚姻爱情诗的内容非常丰富多彩,主要包括:
    (1)男女的相恋相思,如《郑风•叔于田》写女子对男子的悦慕,《郑风•溱洧》、 《邶风•静女》写男女的欢会,《子衿》、《采葛》写刻骨铭心的相思,《蒹葭》写求而不得的惆怅,《鄘风•柏舟》写对恋爱婚姻自由的大胆争取。
    (2)对结婚场景的描绘、对新婚的祝贺,如《硕人》对贵族女子出嫁时盛大的场面的描写、《桃夭》对新嫁娘的赞美。
    (3)对不幸婚姻的悲叹,如《氓》中的弃妇对自己悲惨命运的诉说。
    《诗经》婚恋诗的思想性表现在它们所表达的感情是真诚的、高尚的、纯洁的,如《关雎》中对爱情的积极健康的追求,《出其东门》中对爱情的忠贞,《子衿》中对爱人的真诚思念等。
    《诗经》婚恋诗的艺术成就表现为:
    L.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它真实地再现着周代社会男女之间相爱相恋的世俗生活,抒发着他们真实的哀乐情感;
    (2)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诗人通过直接的情感倾诉,在抒情诗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少男少女形象。
    (3)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或用来衬托感受,或用来寄托情意,如《蒹葭》中以凄清的秋景衬托怅惘的心情,《桃夭》以烂漫的桃花暗示婚礼气氛的热烈和新嫁娘容貌艳丽。
    (4)生动活泼的语言,如《郑风•溱洧》中男女的对答、《子衿》中女子对情人的抱怨等。

  • 第2题:

    举例谈谈《西游记》充满谐趣的艺术风格。


    正确答案: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小说中趣味性和娱乐性最强的一部。其谐趣的表现主要有两个方面:
    (1)人物的思想性格充满谐趣。如孙悟空的乐观主义,猪八戒农民式的憨厚朴实、懒惰自私、贪吃好色、自作聪明。
    (2)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将神性、人性、自然性三者很好结合起来。如孙悟空身上的猴子属性,猪八戒身上具有的现实生活中猪的一些属性。

  • 第3题:

    谈谈陶渊明诗歌的艺术成就,请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1)平淡质直,自然流露,不假雕饰,浑然天成。在《归园田居》这组诗里,几乎全用平淡质直,不加雕琢和藻饰而又接近于农村生活的“田家语”。如:“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只用极少修饰的语言,就把“方宅”、“草屋”、“榆柳”’、“桃李”以及犬吠、鸡鸣、炊烟、桑麻等平常景物组成和谐动人,充满诗情画意的图片,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貌,产生了由衷的向往。
    (2)塑造生动优美的形象,达到情景融合的境地。陶诗善于用比兴的事物形象来塑造诗人的自我形象,做到个性鲜明。他以自己的人格构成艺术典型。无论写景还是抒情,都能体现诗人自己的性格,形成优美的意境,达到艺术美与心灵美的融合与统一。诗人特别喜欢描写青松,秋菊,孤云,归鸟,在这些景物上,都赋予一定的象征意义,能体现其思想性格。如《饮酒》(其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漫不经心地在东篱下采菊,闲静自得地望见庐山。描写诗人归隐之后自己的精神世界已经同自然景物浑然契合,悠然自适的神态,异常逼真、传神,达到了移情入景,情景交融的境界。
    (3)以白描的手法、平凡的素材创造出非凡的意境和情趣,深入浅出,淳厚有味。例如:《桃花源记》的开头:“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叙述渔人发现桃花源,并描写桃花林的景色,以朴素无华的语言,不加彩色渲染烘托,就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把美丽的环境描绘得非常真切、形象。又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这首小诗写诗人早出晚归的劳动生活,表示只要不违背自己的志愿,就是怎么辛苦,也心甘情愿。纯用口语,以白描手法叙事抒情,不但写得朴实,简明,而且通俗中含有精炼,平淡里蓄着深情,可谓平淡与淳美的统一。
    (4)讲究篇章的有机结构,有整体美:艺术风格多样化。诗人常把感情渗透到景物描写中去,又常常在写景,抒情中阐明一些哲理。如:《归去来兮辞》,前一段散文是序,后面的辞赋是正文。序和正文的体裁和写法虽不一样,但二者互相配合,互为补充,形成了有机的整体。这是一篇押韵的抒情散文,也可以说是充满诗情画意的散文诗。

  • 第4题:

