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1)诗情缘境发——诗境构成论。
在诗歌创作问题上,提出了“诗情缘境发”的命题,明确指出诗的创造要缘境生情,这是对传统感物说的继承,强调物象境界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2)取境——诗境创造论。
诗人取境的眼光要高远而不拘囿,只有宏阔的艺术眼光,才会造就堪称逸品的妙境。皎然认为诗歌的风格特征决定于诗人取境的特质,取何种境象就会产生何种风格,从而进一步阐明了取境的风格论意义。
(3)文外之旨——诗境特征论。
皎然认为成功的诗境创造会超越文字表层意蕴,由象到象外,由文到文外,引发读者的不尽联想,从而产生“文外之旨”。
(4)辩体有一十九字——诗境风格论。
皎然继承了陆机、刘勰、钟嵘的文学风格论,在诗境风格方面作出创造性思考。他用19个字标示诗境的19种风格,分类标准虽不统一,有些类型也不太精当,但却在诗歌领域开全面概括诗境风格之先河。皎然在具体概括诗境风格类型时,既看到诗人的人格、气质对风格的影响,又重视题材对风格的作用,还兼顾到形式因素特别是语言对于风格形成的作用。
更多“简述皎然文论思想。”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庄子的文论思想。


    正确答案: (1)崇尚自然,反对人为。庄子自然主义的哲学观反映在文艺领域,就形成了崇尚自然、反对人为的文艺观。庄子认为,美在自然,任何人为的艺术都是对自然美的破坏。
    (2)“言不尽意”,“得意忘言”。庄子讲“言不尽意”并不是要完全否定语言文字,而是要指出语言对于至道的暗示和导引作用,人们通过语言的暗示来领悟“道”或者文学作品的“意”。
    (3)“虚而待物,唯道集虚”。就是停止感官的活动,弃绝心知,割断主体与客观世界的一切联系,进入无知无欲的状态,这样才能与“道”合而为一,从而进入“道”的境界。

  • 第2题:

    提出“思与境偕”的文论家是()。

    • A、韩愈
    • B、皎然
    • C、柳宗元
    • D、司空图

    正确答案:D

  • 第3题:

    试述皎然的诗学思想。


    正确答案: 皎然是我国诗歌意境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诗学思想首先表现在对意境特征的认识上,他说诗境要“采奇于象外”,认识到诗歌意境于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之外,必须使人联想起许多更为丰富的象外之象,为刘禹锡“境生于象外”之先声。而且“缘境不尽曰情”“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这种象外之象,必须有含蓄不尽的意味。其次,必须气腾势飞,具有动态之美。《诗式明势》条说“气腾势飞,合沓相属”,《诗有四离》条说“虽欲飞动而离轻浮”等等,用变化无穷、气势飞腾的山川形态比喻诗歌意境应当有动态美、传神美,认为能达到这样流转自如、生气勃勃的境界,方为造极逸格。再次,强调真率自然,天生化成,无人为造作痕迹。评谢灵运诗云“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自然风流”,评李陵、苏武诗云“天予真性,发言自高”。

  • 第4题:

    皎然的“自然”观。


    正确答案: (1)自然是皎然标举的诗歌审美标准。
    (2)他要求以诗人情兴为出发点,随着情兴的自然抒发造语取势,反对用事或使用典故,反对矫揉造作的文风。
    (3)从自然出发,皎然特别提倡萦回盘礴、千变万态的体势。
    (4)皎然提倡的自然,并非是自然主义的那种对客观的模拟照搬,而是出于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力,经过诗人千锤百炼后获得的一种艺术化的自然。
    (5)他重视自然,但也非常重视艺术构思的作用,强调把“苦思”与自然和谐统一起来。

  • 第5题:

    简述韩愈的文论思想主张。


    正确答案:(1)“文以明道”,即文学为渲扬正统的儒家思想服务;
    (2)“不平则鸣”,即文学与时代环境及作者的自身遭际密不可分;
    (3)“气盛言宜”,即作家道德修养直接影响文学著作;
    (4)“含英咀华,固中肆外”即吸收和借鉴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5)“务去陈言,文从字顺”,即文学创作的独创性,是他文学创作的要求。

  • 第6题:

    皎然的诗论著作是《()》。


    正确答案:诗式

  • 第7题:

    问答题
    皎然的“复变”观。

    正确答案: (1)复指复古,变指通变。复变,即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2)皎然反对把诗歌纳入复古主义的道路,反对偷语偷意,主张巧于借鉴,合理偷势。
    (3)皎然主张自立创新,复古而能通于变,体现了文学发展的辩证规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韩愈的文论思想主张。

    正确答案: (1)“文以明道”,即文学为渲扬正统的儒家思想服务;
    (2)“不平则鸣”,即文学与时代环境及作者的自身遭际密不可分;
    (3)“气盛言宜”,即作家道德修养直接影响文学著作;
    (4)“含英咀华,固中肆外”即吸收和借鉴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5)“务去陈言,文从字顺”,即文学创作的独创性,是他文学创作的要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试述皎然的诗学思想。

