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相关问题
  • 第1题:

    三、(9分,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尹赏字子心,钜鹿杨氏人也。以郡吏察廉为楼烦长。举茂材、粟邑令。左冯翊薛宣奏赏能治剧,徙为频阳令,坐残贼免。后以御史举为郑令。

    永始、元延间,上怠于政,贵戚骄恣,红阳长仲兄弟交通轻侠,臧匿亡命。 而北地大豪浩商等报怨,杀义渠长妻子六人,往来长安中。丞相、御史遣掾求逐党与,诏书召捕,久之乃得。长安中奸猾浸多,闾里少年群辈杀吏,受赇报仇,相与探丸为弹,得赤丸者斫武吏,得黑丸者斫文吏,白者主治丧。城中薄墓尘起,剽劫行者,死伤横道,枹鼓不绝。赏以三辅高第选守长安令,得一切便宜从事。 赏至,修治长安狱,穿地方深各数丈,致令辟[注]为郭,以大石覆其口,名为“虎穴”。乃部户曹掾史,与乡吏、亭长、里正、父老、伍人,杂举长安中轻薄少年恶子,无市籍商贩作务,而鲜衣凶服被铠扞持刀兵者,悉籍记之,得数百人。赏一朝会长安吏,车数百两,分行收捕,皆劾以为通行饮食群盗。赏亲阅,见十置一,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百人为辈,覆以大石。数日壹发视,皆相枕藉死,便舆出,瘗寺门桓东。楬著其姓名,百日后,乃令死者家各自发取其尸。亲属号哭,道路皆歔欷。长安中歌之曰:“安所求子死?桓东少年场。生时谅不谨,枯骨后何葬?”赏所置皆其魁宿,或故吏善家子失计随轻黠愿自改者,财数十百人,皆贳其罪,诡令立功以自赎。尽力有效者,因亲用之为爪牙,追捕甚精,甘耆奸恶,甚于凡吏。赏视事数月,盗贼止,郡国亡命散走,各归其处,不敢窥长安。

    江湖中多盗贼,以赏为江夏太守,捕格江贼及所诛吏民甚多,坐残贼免。南山群盗起,以赏为右辅都尉,迁执金吾,督大奸猾。三辅吏民甚畏之。

    数年卒官。疾病且死,戒其诸子曰:“丈夫为吏,正坐残贼免,追思其功效,则复进用矣。一坐软弱不胜任免,终身废弃无有赦时,其羞辱甚于贪污坐臧。慎毋然!”赏四子皆至郡守,长子立为京兆尹,皆尚威严,有治办名。

    (选自《汉书?酷吏传》)

    [注]令辟:砖块。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中奸猾浸多 浸:逐渐。

    B.悉籍记多 籍:凭借。

    C.其余尽以次内虎穴中 内:里面。

    D.赏所置其魁宿 置:放置


    正确答案:A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B项“籍”的意思是“造册登记”;C、“内”,通“纳”,是……进入;D、置,处置。

  • 第2题:

    晏平仲婴者,菜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
    越石父贤,在缧绁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骖赎之,载归。弗谢,入闺,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惧然,摄衣冠谢曰:“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子求绝之速 也 ”石父曰:“不然,吾闻君子离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方吾在缧绁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而无礼,固不知在缧绁之中。”晏 子于是延入为上客。
    晏子为齐相,出、其御之妻,从门间而窥其夫;其夫为相御,拥大盏, ,策驷马、意气扬扬,甚自得也。既而归,其妻请去,夫问其故。妻曰:“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妾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今子长八尺,乃为 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妾是以求去也。”其后,夫自抑损,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太史公曰:“方晏子伏庄公尸,哭之成礼然后去,岂所谓‘见义不为无勇’者邪 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假令晏子而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
    用“/”线给文中画线的文字断句。(6分)
    晏 子 长 不 满 六 尺 身 相 齐 国 名 显 诸 侯 今 者 妾 观 其 出 志 念 深 矣 常 有 以 自 下 者


    答案:
    解析:
    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今者后观其出,志念深矣,常有以自下者。

  • 第3题: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出自《周易》。


    正确答案:错误

  • 第4题:

    翻译:天监初,父为吴兴原乡令,为奸吏所诬,逮诣廷尉。


    正确答案: 天监初年,他的父亲是吴兴原乡令,被奸吏诬陷,逮捕送到廷尉。

  • 第5题:

    设一个关系R1中的属性A是外码,它对应关系R2中的主码为B,则称()为子关系,()为父关系。


    正确答案:R1;R2

  • 第6题:

    翻译: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於鲁君,与之俱。至於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则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於君曰:“宓子不得为书。”君曰:“何故?”吏对曰:“宓子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


