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以P2O5为例,多晶硅中杂质扩散的方式及分布情况。”相关问题
  • 第1题:

    新课导入有多种方式。以“光的反射”为例,简述三种新课导入的方式。


    答案:
    解析:
    (1)游戏导入
    找一名同学到讲台前利用讲桌上的仪器将老师藏在讲桌后面的礼物展示给大家看。学生选出平面镜并利用平面镜能成像的特点,使同学们看到了礼物。
    师:你为什么选择平面镜
    生:平面镜能反射光。教师给予表扬.并把礼物送给该学生。
    (2)实验导入
    [实验探究]把玩具激光笔打开,让光斜射到平面镜上。师:刚才的演示实验同学们观察到了什么现象
    生:光被平面镜反射到了天花板上,它改变了光的传播方向,天花板上出现一红色小光斑。
    (3)故事导入
    2000多年前的一个晴朗的El子里,罗马帝国入侵叙拉古城,当侵者的船队靠近叙拉古城准备登陆时,阿基米德领导拿着镜子的妇女来攻击敌人,从镜子反射的太阳光直向敌船投射过去,照得敌人睁不开眼,烤得如热锅上的蚂蚁,没过多久,帆船的篷布起了火,这一把从天而降的大火很快地蔓延开来,就这样;阿基米德带领妇女.用镜子击退了罗马人的进攻。有人说,这是战争史上第一次使用光学武器。

  • 第2题:

    什么是标准误?以样本平均数的抽样分布为例,说明影响标准误的因素有哪些,都是以什么方式影响的。


    答案:
    解析:
    标准误是样本统计量抽样分布的标准差,它代表在抽样过程中样本对总体的标准误差。样本平均数的标准误和它所来自于的总体标准差有关,也和样本容量有关。具体地说,样本平均数的标准误和总体标准差成正比,和样本容量的平方根成反比。需要指出的是,当总体方差或标准差未知时,需要将样本标准差sn-1作为总体标准差的估计值来计算标准误。 标准误是推断统计中的重要概念。决定平均数抽样分布标准误的主要因素有两个,即总体标准差和样本容量。当总体标准差未知时,需要将样本标准差作为总体标准差的估计值。

  • 第3题:

    简述食品添加剂六偏磷酸钠含量及非活性磷酸盐(以P2O5计)含量的测定步骤?


    正确答案: (1)六偏磷酸钠含量:
    1)试液的制备:称量约2克试样(精确至0.0002克),置于100ML烧杯中加水溶解,全部转移到5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到刻度,摇匀。
    2)测定:
    用移液管移取15ML试液(1.4.1),置于400ML高型烧杯中,加15ML硝酸(1.2.2)、70ML水,微沸15分钟,趁热加入50ML喹钼柠铜溶液(1.2.3),微沸1分钟,冷却致室温。
    用已恒重的坩埚式过滤器以倾泻法过滤,在烧杯中洗涤沉淀3次,每次用水15ML,将沉淀移入坩埚式过滤器中,继续用水洗涤(所用洗涤水共约150ML),于180+-5℃干燥45分钟,或于250+-5℃下干燥30分钟,在干燥器中冷却,称重。
    (2)非活性磷酸盐(以P2O5计)含量:
    用移液管移取50ML试液置于100ML的容量瓶中。在不断摇动下加入30ML氯化钡溶液,充分摇动使沉淀完全,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干过滤。用移液管移取50ML滤液,置于400ML高型烧杯中,加15ML(1+1)硝酸、35ML水,微沸15分钟,趁热加入20ML喹钼柠铜溶液微沸1分钟,冷却至室温。
    用已恒重的坩埚式过滤器以倾泻法过滤,在烧杯中洗涤沉淀3次,每次用水15ML,将沉淀移入坩埚式过滤器中,继续用水洗涤(所用洗涤水共约150ML),于180+-5℃干燥45分钟,或于250+-5℃下干燥30分钟,在干燥器中冷却,称重。

  • 第4题:

    以欧亚大陆为例,说明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正确答案: 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包括由于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引起的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
    1、纬度地带性:由于太阳辐射和热量在地表随纬度方向发生递交,导致气候、生物等成土因素以及土壤的性质和类型也按纬度方向呈有规律的更替。
    以欧亚大陆为例,大陆西岸自北向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褐土、荒漠土;
    大陆中部自北向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灰色森林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荒漠土、高寒土、红壤、砖红壤;大陆东岸自北向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红黄壤、砖红壤;
    2、经度地带性:由于海陆的差异以及大地构造和地形条件(尤其是纵向构造带)的影响,使水分条件和生物等成土因素从沿海到内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的性质和类型也相应地依次发生变化。
    如中国温带地区:从沿海至内陆分布的土壤依次为:暗棕壤-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
    3、垂直地带性:在山地土壤中当山体达足够高度时,热量由下而上迅速递减,降水则在一定高度内递增并且超过这各高程后即行降低,因而引起植被等成土因素以及土壤的性质和类型亦随高度而发生垂直分带和有规律的更替。
    在大陆东部从南至北依次出现: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土,温带森林土,寒温带森林土及寒带冰沼土。
    如位于湿热带地区的珠穆朗玛峰:由下而上依次出现:砖红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棕壤→山地灰壤→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草原土→高山寒漠土及永久冰雪带。

  • 第5题:

    铁中磷的存在方式正确的是()

    • A、[Fe2P]
    • B、[P2O5]
    • C、[PC]
    • D、[PS]

    正确答案:A

  • 第6题:

    以低张性缺氧为例,说明急性缺氧时机体的主要代偿方式。


    正确答案: (1)呼吸系统变化;
    (2)循环系统变化;
    (3)血液系统变化;
    (4)组织细胞变化。

  • 第7题:

    .以啤酒酵母为例说明酵母菌的形态和繁殖方式。


    正确答案:啤酒酵母形态通常为圆形、卵圆形或椭圆形,酵母菌是一群单细胞的真核微生物,其形态通常为圆形、卵圆形或椭圆形,也有特殊形态。
    繁殖方式有性繁殖,主要是产生子囊孢子,无性繁殖,包括芽殖、裂殖和产生无性孢子

  • 第8题:

    以打开网页为例说明DNS查询的工作方式。


    正确答案: 当在客户机中Web浏览器中输入一个DNS域名,则客户机产生一个查询并将查询传给DNS客户服务利用本机的缓存信息进行解析,如果查询信息可以被解析则完成了查询。
    本机解析所用的缓存信息可以通过两种方式获得:
    §如果客户机配置了host文件,在客户机启动是host文件中的名称与地址映射将被加载到缓存中。
    §以前查询时DNS服务器的回答信息将在缓存中保存一段时间
    如果在本地无法获得查询信息,则将查询请求发送给DNS服务器。查询请求首先发送给主DNS服务器,当DNS服务器接到查询后,首选在服务器管理的区域的记录中查找,如果找到相应的记录,则利用此记录进行解析。如果没有区域信息可以满足查询请求,服务器在本地的缓存中查找,如果找到相应的记录则查询过程结束。
    如果在主DNS服务器中仍无法查找到答案,则利用递归查询进行名称的全面解析,这需要网络中的其它DNS服务器协助,默认情况下服务器支持递归查询。

  • 第9题:

    以组合方式为例,试述遥控屏的遥控过程。


    正确答案: 遥控屏有两种工作方式:直接输出方式和组合输出方式。组合输出方式时遥控屏的工作过程如下。
    通过屏内继电器的触点,即通过控制屏内继电器来实现开关KK的功能。继电器HJ的触点闭合就相当于开关KK的触点5一8接通,继电器KT的触点闭合就相当于开关KK的触点6一7接通,这样就达到控制断路器的目的,继电器KH和KT就是遥控屏的出口继电器。遥控屏从电路上分三部分:遥控对象部分,遥控控制回路部分,跳、合闸及放电输出部分。主机发出某遥控对象合闸命令,KZ1,KH动合触点闭合,从而启动继电器KZl和KH,它们的动合触点闭合。一切就绪后,主机发出执行命令,KZl动合触点闭合,启动中间继电器KZ2,KZ2动合触点闭合接通出口继电器KH的启动回路,KH动合触点闭合,接通回路1和3,相当于控制开关KK的5一8触点接通,断路器的合闸回路接通,断路器合闸。同理,操作跳闸时,KZ1、KT动合触点闭合,从而启动继电器KZ和KT,它们的动合触点闭合。当一切就绪后,主机发出执行命令,KZ2动合触点闭合,启动中间继电器KZ2,KZ2动合触点闭合接通出口继电器KT的启动回路,KT动合触点闭合,接通回路1和33,相当于控制开关KK的6一7触点接通,断路器的跳闸回路接通,断路器跳闸。另外,遥控跳闸时,KT的动合触点还控制着对象的重合闸放电回路,在断路器跳闸前,放掉重合闸的能量,使它不能对断路器进行重合。