    正确答案: 皎然是我国诗歌意境理论的奠基人之一。他的诗学思想首先表现在对意境特征的认识上,他说诗境要“采奇于象外”,认识到诗歌意境于具体生动的景物描写之外,必须使人联想起许多更为丰富的象外之象,为刘禹锡“境生于象外”之先声。而且“缘境不尽曰情”“两重意已上,皆文外之旨”,这种象外之象,必须有含蓄不尽的意味。其次,必须气腾势飞,具有动态之美。《诗式明势》条说“气腾势飞,合沓相属”,《诗有四离》条说“虽欲飞动而离轻浮”等等,用变化无穷、气势飞腾的山川形态比喻诗歌意境应当有动态美、传神美,认为能达到这样流转自如、生气勃勃的境界,方为造极逸格。再次,强调真率自然,天生化成,无人为造作痕迹。评谢灵运诗云“真于情性,尚于作用,不顾词彩,而自然风流”,评李陵、苏武诗云“天予真性,发言自高”。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皎然诗论中“意”与“境”的关系,并分析他的“取境”有易、难两种情况的论述。

    正确答案: 皎然论诗歌创作的“取境”有易、难两种情况,这是诗歌创造中存在的实际情形。有时灵感开通,就会“佳句纵横”、“宛如神助”,创作顺畅,就是“取境”之“易”的表现。有时“取境”艰难:“取境之时,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这是“取境”之“难”的情况。前者,陆机等已有相关论述,后者是却少有人触及,这是符合创作实情。有时灵感不能畅开,构思当然艰苦,只有继之以苦思冥想,才能深入采掘,遴选意境。他还认为“取境”时“至难至险”的作品:写成之后,如果又能不露凿斧痕迹,“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这才是文章“高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唐代文论家是()
    A

    韩愈

    B

    陈子昂

    C

    皎然

    D

    白居易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皎然的诗论著作是《()》。

    正确答案: 诗式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试述皎然关于意境的本质及其审美特征的看法。


    正确答案: (1)皎然在诗学上最突出的贡献是对于诗歌意境学说的阐述。要求作诗应当充分抒情达意,又不主张在语言文字上斤斤计较,他主张借助形象来传情达意。他提出了“诗情缘境发”的命题,认为诗歌是通过描绘“境”来抒发思想感情的。抒情性最强的诗应当是通过“境”来表现而给人以无穷馀味的。他所说的“境”,指的是作品中所描绘的能够表达某种思想感情的典型的生活环境或精神状态。它来自客观世界,但又渗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是主客观融合而成的一种艺术境界,即后人所说的“意境”。皎然所谓的“境”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和构思的产物。
    (2)他把有无意境和意境创造的程度作为衡量诗歌作品优劣的主要艺术标准。他认为,诗作的艺术效果首先是由“取境”决定的,“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如他赞美王粲《七哀诗》,是因这首诗创造出令人产生“伤肝之叹”的意境。推崇谢灵运的诗也是由于谢诗善于创造“情在言外”的意境,“诗情缘境发”是皎然的诗歌理论中的一个基本原理,他的《诗式》、《诗议》等著作就是以此为核心建立自己的理论体系的。
    (3)他很重视“取境”问题,“取境”就是创造意境,须经巧妙的艺术构思。所谓“尚于作用”,就是重视诗的艺术构思。他要求“取境”要独创,即立意新颖、境象独特、语言精粹;创造出的意境要自然,描绘意境要有动态美,意境中要蕴含深刻的思想。
    (4)总之皎然善于诗歌意境方面的论述是多方面的,是我国诗歌意境说的真正奠基人之一,他继王昌龄所阐明的意境说,开创了我国诗歌理论的新局面,对形成独具特色的中国诗学作出了巨大贡献,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是我国传统诗学发展史上的座里程碑。

  • 第14题:

    皎然的“取境”说


    正确答案: 皎然论诗歌创作主张“取境”之说。“取境”就是指诗人在受到外境的触发时,应该注意外在境象的选取。他说:“夫诗人之思初发,取境偏高,则一首举体便高;取境偏逸,则一首举体便逸”。在诗人取境时,有易、难两种情况:有时灵感开通,就会“佳句纵横”、“宛如神助”,创作顺畅,这是“取境”之易的情况;有时灵感滞涩,“须至难至险,始见奇句”。这是“取境”之难的情况。他还认为“取境”时“至难至险”的作品,写成之后,如果又能不露凿斧痕迹,“观其气貌,有似等闲,不思而得”,这才是文章“高手”。取境之易的情性前人(如陆机等)已有论述,取境之难的情况前人则很少触及。

  • 第15题:

    简述皎然的“诗教”观。


    正确答案: 简述皎然的“诗教”观。
    (1)皎然撰写《诗式》的目的就是总结经验,为诗歌创作和欣赏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原则。
    (2)他认为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和圣人的功德相似。此说当是受到当时复兴儒学的社会思潮的影响。
    (3)皎然虽重视诗教,但由于他是僧人,所以主要还是以出世的超然态度,重点论述诗歌的审美特质和规律的。
    美范畴,是作者和读者的中间环节和媒介。

  • 第16题:

    怎样理解皎然关于“意境”的见解?