    正确答案: 宓子贱(孔子的弟子,名不齐,字子贱)治理亶父(鲁国地名),担心鲁君听信小人而使自己的政治主张得不到推行,将辞别而去时,请求与鲁君平素亲近的两名官吏,跟他自己同去。到达亶父,城里的官员都来参拜。宓子贱命令两个官员作记录。官员刚刚记录,宓子贱在旁时常拉扯他们的胳膊肘,官员记录不好,于是宓子贱对此很生气。官员对此不安,请求辞职回去。宓子贱说:“你们记录得不好,你们赶紧回去吧!”两位官员回去,秉报鲁君说:“无法替宓子贱作书记工作。”鲁君问:“什么缘故?”官员答道:“宓子命令为臣记录,又时常牵引为臣的肘部,记录不好(他)很愤怒,官员都取笑宓子。这是导致我们二人要辞别而离开(他)的原因啊。”鲁君长长地叹息道:“宓子以此规劝我的过失啊。我扰乱宓子的工作,而令宓子不能够推行他的政治主张,必定屡次了。如果不是你们两人,我几乎犯错误。”

  • 第7题:

    在施工中过墙套管安装的方式为()

    • A、两端应与墙面齐平
    • B、一端与墙面齐平即可

    正确答案:A

  • 第8题:

    用廉字表示政治行为出自《周礼?天官冢宰》中所记载的“以听官府之六计,弊群吏之治:一曰廉,二曰廉,三曰廉,四曰廉,五曰廉,六曰廉。其正确的排序应该是()。 ①善 ②能 ③敬 ④正 ⑤法 ⑥辨

    • A、⑥③①④②⑤
    • B、③①④②⑤⑥
    • C、①②③④⑤⑥

    正确答案:C

  • 第9题:

    判断题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出自《周易》。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

    正确答案: 我的父亲做官,齐国人都称赞他廉洁公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明朝的()撰写《官箴》,系统而明确地提出了“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吏不敢慢;廉则民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成为对“公廉”最为后世称道的经典阐释,对中华廉洁文化的丰富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A

    解晋

    B

    于谦

    C

    郭允礼

    D

    郑成功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句读题: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之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书闻上悲其意(《史记•仓公传》)

    正确答案: 文帝四年中。人上书言意。以刑罪当传西之长安。意有五女。随而泣。意怒。骂曰。生子不生男。缓急无可使者。于是少女缇萦伤父之言。乃随父西。上书曰。妾父为吏。齐中称其廉平。今坐法当刑。妾切痛死者不可复生。而刑者不可复续。虽欲改过自新。其道莫由。终不可得。妾愿入身为官婢。以赎父之刑罪。使得改行自新也。书闻。上悲其意。(《史记•仓公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共用题干

    唐律的“十恶”大罪中,所谓不义是指、()
    A、殴打和谋杀祖父母、父母;杀伯叔父母、姑、兄姊外祖父等人的行为
    B、杀害本属的府主、刺吏、县令和现授业老师的行为
    C、妻子得知丈夫死亡而隐匿丧事,寻欢作乐,改嫁他人的行为
    D、奸淫小功以上亲或父、祖父之妾以及相与通好的行为

    答案:B,C
    解析:
    在中国古代社会具有重要的地位,在西周时期即有“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与“出礼入刑”的表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礼法结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及至唐代的法律统治“一准乎礼”。所以可知,“礼法结合”为中国古代法制的基本特征,故选项A正确。夏商时期的统治者强调“奉天罚罪”,假托神意压服臣民,可以看出神权思想为当时的法律指导思想,当时的法律制度明显受到神权的影响,因此选项B正确。为了修正神权法学说中存在的问题,周王朝进一步提出了“以德配天,明德慎罚”的政治法律主张。并于汉代中期以后被儒家发挥成“德主刑辅,礼刑并用”的基本策略,为传统的中国法制奠定了基础。故C选项正确。清末修律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方针,修订过程中援引了大量的西方法律理论、原则、制度和法律术语。清末修律标志着中华法系开始解体,故D项说法不符合事实,不应选。


    题中四个选项都是该时期法制变化的具体表现,除此之外,还有刑罚制度改革(规定绞、轨等死刑制度;规定流刑;规定鞭刑与杖刑;改革以往五刑制度;废除宫刑制度),以及建立死刑复审制度。故A、B、C、D四项均为本题的正确答案。本题考查的是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法制变化,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也是中国法制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此阶段的许多内容也必将是司法考试中的重点。尤其需要重点把握相关具体法律制度的变化。