    举例谈谈网络新闻媒体的分类。


    正确答案: 评分标准:
    按照一定的分类标准给出分类和示例网站即可。如:
    网络版:《扬子晚报》网络版.
    新闻信息服务类:人民网;
    综合类型:千龙网、东方网
    原创类型:曾经的《明日报》
    商业网站:新浪新闻
    广播电视网站:徐州电视

  • 第5题:

    谈谈《诗经》的创作与编集情况。


    正确答案: 《诗经》中的大多数诗篇没有言明作者,我们难以查考诗人的姓名与身份。诗篇之中说明作者的仅有五篇,如《小雅•节南山》云:“家父作诵,以究王讻。”指明作者是家父。《小雅•巷伯》云:“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言明作者是孟子。先秦古籍如《尚书》、《左传》、《国语》等也有一些关于诗篇作者的记载,如《左传•隐公三年》云:“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毛诗序也有一些说明。后世学者涵泳文意,也提出过一些新见解。但对三百篇作者的这些论说是否能够成为定论,尚难得到学人的公认。一般认为,《诗经》中的作品有的是贵族士大夫所作,有的是朝廷乐官所作,有的出于民间,作者名姓难以考实。
    《诗经》的编辑,最早的有采诗说,认为朝廷为了察知民生疾苦,派乐官按时到各地采集民歌民谣,搜集到朝廷,由太师统一整理。先秦还有献诗说,认为君王为了补察政治得失,让公卿列士献诗,以诗歌的方式对朝政进行讽谏或歌颂。公卿献诗可以献自己创作的诗篇,也可以用采来的诗作。另外,《诗经》之中应该还有一些诗篇出于朝廷乐官之手,他们奉命创作以便使用于宗庙祭祀或宴飨场合。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从《论语》里记载孔子屡言“诗三百”、孔子曾经正乐、孔子教学重视《诗》等方面来看,孔子应该对《诗经》进行过整理。但在孔子之前,朝廷的乐官应该对诗篇也有所加工,可能辑编过文本,因为在春秋前期贵族于宴飨朝聘之际屡屡赋《诗》言志,当时社会上应该有一定的单独的《诗经》文本流传,供他们学习征引。

  • 第6题:

    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及其代表作品。


    正确答案: 《诗经》思想内容广阔,丰富多彩,涉及农事劳动,征役,爱情婚姻、政治讽刺和周民族的历史等。(1)反映农业祭祀和农业劳动生活的诗篇;如《丰年》是秋收以后在宗庙祭祀时所唱的乐曲;《七月》和《芣苜》写劳动的作品;
    (2)反映周王朝及其祖先兴起历史的史诗;《诗经·大雅》中的《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是一组周民族的史诗。记述了周民族的始祖后稷诞生到周王朝的创立者武王灭商的一些传说和英雄史迹;
    (3)政治讽刺诗和反映社会中下层统治阶级不满的诗篇。《大雅》中的《民劳》、《板》等;《小雅》中的《节南山》、《正月》、《十月之交》、《雨无正》等都属于这一类作品。《诗经》中也有一些反映社会中下层对上层统治者的不满。如著名的《伐檀》;
    (4)反映战争和劳役的诗篇除部分表达了共御外侮,保土保国的豪情外,其它主要表现为对战争、劳役的厌倦,含有较浓郁的感伤情绪和恋亲意识。《六月》、《采薇》、《东山》;
    (5)描写爱情婚姻的诗篇反映爱情婚姻的诗所表现的内容,归纳起来,大体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描写男女之间互相爱恋、思念的,有写会见时情景的,有写相思之情的;如《诗经》的第一首《周南·关睢》;二类是描写男女结合的婚嫁诗,有写新婚时的欢乐心情,有写婚后融怡的家庭生活的;如《绸缪》、《女曰鸡呜》;三类是描写婚姻破裂的弃妇和反映婚姻不自由的痛苦。如《卫风》中的《氓》。

  • 第7题:

    举例谈谈《诗经》的思想内容。


    正确答案: 《诗经》的主要内容(参考要点):《诗经》思想内容广阔,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这类诗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或写男女子相爱时的和谐欢乐,失恋时的痛苦忧伤,赞扬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勇敢追求,如《关雎》、《静女》、《蒹葭》、《柏舟》等。或写爱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现女性在当时社会所受迫害、凌辱及被遗弃的痛苦,如《日月》、《谷风》、《将仲子》、《氓》等。
    (2)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这类诗也很多,有的赞颂农业成就,夸耀田土广大、农夫众多、收获丰盛,如《周颂》中的《臣工》、《隐嘻》、《载芟》、《良耜》、《噫嘻》等;有的描写欢快的劳动场面,如《周南•芣苡》;有的描写劳动生活的繁忙,如《豳风•七月》等。
    (3)关于战争和徭役的征役诗。这类诗主要表现战争和徭役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灾难和痛苦,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妇口吻言之,写来都感情真挚,声调凄楚,情节悲惨,如《东山》、《东方未明》、《何草不黄》、《君子于役》等。也有少数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如《秦风•无衣》、《鄘风•载驰》、《小雅•采薇》等。
    (4)颂歌。这类诗大都出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在三《颂》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有的颂帝王歌天命,为周王统治的合理性寻求神学依据,如《维天之命》、《文王》;有的颂战功扬王威,如《殷武》、《江汉》;有的颂宴饮赞嘉宾,如《鹿鸣》、《南有嘉鱼》等。
    (5)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的怨刺诗。这类诗主要存于《雅》诗和《国风》中,带有乱世的鲜明印记。“二雅”中的怨刺诗多为公卿列士的讽谕劝戒之作,的借古讽今,如《荡》、《正月》。更多的是针砭时弊,指斥昏君,如《民劳》、《板》、《荡》。还有一些以斥责奸佞为主题,如《巷伯》、《正月》等。《国风》中的怨刺诗多出自民间,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其内容更深广,怨愤更强烈,讽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硕鼠》、《伐檀》、《新台》、《南山》、《黄鸟》。
    (6)周民族的史诗。《大雅》里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以粗线条较完整地勾画出周族发祥、创业、建国、兴盛的光辉历史。远古传世的史诗极少,此组诗显得格外珍贵。

  • 第8题:

    问答题
    什么是同感?举例说明同感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的同感反应?什么是同感?举例说明同感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的同感反应?什么是同感?举例说明同感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谈谈如何进行有效的同感反应?

    正确答案: 1、同感即设身处地和感同身受,是咨询者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设身处地地去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感受,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它不同于理解,也不是同情。
    2、同感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问题一:直接的指导。咨询者把一般的师生关系带入了咨询中,主观地为当事人出谋划策,明确指示当事人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如何做等等。
    问题二:简单的判断。咨询者轻率地下结论,武断地评价当事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如“你这样想是错误的”。
    问题三:空洞的说教。咨询者无视当事人的情绪,也不帮助当事人解决问题,而是进行空洞的说教和劝戒。如“中学生应该朝气蓬勃”,“失败是成功之母”。
    问题四:虚弱的保证。咨询者为了让当事人高兴,不理会当事人的实际感受,甚至违背实际情况,给当事人作不负责任的承诺和保证。如“你的明天会更好”。
    问题五:肤浅的同情。咨询者站在居高临下的位置上,对当事人的处境给予怜悯和同情。如“你真不幸”、“我觉得你确实可怜”。当事人需要的是平等的同感,而不是恩赐式的同情。
    3、同感反应的技巧:
    (1)放下自己的参照标准,进入当事人的内心世界,设身处地从当事人的角度来看事物和感受事物;
    (2)投入地倾听当事人的叙述,注意和观察他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增进同感的准确性;
    (3)跳出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把你从当事人那里知觉和体会到的东西做一番清理和理解,分清哪些是事实内容,哪些是情感内容,它们之间有何联系;
    (4)以语言或非语言方式把你体察所得到的东西准确无误地传达给当事人;
    (5)留意当事人的反馈,以调整自己下一步的行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谈谈《诗经》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诗经》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从各个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恨、痛苦和希望。这些诗歌,不仅主题和题材广泛多样、真实深刻,同时还以惊人的艺术概括力,把握和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中一些本质矛盾。
    其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如《七月》由春至冬记述了农奴一年的劳动过程。即比喻或比拟。《诗经》中用比的地方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这些比喻,都能紧扣诗中的情、事、景,十分贴切。兴,就是托物起兴,先用他物起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兴句多在一首诗的开头,或起协调韵律的作用,或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或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诗经》常常将三种手法结合运用。
    其三,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复沓的章法又叫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吟唱。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具体的字词的更换中,或用递增法,或用递减法等,总是曲尽其妙,如《王风•采葛》。《诗经》的句式虽然也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但用四言最多,占全诗的90%以上。其四,丰富、生动、简练、形象的语言。
    《诗经》大约使用了近三千单字,其中有名词、动词,也有形容词,丰富多彩、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各种事物及其变化特征。如表示动植物的名词有373种,读之可使人博物多识。此外,《诗经》中还用了大量的动词、形容词及双声字、重叠字、叠韵字,写景状物,拟形传声,细致传神,使诗歌富于形象美和音韵美,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举例说明《诗经·氓》一诗比兴手法的运用。

