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西魏太祖命苏绰仿()为大诰,以质朴的古文诏示天下,但过于古奥,矫枉过正,没有什么实际效果。A.《左传》B.《尚书》C.《诗经》D.《史记》

题目
西魏太祖命苏绰仿()为大诰,以质朴的古文诏示天下,但过于古奥,矫枉过正,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A.《左传》

B.《尚书》

C.《诗经》

D.《史记》


相似考题
更多“西魏太祖命苏绰仿()为大诰,以质朴的古文诏示天下,但过于古奥,矫枉过正,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相关问题
  • 第1题: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间,手订四编《大诰》,共236条。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2014年)

    A.《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大诰》一般都加重了刑罚
    B.《大诰》的内容也列入科举考试中
    C.“重典治吏”是《大诰》的特点之一
    D.朱元璋死后《大诰》被明文废除

    答案:A,B,C
    解析:
    《明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明太祖将其亲自审理的案例加以整理汇编,并加上因案而发的“训导”,作为训诫臣民的特别法令颁布天下。大诰对于律中原有的罪名,一般都加重处罚,故A项正确。“重典治吏”是其又一特点,其中大多数条文专为惩治贪官污吏而定,以此强化统治效能,故C项正确。大诰也是中国法制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规,每户人家必须有一本大诰,科举考试中也列入大诰的内容,故B项正确。明太祖死后,大诰被束之高阁,不具法律效力。但并没有明文废除,故D项错误。

  • 第2题: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间,手订四编《大诰》,共236条。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大诰》一般都加重了刑罚
    B.《大诰》的内容也列入科举考试中
    C.“重典治吏”是《大诰》的特点之一
    D.朱元璋死后《大诰》被明文废除

    答案:A,B,C
    解析:
    《明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明太祖将其亲自审理的案例加以整理汇编,并加上因案而发的“训导”,作为训诫臣民的特别法令颁布天下。大诰对于律中原有的罪名,一般都加重处罚,故A项正确。“重典治吏”是其又一特点,其中大多数条文专为惩治贪官污吏而定,以此强化统治效能,故C项正确。大诰也是中国法制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规,每户人家必须有一本大诰,科举考试中也列入大诰的内容,故B项正确。明太祖死后,大诰被束之高阁,不具法律效力。但并没有明文废除,故D项错误。

  • 第3题:

    西魏文学家苏绰仿照《尚书》创作了《______》,以此表达革除浮靡文风的愿望。


    许询

  • 第4题:

    下面关于《明大诰》的说法哪个是正确的?()

    A、《明大诰》是明太祖朱元璋在建国初年开始编修,于洪武三十年完成并颁布天下的法典
    B、《明大诰》律文简于唐律,精神严于宋律,成为终明之世通行不改的封建大法
    C、《明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对于律中原有的罪名,一般都加重处罚
    D、《明大诰》首创了折杖法

    答案:C
    解析:
    《明大诰》是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到洪武二十年间编修的,A项所指的是《大明律》。B项,明太祖死后,大诰被束之高阁,不具法律效力,成为终明之世通行不改的封建大法的是《大明律》。D项中,折杖法始于宋代,《宋史·刑法志》说:“太祖受禅,始定折杖之制。”故答案选C项。

  • 第5题: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间,手订四编《大诰》,共236条。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大诰》一般都加重了刑罚
    B、《大诰》的内容也列入科举考试中
    C、“重典治吏”是《大诰》的特点之一
    D、朱元璋死后《大诰》被明文废除

    答案:A,B,C
    解析:
    大诰是明初的一种特别刑事法规。大诰的特点有:其一,对于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一般都加重处罚;其二,滥用法外之刑;其三,“重典治吏”,大多数条文专为惩治贪官污吏而定,故AC正确。大诰也是中国法制史上空前普及的法规,每户人家必须有一本,科举考试中也列入大诰的内容,故B正确。明太祖朱元璋死后,大诰被束之高阁,不具法律效力,但不是被明文废除,故D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