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错误
更多“5、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上层液体经漏斗的下口放出”相关问题
  • 第1题:

    高中化学《萃取》
    一、考题回顾
    题目来源:5月18日 河南泰州面试考题
    试讲题目
    1.题目:萃取
    2.内容:
    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的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这种方法叫做萃取。将萃取后的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分开的操作,叫做分液。分液常使用分液漏斗。
    实验1-4
    (1)用量筒量取10 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 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如图1-7);震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3)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如图1-8)。
    (4)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如图1-9)。



    图1-7倒转分液漏斗时应关闭玻璃塞和活塞 图1-8萃取 图1-9分液
    3.基本要求:
    (1)教学过程中要有适当的提问环节,注意师生互动。
    (2)教学过程需要进行实验或者相关教具进行模拟演示即可。
    (3)要求配合教学内容有适当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
    1.萃取的原理是什么?
    2.学生在进行自主的萃取实验操作时,身为老师应该指导什么?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环节一:实物导入
    【实物展示】展示球型分液漏斗和梨型分液漏斗。
    【提出问题】球型分液漏斗我们在初中的时候经常使用,另外这个也叫分液漏斗,大家看它和球型分液漏斗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颈短,斗体更大。
    【教师引导】这个叫做梨型分液漏斗,我们今天就用它来做个实验。
    环节二:探究新知
    【教师引导】梨型分液漏斗在参与实验过程之前需要检漏,以便确定是否可以使用。
    【演示实验】梨型分液漏斗的检漏讲解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颈部旋塞,向分液漏斗内注入适量的蒸馏水,观察旋塞的两端以及漏斗的下口处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关闭上磨口塞,左手握住旋塞,右手食指摁住上磨口塞,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正立,将上磨口塞旋转180度,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则此分液漏斗可以使用。)
    【学生实验】梨型分液漏斗的检漏操作。
    【教师引导】用梨型分液漏斗来做一个新的液液分离的实验操作,分离碘水中的碘单质。
    【提出问题】思考萃取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回答】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碘水中的碘提取出来要选择四氯化碳做萃取剂呢?
    【学生回答】因为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较大,且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也不发生反应,可用做萃取剂。
    【提出问题】结合视频中的演示实验,总结萃取实验的操作步骤。
    【学生回答】(1)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震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3)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提出问题】萃取前后,分液漏斗中颜色是如何变化的,萃取后,上下层溶液分别含有什么?
    【学生回答】萃取前漏斗中是碘水呈黄褐色,萃取后液体分为两层,上层颜色变淡,下层紫红色,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提出问题】思考萃取后溶液上下层如何分离,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下层溶液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目的是能使得到的目标产物更纯净。(可设错,教师再纠正)
    【演示实验】分液。
    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教师总结】装液→震荡→静置→分液。
    环节三:拓展提升
    【学生实验】萃取碘水中的碘,教师巡视指导。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请学生课下总结学过的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适用范围。



    【答辩题目解析】
    1.萃取的原理是什么?
    【参考答案】
    萃取是利用系统中组分在溶剂中有不同的溶解度来分离混合物的单元操作。即利用物质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的不同,使溶质物质从一种溶剂内转移到另外一种溶剂中的方法。
    2.学生在进行自主的萃取实验操作时,身为老师应该指导什么?
    【参考答案】
    学生在进行自主的实验操作时,老师巡视指导过程中,针对实验过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不规范的操作、仪器存在的问题(如梨形漏斗漏液)等进行指导并帮助进行解决,还要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实验过程中的实验现象。

  • 第2题:

    高中化学《萃取》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实物展示】展示球型分液漏斗和梨型分液漏斗。
    【提出问题】球型分液漏斗我们在初中的时候经常使用,另外这个也叫分液漏斗,大家看它和球型分液漏斗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颈短,斗体更大。
    【教师引导】这个叫做梨型分液漏斗,我们今天就用它来做个实验。
    (二)探究新知
    【教师引导】梨型分液漏斗在参与实验过程之前需要检漏,以便确定是否可以使用。
    【演示实验】梨型分液漏斗的检漏讲解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颈部旋塞,向分液漏斗内注入适量的蒸馏水,观察旋塞的两端以及漏斗的下口处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关闭上磨口塞,左手握住旋塞,右手食指摁住上磨口塞,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正立,将上磨口塞旋转180度,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则此分液漏斗可以使用。)
    【学生实验】梨型分液漏斗的检漏操作。
    【教师引导】用梨型分液漏斗来做一个新的液液分离的实验操作,分离碘水中的碘单质。
    【提出问题】思考萃取的原理是什么?
    【学生回答】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碘水中的碘提取出来要选择四氯化碳做萃取剂呢?
    【学生回答】因为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较大,且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也不发生反应,可用做萃取剂。
    【提出问题】结合视频中的演示实验,总结萃取实验的操作步骤。
    【学生回答】(1)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震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3)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提出问题】萃取前后,分液漏斗中颜色是如何变化的,萃取后,上下层溶液分别含有什么?
    【学生回答】萃取前漏斗中是碘水呈黄褐色,萃取后液体分为两层,上层颜色变淡,下层紫红色,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提出问题】思考萃取后溶液上下层如何分离,原因是什么?
    【学生回答】下层溶液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目的是能使得到的目标产物更纯净。(可设错,教师再纠正)
    【演示实验】分液。
    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教师总结】装液→震荡→静置→分液。
    (三)拓展提升
    【学生实验】萃取碘水中的碘,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请学生课下总结学过的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适用范围。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你还知道哪些物质分离的操作?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你是怎么实现的?


    答案:
    解析:
    1 (1)过滤操作:分离可溶物与不可溶物质。
    (2)蒸馏或分馏操作:分离沸点不同的多组分物质。
    (3)结晶、重结晶:利用物质在溶液中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如NaCl,KNO3。
    (4)升华法:比如分离碘单质与食盐。
    (5)吸收法:比如分离CO2和CO,可以采用碱液来吸收。
    2. 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从3个维度来制定,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萃取和分液的原理,能够进行萃取、分液的实验操作;知道分液漏斗的基本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萃取和分液的实验操作,学会物质分离的一般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在物质分离的过程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在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我是这样来做的: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萃取实验操作的演示视频,分析萃取和分液的原理、操作步骤即注意事项,接下来让学生分别动手进行操作练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化学探究的乐趣。

  • 第3题:

    使用分液漏斗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分液时,上层液体应从上口倒出
    • B、分液前应将漏斗拿在手上静置
    • C、应先检查分液漏斗是否漏水
    • D、分液时,下层液体应从下口倒出

    正确答案:B

  • 第4题:

    要控制加入液体试剂的流速和流量,可用()。

    • A、长颈漏斗
    • B、分液漏斗
    • C、烧杯
    • D、布氏漏斗

    正确答案:B

  • 第5题:

    用分液漏斗热萃取原油时,若分液漏斗内温度过高,原油轻质组分气化,压力过大,会使热蒸汽带着油水喷出分液漏斗。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简述分液漏斗的使用方法。


    正确答案: 在使用分液漏斗前应注意:
    (1)检查分液漏斗的玻塞和活塞有没有用橡皮筋绑好。
    (2)检查玻塞和活塞是否紧密。
    (3)活塞表面应涂凡士林。方法:取下活塞,用纸或干布擦净活塞及活塞孔道,用手沾取少许凡士林,先在活塞近把手处的那一端抹上一薄层凡士林(注意不要抹在活塞孔中),再在活塞孔道两边也抹上一圈薄薄的凡士林。套上活塞,逆时针旋转直至透明为止。注意玻塞不能涂凡士林。
    使用分液漏斗时应注意:
    (1)不能把活塞上附有凡士林、橡皮筋的分液漏斗放进烘箱内烘烤。
    (2)不能用手拿分液漏斗的下端。
    (3)不能用手拿住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液体。
    (4)玻塞开启后,才能旋开活塞。
    (5)上层液体只能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分液漏斗使用后应注意:
    (1)应用水冲洗干净。
    (2)玻塞和活塞要用薄纸包好或垫上小纸条塞回去,以防粘住(特别是用过碱后)。

  • 第7题:

    分液漏斗用于()的两种液体的分层和分离。


    正确答案:互不相溶

  • 第8题:

    滴液漏斗和分液漏斗在应用和使用上有何异同?


