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怎样科学管理育成期野鸭?”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野鸭生活习性。


    本题答案:群居;
    喜食性;
    具有非常强的飞行能力,可长途飞行;
    有非常强的适应能力。

  • 第2题:

    三段式饲养蛋鸡包括()。

    • A、育雏期、育成期、产蛋期
    • B、产蛋前期、产蛋中期、产蛋后期
    • C、高峰前期、高峰期、淘汰阶段
    • D、育雏期、育成前期、育成后期

    正确答案:A

  • 第3题:

    怎样控制育成期雉鸡的光照?


    正确答案: 作种用的雉鸡,应按照种鸡的光照要求,分别对雄、雌种用雉鸡适时达到同步性成熟来管理。11周龄雄雌分群饲养时开始相应的光照管理,促使雉鸡群增加夜间采食、饮水,提高生长速度。
    肉用雉鸡,夜间普遍采用电灯照明。通宵开灯促使鸡群采食均匀,饮水正常,有助于鸡群发育整齐。有的弱雉鸡如果限制给食,往往吃不饱,夜间开灯则可以继续采食,而且基本可以照常睡眠。夜间开灯还能防止兽害,不会引起惊群不安。

  • 第4题:

    野鸭痘病怎样防治?


    正确答案: 鸭痘是由痘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临床症状:患病鸭常常在鸭的嘴角和与鸭喙连接的皮肤上、跗关节以下的足部趾或蹼上及口腔或眼睛上出现大小不等的结节状痘样疹。病初体温稍高,迟钝,食欲下降,产蛋下降或完全停止。
    防治措施:预防鸭痘科可进行鸭痘鸡胚化弱毒疫苗肌内注射。可采取一般综合性治疗方法对症治疗。

  • 第5题:

    怎样管理种用育成乌骨鸡?


    正确答案: 只有外形符合品种要求,“十项特征”完全符合标准才能选入种用育成鸡,否则将做商品鸡育肥处理。育成鸡的管理要点如下:
    (1)光照:为了防止性早熟,要逐渐减少10~20周龄的光照时间,切勿增加。每日光照时间8~9小时即可。光照强度应该偏暗,有助于鸡群安静,过强可导致啄癖增加。应用白炽灯采光时,灯泡在2米高度、每平方米床面1~1.5瓦光照就可以。
    (2)温度:育成鸡对环境温度有较强适应性,60日龄后可以逐渐脱温。适宜环境温度为15~20℃。舍温低于14℃时,每降低0.5℃,则饲料消耗增加1%,应该供温。夏季高温时宜采用人工降温,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等方式以减轻热应激。
    (3)密度:为了使鸡发育整齐,应及时调整密度适时分群。对种用育成鸡进行多次选择、及时测重,根据“十大”外貌特征的要求及时淘汰外貌有缺陷的鸡做育肥用。
    据实际经验,平养时密度应该是:2~3月每平方米龄12~15只,3~4月龄8每平方米~11只,4~6月每平方米龄5~7只。
    (4)相对湿度:50~55%为宜。
    (5)防病健体:地面平养特别要注意预防球虫病,舍内最好设置高1米的梯形栖架,室外有较大运动场,增加在运动场的时间。运动场应该有树杈供乌鸡栖息,这样有利于增强体质,提高种用效果。

  • 第6题:

    蛋用鸡限制饲喂应在()停止。

    • A、开始出现第二性征
    • B、育成期的14周
    • C、育成期的16周

    正确答案:A

  • 第7题:

    怎样科学管理育雏阶段的雉鸡?


    正确答案: 雉鸡的育雏期是指雏雉鸡从出壳到脱温这段时间,一般为1~30日龄,有些地区可长达42日龄,育雏期是饲养雉鸡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雏雉鸡在1周龄内死亡率最高,许多品质低劣的种蛋孵出的雏雉鸡多在这一时期死亡。雏雉鸡非常胆怯,对外界环境的微小变化特别敏感,任何刺激都会引起雏雉鸡惊慌逃窜,以致死亡。所以育雏鸡阶段要特别保持环境幽静,操作按程序,不要随意更改或经常换人。如果环境条件较差时(如各种声响、黑暗、强光、各种颜色等),应在雏雉出壳30小时内输送给雏雉鸡,建立对这种刺激的条件反射,以后遇到这种情况时,就不会引起恐惧而四处逃窜。育雏方式可分两种,一种是立体式育雏(笼式育雏);另一种是平面育雏(地面垫草育雏、网上平养育雏)。其中笼式育雏和网上平养育雏清洁卫生,便于防疫。地面平养垫草育雏容易感染胃肠道疾病和球虫病等。育雏前的房舍、饲养用具等准备工作均与家鸡相同,但有一些特殊要求。雉鸡育雏比家鸡难度大,要求高,刚出壳雉鸡体小娇嫩,必须提供完全符合雉鸡生长的良好生活环境和营养。

  • 第8题:

    育成鸡舍采用什么样式?运动场怎样布置?