    正确答案: 比兴手法是《诗经》常用的表现方法之一。比,是打比方,兴,是托物起兴。在《氓》诗中第三章“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诗人由新鲜柔嫩的桑树叶起兴,引出女子内心对爱情婚姻的沉痛感慨。“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比喻女子正值青春年华,容颜娇媚,男子对她的爱情也枝繁叶茂;“于嗟鸠兮,无食桑葚”此处用“鹘鸠”比喻年轻的女子,抒发女主人公对最初沉溺于爱情的甜蜜随后即遭冷落的人生际遇的深深哀怨,并以切肤之痛语对后世所有女子发出劝诫。第四章“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祖尔,三岁食贫”这几句中,诗人用桑树落叶起兴,引出女主人公对多年来贫苦生活的回顾。“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不仅比喻女主人公容颜已逝,年老色衰,也暗含爱情衰败、凋零。比兴合用,一唱三叹,抒发了女主人公对爱情与生活的沉痛感慨以及追悔莫及的怨恨之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举例说明《诗经》中的婚恋诗包括的内容及其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 《诗经》婚恋爱情诗的内容:
    (1)男女的相恋相思,包括男女之间的互相悦慕、青年男女的约会、恋人之间的相似之情、追求意中人却不能如愿的伤感以及礼教等社会因素和爱情自由之间的冲突等。如《郑风•叔于田》写女子对男子的悦慕,《郑风•溱洧》、《邶风•静女》写男女的欢会,《子衿》、《采葛》写刻骨铭心的相思,《蒹葭》写求而不得的惆怅,《鄘风•柏舟》写对婚姻恋爱自由的大胆争取。
    (2)对结婚场景的描绘、对新婚的祝贺,如《硕人》对贵族女子出嫁时盛大场面的描写、《桃夭》对新嫁娘的赞美。
    (3)对不幸婚姻的悲叹,如《氓》中的弃妇对自己悲惨命运的诉说。
    《诗经》婚恋诗的艺术成就。
    (1)现实主义的写实手法,真实再现了周代社会男女之间相爱相恋的世俗生活,书法他们的真实的哀乐情感。
    (2)特点鲜明的形象塑造,诗人通过直接的情感倾诉,在抒情诗中塑造了许多鲜活的少男少女形象。
    (3)深含意蕴的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或用来衬托感受,或用来寄托情意,如《蒹葭》中以凄清的秋景衬托惆怅的心情,《桃夭》以烂漫的桃花暗示婚礼气氛的热烈和新娘子容貌的艳丽。
    (4)生动活泼的语言,如《溱洧》中男女的对答、《子衿》中女子对情人的抱怨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举例谈谈如何鉴赏历史故事。

    正确答案: 历史故事具有内容的史实性和借鉴意义等特征。我们鉴赏历史故事,
    一是要依据史实,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理性的、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判断;
    二是要以史为鉴,在发掘了故事的历史意义的基础上努力发掘其现实意义,即探究故事对于现实的借鉴意义。
    比如我们读《史记》中《廉颇蔺相如列传》,其中有“廉蔺交欢”的故事,写的是蔺相如在“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两件事情中为赵国立下了很大的功劳以后,频频升官,位在廉颇之上。廉颇深感不满,扬言要当众侮辱蔺相如。蔺相如知道后处处避让,甚至有时连上朝都托病推辞,使得他的门客大惑不解。蔺相如耐心解释,说自己并不是怕他,主要是考虑到秦国所以不敢对赵国用兵,是因为赵国有他和廉颇两个人。如果他们将相不和,就会给秦国以机会。他之所以这样做,是“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廉颇得悉以后,深为蔺相如为了国家而忍辱负重的精神所感动,于是负荆请罪,最后廉蔺交欢,将相和睦。
    读这个历史故事,我们首先要根据廉蔺二人的言行举止对他们做出客观的评判。蔺相如在受到人身攻击时能以大局为重,表现了一位政治家的非凡风度和宽广胸怀;廉颇起初为名利所惑,显出他嫉妒的小心眼,但他后来知错能改,负荆请罪,也确实难能可贵。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联系实际对着两位言行举止做更深的思考,我们在国家和个人、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出现矛盾的时候,是否需要蔺相如那种“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的精神呢?当我们发现自己犯了错误的时候,是否也需要廉颇那种知错能改,负荆请罪的精神呢?毫无疑问,这两位历史人物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这样鉴赏历史故事才会有意义,不然“以史为鉴”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当然除此以外,我们还可以鉴赏故事曲折生动的情节,感受故事的艺术魅力和作者超凡的艺术表现才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谈谈你对《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的理解?


