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为什么说嗔心及其引发的罪业,都是因缘而生?请用教证、理证加以说明”相关问题
  • 第1题:

    一旦生起了菩提心,为什么就不会转到恶趣中?请以教证、理证分别说明。


    正确答案: 教证:《华严经》中说:有了明灯,千年的黑暗会在一刹那间被全部驱除;有了龙王顶上的如意宝,所有的违缘、障碍、危害能被遣荡无余。同样,一个人相续中如果有了菩提心,就像明灯和如意宝一样,能将堕入恶趣的一切罪障彻底断除。
    理证:无始以来,我们正是依靠自私自利的心,为了自己或亲朋好友才造下了各种罪业,如果远离了对我与我所的贪执,则不会造作恶业,当然不会转生于恶趣。另外,依靠菩提心的力量,往昔身口意所造的一切罪业会逐渐消失,大的罪业能压伏,小的罪业能根除,将趋入恶趣的业全部断尽,所以,相续中有了菩提心的人是根本不会堕入恶趣的。

  • 第2题:

    今生能够得到人身,为什么说很有福报?怎样才能让这个人身不白白空过?请用你自己的理解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暇满人身就如盲龟值木轭般地难得,若没有行持十善法的因,没有往世清净的戒律缘以及发下殊胜的大愿,这样的人身是断然不能得到。而在茫茫无边的轮回苦海中,得到具修法机会的人身非常重要,否则,纵然佛已出世、佛法尚未隐没、善知识正在传授殊胜佛法,但因为没有得到人身的皆故,也绝不可能值遇佛法、得到甚深的窍诀、懂得佛法的教义。得一个人身极困难,而今我们已得到具足八种闲暇和十种圆满的暇满人身,当然很有福报。
    既然已经得到这样的珍宝人身,就应好好珍惜,闻思修学佛法,就如无著菩萨在《佛子行三十七颂》中所说:“已得暇满大舟时,为自他度轮回海,日日夜夜不懈怠,闻思修持佛子行。”

  • 第3题:

    请以教证、理证说明:众生对我们成佛非常重要。


    正确答案: 1)教证:《华严经》中说:“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龙树菩萨也说过:“众生菩提因,若欲成佛果,于众敬如师。”
    2)理证:如果没有众生,发心便无由可起;再者学道积资粮的过程,需要修习六度四摄等菩萨行,如果不依靠众生,布施、忍辱、四摄等等,也就无从下手;最后要获得圆满果位时,还是不能离开众生,否则成佛的事业无法圆满。因此,众生对我们成佛非常重要。

  • 第4题:

    贪心与嗔心的对境完全不同,为什么说嗔心的来源就是贪心?


    正确答案: 尽管《释量论》中说:嗔恨心依靠不悦意的对境产生,贪心依靠悦意的对境产生。从这个角度上,贪心与嗔心的行相、所缘似乎是他体。但实际上它们全部来源于无明我执和萨迦耶见,依靠这样的我执和我所执,产生了贪心,当别人对你贪执之境造违缘时又生嗔恨心,倘若没有对我和我所贪执,嗔恨心怎么会平白无故产生呢?

  • 第5题:

    为什么说嗔心及其引发的罪业,都是因缘而生?请用教证、理证、公案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1)教证:《俱舍论》中说,不悦意的对境、非理作意、相续中的习气未断,具足这三种因缘时,自然而然会生嗔恨心。如果因缘不具足,怎么挤也挤不出来。
    2)理证:不悦意对境、非理作意、相续中的习气未断这三种因缘具足(有法),一定会引发嗔恨心(立宗),因为因缘具足,果定会无障碍产生(因),如同水、肥、阳光聚合时种子必定发芽(比喻)。
    举个例子,我们看见一个人而生气,这个事件中先有生气的对境存在;然后以眼耳色根见闻感受到;再产生分别心念,由不满而生嗔恨等。这个嗔恨心到底由谁主动生起呢?外境、眼耳诸根自然是无法生起嗔恨,那么是不是意根呢?也不是,如果意根能独立自主地生嗔,那在外境、色根不具时,为何不生嗔恨呢?那是不是三个因缘聚在一起,经过一场会议商量去制造嗔恨心呢?这也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就如冷热空气不均而产生风,这根本不是哪一个因缘主动、有意去制造。所以嗔心是依缘而起,并没有一个有意的操纵者。
    3)公案:安士高法师的三世经历(略)。

