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南豆腐与北豆腐的生产原理、工艺过程及许多操作方法及工艺条件基本相似,但也有不同之处,主要概括为5个方面。
(1)豆浆生产南豆腐的豆浆较生产北豆腐时的豆浆浓度稍大,一般1kg大豆原料生产的豆浆为6kg~7kg。而生产北豆腐时1kg原料大豆的豆浆量为9kg~10kg。过滤时南豆腐的豆浆应采用更致密一些的滤布以保证南豆腐的细腻的口感。
(2)凝固剂南豆腐的凝固剂为石膏,其用量为1kg豆浆添加1g~7g。而北豆腐的凝固剂通常使用卤水,其用量为1kg豆浆添加15g~20g。
(3)点脑点脑时,南豆腐与北豆腐的温度控制有一定的差异。石膏的凝胶速度稍慢,所以冲浆温度稍高,应将豆浆温度控制在75℃~85℃,而卤水的凝胶速度较快,因此,多采用边加凝固剂边搅拌的方法,豆浆温度也应控制在70℃~80℃。
(4)蹲脑因为南豆腐生产不需要加很大的压力脱水,所以,要求蹲脑时间要长,一般在30min以上。蹲脑时间短,会使豆腐结构脆弱,脱水快,保水力差,从而失去细嫩光亮特征,而变得粗硬;而蹲脑时间过长,会使凝固物温度降低,从而导致豆腐结合力差,不脱水,过嫩易碎,成型不稳定。这些都与南豆腐要求持水性高,不需排出很多水分有关。相反,北豆腐成型时要进行破脑后加压脱水,因此北豆腐的蹲脑时间可稍短一些,大约15min~20min。
(5)成型南豆腐成型时不需要破脑,也不能加太大的压力。南豆腐要求含水量高,不能排除过多的水分,成型时用的豆腐包布应该用细布。北豆腐宜采用孔隙稍大的包布,这样压制时排水较畅通,豆腐表面易成“皮”,在压制成型过程中应注意整形。南豆腐成品豆腐的含水率为90%左右,北豆腐为80%~85%。
更多“南豆腐与北豆腐的生产差异有哪些?”相关问题
  • 第1题:

    油豆腐生产中油豆腐不发泡的原因是什么?


    正确答案: 油豆腐常见的质量问题是油豆腐不发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油豆腐坯过于密实主要原因在于3个方面:凝固温度高、凝固(静置)时间长、豆浆浓度大。为保证油炸时能发泡,在制坯时首先应对豆浆进行调整,新煮好的豆浆温度较高,不适合油豆腐制坯的凝固温度要求。油豆腐制坯凝固温度以70℃~75℃为最佳,温度越高凝固速度加快,凝固速度的快慢是蛋白质凝聚过程受温度影响的收缩表现,蛋白质收缩过快会使凝固物体积缩小,凝固出的豆腐脑坚硬。凝固时间长就会出现品质密实,成型状况好,经油炸时都不容易改变其形状。在油豆腐制坯时要做到冲淡豆浆浓度,降低凝固温度和缩短凝固(静置)时间来调整凝固条件,解决发泡问题。
    (2)油炸时油温的影响豆腐坯下锅油炸时,油温要掌握在120℃左右,才可能使豆腐坯蓬松变形鼓起。当油温低于要求时要少下坯,豆腐坯炸至鼓起定型时捞出,再放到180℃高温中炸透,捞出控油、冷却,不要大堆存放,避免产品变形,就能得到理想的发泡效果

  • 第2题:

    豆腐乳生产中主要添加的辅料有哪些?


    正确答案: ①黄酒以谷物淀粉为原料,利用多种微生物,例如酒药、麦曲等,共同作用而酿造的一种酒,色呈黄色故称黄酒。它的种类很多,以绍兴酒最为有名,具有酒精低、性醇和、香味浓的特点。一般酒精度在15º以上,酸度在0.5以下。
    ②土烧酒即白酒,也称高粱酒,是一种蒸馏酒,它在固态下利用曲霉将淀粉糖化成糖分,再利用酵母将糖分发酵成酒精,最后蒸馏而得。白酒品种很多,豆腐乳配料中一般采用50º土烧酒。③红曲也称红米,是制造红豆腐乳所必需的原料。中国红曲以福建古田所产的最为著名,它是应用红曲霉培养在蒸熟的籼米上,产生红色素,不仅米粒本身染成红色,而且能溶于酒精中,使豆腐胚表面也染成鲜红色。
    ④面曲面曲是制曲酱的半成品,但做豆腐乳的面曲要经过晒干,加上发酵中的损失,所以每100kg面粉制成面曲约为80kg。
    ⑤糟米糟米是做糟方加入坛内的酒酿糟,制造方法与制造甜酒酿基本相仿,不同的是浸米时间短,蒸饭时间也短,发酵1天后酒酿卤不到半坛时,即加土烧酒,抑制发酵并使其冷却,一般是100kg糯米加50º土烧酒40~45kg,在使用时加入适量的酒酿卤。
    ⑥混合酒混合酒是以糯米为原料制成老白酒后,再添加上土烧酒而成。
    ⑦其他根据不同品种的配料,尚需其他的辅助原料,如砂糖、花椒、辣椒、玫瑰及其他香料等。

  • 第3题:

    油炸豆制品生产中对豆腐泡有哪些要求?