    正确答案: 植根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蕴,宗法制下浓重的伦理情味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也必然形成《诗经》创作的现实主义态度。
    首先,我们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指《诗经》是直面现实的艺术。以农业生产为根本的周民族,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务实的民族。他们根据四时节令的变化来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在土地上辛勤地耕耘,建立起自己的宗族和国家。这使他们很早就认识到大自然所具有的客观规律性,从而摆脱了自然泛神论观念的束缚,以更实际的态度来看生活。如反映农事生活的诗篇《豳风•七月》,最鲜明地表现了周人由农业生产实践而产生的面对现实的创作态度。
    《诗经》是面向现实的艺术。这不仅表现为农事诗的描写,面向现实的生活观念使周人把诗的创作看成对自己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是现实主义的眼光使诗人对社会生活具有了最为敏锐的观察能力,使诗人能够把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对各种生活现象进行深刻的揭示与描写。大至国家的宗庙祭祀、军事战争、宴飨朝会、政治变革,小至平民百姓的蚕桑耕耘、屯戍徭役、婚丧嫁娶、娱乐游观,都是《诗经》所要描写表现的对象。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使《诗经》成为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也使《诗经》具有写实和朴真特征,具有生活的亲切感,从而引导人们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批判社会中的一切不合理现象,激发人们对于理想生活进行不懈的追求,它本身就成为一部生活的教科书,具有巨大的社会教育力量。
    其次,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指《诗经》直面现实的情感抒发。十五《国风》中的很大一部分作品已经是下层贵族表达个人情感的抒情创作,而《大雅》、《小雅》中的绝大部分抒情诗都是各级贵族的有目的的创作,他们的创作,已经标志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在周代就处于很高阶段,周代诗人已经是有着高度文化教养的诗人,他们已经在以个体的抒情诗来表现我们民族的现实生活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以自己敏感的诗心,把抒情的笔触伸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里既有对农业生产的关心,对宗族国家的热爱,也有对敌人的仇恨和对封建恶政的憎恶;有征人的忧伤,也有弃妇的哀怨;有男女相知的欢乐愉悦,也有失恋相思的辗转徘徊;有对民俗风情的欣赏,也有参与劳动的快乐等等。总之,诗人在直面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情感,都可以在一首首短小的抒情诗中得到表现。可以说,在世界各民族中,还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在2500年前就产生如此众多的抒情诗作,表现如此高度的文化修养。

  • 第14题:

    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和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由于诗歌的性质不同,其描述的内容也相应有所不同。《颂》诗主要是《周颂》,这是周王室的宗庙祭祀诗,产生于西周初期。除了单纯歌颂祖先功德而外,还有一部分于春夏之际向神祈求丰年或秋冬之际酬谢神的乐歌,反映了周民族以农业立国的社会特征和西周初期农业生产的情况。《雅》主要是主要包括周民族的史诗,还有一部分是士大夫写的反映社会内容的诗。《风》主要包括一些地方性的民谣,如表现生活气息的婚姻、爱情诗。具体地说,《诗经》的特色和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诗经》是以抒情诗为主流的。《诗经》也奠定了中国文学以抒情传统为主的发展方向。
    第二,《诗经》中的诗歌,除了极少数几篇,完全是反映现实的人间世界和日常生活、日常经验。
    第三,与上述第二项相联系,《诗经》在总体上,具有显著的政治与道德色彩。
    第四,《诗经》的抒情诗,在表现个人感情时,总体上比较克制因而显得平和。表现个人的失意、从军中的厌战思乡之情,乃至男女爱情,一般没有强烈的悲愤和强烈的欢乐。
    第五,从表现手法上来看,《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诗经》里大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加强了作品的形象性,获得了良好的艺术效果。
    总而言之,《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

  • 第15题:

    简述《诗经》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诗经》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其主要内容有:
    祭祀颂德之作,如《生民》《公刘》等"史诗";宴飨之作,如《鹿鸣》等;
    反映王道兴废、政教得失的政治诗,如《板》《伐檀》《硕鼠》等;
    婚恋诗,如《关睢》《蒹葭》等;农事诗,如《七月》《丰年》等;有关征战和徭役的诗,如《无衣》《采薇》等。

  • 第16题:

    如何理解《诗经》中的农业祭祀诗的价值?试举例说明。


    正确答案: 农业祭祀诗是指《诗经》中描写春夏祈谷、秋冬报赛等祭祀活动的诗歌,如《小雅·楚茨》、《小雅·信南山》等。其价值表现在:
    (1)记录了周人为祈求丰收进行的宗教活动及其相关风俗礼制,如《楚茨》对祭祀场面的描写;
    (2)具体描写了周人农业生产的方式、规模等情况,如《载芟》中描述的耦耕方式及田间劳作情况;
    (3)表明了统治集团对农业生产的重视和提倡,鼓舞了人民的生产热情促进了农业的发展。

  • 第17题:

    谈谈《诗经》的艺术成就。


    正确答案:《诗经》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其一,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从各个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恨、痛苦和希望。这些诗歌,不仅主题和题材广泛多样、真实深刻,同时还以惊人的艺术概括力,把握和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中一些本质矛盾。
    其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如《七月》由春至冬记述了农奴一年的劳动过程。即比喻或比拟。《诗经》中用比的地方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这些比喻,都能紧扣诗中的情、事、景,十分贴切。兴,就是托物起兴,先用他物起头,然后借以联想,引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兴句多在一首诗的开头,或起协调韵律的作用,或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或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诗经》常常将三种手法结合运用。
    其三,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复沓的章法又叫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吟唱。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具体的字词的更换中,或用递增法,或用递减法等,总是曲尽其妙,如《王风•采葛》。《诗经》的句式虽然也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但用四言最多,占全诗的90%以上。其四,丰富、生动、简练、形象的语言。
    《诗经》大约使用了近三千单字,其中有名词、动词,也有形容词,丰富多彩、生动准确地表现了各种事物及其变化特征。如表示动植物的名词有373种,读之可使人博物多识。此外,《诗经》中还用了大量的动词、形容词及双声字、重叠字、叠韵字,写景状物,拟形传声,细致传神,使诗歌富于形象美和音韵美,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

  • 第18题:

    举例说明什么是《诗经》中的赋、比、兴。


    正确答案: 1、赋就是直言其事,直抒其情。在《诗》中,它是一种积极修辞手段。诗人往往用这种手法对客观事物展开具体细致的描绘。
    2、比就是比喻。《诗》中的比喻丰富多样,或用明喻,或用暗喻,或用正喻,或用反喻,都十分生动形象,富于情趣。有时,诗人运用博喻,把一连串比喻排列在一起,从不同角度突出事物的特征。
    3、兴用于一篇或一章的发端,用以引出后面的句子。有的兴句与后面的内容没有内在的联系,只是起个引子的作用。但多数兴句具有类比、象征的意味,能使人产生联想,或用于烘托、渲染气氛。有些起兴的意象具有丰富的内涵,可在诗中产生多重艺术效果。

  • 第19题:

    问答题
    举例谈谈《诗经》的主要内容。

    正确答案: 《诗经》思想内容广阔,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
    这类诗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或写男女子相爱时的和谐欢乐,失恋时的痛苦忧伤,赞扬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勇敢追求,如《关雎》、《静女》、《蒹葭》、《柏舟》等。或写爱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现女性在当时社会所受迫害、凌辱及被遗弃的痛苦,如《日月》、《谷风》、《将仲子》、《氓》等。二是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这类诗也很多,有的赞颂农业成就,夸耀田土广大、农夫众多、收获丰盛,如《周颂》中的《臣工》、《隐嘻》、《载芟》、《良耜》、《噫嘻》等;有的描写欢快的劳动场面,如《周南•芣苡》;有的描写劳动生活的繁忙,如《豳风•七月》等。三是关于战争和徭役的征役诗。
    这类诗主要表现战争和徭役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灾难和痛苦,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妇口吻言之,写来都感情真挚,声调凄楚,情节悲惨,如《东山》、《东方未明》、《何草不黄》、《君子于役》等。也有少数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如《秦风•无衣》、《鄘风•载驰》、《小雅•采薇》等。四是颂歌。这类诗大都出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在三《颂》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有的颂帝王歌天命,为周王统治的合理性寻求神学依据,如《维天之命》、《文王》;有的颂战功扬王威,如《殷武》、《江汉》;有的颂宴饮赞嘉宾,如《鹿鸣》、《南有嘉鱼》等。
    五是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的怨刺诗。这类诗主要存于《雅》诗和《国风》中,带有乱世的鲜明印记。“二雅”中的怨刺诗多为公卿列士的讽谕劝戒之作,的借古讽今,如《荡》、《正月》。更多的是针砭时弊,指斥昏君,如《民劳》、《板》、《荡》。
    还有一些以斥责奸佞为主题,如《巷伯》、《正月》等。《国风》中的怨刺诗多出自民间,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其内容更深广,怨愤更强烈,讽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硕鼠》、《伐檀》、《新台》、《南山》、《黄鸟》。六是周民族的史诗。《大雅》里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以粗线条较完整地勾画出周族发祥、创业、建国、兴盛的光辉历史。远古传世的史诗极少,此组诗显得格外珍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举例谈谈《诗经》的思想内容。

