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孟德尔认为,生物体中每一个性状的遗传因子有(),它们分别来自()。”相关问题
  • 第1题: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遗传因子决定的
    • B、由F2出现了“3∶1”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例接近1∶1
    •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个体比接近1∶2∶1

    正确答案:C

  • 第2题:

    孟德尔探索遗传规律时,运用了“假说一演绎”法,该方法的基本内涵是:在观察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证明假说。下列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为什么F1只有显性性状、F2又出现隐性性状?”属于孟德尔提出的问题之一
    • B、“豌豆在自然状态下一般是纯种”不属于孟德尔假说的内容
    • C、“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D、“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不属于假说内容

    正确答案:A,D

  • 第3题: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基因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B、由F2出现了“3:1”的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C、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会出现两种性状比接近于1:1
    • D、若F1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基因型个体比接近于1:2:1

    正确答案:C

  • 第4题:

    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总结出了遗传学的两大规律,以下说法中不属于假说的是()

    • A、形成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分离
    • B、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 C、F2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
    • D、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正确答案:C

  • 第5题: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在精细胞和卵细胞形成中,成对的遗传因子(),使得所产生的性细胞只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


    正确答案:彼此分离;一个

  • 第6题:

    通过豌豆的杂交实验,孟德尔认为;()

    • A、亲代所观察到的性状与子代所观察到相同性状无任何关联
    • B、性状的遗传是通过遗传因子的物质进行传递的
    • C、遗传因子的组成是DNA
    • D、遗传因子的遗传仅来源于其中的一个亲本
    • E、A和C都正确

    正确答案:B

  • 第7题: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 A、生物的形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B、由F2中出现:的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C、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
    • D、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 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 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 ④杂种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合方式比例

    • A、①③
    • B、②④
    • C、②③
    • D、①②

    正确答案:C

  • 第9题:

    下列有关孟德尔的“假说-演绎法”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在“一对相对性状的遗传实验”中提出了等位基因的说法
    • B、“测交实验”是对推理过程及结果进行的检验
    • C、“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配子中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属于假说内容
    • D、“F1能产生数量相等的两种配子”属于推理内容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问答题
    试简述孟德尔的遗传因子分离假说。

    正确答案: ①性状是由遗传因子控制的,相对性状由相对因子控制。控制因子是一代一代地连续传递的。
    ②遗传因子在体细胞中成双,在配子中成单。
    ③杂种F1形成配子时,成对因子两两分离,形成两种不同类型配子。
    ④杂交受精时,来自父母本双方带来的遗传因子,虽结合在一起,但它仍不发生融合或掺与,各自保持高度的独立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提出生物性状是有遗传因子决定的是()
    A

    达尔文

    B

    拉马克

    C

    迈尔

    D

    孟德尔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解释是,在精细胞和卵细胞形成中,成对的遗传因子(),使得所产生的性细胞只有成对遗传因子中的()。

    正确答案: 彼此分离,一个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孟德尔进行的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中,具有1︰1比例的是()①杂种自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②杂种产生配子类型的比例③杂种测交后代的性状分离比④杂种自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⑤杂种测交后代的遗传因子组成比例

    • A、①②④
    • B、④⑤
    • C、①③⑤
    • D、②③⑤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孟德尔运用假说—演绎法总结出了遗传学的两大规律,以下说法中不属于假说的是()

    • A、F1代全部高茎均为杂合子,P的两个亲本均为纯合子
    • B、生物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体细胞中遗传因子成对存在
    • C、F2代既有高茎又有矮茎,性状分离比接近3:1
    • D、受精时,雌雄配子随机结合

    正确答案:C

  • 第15题: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B、由F2中出现的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C、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
    • D、若F1产生配子时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孟德尔对分离现象的原因提出了假说,下列不属于该假说内容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B、遗传因子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成对存在
    • C、配子只含有每对遗传因子中的一个
    •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提出生物性状是有遗传因子决定的是()

    • A、达尔文
    • B、拉马克
    • C、迈尔
    • D、孟德尔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下列是孟德尔提出的关于分离现象的假说,其中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B、配子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 C、生物体在形成配子时,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假说——演绎法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下列属于孟德尔在发现分离定律时的“演绎”过程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B、由F2中出现的性状分离比推测,生物体产生配子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
    • C、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测交后代的两种性状比接近1:1
    • D、若F1产生配子时的遗传因子分离,则F2中三种遗传因子组成的个体比接近1:2:1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孟德尔在解释性状分离现象的原因时,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其假说内容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B、基因在体细胞中的染色体上成对存在
    • C、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 D、隐性基因总是不表达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下列关于分离现象的假说不正确的是()

    • A、生物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
    • B、生殖细胞中遗传因子是成对存在的
    • C、生物体在形成生殖细胞时,成对的遗传因子彼此分离,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
    • D、受精时,雌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正确答案:B

  • 第22题:

    填空题
    孟德尔认为,生物的每个性状,都是由()控制的,相对性状是由细胞中()控制的,它是()遗传的。

    正确答案: 遗传因子,相对的遗传因子,独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孟德尔认为,生物体中每一个性状的遗传因子有(),它们分别来自()。

    正确答案: 两个,父本和母本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