    正确答案:(1)皎然在他的论诗著作中,反复强调作诗必须有意境,他蜇出“诗缘情境发”。
    (2)取境,指诗的意境创作,即诗人通过艺术构想,使审美主体的情思与客观的物象感应交融,从而熔铸成自然和谐的艺术境界。
    (3)诗人的构思取境如何,就决定了作品的主导思想风貌和艺术个性风格。而读者在鉴赏一首诗时,也只有通过意境的涵咏品味才能领悟作者的情感。
    (4)皎然在意,境构成的两个要素中更强调情思的作用,他所说的诗境之情,并非世俗,而是植根于由诗人气质、经历、教养、理想等等而形成的艺术个性可的情感。

  • 第17题:

    提出“境生于象外”的我国古代文论家是()。

    • A、王昌龄
    • B、皎然
    • C、司空图
    • D、刘禹锡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单选题
    提出“境生于象外”的我国古代文论家是()。
    A

    王昌龄

    B

    皎然

    C

    司空图

    D

    刘禹锡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简述韩愈的文论思想。

    正确答案: ⑴在散文理论上,极力反对内容空洞而形式华丽的骈文,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风气。
    ⑵韩愈在一系列文章中反复强调文以明道的主张。韩愈宏扬道的具体内容是指社会政治与道德人伦规范,在作家身上体现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格修养和仁义品德。
    ⑶在宏扬儒道思想的同时,韩愈并不轻视文采等形式美,而是文、道并重。
    ⑷韩愈还提出“不平则鸣”的文学创作动因观。韩愈的不平则鸣说把握了文学创作心理活动的普遍规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皎然的“诗教”观。

    正确答案: 简述皎然的“诗教”观。
    (1)皎然撰写《诗式》的目的就是总结经验,为诗歌创作和欣赏提供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原则。
    (2)他认为诗歌的政治教化作用和圣人的功德相似。此说当是受到当时复兴儒学的社会思潮的影响。
    (3)皎然虽重视诗教,但由于他是僧人,所以主要还是以出世的超然态度,重点论述诗歌的审美特质和规律的。
    美范畴,是作者和读者的中间环节和媒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怎样理解皎然关于“意境”的见解?

    正确答案: (1)皎然在他的论诗著作中,反复强调作诗必须有意境,他蜇出“诗缘情境发”。
    (2)取境,指诗的意境创作,即诗人通过艺术构想,使审美主体的情思与客观的物象感应交融,从而熔铸成自然和谐的艺术境界。
    (3)诗人的构思取境如何,就决定了作品的主导思想风貌和艺术个性风格。而读者在鉴赏一首诗时,也只有通过意境的涵咏品味才能领悟作者的情感。
    (4)皎然在意,境构成的两个要素中更强调情思的作用,他所说的诗境之情,并非世俗,而是植根于由诗人气质、经历、教养、理想等等而形成的艺术个性可的情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提出“思与境偕”的文论家是()。
    A

    韩愈

    B

    皎然

    C

    柳宗元

    D

    司空图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皎然文论思想。

    正确答案: (1)诗情缘境发——诗境构成论。
    在诗歌创作问题上,提出了“诗情缘境发”的命题,明确指出诗的创造要缘境生情,这是对传统感物说的继承,强调物象境界在诗歌创作中的作用。
    (2)取境——诗境创造论。
    诗人取境的眼光要高远而不拘囿,只有宏阔的艺术眼光,才会造就堪称逸品的妙境。皎然认为诗歌的风格特征决定于诗人取境的特质,取何种境象就会产生何种风格,从而进一步阐明了取境的风格论意义。
    (3)文外之旨——诗境特征论。
    皎然认为成功的诗境创造会超越文字表层意蕴,由象到象外,由文到文外,引发读者的不尽联想,从而产生“文外之旨”。
    (4)辩体有一十九字——诗境风格论。
    皎然继承了陆机、刘勰、钟嵘的文学风格论,在诗境风格方面作出创造性思考。他用19个字标示诗境的19种风格,分类标准虽不统一,有些类型也不太精当,但却在诗歌领域开全面概括诗境风格之先河。皎然在具体概括诗境风格类型时,既看到诗人的人格、气质对风格的影响,又重视题材对风格的作用,还兼顾到形式因素特别是语言对于风格形成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