    正确答案: 《诗经》的主要内容(参考要点):《诗经》思想内容广阔,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这类诗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或写男女子相爱时的和谐欢乐,失恋时的痛苦忧伤,赞扬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勇敢追求,如《关雎》、《静女》、《蒹葭》、《柏舟》等。或写爱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现女性在当时社会所受迫害、凌辱及被遗弃的痛苦,如《日月》、《谷风》、《将仲子》、《氓》等。
    (2)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这类诗也很多,有的赞颂农业成就,夸耀田土广大、农夫众多、收获丰盛,如《周颂》中的《臣工》、《隐嘻》、《载芟》、《良耜》、《噫嘻》等;有的描写欢快的劳动场面,如《周南•芣苡》;有的描写劳动生活的繁忙,如《豳风•七月》等。
    (3)关于战争和徭役的征役诗。这类诗主要表现战争和徭役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灾难和痛苦,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妇口吻言之,写来都感情真挚,声调凄楚,情节悲惨,如《东山》、《东方未明》、《何草不黄》、《君子于役》等。也有少数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如《秦风•无衣》、《鄘风•载驰》、《小雅•采薇》等。
    (4)颂歌。这类诗大都出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在三《颂》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有的颂帝王歌天命,为周王统治的合理性寻求神学依据,如《维天之命》、《文王》;有的颂战功扬王威,如《殷武》、《江汉》;有的颂宴饮赞嘉宾,如《鹿鸣》、《南有嘉鱼》等。
    (5)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的怨刺诗。这类诗主要存于《雅》诗和《国风》中,带有乱世的鲜明印记。“二雅”中的怨刺诗多为公卿列士的讽谕劝戒之作,的借古讽今,如《荡》、《正月》。更多的是针砭时弊,指斥昏君,如《民劳》、《板》、《荡》。还有一些以斥责奸佞为主题,如《巷伯》、《正月》等。《国风》中的怨刺诗多出自民间,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其内容更深广,怨愤更强烈,讽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硕鼠》、《伐檀》、《新台》、《南山》、《黄鸟》。
    (6)周民族的史诗。《大雅》里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以粗线条较完整地勾画出周族发祥、创业、建国、兴盛的光辉历史。远古传世的史诗极少,此组诗显得格外珍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谈谈你对《诗经》的现实主义创作态度的理解?