    汉代的《春秋》决狱是法律儒家化在司法领域的反映。其特点是依据儒家《春秋》等经典著作中提倡的精神原则审判案件,而不仅仅依据汉律审案。《春秋》决狱实行“论心定罪”原则,即以犯罪人主观动机来判定最终是否给予严惩。魏明帝在制定《魏律》时,以《周礼》“八辟”为依据,正式规定了“八议”制度。“八议”制度是对封建特权人物犯罪实行减免处罚的法律规定。它包括议亲、议故、议贤、议能、议功、议贵、议勤、议宾。《晋律》与《北齐律》中相继确立了“准五服制罪”的制度。服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以丧服为标志,区分亲属的范围和等级的制度,不但确定继承与赡养等权利义务关系,同时也是亲属相犯时确定刑罚轻重的依据。九卿会审(明代又称“圆审”)是明代的会审制度。是由六部尚书及通政使,左都御使,大理寺卿九人会审皇帝交付的案件或已判决但囚犯仍翻供不服之案。可见,除九卿会审之外,其他三项制度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本题A、C、D三项均应选。


    六赃就是指六种非法获得公私财物的犯罪。包括(1)受财枉法:收受财物枉法。(2)受财不枉法:收受财物,即使不枉法,也要处刑。(3)受所监临: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收受管辖范围内百姓或者下属财物。(4)强盗:暴力获取公私财物的行为。(5)窃盗:隐秘手段窃取公私财物。(6)坐赃:官吏或者常人非因职权非法收受财物的行为。四个选项均正确。


    唐《斗讼律》中,“六杀”的含义:“谋杀”是指预谋杀人;“故杀”是指事先虽然没有预谋,但是情急杀人时已经有杀人的意念;“斗杀”指的是在斗殴中过于激愤而失手将人杀死;“误杀”是指由于种种原因错置了杀人对象:“过失杀”,指“耳目所不及,思虑所不至”,即出于过失杀人;“戏杀”指的是“以力共戏”而导致杀人。


    “十恶”制度是中国法制史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一定要熟练记忆并理解。“十恶”中,所谓的不义是指杀害本属的府主、刺吏、县令和授业老师的行为,官吏或士兵杀害本属五品以上长官的行为,妻子得知丈夫死亡而隐匿丧事,寻欢作乐,改嫁他人的行为。因此可见B、C选项的解释是正确的。至于A选项,殴打和谋杀祖父母、父母;杀伯叔父母、姑、兄姐、外祖父母等人的行为在“十恶”中称为“恶逆”,而D选项,奸淫小功以上亲或父、祖父之妾以及相与通奸的行为被称为“内乱”。注意,本题中只是提及“十恶”中的三项,其他几项也很重要,完全有可能以同样方式改变内容而进行考查。


    宋朝在地方各路设立的是提点刑狱司,明朝在省一级设立提刑按察司。


    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统治者在内外各种压力之下,于20世纪初十年间,逐渐对原有的法律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上的修改与变革。我们一般把这一时期的法律改革活动称为清末修律。在立法指导思想上,清末修律自始至终贯穿着“仿效外国资本主义法律形式,固守中国封建法制传统”的方针,故A项正确。在内容上,清末修订的法律表现出封建专制主义传统与西方资本主义法学最新成果的奇怪混合,故B项正确。在法典编纂形式上,清末修律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分别制定、颁行或起草了宪法、刑法、民法、商法、诉讼法、法院组织等方面的法典或法规,形成了近代法律体系的雏形,故C项正确。它是统治者为维护其摇摇欲坠的反动统治,在保持君主专制政体的前提下进行的,因而既不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愿望,也没有真正的民主形式,故D项错误。因此,本题的正确选择是A、B、C项。


    1946年11月,蒋介石撕毁“双十协定”和政协决议,召开国民大会,于12月25日通过《中华民国宪法》,定于1947年1月1日公布,12月25日施行。该法共14章,依次是总则、人民之权利义务、国民大会、总统、行政、立法、司法、考试、监察、中央与地方之权限、地方制度、选举、罢免、创制、复决、基本国策和宪法之施行及修改,共175条。A项正确。基本精神与《训政时期约法》和“五五宪草”一脉相承。但碍于政协通过的“宪法修改原则”12条的重大影响,即实行国会制、内阁制、省自治、司法独立、保护人民权利等,又不得不在具体条文上有所变动。因此,B项表述错误。《中华民国宪法》内容的特点是其表面上的“民有、民治、民享”和实际上的个人独裁,即人民无权、独夫集权。例如1948年颁布的《动员戡乱时期临时条款》使这一特点趋具体和法律化,因此C项正确。其二,体制不伦不类,实际上是用不完全责任内阁制与实质的总统制的矛盾条文,掩盖总统即蒋介石的个人专制统治的本质。其三,罗列人民各项民主的自由权利,比以往任何宪法性文件都充分。但依据宪法第23条颁布的《维持社会秩序临时办法》、《戒严法》、《紧急治罪法》等,把宪法抽象的民主自由条款加以具体切实的否定。因此D项正确。依题意,本题B项当选。

