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不可逾越的环节?二者的关系如何?”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答艺术创造中“技”与“道”的关系


    正确答案: 所谓的“道”不是哲学意义上的世界的本体,而是指艺术意象创造与传达过程中自由无碍、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操作技能与技巧经过长期训练,娴熟自如,艺术家就能将他们进入“道”的自由境界。
    “技”与“道”是相通的,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道”可以经过“技”而体现出来,而“技”也可以在高度娴熟时达于“道”。通过长时期刻苦锻炼而达于“道”的技巧,能将心中所感受的立即转化为手中所操作的,心与手之间达到了这种自由和谐,也就意味着消除了“道”与“技”的界限。

  • 第2题:

    艺术的“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


    正确答案: 技指技巧、技能,道是指艺术意象创造与传达过程中自由无碍,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技与道是相能的。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果离开艺术意象的创作过程整体,孤立地追求操作技能与技巧,就会沦为匠艺。操作技能与技巧经过长期训练,娴熟自如,艺术家就能将它们化作自己的血肉,与对象世界亲密无间,从而进入道的自由境界。

  • 第3题:

    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概念,而艺术操作是艺术意象生产的重要方面。
    (2)“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不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就不可能进入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将自己孕育的意象物态化。因此,它们是艺术创作中不可逾越的环节。
    (3)“技”与“道”中,技侧重于技巧、技能方面,而道则侧重于艺术意象创造和传达中无碍和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
    (4)“技”与“道”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5)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是技与道之间界限消除。

  • 第4题:

    为什么说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核心?


    正确答案: 1.设计的过程是创造力发挥、施展的过程,良好的创造力是设计师自我发展与成长的保证,也是设计师的终身追求。创造力不是天赋的,而是努力的结果。设计师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所从事的设计工作几乎完全建立在这种创造能力的基础上,因此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创造性。
    2.设计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包括既有质变,又由量变,从内容到形式又从形式到内容的一个多阶段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
    3.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创造能力的培养更具本质性,它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概念和根本宗旨。
    4.艺术设计的成功与否,主要决定于他的创造性,艺术设计思维是解决创造新的产品或形势,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新问题,创造性思维贯穿于艺术设计的全过程之中。
    5.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实质上是多种思维方式、能力的综合和运用,综合也是一种创造。
    6.从艺术设计教育而言,设计思维的综合性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不仅仅是设计技法的教育,在电脑技术日益发展完善的今天,创意即创造性突显出来成为第一性东西。

  • 第5题:

    艺术接受与艺术本质的关系如何?艺术接受与艺术作品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说艺术接受是一个再创造和无限创造的过程?


    正确答案:艺术本质的诸方面特征是通过艺术活动的各方面包括艺术接受活动表现出来的,而艺术接受是构成艺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
    关系
    ①当艺术作品创造出来还未进入接受过程之前,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接受使作品从潜在的可能性转换为现实性;
    ②艺术作品作为一个召唤结构,只有接受活动的参与才能实现它的意义和价值。
    原因 艺术形象其实不过是借有限的、但有力的诱导物,让欣赏者利用他们那种与特定艺术形象有联系的生活经验,发挥他们的想像接受以至丰富或提高既成的的艺术形象,这种精神活动将随着艺术作品的存在而不断发生。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艺术接受是一个创造与无限创造的过程。

  • 第6题:

    为什么说艺术鉴赏是一种审美的再创造活动?


    正确答案:艺术鉴赏,是一种以艺术作品为对象、以艺术接受者为主体的审美再创造活动,艺术鉴赏是艺术接受者在审美经验基础上对艺术作品价值、属性的主动选择、吸纳和扬弃。艺术鉴赏首先是一种审美享受,是一种特殊的审美活动。艺术欣赏是一种再创造活动。
    在艺术欣赏的整个过程中,欣赏者并非仅仅是消极地反应、接受;而是在积极地参与、投入,在从事着能动的艺术再创造。所谓“再创造”,是相对于文艺家的艺术创造而言的。倘说艺术家从事的是“一度创造”,那么,欣赏者进行的便是“二度创造”。
    欣赏者在与艺术作品的审美沟通交流之中,受到艺术作品蛇诱发,投入自身的人生经验和审美经验,调动各种审美心理因素,对艺术作品的形象系统加以复现、填补、扩充,对艺术作品的情意内蕴加以拓展、发挥,从而使艺术作品实现一次新的完成.这就是艺术欣赏的再创造。再创造还有一层含义是从接受美学角度提出的,按照接受美学的观点,一切未进入欣赏者审美视野的艺术作品,都还是未完成的。只有通过艺术欣赏,通过欣赏者能动的艺术再创造,艺术作品才能确证自身的存在,才能将自身的社会意义与审美价值从可能性转变为现实性,才能得到真正的完成。其次,艺术作品又荐是处于开放状态的。并非绝对封闭,其艺术结构中组合着大量的未定点和艺术空白,即所谓“召唤结构”,等待接受者去加以填补充实,由接受者通过再创造来加以重建。

  • 第7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艺术操作是艺术创造的重要环节?