    正确答案:滴液漏斗形状与分液漏斗相似,但主要用来滴加物料。用滴液漏斗加料易于控制滴加速度,也便于观察,而分液漏斗加料时就不具备此优点。分液漏斗可以用来萃取和洗涤产品,而用滴液漏斗就不好操作。滴液漏斗在使用时应注意的事项与分液漏斗相同。

  • 第9题:

    判断题
    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上层液体经漏斗的下口放出。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填空题
    萃取时,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静置分层后,下层从()流出;上层从()倒出。

    正确答案: 检漏,下口,上口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操作中应防止哪几种不正确的做法?

    正确答案: 1).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上的小孔未于大气相通就打开旋塞。
    2).分离液体时,将漏斗拿在手中进行分离。
    3).上层液体经漏斗的下口放出。
    4).没有将两层间存在的絮状物放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分液漏斗的体积至少大于被分液体体积的()。用分液漏斗分离混合物,上层从(),下层从()

    正确答案: 1-2倍,上面漏斗口倒出,活塞放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高中化学《萃取》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
    【实物展示】展示球型分液漏斗和梨型分液漏斗。
    【提出问题】球型分液漏斗我们在初中的时候经常使用,另外这个也叫分液漏斗,大家看它和球型分液漏斗有什么区别?
    【学生回答】颈短,斗体更大。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教师引导】这个叫做梨型分液漏斗,我们今天就用它来做个实验。
    (二)探究新知
    【教师引导】梨型分液漏斗在参与实验过程之前需要检漏,以便确定是否可以使用。
    【演示实验】梨型分液漏斗的检漏讲解操作。
    (关闭分液漏斗颈部旋塞,向分液漏斗内注入适量的蒸馏水,观察旋塞的两端以及漏斗的下口处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关闭上磨口塞,左手握住旋塞,右手食指摁住上磨口塞,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正立,将上磨口塞旋转180度,倒立,检查是否漏水,若不漏水,则此分液漏斗可以使用。)
    【学生实验】梨型分液漏斗的检漏操作。
    【教师引导】用梨型分液漏斗来做一个新的液液分离的实验操作,分离碘水中的碘单质。
    【提出问题】思考萃取的原理是什么?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学生回答】利用物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里提取出来。
    【提出问题】为什么要把碘水中的碘提取出来要选择四氯化碳做萃取剂呢?
    【学生回答】因为碘在四氯化碳中的溶解度较大,且四氯化碳与水不互溶也不发生反应,可用做萃取剂。
    【提出问题】结合视频中的演示实验,总结萃取实验的操作步骤。
    【学生回答】(1)用量筒量取10mL碘的饱和水溶液,倒入分液漏斗,然后再注入4mL四氯化碳,盖好玻璃塞。
    (2)用右手压住分液漏斗口部,左手握住活塞部分,把分液漏斗倒转过来振荡,使两种液体充分接触;震荡后打开活塞,使漏斗内气体放出。
    (3)将分液漏斗放在铁架台上,静置。
    【提出问题】萃取前后,分液漏斗中颜色是如何变化的,萃取后,上下层溶液分别含有什么?
    【学生回答】萃取前漏斗中是碘水呈黄褐色,萃取后液体分为两层,上层颜色变淡,下层紫红色,为碘的四氯化碳溶液。
    【提出问题】思考萃取后溶液上下层如何分离,原因是什么?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学生回答】下层溶液从下口流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目的是能使得到的目标产物更纯净。(可设错,教师再纠正)
    【演示实验】分液。
    待液体分层后,将分液漏斗颈上的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或小孔)对准漏斗上的小孔,再将分液漏斗下面的活塞拧开,使下层液体慢慢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应从分液漏斗上口倒出。
    【教师总结】装液→震荡→静置→分液。
    (三)拓展提升
    【学生实验】萃取碘水中的碘,教师巡视指导。
    (四)小结作业
    小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内容。
    作业:请学生课下总结学过的物质分离和提纯的方法和适用范围。
    【板书设计】



    2.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什么?你是怎么实现的?