  • 第6题:

    问答题
    请以教证、理证说明:众生对我们成佛非常重要。

    正确答案: 1)教证:《华严经》中说:“因于众生而起大悲,因于大悲生菩提心,因菩提心成等正觉。”龙树菩萨也说过:“众生菩提因,若欲成佛果,于众敬如师。”
    2)理证:如果没有众生,发心便无由可起;再者学道积资粮的过程,需要修习六度四摄等菩萨行,如果不依靠众生,布施、忍辱、四摄等等,也就无从下手;最后要获得圆满果位时,还是不能离开众生,否则成佛的事业无法圆满。因此,众生对我们成佛非常重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杀害众生来供养上师或佛陀,是非常颠倒的行为?请以教证、理证、比喻说明。

    正确答案: 1)教证:佛在《月灯经》中曾问阿难:“一个人从头到脚遍满火焰,这时在他前面摆满各种妙欲,他有没有快乐之心?”“绝对没有。”佛说:“同样的道理,诸佛菩萨看见三界众生遭受种种痛苦,也不会生起一点欢喜。”
    2)理证:害众生(有法),不能令佛欢喜(立宗),令佛伤心之故(因),如杀儿欲令母喜一样(比喻)。
    上师诸佛是众生无伪的亲友,唯一关心的就是利益众生,为了利益众生,曾修过无数次的舍身苦行,也曾以自己愿入地狱的决心去代众生受苦。乃至轮回未尽、众生未空之前,始终不顾财产、眷属乃至身命善根等。所以,众生快乐,上师诸佛就会欢喜,如果众生遭受苦害,诸佛就会悲伤难过。
    3)比喻: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说:“比如请一位母亲做客,将被杀儿子的肉放在她面前,这位母亲会不会欢喜?同样,一切佛菩萨对所有众生就像母亲一样关照垂念,杀害任何旁生作血肉供养,诸佛都不可能欢喜。”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嗔心及其引发的罪业,都是因缘而生?请用教证、理证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1)教证:《俱舍论》中说,不悦意的对境、非理作意、相续中的习气未断,具足这三种因缘时,自然而然会生嗔恨心。如果因缘不具足,怎么挤也挤不出来。
    2)理证:不悦意对境、非理作意、相续中的习气未断这三种因缘具足(有法),一定会引发嗔恨心(立宗),因为因缘具足,果定会无障碍产生(因),如同水、肥、阳光聚合时种子必定发芽(比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贪心与嗔心的对境完全不同,为什么说嗔心的来源就是贪心?

    正确答案: 尽管《释量论》中说:嗔恨心依靠不悦意的对境产生,贪心依靠悦意的对境产生。从这个角度上,贪心与嗔心的行相、所缘似乎是他体。但实际上它们全部来源于无明我执和萨迦耶见,依靠这样的我执和我所执,产生了贪心,当别人对你贪执之境造违缘时又生嗔恨心,倘若没有对我和我所贪执,嗔恨心怎么会平白无故产生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一旦生起了菩提心,为什么就不会转到恶趣中?请以教证、理证分别说明。