    正确答案: 1)艺术操作一方面是意象生产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又赋予意象以最终的形式符号,将意象孕育的成果物态化和物化为现实的可传达的艺术品。
    2)在艺术家准备,心中意象并不一定已非常清晰、完善,靠着操作呆使之逐渐鲜明、完善并得到最后定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答艺术创造中“技”与“道”的关系

    正确答案: 所谓的“道”不是哲学意义上的世界的本体,而是指艺术意象创造与传达过程中自由无碍、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操作技能与技巧经过长期训练,娴熟自如,艺术家就能将他们进入“道”的自由境界。
    “技”与“道”是相通的,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道”可以经过“技”而体现出来,而“技”也可以在高度娴熟时达于“道”。通过长时期刻苦锻炼而达于“道”的技巧,能将心中所感受的立即转化为手中所操作的,心与手之间达到了这种自由和谐,也就意味着消除了“道”与“技”的界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创造性能力的培养是艺术教育的核心?

    正确答案: 1.设计的过程是创造力发挥、施展的过程,良好的创造力是设计师自我发展与成长的保证,也是设计师的终身追求。创造力不是天赋的,而是努力的结果。设计师与一般人不同的是,他所从事的设计工作几乎完全建立在这种创造能力的基础上,因此要有意识的培养自己的创造性。
    2.设计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包括既有质变,又由量变,从内容到形式又从形式到内容的一个多阶段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过程。
    3.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对于艺术设计专业而言,创造能力的培养更具本质性,它是艺术设计教育的核心概念和根本宗旨。
    4.艺术设计的成功与否,主要决定于他的创造性,艺术设计思维是解决创造新的产品或形势,解决前人没有解决的新问题,创造性思维贯穿于艺术设计的全过程之中。
    5.艺术设计创造性思维实质上是多种思维方式、能力的综合和运用,综合也是一种创造。
    6.从艺术设计教育而言,设计思维的综合性体现了创造性思维的本质特征,不仅仅是设计技法的教育,在电脑技术日益发展完善的今天,创意即创造性突显出来成为第一性东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艺术接受与艺术本质的关系如何?艺术接受与艺术作品的关系如何?为什么说艺术接受是一个再创造和无限创造的过程?

    正确答案: 艺术本质的诸方面特征是通过艺术活动的各方面包括艺术接受活动表现出来的,而艺术接受是构成艺术活动完整性的重要环节。
    关系
    ①当艺术作品创造出来还未进入接受过程之前,是一个有待实现的对象,接受使作品从潜在的可能性转换为现实性;
    ②艺术作品作为一个召唤结构,只有接受活动的参与才能实现它的意义和价值。
    原因 艺术形象其实不过是借有限的、但有力的诱导物,让欣赏者利用他们那种与特定艺术形象有联系的生活经验,发挥他们的想像接受以至丰富或提高既成的的艺术形象,这种精神活动将随着艺术作品的存在而不断发生。因此我们可以理解为艺术接受是一个创造与无限创造的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多选题
    艺术美的本质包括()。
    A

    艺术创造中主观与客观的关系

    B

    艺术创造中艺术与现实的关系

    C

    艺术创造中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D

    艺术创造中激情与想象的关系

    E

    艺术创造中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正确答案: C,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不可逾越的环节?二者的关系如何?

    正确答案: (1)“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概念,而艺术操作是艺术意象生产的重要方面。
    (2)“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不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就不可能进入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将自己孕育的意象物态化。因此,它们是艺术创作中不可逾越的环节。
    (3)“技”与“道”中,技侧重于技巧、技能方面,而道则侧重于艺术意象创造和传达中无碍和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
    (4)“技”与“道”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5)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是技与道之间界限消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为什么说设计是人类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物质创造?