    正确答案: 最简单的是半开放式,即有西北东三面完整的墙和屋顶,南面为半堵墙,高1、2~1、5米,墙下面留以若干个供鸡自由出入的小门。小门白天开启,晚上关闭。墙头上方设拱架,冬季以透明塑料板(布)封闭,夏天可以完全敞开。鸡舍内离地60厘米设平面网,石鸡在舍内全部生活在网上。鸡舍南面建一运动场,白天石鸡可以通过小门自由到运动场上采食和活动。由于育成期(5~12周龄)的石鸡羽毛已经逐渐长成,喜爱活动,为防止飞逸,运动场上方应该用网罩住。
    运动场除设食槽、水槽外,应设栖架或干燥的矮墙、假树等供石鸡休息,模仿自然生态环境。因育成石鸡喜欢沙浴,还应设沙池,或在地面铺一层5厘米厚沙子。育成前期的石鸡还没有发育成熟,可以雌雄混群饲养,但10月龄性成熟后就应该雌雄分群饲养。

  • 第9题:

    怎样对种用的育成石鸡进一步选优和组群?


    正确答案: 在每年秋天,当年的石鸡处于育成鸡阶段,按繁殖计划应该对育成石鸡进行选择。其目的首先是选择健壮的、外貌符合种用特征的活泼石鸡留作种用,将不合格的做肉用育肥处理。
    其次是将雌雄分开饲养,避免杂交乱配。在第二年春季石鸡达到10~11月龄的性成熟阶段即将繁殖交配时,再次对预做种用的石鸡进行选优去劣。
    合格的种用鸡应该是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昂首挺胸、雄性十足、叫声宏亮、动作协调。站立时身体端正、两肩平衡、肩向尾的自然倾斜度为45°左右。眼大明亮、鼻正口方,喙弯色红,背阔胸宽。胫部坚实有力无被羽、4脚趾齐全、全身羽毛整洁光亮。对合格入选者按雄雌1:3~5的比例组成繁殖群,每小群数量15~150只为宜。
    实际生产中采用的种用雄性石鸡一半是从前一年种鸡中选留的、一半从当年育成鸡中选出新的雄鸡组成。这样搭配可以提高受精率。一般雌鸡利用2年为宜,2岁后产蛋率降低,种蛋受精率和孵化率都降低,应该淘汰。

  • 第10题:

    怎样饲养育成期的珍珠鸡?


    正确答案:珍珠鸡8周龄后转入育成期。此期间鸡群较健壮,生活力强,较易养殖。肉用珍珠鸡一般采用散养,应尽量饲喂全价饲料,比例为:谷物类占45%~70%、糠麸类占5%~15%、动物性饲料类占15%~25%、矿物质类占3%~7%、添加剂类占0.5%~1%。4~13周龄时每日饲喂4~6次,之后每日饲喂2次。值得注意的是珍珠鸡特别喜食青绿饲料,如青草、蔬菜、树叶等,多喂青绿饲料,既可降低饲料成本,又可改善肉的品质。每只鸡可以每天加喂50克的青绿饲料,另外,每天喂给充足的饮水也是必要的。

  • 第11题:

    怎样防治野鸭大肠杆菌病?


