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什么叫做三殊胜?行持善法为何要以三殊胜摄持?你今后能否做得到?”相关问题
  • 第1题:

    为什么说暇满人身是菩提心的殊胜所依?


    正确答案: 虽然有些经典中说,除人以外的其他众生也能获得菩提心,但最圆满的就是人身。哪怕善趣中最好的天身,由于散乱心非常强,也不能成为别解脱戒的所依,无法真正行持善法。
    这种暇满的士夫具有成办增上生与决定胜的能力,依靠人身,可以播下超胜如意宝的菩提心种子,超越生死轮回的苦海。

  • 第2题:

    持戒的同品是什么?为何一定要具足它?你平时是如何行持的?


    正确答案:持戒的同品是不放逸,所谓的不放逸即是制止不善,行持善法。
    因为不放逸是成就佛果的根本因。佛经中说:“不放逸是甘露处,放逸则是死亡处,不放逸者不死亡,放逸之人恒死殆。”佛陀所说的大乘善法中,持戒、广闻、布施、安忍等,皆以不放逸为根本,它被称为佛陀最殊胜的财富。

  • 第3题:

    什么叫做三殊胜?行持善法为何要以三殊胜摄持?


    正确答案: 三殊胜: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结行回向殊胜。
    行持善法如果不以三殊胜来摄持,善根很容易耗尽,所生果就像《入行论》中的比喻一样,像巴蕉树果一样,只成熟一次。没有被“三殊胜”摄持的善根,很容易被贪嗔痴心所摧毁。
    而被“三殊胜”摄持的善根,不但功德大,而且善根永远不会耗尽,并蒸蒸日上。因此,所有善行以“三殊胜”摄持必不可少。
    “三殊胜”应作为有生之年不忘的修法。

  • 第4题:

    请解释信解行发心、殊胜意乐发心、异熟发心、断障发心,并说明这是从什么角度安立的。


    正确答案: 发心从地界的角度来分,有凡夫信解行发心、不清净七地殊胜意乐发心、三清净地异熟之发心以及佛地断障之发心四种。
    1)资粮道、加行道的发心属于凡夫位,叫做信解行发心。为什么是“信解行”呢?因为这种发心有一种刻意的作意——“我要度众生、我一定要帮助众生”,时时刻刻对自己有一种监督提醒,有一种自我要求,认为“利益众生是我愿意做的,我需要这样”,这种心态叫做信解行发心。
    2)不清净七地(从一地到七地之间)是殊胜意乐的发心。为什么是“殊胜意乐”呢?因为一地到七地之间,真正证悟了自他交换、自他平等的境界,自私自利的心断掉了,这种发心相当清净,不像凡夫位时始终杂有一些我执和不清净的念头。
    3)三清净地(八地到十地)的发心叫做异熟发心。为什么叫“异熟”呢?学《俱舍论》的时候知道,所谓异熟果,不管你想也好、不想也好,反正必定会成熟。同样,到了八地以后,对于利益众生、帮助众生,并不是需要刻意执著,就像河水往下流一样自然而然,在无勤当中利益众生。
    4)到了佛地时,一切的烦恼障和所知障,包括最细微的习气全部断尽,自相续中的智慧圆满通达,这个发心就叫做断障发心。

  • 第5题:

    “反正都是行持善法,皈依不过是个仪式而已,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在行持善法方面,皈依与不皈依有什么差别?


    正确答案: 这种观点不正确。阿底峡尊者曾说:“内外道以皈依别。”如果你没有正式的皈依,则不能称为内道的佛教徒。世间上结婚、当总统尚且要在对境面前发誓,所以仪式非常重要,有了皈依的仪式以后,自相续中才有皈依的戒体。
    从功德、意识、心里约束等各方面来讲,皈依与不皈依完全不同。皈依以后念诵咒语、行持善法的功德相当大,而且也能与日俱增;没有皈依的话,即使也在行持善法,但功德并不是那么大。因此,对于想解脱轮回的人而言,首先一定要皈依。

  • 第6题:

    今生遇到如此殊胜的佛法,是不是平白无故的?为什么?明白这个道理,对你心力提升有哪些帮助?