    正确答案: 油炸豆腐坯子的含水量应介于豆腐与豆腐干之间。豆浆的浓度与制豆腐片用浆浓度相同,滤浆后待浆温降至80℃左右时加入凉水,降至70℃左右时点脑。每100kg豆浆内加入凉水10kg、苏打100g,用300g卤水点脑;或者豆浆中不加苏打,每100kg豆浆内加入凉水15kg,用卤水点脑。下卤水要慢,翻浆也要慢,脑要点嫩些,蹲脑时间稍长些。点好脑后上模型压榨,压好后的坯子应表面亮而无麻点,每100kg原料出坯子200kg左右。

  • 第4题:

    制作豆腐羹、麻婆豆腐应该用()。

    • A、北豆腐
    • B、老豆腐
    • C、南豆腐
    • D、冻豆腐

    正确答案:C

  • 第5题:

    简述宋元南戏与北杂剧的差异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内容上,南戏叙事性强,抒情性弱,抒发的多是下层民众共有之情,作者个人主体意识不强烈;北剧故事情节较简单,抒情性强,人物形象单薄,作家主体意识比较强。
    (2)语言上,南戏俚俗无文采,北剧文学性较高。
    (3)音乐曲律上,南戏没有严格的曲律,用韵混乱;北剧重视曲律,在宫调、用韵上有严格规范。

  • 第6题:

    常见的豆腐再加工制品有()

    • A、油炸豆腐
    • B、熏制豆腐
    • C、豆浆
    • D、卤制豆腐

    正确答案:A,B,D

  • 第7题:

    南豆腐又叫石膏豆腐,是()点制而成。

    • A、MgCl2
    • B、CaSO4
    • C、MgSO4
    • D、CaCl2

    正确答案:B

  • 第8题:

    简述宋元南戏与北杂剧的差异。


    正确答案:(1)内容上,南戏叙事性强,抒情性弱,抒发的多是下层民众共有之情,作者个人主体意识不强烈;北剧故事情节较简单,抒情性强,人物形象单薄,作家主体意识比较强。
    (2)语言上,南戏俚俗无文采,北剧文学性较高。
    (3)音乐曲律上,南戏没有严格的曲律,用韵混乱;北剧重视曲律,在宫调、用韵上有严格规范。

  • 第9题:

    豆腐凝固剂主要有哪几种,它们在制作的豆腐品质上有何不同,内酯豆腐相对于传统豆腐在生产工艺、得率、品质等方面有哪些优点?


    正确答案: (1)盐类凝固剂(氯化钙、硫酸钙、氯化镁)——硫酸钙(南豆腐凝固剂):质地细嫩、持水性好(含水量高)、有弹性,产量高,但易残留涩味和杂质,不适合豆干、油炸豆腐的生产;氯化镁(北豆腐凝固剂):豆浆凝固快,硬度较强,含水量低,具有独特的甜味和香味;但制品持水性差、易破, 制作较难,产量低,适合豆干、油炸豆腐的生产;氯化钙:豆浆凝固快,制品持水性差、易破,过量时苦味重
    (2)酸类凝固剂(葡萄糖酸-δ-内酯)——制品保水性好、质地细腻、滑嫩可口,并有防腐作用,适合机械化生产;但有微酸味和涩味,不适合豆干、油炸豆腐的生产
    (3)酶类凝固剂(谷氨酰胺转胺酶)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宋元南戏与北杂剧的差异有哪些?

    正确答案: (1)内容上,南戏叙事性强,抒情性弱,抒发的多是下层民众共有之情,作者个人主体意识不强烈;北剧故事情节较简单,抒情性强,人物形象单薄,作家主体意识比较强。
    (2)语言上,南戏俚俗无文采,北剧文学性较高。
    (3)音乐曲律上,南戏没有严格的曲律,用韵混乱;北剧重视曲律,在宫调、用韵上有严格规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因为自然环境的差异,新疆瓜果在生产区域布局方面主要体现出(  )的地域分布特点。
    A

    “南鲜北干”

    B

    “南干北鲜”

    C

    “南产北销”

    D

    “南销北产”


    正确答案: C
    解析:
    因为南北自然环境的差异,新疆瓜果在生产区域布局方面主要体现出“南干北鲜”的地域分布特点,南疆在瓜果生产方面是以制干品种为主,而北疆的瓜果在生产上主要是鲜食品种为主。

  • 第12题:

    问答题
    豆腐生产中的凝固剂有哪些种类?应用情况如何?