    正确答案: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受科技的影响,设计是设计者通过对人们生活的方式和习惯结合美学因素而创作的,它给人们带来实用和美观结合的产品,给使用者带来愉悦。设计的产品要考虑实用性,美学的审美性应当寓于实用性之中。因此在设计创作时,都应当围绕着实际使用的要求来考虑和设计,从材料的选择、外部造型、色彩装饰等多方面,都要结合实用要求来考虑艺术处理和加工等问题。实用工艺品应当适用、经济、美观。就是要在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的同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在具有实用功能的同时也具有审美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不仅希望日常生活用品坚固适用,而且希望这些用品精致美观,甚至把美观放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上。所以,未来设计的范围和领域正在不断扩大,人类科技与艺术的结合造就了然泪设计的发展。

  • 第14题:

    为什么说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正确答案: 意象是艺术存在的核心,艺术首先存在于意象世界及其流程中。艺术活动的开端以意象的产生为标志。在艺术的流程中,贯穿始终并处于核心地位的是艺术创造阶段艺术家意象的生成。所以说艺术创造的核心是意象的生成。

  • 第15题:

    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不可逾越的环节?二者的关系如何?


    正确答案: (1)“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概念,而艺术操作是艺术意象生产的重要方面。
    (2)“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不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就不可能进入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将自己孕育的意象物态化。因此,它们是艺术创作中不可逾越的环节。
    (3)“技”与“道”中,技侧重于技巧、技能方面,而道则侧重于艺术意象创造和传达中无碍和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
    (4)“技”与“道”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5)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是技与道之间界限消除。

  • 第16题: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如何处理历史真实与艺术虚构二者之间的关系的?


    正确答案: ①章学诚说:“唯《三国演义》则七分实事,三分虚构”。“七分实事”是指作品的主要框架、主要人物、主要事件是按照史书记载的真实情况来设计和组织安排的,给人以基本的历史真实感;“三分虚构”则指在人物和事件的细节描绘上,尽量采用民间传闻中的精彩片段,并附以作者的虚构想象,使之在不影响基本历史真实的前提下,最大可能地增强故事和人物的艺术魅力。
    ②罗贯中在对作品进行艺术虚构时,主要采用了以下几种技法:细心穿插、巧于构思;于史无征、采用传说;本末倒置、改变史实;张冠李戴、移花接木;妙笔生花、善于铺叙。

  • 第17题:

    为什么说艺术欣赏也是一种创造活动?


    正确答案:艺术欣赏和艺术创作同样是人类高级的,复杂的,特殊的精神活动。通过艺术创造意识对自然实现的直接反映或者间接折射,人类在一个不断发现美和不断创造美的精神活动过程中,认识自身,寻求自身的价值,并在肯定自身存在价值的过程中,实现其本质力量。艺术的欣赏相对于艺术的创作,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既有共同性又有差异性。其区别和差异性不仅表现在艺术欣赏的创造性,首先是凭借艺术作品而发生,所以被称为“在创造”,其次,也表现在艺术欣赏这种在度创造的程序和艺术创作本身的创造程序是相对应又相背反的,一般来说,艺术创作的总体程序由对自然的审美观照,心灵化意象到物化意象,最终产生作品。

  • 第18题:

    为什么说生产劳动实践为艺术的发生创造了前提?


    正确答案:生产劳动时间创造了艺术创作的主体-人,为艺术的发生提供了前提。艺术发生的前提,与人类历史发生的前提一样,是人的产生。
    1、劳动是猿爪变为人手,猿脑变为人脑,这是从猿到人转化中具有决定意义的一步。
    2、劳动推动了语言的产生,劳动与语言又进一步推动了意识的产生,这边是人同其他动物的最后的本质的区别。
    3、劳动推动了工具的制造。

  • 第19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设计是人类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物质创造?

    正确答案: 设计在很大程度上受科技的影响,设计是设计者通过对人们生活的方式和习惯结合美学因素而创作的,它给人们带来实用和美观结合的产品,给使用者带来愉悦。设计的产品要考虑实用性,美学的审美性应当寓于实用性之中。因此在设计创作时,都应当围绕着实际使用的要求来考虑和设计,从材料的选择、外部造型、色彩装饰等多方面,都要结合实用要求来考虑艺术处理和加工等问题。实用工艺品应当适用、经济、美观。就是要在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的同时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在具有实用功能的同时也具有审美的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提出了愈来愈高的要求,不仅希望日常生活用品坚固适用,而且希望这些用品精致美观,甚至把美观放到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上。所以,未来设计的范围和领域正在不断扩大,人类科技与艺术的结合造就了然泪设计的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梦与艺术创造的关系应当如何理解?