    正确答案:今生遇到这么殊胜的法,并不是平白无故的,《般若摄颂》等大乘经典中说,这是多生累劫积累资粮的结果。就算光是耳边听到法音、手里拿到法本,也需要前世因缘,否则,听也听不到、拿也拿不到、看也看不到。这就是因果,乃佛陀亲口所说。
    《未曾有因缘经》中云:“佛世难值,法难得闻,人命难保,得道亦难。”现在能听到如此甚深妙法,真好似一百个小时中吃到一顿饭一样,可谓千载难逢、令人欣喜,因此,在得遇佛法时,可以得到如此激励而能经最大的精进心,欢喜心听受。

  • 第7题:

    问答题
    行持任何一件善法时,需要以什么样的心态来摄持?这样会有哪些利益?

    正确答案: 应该在行事之前,忆念有关教言而谨慎不放逸,努力振作精神,欢喜愉悦地去进入行动。
    若做任何善事都能随顺欢喜,不会生厌烦心,则会为振奋的心意带动,一切善法都易于成就,中间也没有什么退缩、牢骚等等之类的麻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普贤行愿为何被推为学佛的‘入德之门’?究有何殊胜?

    正确答案: 普贤菩萨之行愿,极广极大,称为大行愿王。学佛贵发菩提心,故当以菩萨之行愿为楷模。有何殊胜,非数语可了,君可读华严经行愿品方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今生遇到如此殊胜的佛法,是不是平白无故的?为什么?明白这个道理,对你心力提升有哪些帮助?

    正确答案: 今生遇到这么殊胜的法,并不是平白无故的,《般若摄颂》等大乘经典中说,这是多生累劫积累资粮的结果。就算光是耳边听到法音、手里拿到法本,也需要前世因缘,否则,听也听不到、拿也拿不到、看也看不到。这就是因果,乃佛陀亲口所说。
    《未曾有因缘经》中云:“佛世难值,法难得闻,人命难保,得道亦难。”现在能听到如此甚深妙法,真好似一百个小时中吃到一顿饭一样,可谓千载难逢、令人欣喜,因此,在得遇佛法时,可以得到如此激励而能经最大的精进心,欢喜心听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为什么三殊胜是行持任何善法不可缺少的?

    正确答案: 上师如意宝曾慈悲开示:无论出家人,在家人.行持善法必须要具足三殊胜.若连这个都不具足,行持的根本算不上大乘佛法,<华严经>中说:”一个人若有了利他的菩提心,远离一切违缘,具足一切顺缘的威力自然会具足”只有时时想到众生,所有功德.威力.悉地无勤就会拥有,倘若没有这一颗心,外面的建筑再壮观,举办的法会再隆重,也不一定有非常大的利益,所以形象并不重要,心态才最重要。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为什么说暇满人身是菩提心的殊胜所依?

    正确答案: 虽然有些经典中说,除人以外的其他众生也能获得菩提心,但最圆满的就是人身。哪怕善趣中最好的天身,由于散乱心非常强,也不能成为别解脱戒的所依,无法真正行持善法。
    这种暇满的士夫具有成办增上生与决定胜的能力,依靠人身,可以播下超胜如意宝的菩提心种子,超越生死轮回的苦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什么叫善恶业的特殊之果?请详细分析善业特殊之果的殊胜性。

    正确答案: 善业、恶业的特殊之果,分别指转生到清净刹土、地狱中去。
    1)生处殊胜:我们降生在人世间,要受很多痛苦,在住胎时,母胎臭恶狭窄,母亲不当的饮食会导致胎儿感受各种剧痛。而往生到清净刹土以后,全部是在莲花中化生,对自己及父母无害,不需要像胎生那样漫长,而且清净的莲花胎藏无有任何垢染,周围的一切妙香芬芳、悦意清凉。
    2)饮食殊胜:降生之后的饮食,也不像世间这样食用有漏的食物,要通过消化吸收来维持生命,而是以诸佛菩萨的大乘妙法甘露为食,使自己的身心得以润滋圆满,丝毫没有饮食缺乏或营养不足的痛苦。
    3)身体殊胜:我们身体有生老病死的痛苦,而转生到净刹之后,十方诸佛菩萨心间发出光芒,清净无垢的莲花自然开启,托生出花蕊上的身体庄严相好,所有的身肢刹那间全部圆满。
    4)生后殊胜:我们出生后,学知识要通过老师的教导,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常伴有诸多痛苦与烦恼。而清净刹土中的佛子,以自己的发愿力和诸佛菩萨的智慧加持力,恒常在如来面前闻受深广法门,身心法喜充满,随时可示现无量化身而利益无数众生。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在闻法时,什么叫做法器之三过?此三过如何依次障碍闻、思、修?你平时具有哪些?今后打算怎么做?