    正确答案: 教证:《华严经》中说:有了明灯,千年的黑暗会在一刹那间被全部驱除;有了龙王顶上的如意宝,所有的违缘、障碍、危害能被遣荡无余。同样,一个人相续中如果有了菩提心,就像明灯和如意宝一样,能将堕入恶趣的一切罪障彻底断除。
    理证:无始以来,我们正是依靠自私自利的心,为了自己或亲朋好友才造下了各种罪业,如果远离了对我与我所的贪执,则不会造作恶业,当然不会转生于恶趣。另外,依靠菩提心的力量,往昔身口意所造的一切罪业会逐渐消失,大的罪业能压伏,小的罪业能根除,将趋入恶趣的业全部断尽,所以,相续中有了菩提心的人是根本不会堕入恶趣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轮回之苦远远胜过精进修行的痛苦?请以教证、理证、比喻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1)教证:五世达赖喇嘛说:“三界三苦所禁锢,轮回本性苦无边。”本论云:“无量俱胝劫,千番受割截,刺烧复分解,今犹未证觉。”
    2)理证:大乘修行之苦从时间上看,只是这一辈子或者乃至菩提果之间受苦,并不是生生世世、永永远远。从痛苦的轻重来讲,可以说微不足道,根本无法与地狱饿鬼的痛苦相比。从意义上说,为求菩提而忍受的苦行,无论对众生还是自己的了脱生死都有相当大的利益。方方面面进行比较,修行之苦与轮回痛苦有天壤之别。
    3)比喻:就像病人为了除去腹腔内的肿瘤,而暂时忍受切割手术的痛苦;医师治病时,以一些有轻微痛苦的疗法,来疗除病患疴疾的大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菩提心能根除一切罪”与经中讲“定业不可转”难道不矛盾吗?请以教证、理证分析。

    正确答案: 不矛盾。所谓的“定业不能改”,是指如果没有好好地忏悔,在没有对治的情况下,定业确实不能改,一旦遇到了对治,定业也是可以改变的。
    印度的《入菩萨行论大疏》中说:“一刹那间生起菩提心的功德无量无边,即使你的罪业再大,一旦有了菩提心,就像一点盐融入大海一样,盐味马上就会被大海隐没,同样,自己以前所造的杀生偷盗等罪业,依靠菩提心不可思议的力量,全部能被摧毁无余。”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我们为什么要精进?请以教证、公案、进行说明。


    正确答案: 1)教证:月称论师在《入中论》中说:“功德皆随精进行,福慧二种资粮因。”《摄集经》中说:“精进不灭百法德,获得无边佛慧藏。”无著菩萨也说:“成就菩萨功德法的唯一因,就是精进。”
    2)公案:为海比丘七日成就阿罗汉果的故事。

  • 第14题:

    为什么说杀害众生来供养上师或佛陀,是非常颠倒的行为?请以教证、理证、比喻说明。


    正确答案: 1)教证:佛在《月灯经》中曾问阿难:“一个人从头到脚遍满火焰,这时在他前面摆满各种妙欲,他有没有快乐之心?”“绝对没有。”佛说:“同样的道理,诸佛菩萨看见三界众生遭受种种痛苦,也不会生起一点欢喜。”
    2)理证:害众生(有法),不能令佛欢喜(立宗),令佛伤心之故(因),如杀儿欲令母喜一样(比喻)。
    上师诸佛是众生无伪的亲友,唯一关心的就是利益众生,为了利益众生,曾修过无数次的舍身苦行,也曾以自己愿入地狱的决心去代众生受苦。乃至轮回未尽、众生未空之前,始终不顾财产、眷属乃至身命善根等。所以,众生快乐,上师诸佛就会欢喜,如果众生遭受苦害,诸佛就会悲伤难过。
    3)比喻:华智仁波切在《大圆满前行》中说:“比如请一位母亲做客,将被杀儿子的肉放在她面前,这位母亲会不会欢喜?同样,一切佛菩萨对所有众生就像母亲一样关照垂念,杀害任何旁生作血肉供养,诸佛都不可能欢喜。”

  • 第15题:

    嗔恨心的因是什么?它依靠什么因缘而产生?怎样才能遣除?