    正确答案: 首先,梦有巨大的压缩作用,而压缩也有一种躲避意识监视的倾向。同样,艺术家在选择和提炼题材时也是为把潜意识中的力比多加以伪装和变形;其次,梦意是呈现视觉的形象,绝少有抽象、无形的思想,在梦的世界里,最为活跃和流动不定的总是与记忆相关的情绪性表象具有很强的可再现性;其三,梦中的视觉形象几乎都是处在一种高度紧张的“戏剧性”中,也就是说,它与日常生活中的情形形成了相当鲜明的对照,因而是一种移位了的东西;第四,梦具有相当的象征意义,特别是与性有实质的联系。梦不是什么无稽之谈,而总是有所指涉,有所意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艺术的“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

    正确答案: 技指技巧、技能,道是指艺术意象创造与传达过程中自由无碍,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技与道是相能的。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如果离开艺术意象的创作过程整体,孤立地追求操作技能与技巧,就会沦为匠艺。操作技能与技巧经过长期训练,娴熟自如,艺术家就能将它们化作自己的血肉,与对象世界亲密无间,从而进入道的自由境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答艺术创作中的“技”与“道”的关系?

    正确答案: 1)技即技巧、技能,是艺术创作中不能逾越的环节;道是指艺术意象创造与传达过程中自由无碍、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
    2)技与道是相通不可分离的。无道之技,即孤立追求技能技巧,就会沦为匠艺,无技之道不可能存在。技能与技巧经过长期训练,娴熟自如,艺术家能将它们化做自己的血肉,与对象世界亲密无间,就能进入道的自由境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技”与“道”是艺术创造中的重要因素?“技”与“道”的关系是什么?

    正确答案: (1)“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概念,而艺术操作是艺术意象生产的重要方面。
    (2)“技”与“道”是艺术操作中的艺术技能与技巧的运用与发挥。不掌握这些技能和技巧,就不可能进入自己的艺术创作过程将自己孕育的意象物态化。因此,它们是艺术创作中不可逾越的环节。
    (3)“技”与“道”中,技侧重于技巧、技能方面,而道则侧重于艺术意象创造和传达中无碍和充满生气的至高境界。
    (4)“技”与“道”是相互依赖的,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5)艺术创造的最高境界是技与道之间界限消除。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艺术接受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正确答案: 艺术是一个活动过程.艺术创作--艺术作品--艺术接受;作为完整的艺术活动,艺术接受是艺术活动中不可忽视的环节,是艺术活动的“终端”。
    有了艺术家创造的艺术品,才有了艺术接受,这是一个自然的过程。但从另一角度来看,没有艺术接受,艺术创作是没有意义的;作为动态的价值系统来看,艺术品的效用是经过接受环节产生的,艺术接受作为承接这一动态系统的一个动态环节,才真正确立了艺术审美价值动态系统的存在。
    A.接受使艺术创造得以发生
    首先,艺术接受为艺术价值创造提供目的。创作与接受是不能孤立的。
    其次,在艺术审美价值创造中艺术家充当第一读者。在艺术审美创作中,艺术家首先检阅自己的心理历程,体味寓于作品中的情感。
    B.艺术接受确立了动态和艺术审美价值系统
    艺术活动决不是片面的、单向的创作活动或接受活动,完整的艺术活动是作为一个循环反复的结构系统而存在的,接受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艺术接受并不是等量地承袭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审美价值,而是一个再造的过程。
    这个过程涉及到创作主体创作的文本自身,涉及到接受主体的艺术修养、鉴赏能力,与接受客体的审美价值容量,存在状况等以及社会历史的文化特征、氛围与情状等有关。由接受主体接触艺术品,进入审美状态到欣赏结束,呈现一个价值的发现到再创造这样一个流动的过程,这个价值实现过程又主要是从接受主体的活动及价值心理的变化中体现出来。
    体现在艺术审美价值接受过程中的价值实现过程,也是一个以价值发现到价值飞跃的价值质变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艺术家所创造的艺术世界在接受者的解读中重新展现出来,但又不是完全展现艺术家原有的世界,而是在艺术家引导之下,经过创造性的欣赏,接受主体可以也应该赋予原有的艺术世界所不曾有的新价值,因而,价值的动态实现也是欣赏者的发现与再创造的过程。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