    正确答案: 植根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蕴,宗法制下浓重的伦理情味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也必然形成《诗经》创作的现实主义态度。
    首先,我们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指《诗经》是直面现实的艺术。以农业生产为根本的周民族,从一开始就是一个务实的民族。他们根据四时节令的变化来安排自己的生产生活,在土地上辛勤地耕耘,建立起自己的宗族和国家。这使他们很早就认识到大自然所具有的客观规律性,从而摆脱了自然泛神论观念的束缚,以更实际的态度来看生活。如反映农事生活的诗篇《豳风•七月》,最鲜明地表现了周人由农业生产实践而产生的面对现实的创作态度。
    《诗经》是面向现实的艺术。这不仅表现为农事诗的描写,面向现实的生活观念使周人把诗的创作看成对自己现实生活的真实再现。是现实主义的眼光使诗人对社会生活具有了最为敏锐的观察能力,使诗人能够把握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素材,对各种生活现象进行深刻的揭示与描写。大至国家的宗庙祭祀、军事战争、宴飨朝会、政治变革,小至平民百姓的蚕桑耕耘、屯戍徭役、婚丧嫁娶、娱乐游观,都是《诗经》所要描写表现的对象。现实主义的创作态度使《诗经》成为反映周代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也使《诗经》具有写实和朴真特征,具有生活的亲切感,从而引导人们去关注现实,热爱生活,批判社会中的一切不合理现象,激发人们对于理想生活进行不懈的追求,它本身就成为一部生活的教科书,具有巨大的社会教育力量。
    其次,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指《诗经》直面现实的情感抒发。十五《国风》中的很大一部分作品已经是下层贵族表达个人情感的抒情创作,而《大雅》、《小雅》中的绝大部分抒情诗都是各级贵族的有目的的创作,他们的创作,已经标志着我们中华民族的文明在周代就处于很高阶段,周代诗人已经是有着高度文化教养的诗人,他们已经在以个体的抒情诗来表现我们民族的现实生活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他们以自己敏感的诗心,把抒情的笔触伸展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这里既有对农业生产的关心,对宗族国家的热爱,也有对敌人的仇恨和对封建恶政的憎恶;有征人的忧伤,也有弃妇的哀怨;有男女相知的欢乐愉悦,也有失恋相思的辗转徘徊;有对民俗风情的欣赏,也有参与劳动的快乐等等。总之,诗人在直面现实生活中所产生的各种各样的情感,都可以在一首首短小的抒情诗中得到表现。可以说,在世界各民族中,还没有哪一个民族能在2500年前就产生如此众多的抒情诗作,表现如此高度的文化修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谈谈《诗经》的创作与编集情况。

    正确答案: 《诗经》中的大多数诗篇没有言明作者,我们难以查考诗人的姓名与身份。诗篇之中说明作者的仅有五篇,如《小雅•节南山》云:“家父作诵,以究王讻。”指明作者是家父。《小雅•巷伯》云:“寺人孟子,作为此诗。凡百君子,敬而听之。”言明作者是孟子。先秦古籍如《尚书》、《左传》、《国语》等也有一些关于诗篇作者的记载,如《左传•隐公三年》云:“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毛诗序也有一些说明。后世学者涵泳文意,也提出过一些新见解。但对三百篇作者的这些论说是否能够成为定论,尚难得到学人的公认。一般认为,《诗经》中的作品有的是贵族士大夫所作,有的是朝廷乐官所作,有的出于民间,作者名姓难以考实。
    《诗经》的编辑,最早的有采诗说,认为朝廷为了察知民生疾苦,派乐官按时到各地采集民歌民谣,搜集到朝廷,由太师统一整理。先秦还有献诗说,认为君王为了补察政治得失,让公卿列士献诗,以诗歌的方式对朝政进行讽谏或歌颂。公卿献诗可以献自己创作的诗篇,也可以用采来的诗作。另外,《诗经》之中应该还有一些诗篇出于朝廷乐官之手,他们奉命创作以便使用于宗庙祭祀或宴飨场合。
    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最早提出孔子删《诗》说,从《论语》里记载孔子屡言“诗三百”、孔子曾经正乐、孔子教学重视《诗》等方面来看,孔子应该对《诗经》进行过整理。但在孔子之前,朝廷的乐官应该对诗篇也有所加工,可能辑编过文本,因为在春秋前期贵族于宴飨朝聘之际屡屡赋《诗》言志,当时社会上应该有一定的单独的《诗经》文本流传,供他们学习征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诗经》的主要内容及史料价值。

    正确答案: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本来叫做《诗》或者《诗三百》,到汉武帝立五经博士之后,才把它称为《诗经》。经今文学(今文经学)齐诗(齐人辕固)鲁诗(鲁人申培所传)韩诗(燕人韩婴所传)经古文学(古文经学)毛诗(鲁人毛亨所传)《诗经》主要由《风》、《雅》、《颂》三大部分组成。史学价值:《诗经》虽是诗歌的汇编,是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但是其所包含的丰富的社会历史资料,很多为其它记录所没有的,因此完全有理由把它称作一部古代优秀的历史作品。具体言之:《国风》中对统治者的剥削和压迫以及劳动人民所受的痛苦都有一定程度的反映,对于农业生产、社会生活、恋爱、婚姻以及各地民情风俗也有许多描写:《大雅》较集中地搜录了周王朝东迁以前各历史阶段的史诗,所反映的多是西周王朝兴起的事迹和西周盛时的农业生产情况;《小雅》反映了西周末期政治废弛以及东周社会的混乱状况;《颂》的内容虽是歌颂祖先神灵之辞,但其中不少篇章也都属于史诗性的作品。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