    正确答案: 野鸭大肠杆菌病是由埃希大肠杆菌引起的侵害多种家禽和动物的一种常见病,多见于幼雏。
    临床症状:
    雏鸭发病常呈现闭眼缩颈,体弱,腹泻,多因败血病死亡。较大的雏鸭病后,食欲减退,精神萎顿,缩颈嗜眠,呼吸困难,两眼和鼻孔处常附有黏液性分泌物,有的病鸭排出灰绿色粪便,常因败血症或体弱、脱水死亡。成年鸭则表现为不愿走动,喜卧,站立时可见腹围膨大,触诊腹部有波动感,穿刺有腹水流出。
    防治措施:
    改善饲养管理条件,消除发病诱因。鸭舍及用具等每15天消毒1次,发现病情则每周消毒两次。同时选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庆大霉素,按鸭每公斤体重1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1天1次,连用3天,或按鸭每公斤体重2万国际单位加入饮水中服用,连用3天。氟哌酸预混剂,按药品使用说明书用药,连用3天。另外,中药禽菌灵、复方穿心莲对本病也有较好的疗效,如能定期喂服上述药物,对预防大肠杆菌病效果较好。

  • 第12题:

    饲养育成绿头野鸭应注意哪些问题?


    本题答案:1)饲喂:野鸭在此阶段生长发育迅速,采食量猛增加。饲养中应摆放足够料槽,每天喂料3-4次,饲料一定要拌湿。饮水器应均匀摆放,保持充足的清洁饮水。大群饲养时,给料应将野鸭赶出饲喂场地,布完料时再将其放入采食,以免开始喂料时哄抢,造成呛食和相互踩伤。饲料营养应满足体格迅速增长的需要,尤其是钙、磷和维量元素。每天应补1-2次切碎的青绿饲料。
    2)密度:合理的密度有利于野鸭生长发育,并能获得体况均匀的群体。以舍内面积计算每平方米饲养育成野鸭10-15只。密度的大小应根据日龄的增加随时调整。
    3)管理:加强清洁卫生、保持地面干燥。此期野鸭排粪量大,应及时清扫,傍晚将鸭赶入舍内后冲洗运动场。鸭虽是水禽,但它休息的地方喜干燥、干净。因此,应经常保持舍内和运动场清洁干燥。及时分群,保证鸭群的均匀度。随着野鸭的生长发育,应及时将弱小、有残疾的个体剔除单独饲养或淘汰。在公母易区别时将其分群饲养,并结合进行第二次选种工作。

  • 第13题:

    野鸭冠状病毒性肠炎该怎样防治?


    正确答案: 野鸭冠状病毒性肠炎又称烂嘴壳,是由冠状病毒属的鸭肠炎病毒引起的以剧烈腹泻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极高,尤其是雏鸭。
    临床症状:发病急,喙上皮脱落破溃,畏寒,眼半闭,缩头凸背,腹泻,粪呈白色或黄绿色。眼有黏液性分泌物,两脚后蹬直伸,头向后弯曲,呈观星状,稍加驱逐便死亡。
    防治措施:可在种野鸭产蛋前建立主动免疫,使雏鸭出壳时即具有抗体,到10日龄时再给予高免抗体,对预防本病有明显效果。

  • 第14题:

    食用野鸭


    正确答案:01063923

  • 第15题:

    怎样对野鸭种蛋进行选择?


    正确答案: 合格种蛋的入选标准应为灰绿色或纯白色略带肉色,蛋的长径5.3~6.0厘米,短径4.0~4.5厘米,蛋重50~63克。要求种蛋新鲜,蛋形椭圆,大小均匀,蛋面光洁,无污染。一般以产出后1~3天入孵最好。

  • 第16题:

    怎样管理育成期的花尾榛鸡?


    正确答案: (1)脱温:30日龄后的花尾榛鸡的雏鸡可以完全脱温。
    (2)分群:
    随着雏龄的不断增加,雏体不断增大,原来的舍面积可能不够用,密度显得过大。管理不便,疾病增多,应该及时分群。另一方面,花尾榛鸡长到8周龄时,雄鸟即有性行为,为确保计划配种,也应该雌雄分群饲养。此时的花尾榛鸡雌雄易辩,雌鸡喉部为淡棕色,雄鸡龙喉部为黑色。
    (3)饲养密度:适宜密度分配可以参考表9。8周龄后每平方米2~3只。13周龄达到成年鸡体重后每平方米降为1~1.5只。
    (4)再次选择:花尾榛鸡到13周龄时体重基本达到350克成鸡体重水平时,应该再次进行人工选择,将不符合种用要求的花尾榛鸡及时淘汰作为商品育肥,减少饲料及人工的消耗。
    (5)光照:育成期的种用花尾榛鸡日照时间在10~14小时即可,在10周龄后,将日照时间逐渐增加,到13周龄时日照时间达到16小时以上。用灯光补充光照时,光照强度每平方米1~1.5瓦即可。
    (6)防应激反应发生:保持环境安静无扰,尽量减少过强的噪音出现,禁止陌生人入内,防鼠害,防猫犬进入鸡舍。
    (7)卫生防疫:
    平时要保持环境卫生,及时清除粪便,夏季水槽至少每天刷洗1次。
    禁止外来人员车辆入场,更要禁止各种动物进入场内。时刻做好清洁、消毒、防疫等工作。

  • 第17题:

    贵妇鸡育成阶段怎样科学管理?