    正确答案: 有盐卤、石膏、葡萄糖酸内酯(GDL )、BVL ― 复合豆腐凝固剂四种。 南豆腐多用石膏作凝固剂,生产北豆腐用盐卤作凝固剂,充填豆腐采用葡萄糖酸内酯(GDL ) 作凝固剂。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豆腐乳生产中常用的凝固剂有哪些?


    正确答案: 生产中常用盐卤、石膏盐卤、石膏作为凝固剂,豆浆加热后加入,能使溶解在豆浆中的蛋白质起凝固作用。盐卤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镁,其他还有硫酸镁、氯化钠、溴化钾等,有苦味,浓度为28ºBé。石膏需经处理后变成烧石膏方能作凝固剂,即将石膏炒焙,而后磨成细粉。最好先用石膏点浆使蛋白质起花后,再将盐卤撒在液面,使黄浆水澄清,一般工厂用卤块溶化成苦卤后点浆。除此以外,尚可用酸性黄浆水作凝固剂。

  • 第14题:

    豆腐生产磨浆时有哪些要注意的地方?


    正确答案: 吸水后的大豆用磨浆机粉碎制备生豆浆的过程称为磨浆。在磨浆时要注意两点:磨浆时一定要边粉碎边加水,这样做不但可以使粉碎机消耗的功率大为减少,还可以防止大豆种皮过度粉碎引起的豆浆和豆渣过滤时分离困难的现象,一般磨浆时的加水量为干大豆的3~4倍;使用砂轮式磨浆机时,粉碎粒度是可调的,调整时必须保证粗细适度,粒度过大,则豆渣中的残留蛋白质含量增加,豆浆中的蛋白质含量下降,不但影响到豆腐得率,也可能影响到豆腐的品质,粒度过小,不但磨浆机能耗增加,易发热,而且过滤时豆浆和豆渣分离困难,豆渣的微小颗粒进入豆浆中影响豆浆及制品的口感。磨浆粒度在100目~200目为佳。

  • 第15题:

    豆腐乳制坯阶段造成豆腐坯硬、粗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正确答案: 豆腐坯过硬与粗糙只是制坯结果不好的综合表现,造成的原因如下。
    ①豆浆纯洁度低磨浆时磨得太细,使一些纤维通过筛网混合到豆浆中;或浆渣分离过程中使用的筛网规格不合适,使豆浆中含有较多的豆渣。这些豆渣随蛋白质凝固混入豆腐白坯中,使白坯中豆渣纤维太多,形成了较大的拉力,减弱了蛋白质的弹性,造成成品坯死板、无弹性、粗糙易碎,白坯发硬。
    ②豆浆浓度小豆浆浓度小,蛋白质含量少,在下盐卤时大量凝固剂与少量蛋白质接触,导致蛋白质过度脱水,形成鱼籽状,俗称“点煞浆”,从而造成白坯发硬与粗糙。
    ③煮浆与点浆温度控制不当豆腐坯硬度与豆浆加温和冷却的温度、时间有一定关系。若点浆温度过高,大豆蛋白凝固加快,蛋白质固相包不住液相的水分,从而制成的白坯粗糙结实。若在加温前将氮气吹进豆浆中,能阻止巯基(-SH)的氧化,从而增加了白坯的硬度。
    ④盐卤浓度大腐乳坯过硬直接与盐卤浓度有关,因为盐卤浓度大,促使蛋白质凝固加快,导致白坯结构粗糙,质地坚硬,保水性差。
    ⑤上榨速度慢由于上榨速度太慢,使豆脑温度降低,达不到豆腐热结合的温度要求,从而使白坯质地松散发硬。

  • 第16题:

    店子火烧、南村煎包、大田豆腐都是平度名吃。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南豆腐因其含水量的原因,就其他质地特征,又叫它()

    • A、硬豆腐
    • B、软豆腐
    • C、老豆腐
    • D、嫩豆腐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南豆腐的特点是()。

    • A、盐卤豆腐
    • B、CaSO4点制
    • C、质较老
    • D、味微甜而鲜
    • E、适于快速成菜

    正确答案:B,D,E

  • 第19题:

    我国豆腐品种有北豆腐和南豆腐,它的区别之一是()

    • A、榨时间不同
    • B、原料不同
    • C、成分不同
    • D、颜色不同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以盐卤加工的北豆腐具有独特的甜味和香味,豆腐的()、()和()。


    正确答案:硬度;弹性;韧性较强

  • 第21题:

    “焖豆腐”、“锅边糊”、“包心豆腐丸”、“海蛎饼”、“鸡卷”等著名小吃,遍布大街小巷,极受南来北往客人的欢迎。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2题:

    单选题
    下列豆腐类型中,出品率高,耐贮藏的是()。
    A

    北豆腐

    B

    南豆腐

    C

    内酯豆腐

    D

    不能确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下列描述北豆腐和南豆腐不正确的观点是()。
    A

    浆液浓度比北豆腐高

    B

    点脑所用的凝固剂为为石膏

    C

    点脑时的温度要比北速度稍高

    D

    蹲脑时不破脑,比北豆腐所需时间稍短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