    正确答案: 嗔恨心的因是“不快乐的心态”。它依靠两种因产生,一是他人“强行我不欲”:自己不愿意接受的事,他人却强行实施;另一种是“或挠吾所欲”:自己非常向往的事物,他人却横加阻挠。嗔恨烦恼敌得到这两种不悦心意的饮食后,便会增长它的身力,摧毁自他的所有安乐。
    嗔恨心的来源就是执著,如果没有特别执著,即使别人“行我不欲”或“挠吾所欲”,自己的心也会如如不动。因为本来就没什么希求,别人怎么样制造违缘,我也不会产生嗔恨心。或者我非常随顺,别人说什么,我就顺从他,也不一定有嗔恨心。所以,无论遇到什么事,最好不要先以分别念进行取舍,若能做到这一点,就好比没有火的因、火焰就无法产生一样,嗔恨的敌人便无计可施了。

  • 第16题:

    有些人提起残忍之事会毛骨悚然,可是听到地狱的描述,一点感觉都没有,这说明什么?若认为地狱的痛苦不存在,会有什么过失?请以教证、理证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这说明他对因果没有生起真实定解。
    对因果产生邪见,比造五无间罪还严重。
    1)教证:《极乐愿文大疏》中说:“听闻了上述这些善不善业因果法门,反而认为这是不真实的,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的说法、传说而已。对因果产生邪见,这是比造五无间罪还严重的恶业。”
    2)理证:因为五无间罪有忏悔的机会,而这种恶业断绝了善根,乃至在没有对因果生起诚信之前,进行忏悔也无有恢复的机会,将于许多阿僧祇劫中不能从恶趣中解脱。

  • 第17题:

    为什么说执著是一切痛苦的来源?请以教证、理证、公案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1)教证:萨热哈巴在《多哈道歌》中云:“若于悦意平等境,相合心意所爱境,芝麻皮许之执著,亦引痛苦无边际。”无垢光尊者和华智仁波切也讲过:执著越大,痛苦越多。
    2)理证:一切万法本来虚幻不实,在胜义量面前,连微尘许的实法也无有。而“执著”是将内外诸法、器情世界执为实有,比如本来无我却执著有我,外境本来虚幻却执为成实,从而产生各种贪嗔等烦恼,造作诸业,因业而感受轮回的百般痛苦。三相推理:执著是一切痛苦的来源,以背离诸法实相故。
    3)公案:有一次龙猛菩萨修持空性本尊,修了很多年也没有验相。他在修法之余,经常擦拭珍藏的一个精美罐子,有一天,他边擦拭边欣赏的时候,不小心把罐子摔在地上打烂了,没想到第二天就见到了本尊。龙猛菩萨就问:“我修了那么长时间,为什么今天才见到您?”本尊回答说:“假如你对任何法有执著,都会障碍面见我。以前正因为你对罐子特别执著,所以虽然我一刹那也没有离开过你,但你始终看不见!”由此可知,只要对一法有执著,也会对自己证悟有影响。

  • 第18题:

    问答题
    请引用教证、理证分别说明:舍弃菩提心具有严重的过患。

    正确答案: 教证:《寂灭决定神变经》中云:“何者抢夺南赡部洲一切众生之财,断一切众生之命,何者对菩萨甚至布施旁生一食团之善行作障,则罪过较前者严重无量倍,因为对获得佛果之善业作障故。”《善巧方便经》云:“所有的堕罪中,舍弃愿菩提心的罪业最严重。”
    理证:哪怕只是毁坏一位众生的安乐,尚且要自食其果遭受损失,如果舍弃菩提心,结果将毁坏天边无际所有众生的安乐,果报堕入恶趣这一点就更不必说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有些人提起残忍之事会毛骨悚然,可是听到地狱的描述,一点感觉都没有,这说明什么?若认为地狱的痛苦不存在,会有什么过失?请以教证、理证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这说明他对因果没有生起真实定解。
    对因果产生邪见,比造五无间罪还严重。
    1)教证:《极乐愿文大疏》中说:“听闻了上述这些善不善业因果法门,反而认为这是不真实的,只不过是一种表面的说法、传说而已。对因果产生邪见,这是比造五无间罪还严重的恶业。”
    2)理证:因为五无间罪有忏悔的机会,而这种恶业断绝了善根,乃至在没有对因果生起诚信之前,进行忏悔也无有恢复的机会,将于许多阿僧祇劫中不能从恶趣中解脱。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执著是一切痛苦的来源?请以教证、理证、公案具体分析。