    正确答案: 一是耳不注如覆器之过;二是意不持如漏器之过;三是杂烦恼如毒器之过。第一种过失(耳不注如覆器之过),障碍闻慧,耳朵若没有好好专注,佛法不可能听进去;
    第二种过失(意不持如漏器之过),障碍思慧,如果一点都没有记住,已经全部漏光了,则无法如实地思维法义;
    第三种过失杂烦恼如毒器之过,闻法时,如果动机不良,心存贪图名誉、谋求地位、治愈疾病等过患;或者掺杂着贪嗔痴等妄念,佛法不但对自心无利,反而会变成非法,如同向有毒的碗中注入甘露一样,障碍修慧。

  • 第14题:

    怎样思维殊胜正士而修无常?请从印度、藏地、汉地三个角度加以分析。


    正确答案: 印度:在佛教发祥地印度,从《印度佛教史》等历史上看,往昔出世过许多具足地道功德、功德无碍、结集经教的阿罗汉。除了三次结集的阿罗汉以外,印度还出现了二胜六庄严、八十大成就者等许多圣者。但纵然是这些大圣者,在无常面前也无法逃脱,最后都会示现涅槃,如今已无一人在世,仅有记载他们出世情况的传记留在人间。
    在藏地雪域,往昔也出现过邬金第二大佛陀——莲花生大士,依靠灌顶令众生成熟、依靠传讲教言令众生解脱,如此广转法轮时,出世了君臣二十五大成就者、耶瓦八十大成就者等。之后,又涌现了旧派(宁玛巴的索宿努三师、新派的玛尔米塔等不可思议的智者及成就者。这些成就者大多数都已证得成就果位,可自由自在地驾驭四大,示现有实变无实、无实变为有实等离奇之神变,火不能焚、水不能溺、土不能压、不堕险地,完全远离了四大的损害。虽然如此,但也做不到与世长存、长生不死,我们凡夫人就更不说了。
    其实一翻开历史,很容易切实感受到无常。那么多大成就者曾涌现于世,他们的神变神通、成就证悟无法想像,可是现在一个也没有了。同样,汉传佛教也是如此。像净土宗,从庐山东林寺慧远大师开始,一直到印光法师之间的十三代祖师,全部已纷纷趋入涅槃,如今留下的只有他们的教言和历史。还有律宗,从唐代道宣律祖开始,直至弘一大师之间的十一代祖师,也无一留存于世。还有华严宗,从印度的马鸣菩萨、龙猛菩萨,一直传到中国的杜顺和尚等,这之间的七代祖师,现在只剩下历史而已。甚至非常兴盛的禅宗也是同样,印度第二十八代祖师达摩祖师东来传法,成为中国禅宗初祖,一直传到六祖惠能大师,之后正如大摩禅师所授记的,只传心印,不传衣钵,禅宗至今都没有第七代祖。虽说如此,但禅宗分成了临济宗、法眼宗、曹洞宗等五宗,现今这五宗的法脉尽管不断,一直在传承,但前辈大德却依次示现涅槃。
    这些大成就者当时那么了不起,但也无法避免无常,更何况是像我这样的凡夫人了?我肯定会离开世间,离开世间时唯一有利的是什么?应时解脱法。所以从现在起,我一定要观修无常,精进修持对解脱有利的佛法。

  • 第15题:

    布达拉宫最高的殿宇是()。

    • A、殊胜二界殿
    • B、殊胜三界殿
    • C、殊胜四界殿
    • D、殊胜五界殿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皈依寺院、佛塔不是很殊胜吗,为什么佛在《胜幢经》里说这种皈依不能解除大痛苦?请说说你的体会。


    正确答案: 主要原因在于发心,因为世间皈依不是害怕轮回的痛苦想获得解脱,而是为了躲避一些暂时的怖畏,如被敌人追杀、被债主讨债,在没有办法的情况下才躲在寺院里面。这种现象只是暂时的世间皈依。

  • 第17题:

    为什么三殊胜是行持任何善法不可缺少的?