  • 第14题:

    在“十恶”罪中,把奸小功以上亲,或者祖、父妾的犯罪称为(  )。
    A.恶逆
    B.不孝
    C.不睦
    D.内乱


    答案:D
    解析:
    解析:在“十恶”罪中,把奸小功以上亲,或者祖、父妾的犯罪称为内乱。

  • 第15题:

    清代张聪贤的《官箴》:“吏不畏吾言,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公则民不敢慢,廉则吏不敢欺。公生明,廉生威。”这告诫我们党和政府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做()。 ①自觉接受人民监督 ②始终保持清正廉洁 ③正确履行管理职能 ④依法行使手中权力

    • A、①③
    • B、①②
    • C、②④
    • D、③④

    正确答案:C

  • 第16题:

    满清原有收父祖妾氏和兄嫂弟媳的习俗,后来进关后凡收兄嫂弟媳者()。


    正确答案:

  • 第17题:

    英宗称其父亲为()

    • A、父皇
    • B、宗王
    • C、皇考
    • D、王父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书中“旁边人”是指妾室,谁称香菱、尤二姐为“旁边人”?

    • A、凤姐
    • B、宝钗
    • C、秋桐
    • D、袭人

    正确答案:D

  • 第19题:

    “---------其先宋人,父叔梁纥,母颜氏,以鲁襄公二十二年,庚戍之岁,十一月庚子,生孔子于鲁昌平乡陬邑。为儿嬉戏,常陈俎豆,设礼容。及长,为委吏,料量平;为司职吏,畜蕃息。适周,问礼于老子,既反,而弟子益进------”这段话记载的是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

    • A、孟子
    • B、孔子
    • C、庄子
    • D、荀子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妾父为吏,齐中皆称其廉平。


    正确答案:我的父亲做官,齐国人都称赞他廉洁公平。

  • 第21题:

    问答题
    翻译:宓子贱治亶父,恐鲁君之听谗人,而令己不得行其术也,将辞而行,请近吏二人于鲁君,与之俱至于亶父。邑吏皆朝,宓子贱令吏二人书。吏方将书,宓子贱从旁时掣摇其肘。吏书之不善,宓子贱为之怒。吏甚患之,辞而请归。宓子贱曰:“子之书甚不善,子勉归矣。”二吏归报于君,曰:“宓子贱不可为书。”君曰:“何故?”对曰:“宓子贱使臣书,而时掣摇臣之肘,书恶而有甚怒。吏皆笑宓子,此臣所以辞而去也。”鲁君太息而叹曰:“宓子以此谏寡人之不肖也!寡人之乱宓子,而令宓子不得行其术,必数有之矣。微二人,寡人几过!”遂发所爱,而令之亶父,告宓子曰:“自今以来,亶父非寡人之有也,子之有也。有便于亶父者,子决为之矣。”

    正确答案: 宓子贱被派往亶父为官,他担心鲁国国君听信小人谗言,从而会使自己无法按自己的方法治理亶父,要动身的时候,他请求鲁国国君,派两名身旁的人一同前往。(亶父)当地的官吏都来拜见宓子贱,宓子贱让那两人书写记录。他们每次准备要写时,宓子贱就从旁边时不时的拽啊摇啊他们的手肘。他们写的字很难看,宓子贱就为这事生气。那两人很怕他,请求让他们回去。宓子贱说:“你们的字写得太差了,你们赶快回去吧。”两个人回去后向鲁国国君汇报,说:“宓子贱不让他们好好写字。”鲁国国君说:“怎么呢?”回答说:“宓子贱让我们写字(记事),却总是拽摇我们的手肘,字很难看他又生气。那些官吏都说宓子贱,所以我们就要求回来了。”鲁国国君叹息道:“宓子贱用这个办法来提醒我的不是啊!我扰乱他的治理方案,就会使他无法按照他自己的办法治理了,肯定有很多次了。没有你们两个人,我几乎要犯错误啊!”于是打发亲信,到亶父去传达旨意,告诉宓子贱说:“从现在开始,亶父不是我国君所管,归你管了。有利于亶父的治理办法,你自己决定实施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在"平也者,皆当察其情,处其形"中,"处"之义为()
    A

    审察

    B

    处所

    C

    停留

    D

    居住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填空题
    满清原有收父祖妾氏和兄嫂弟媳的习俗,后来进关后凡收兄嫂弟媳者()。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翻译:天监初,父为吴兴原乡令,为奸吏所诬,逮诣廷尉。

    正确答案: 天监初年,他的父亲是吴兴原乡令,被奸吏诬陷,逮捕送到廷尉。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