    答案:
    解析:
    1、



    2、新课标要求教学目标从3个维度来制定,分别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萃取和分液的原理,能够进行萃取、分液的实验操作;知道分液漏斗的基本操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萃取和分液的实验操作,学会物质分离的一般方法,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在物质分离的过程中,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验探究中,体验实验探究的乐趣,激发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渐形成将所学的化学知识应用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
    在教学中,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教学中我是这样来做的:让学生结合具体的萃取实验操作的演示视频,分析萃取和分液的原理、操作步骤即注意事项,接下来让学生分别动手进行操作练习,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体验到化学探究的乐趣。

  • 第14题:

    分液漏斗用于分液时,上下两层液体都应由下口放出。


    正确答案:错误

  • 第15题:

    漏斗分为()。

    • A、普通漏斗
    • B、长颈漏斗
    • C、分液漏斗
    • D、特殊漏斗

    正确答案:A,B,C

  • 第16题:

    萃取操作通常是在分液漏斗中进行。()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使用分液漏斗进行热萃取时,必须充分摇动。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8题:

    在使用分液漏斗测定试油pH值时应注意什么?


    正确答案: 注意事项如下:
    (1)试验前应先检查分液漏斗的玻璃塞是否活动灵活,使用时防止液体渗漏。
    (2)加入热油和水时,摇动前应放汽,放汽时不准对准别人或自己,以防烫伤。
    (3)摇动后,冷却至室温时应将一端瓶中的小孔与磨口塞上的小孔对正。让气排出分液漏斗,防止瓶塞冲出。

  • 第19题:

    萃取方法是将分液漏斗倾斜,()略朝下振荡。

    • A、大口
    • B、瓶塞
    • C、下口
    • D、上口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分液漏斗主要应用于哪几方面?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须检查什么?使用分液漏斗后应如何处理?使用分液漏斗时应注意哪5点?


    正确答案:分液漏斗主要应用于以下四个方面:
    (1)分离两种分层而不起作用的液体;
    (2)从溶液中萃取某种成分;
    (3)用水或酸或碱洗涤某种产品;
    (4)用来滴加某种试剂。
    使用分液漏斗前必须检查玻璃塞和活塞是否紧密(是否漏水)。
    使用分液漏斗后应用水冲洗干净,玻璃塞用薄纸包裹后塞回去。
    使用分液漏斗时应注意以下五点:
    (1)不能把活塞上附有凡士林的分液漏斗放在烘箱内烘干;
    (2)不能用手拿住分液漏斗的下端;
    (3)不能用手拿住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液体;
    (4)上口玻璃塞打开后才能开启活塞;
    (5)上层的液体不要由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 第21题:

    单选题
    在使用分液漏斗进行分液时,下列操作中正确的做法是()。
    A

    分离液体时,分液漏斗上的小孔未于大气相通就打开旋塞。

    B

    分离液体时,将漏斗拿在手中进行分离。

    C

    上层液体经漏斗的上口放出。

    D

    没有将两层间存在的絮状物放出。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使用分液漏斗时如何处理上下两层液体?

    正确答案: 分液漏斗进行液体分离时,必须放置在铁环上静置分层,后慢慢旋开旋塞,放出下层液体,放时先快后慢,当最后一滴下层液体刚刚通过旋塞孔时,关闭旋塞。待颈部液体流完后,将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使用分液漏斗时应注意什么?

    正确答案: (1)不能把活塞上附有凡士林的分液漏斗放在烘箱内烘干
    (2)不能用手拿住分液漏斗的下端
    (3)不能用手拿住分液漏斗进行分离液体
    (4)上口玻璃塞打开后才能开启活塞
    (5)上层的液体不要由分液漏斗下口放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两种不相溶的液体同在分液漏斗中,请问相对密度大的在哪一层?下一层液体从哪里放出来?放出液体时为了不要流的太快,应该怎样操作?留在分液漏斗中的上层液体,应从哪里倾入另一容器?

    正确答案: 密度大的在下层,下层从活塞处放出,将活塞调整到合适的速度待下层液体放尽关闭活塞,留在分液漏斗中液体从上端放出.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