    正确答案:上师如意宝曾慈悲开示:无论出家人,在家人.行持善法必须要具足三殊胜.若连这个都不具足,行持的根本算不上大乘佛法,<华严经>中说:”一个人若有了利他的菩提心,远离一切违缘,具足一切顺缘的威力自然会具足”只有时时想到众生,所有功德.威力.悉地无勤就会拥有,倘若没有这一颗心,外面的建筑再壮观,举办的法会再隆重,也不一定有非常大的利益,所以形象并不重要,心态才最重要。

  • 第18题:

    问答题
    在闻法时,什么叫做法器之三过?此三过如何依次障碍闻、思、修?你平时具有哪些?今后打算怎么做?

    正确答案: 一是耳不注如覆器之过;二是意不持如漏器之过;三是杂烦恼如毒器之过。第一种过失(耳不注如覆器之过),障碍闻慧,耳朵若没有好好专注,佛法不可能听进去;
    第二种过失(意不持如漏器之过),障碍思慧,如果一点都没有记住,已经全部漏光了,则无法如实地思维法义;
    第三种过失杂烦恼如毒器之过,闻法时,如果动机不良,心存贪图名誉、谋求地位、治愈疾病等过患;或者掺杂着贪嗔痴等妄念,佛法不但对自心无利,反而会变成非法,如同向有毒的碗中注入甘露一样,障碍修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单选题
    布达拉宫最高的殿宇是()。
    A

    殊胜二界殿

    B

    殊胜三界殿

    C

    殊胜四界殿

    D

    殊胜五界殿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什么叫做三殊胜?行持善法为何要以三殊胜摄持?你今后能否做得到?

    正确答案: (1)不管我们行持的善根是大是小,最初都应以菩提心摄持,这称为“加行发心殊胜”。无论做什么,都要发大愿,为虚空法界众生消灾免难而做,为正法久住而做;中间善根不被违缘损害,称为“正行无缘殊胜”。在做佛事过程中,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以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去做,不是三心二意,东张西望,心不在肝;最后为令善根蒸蒸日上,以回向来印持,这叫做“结行回向殊胜”。每做一件事,无论大小,结束都要回向法界众生,令他们闻到正法,破迷开悟,明心见性,一心念佛,同生极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持戒的同品是什么?为何一定要具足它?你平时是如何行持的?

    正确答案: 持戒的同品是不放逸,所谓的不放逸即是制止不善,行持善法。
    因为不放逸是成就佛果的根本因。佛经中说:“不放逸是甘露处,放逸则是死亡处,不放逸者不死亡,放逸之人恒死殆。”佛陀所说的大乘善法中,持戒、广闻、布施、安忍等,皆以不放逸为根本,它被称为佛陀最殊胜的财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什么叫做三殊胜?行持善法为何要以三殊胜摄持?

    正确答案: 三殊胜:前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结行回向殊胜。
    行持善法如果不以三殊胜来摄持,善根很容易耗尽,所生果就像《入行论》中的比喻一样,像巴蕉树果一样,只成熟一次。没有被“三殊胜”摄持的善根,很容易被贪嗔痴心所摧毁。
    而被“三殊胜”摄持的善根,不但功德大,而且善根永远不会耗尽,并蒸蒸日上。因此,所有善行以“三殊胜”摄持必不可少。
    “三殊胜”应作为有生之年不忘的修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反正都是行持善法,皈依不过是个仪式而已,只要心中有佛就可以了。”对此你是怎么认为的?在行持善法方面,皈依与不皈依有什么差别?

    正确答案: 这种观点不正确。阿底峡尊者曾说:“内外道以皈依别。”如果你没有正式的皈依,则不能称为内道的佛教徒。世间上结婚、当总统尚且要在对境面前发誓,所以仪式非常重要,有了皈依的仪式以后,自相续中才有皈依的戒体。
    从功德、意识、心里约束等各方面来讲,皈依与不皈依完全不同。皈依以后念诵咒语、行持善法的功德相当大,而且也能与日俱增;没有皈依的话,即使也在行持善法,但功德并不是那么大。因此,对于想解脱轮回的人而言,首先一定要皈依。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