    正确答案: (1)分群
    雏鸡转入育成舍或育成阶段时,应按体重大小、强弱、公母进行分群饲养,严格淘汰病弱鸡;不同群按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营养水平调整,缩小个体差异。
    (2)光照
    6~18周龄为自然光照,以后每周增加0.5小时光照,增加到28周龄达17小时止,以后每天维持17小时光照。
    (3)卫生防疫
    平常要保持鸡舍的洁净,每天打扫鸡舍1次,每周用0.1%浓度的新洁尔灭液或0.5%浓度的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消毒1次。做好对白痢病、球虫病、大肠杆菌病等疾病的防制工作。40~50日龄和130日龄左右应按免疫程序注射新城疫Ⅰ系苗;40日龄应做法氏囊弱毒疫苗的加强免疫;开产前半个月应进行败血霉形体弱毒疫苗的加强免疫。

  • 第18题:

    野鸭雏对饲养环境的要求怎样?


    正确答案:野鸭雏在l周龄内要求温度为30~33℃,以后每周降低2~3℃,至脱温为止。春秋季一般3周脱温,夏季2周脱温。育雏期的相对湿度保持在55~65%。野鸭雏在1~3日龄应保持24小时光照,4~14日龄采用16小时光照。光照强度第1周龄每20平方米为60瓦,第2周龄每20平方米40瓦,第3周龄后采用自然光照。在正常饲养条件下,野鸭雏的饲养密度为:0~l周龄,25~30只/平方米,1~2周龄,20~25只/平方米,3~4周龄,10~15只/平方米。

  • 第19题:

    怎样科学管理野鸭雏?


    正确答案:雏鸭孵出后24小时内选择羽毛光亮、健康活泼的强雏,进入育雏室稳定半小时后,喂给0.01%的高锰酸钾水。如果是长途运来的鸭雏,应先饮用3~4%葡萄糖水或蔗糖水,水温以20~23℃为宜。一般第1天饮温水,以后饮常温水。饮水器要定期消毒。饮水后开食,开食料为浸泡过的碎米或小米,也可将全价饲料用温水拌潮撒于垫纸或喂料板上诱食。2天后饲料应放在料槽中饲喂。投料时要做到少给勤添,以防止高温下酸败或降低适口性及营养价值,野鸭属于水禽,因此,为适应其野生状态下的生物学习性,可设立水池,在天气晴朗和气温达25℃以上时,满1周龄的野鸭可进行初次放水。

  • 第20题:

    怎样科学管理雏鸡阶段的贵妇鸡?


    正确答案: (1)消毒
    要在进雏前对育雏室进行消毒,每立方米用福尔马林42毫升、高锰酸钾21克熏蒸消毒,一切器具用0.1%新洁尔灭等消毒剂彻底消毒。
    (2)保温
    鸡苗出壳后1~30日龄内要做好保温,以鸡苗均匀分布在保温灯下为宜。贵妇鸡较耐寒,1~2日龄时适宜温度为32℃,以后每天可降低0.5℃,直至21日龄后维持22℃至脱温。
    (3)光照
    0~7日龄,每天22小时光照,8日龄开始至第5周龄为16小时光照。光照强度为,开产前每平方米3瓦,以后增至每平方米3—5瓦。光照必须分布均匀。
    (4)防疫
    贵妇鸡对马立克病是易感的,所以出壳24小时内必须注射马立克疫苗。每天注意观察鸡苗的精神、食欲、粪便、呼吸状态,根据各地家鸡疫情,有针对性的进行疫苗接种或投喂药物。

  • 第21题:

    人体骨数最多的时期为()

    • A、新生儿期
    • B、婴幼儿期
    • C、青春期
    • D、青春期到骨发育成熟期前
    • E、骨发育成熟期

    正确答案: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