    正确答案: 1)教证:萨热哈巴在《多哈道歌》中云:“若于悦意平等境,相合心意所爱境,芝麻皮许之执著,亦引痛苦无边际。”无垢光尊者和华智仁波切也讲过:执著越大,痛苦越多。
    2)理证:一切万法本来虚幻不实,在胜义量面前,连微尘许的实法也无有。而“执著”是将内外诸法、器情世界执为实有,比如本来无我却执著有我,外境本来虚幻却执为成实,从而产生各种贪嗔等烦恼,造作诸业,因业而感受轮回的百般痛苦。三相推理:执著是一切痛苦的来源,以背离诸法实相故。
    3)公案:有一次龙猛菩萨修持空性本尊,修了很多年也没有验相。他在修法之余,经常擦拭珍藏的一个精美罐子,有一天,他边擦拭边欣赏的时候,不小心把罐子摔在地上打烂了,没想到第二天就见到了本尊。龙猛菩萨就问:“我修了那么长时间,为什么今天才见到您?”本尊回答说:“假如你对任何法有执著,都会障碍面见我。以前正因为你对罐子特别执著,所以虽然我一刹那也没有离开过你,但你始终看不见!”由此可知,只要对一法有执著,也会对自己证悟有影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在闻思《入行论》的过程中,如果有人劝你不要学这些,而应该实修或者如何如何,这种行为为什么叫做魔业?请以教证、理证分析。

    正确答案: 1)教证:《华严经》中说:“凡坏菩提心,造它善法者,亦为魔事业。”
    2)理证:《入行论》全文均是围绕“菩提心”而宣说,若对此不加重视,反去另觅蹊径,显然是心已被魔加持。因为脱离菩提心的所作所为,皆与大乘背道而驰,或者说只是一种形象上的善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嗔心及其引发的罪业,都是因缘而生?请用教证、理证、公案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1)教证:《俱舍论》中说,不悦意的对境、非理作意、相续中的习气未断,具足这三种因缘时,自然而然会生嗔恨心。如果因缘不具足,怎么挤也挤不出来。
    2)理证:不悦意对境、非理作意、相续中的习气未断这三种因缘具足(有法),一定会引发嗔恨心(立宗),因为因缘具足,果定会无障碍产生(因),如同水、肥、阳光聚合时种子必定发芽(比喻)。
    举个例子,我们看见一个人而生气,这个事件中先有生气的对境存在;然后以眼耳色根见闻感受到;再产生分别心念,由不满而生嗔恨等。这个嗔恨心到底由谁主动生起呢?外境、眼耳诸根自然是无法生起嗔恨,那么是不是意根呢?也不是,如果意根能独立自主地生嗔,那在外境、色根不具时,为何不生嗔恨呢?那是不是三个因缘聚在一起,经过一场会议商量去制造嗔恨心呢?这也是不可能出现的情况,就如冷热空气不均而产生风,这根本不是哪一个因缘主动、有意去制造。所以嗔心是依缘而起,并没有一个有意的操纵者。
    3)公案:安士高法师的三世经历(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今生能够得到人身,为什么说很有福报?怎样才能让这个人身不白白空过?请用你自己的理解加以说明。

    正确答案: 暇满人身就如盲龟值木轭般地难得,若没有行持十善法的因,没有往世清净的戒律缘以及发下殊胜的大愿,这样的人身是断然不能得到。而在茫茫无边的轮回苦海中,得到具修法机会的人身非常重要,否则,纵然佛已出世、佛法尚未隐没、善知识正在传授殊胜佛法,但因为没有得到人身的皆故,也绝不可能值遇佛法、得到甚深的窍诀、懂得佛法的教义。得一个人身极困难,而今我们已得到具足八种闲暇和十种圆满的暇满人身,当然很有福报。
    既然已经得到这样的珍宝人身,就应好好珍惜,闻思修学佛法,就如无著菩萨在《佛子行三十七颂》中所说:“已得暇满大舟时,为自他度轮回海,日日夜夜不懈怠,闻思修持佛子行。”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