  • 第10题:

    问答题
    以欧亚大陆为例,说明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

    正确答案: 土壤分布的地带性规律包括由于纬度、经度、和海拔高度引起的土壤地带性分布规律:
    1、纬度地带性:由于太阳辐射和热量在地表随纬度方向发生递交,导致气候、生物等成土因素以及土壤的性质和类型也按纬度方向呈有规律的更替。
    以欧亚大陆为例,大陆西岸自北向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褐土、荒漠土;
    大陆中部自北向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灰色森林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荒漠土、高寒土、红壤、砖红壤;大陆东岸自北向南依次为:冰沼土、灰化土、棕壤、红黄壤、砖红壤;
    2、经度地带性:由于海陆的差异以及大地构造和地形条件(尤其是纵向构造带)的影响,使水分条件和生物等成土因素从沿海到内陆发生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的性质和类型也相应地依次发生变化。
    如中国温带地区:从沿海至内陆分布的土壤依次为:暗棕壤-黑土-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漠土-灰棕漠土;
    3、垂直地带性:在山地土壤中当山体达足够高度时,热量由下而上迅速递减,降水则在一定高度内递增并且超过这各高程后即行降低,因而引起植被等成土因素以及土壤的性质和类型亦随高度而发生垂直分带和有规律的更替。
    在大陆东部从南至北依次出现: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土,温带森林土,寒温带森林土及寒带冰沼土。
    如位于湿热带地区的珠穆朗玛峰:由下而上依次出现:砖红壤→山地红壤→山地黄壤→山地棕壤→山地灰壤→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草原土→高山寒漠土及永久冰雪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以连续性变数资料为例,说明次数分布表的整理步骤。

    正确答案: (1)数字排序
    (2)求全距…
    (3)计算组数和组距
    (4)计算组限和组值
    (5)分组划记次数列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填空题
    扩散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对半导体掺杂,杂质扩散的深度与()有关,服从()。杂质扩散通常分为等表面浓度扩散,也(),和固定杂质总量扩散,也称()。预淀积的分布是()函数,再分布扩散的杂质呈()函数分布。

    正确答案: 杂质浓度梯度、扩散温度、扩散时间,费克定律,预淀积,再分布扩散,余误差,高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新课导入有多种方式。以“摩擦起电”为例,简述三种新课导入的方式。


    答案:
    解析:
    (1)联系实际引入新课。当空气干燥时用塑料梳子梳头发,为什么头发会随梳子“飘”起来;如果我们身上穿了化纤衣服,衣服会粘在皮肤上,在晚上脱衣时,有时会发出响声,甚至出现火花。这些现象发生的原因是什么
    (2)利用实验引入新课。用摩擦过的玻璃棒、橡胶棒吸引轻小的纸屑、验电羽。教师将橡胶棒在自己清洁干燥的头皮上反复摩擦来做该实验,并诙谐地告诉学生这就是在“毛皮”上摩擦,以活跃课堂气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3)借助物理学史引入新课。1600年,英国物理学家吉伯发现,很多物质经摩擦后也都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制作了第一只验电器。大约在1660年,德国马德堡的盖利克发明了第一台摩擦起电机。1729年.英国的格雷发现导体和绝缘体的区别:金属可导电,丝绸不导电,并且他第一次使人体带电。1733年迪费得出结论:带相同电的物体互相排斥,带不同电的物体彼此吸引。

  • 第14题:

    所谓潮流分布,就是系统在某一运行方式下,电力网中()。

    A损耗的分布情况

    B功率方向的分布情况

    C功率大小的分布情况

    D功率大小与方向的分布情况


    D

  • 第15题:

    以连续性变数资料为例,说明次数分布表的整理步骤。


    正确答案: (1)数字排序
    (2)求全距…
    (3)计算组数和组距
    (4)计算组限和组值
    (5)分组划记次数列表

  • 第16题:

    以鲤鱼为例,试述以颗粒饲料为主、专池培养大规格1龄鱼种的饲养方式中,其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主要技术措施如下:(1)投以高质量的配合饲料: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要达到35%~39%,并添加蛋氨酸、赖氨酸、无机盐、维生素合剂等,加工成颗粒饵料。除夏花下塘前施一些有机肥料作基肥外,一般不再施肥,不投粉状、糊状饲料。
    (2)训练鲤鱼上浮集中吃食:此为颗粒饲料饲养鲤鱼的技术关键,其方法是:在池边上风向阳处,向池内搭一跳板,作为固定的投饵点,夏花鲤鱼下塘第二天开始投喂。每次投喂前人在跳板上先敲铁桶,然后每隔10min撒一小把饵料。无论吃食与否,如此坚持数天,每天投喂4次,一般在7天内能使鲤鱼集中上浮吃食。为了节约颗粒饲料,驯化时也可以用米糠、次面粉等飘浮饵料投饵。通过驯化,使鲤鱼形成上浮争食的条件反射。
    (3)增加每天投饵次数,延长每次投饵时间:夏花放养后,每天投喂2~4次,7月中旬后每天增加到4~5次,投饵时间集中在上午9:00至下午4:00。每次投饵时间必须达20~30min,因此投饵都采用小把撒开,投饵频率缓慢。一般投到绝大部分鲤鱼吃饱游走为止。9月下旬后投喂次数可减少,10月份每天投1~2次。
    (4)根据鱼类生长,配备适口的颗粒饲料:目前生产的硬颗粒饲料直径都比较大,为此需要将硬颗粒饲料用破碎机破碎,用手筛筛出粒径为0.5mm、0.8mm和1.5mm的颗粒,而直径为2.5mm和3.0mm的硬颗粒,可直接用硬颗粒饲料机生产。在驯化阶段用直径0.5mm粒料,1周后用0.8mm粒料,7月份用1.5mm粒料,8月份用2.5mm粒料,9月份用3mm粒料。
    (5)根据水温和鱼体重量,及时调整投饵量每隔10天检查1次生长。可在喂食时,用网捞出数十尾鱼种,计数称重,求出平均尾重,然后计算出全池鱼种总重量。参照日投饵率算出该池当天的投饵数量。
    此外,投饵时遵循“四定”投饵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 第17题:

    全身体检项目及顺序(以卧位为例)


    正确答案: (一)一般检查/生命体征(仰卧位)1.观察发育、营养、意识状态、面容与表情、体位2.测量体温(腋测法)3.触诊脉搏(桡动脉,至少半分钟)4.用双手同时触诊双侧桡动脉,检查其对称性5.观察并计数呼吸(至少半分钟)6.测右上肢血压2次(二)头部和颈部(仰卧位)7.视诊头颅并观察头皮、毛发分布、异常运动等8.触诊头颅9.视诊双侧眉毛、眼睑10.分别检查左右睑结膜、球结膜、巩膜11.检查左右眼球外形及运动(6个方位)12.分别检查左右角膜13.视诊双侧虹膜14.视诊双侧瞳孔大小、形状15.分别检查左右瞳孔直接及间接对光反射16.检查集合反射(调节辐辏反射)17.分别视诊左右耳廓18.分别检查左右外耳道19.检查双侧乳突有无压痛20.分别检查左右耳听力21.视诊鼻外形、有无鼻翼扇动22.分别检查左右鼻道通气状态、观察鼻前庭23.检查双侧上颌窦24.检查双侧额窦25.检查双侧筛窦26.检查口唇、口腔黏膜、牙齿、牙龈27.检查咽部及扁桃体28.检查舌(舌质、舌苔、运动)29.视诊颈部外观及姿势、皮肤30.视诊颈静脉充盈、颈动脉搏动情况31.检查有无颈强直(仰卧,去枕)32.触诊双侧耳前淋巴结33.触诊双侧耳后淋巴结34.触诊枕后淋巴结35.触诊双侧颌下淋巴结36.触诊颏下淋巴结37.分别触诊双侧颈前淋巴结38.分别触诊双侧颈后淋巴结39.分别触诊左右锁骨上淋巴结40.触诊甲状腺(甲状腺峡部、甲状腺侧叶,配合吞咽)41.分别触诊左右颈动脉42.触诊气管位置43.听诊颈部(甲状腺、血管)杂音(三)前、侧胸部(仰卧位)44.观察胸壁有无静脉曲张、胸廓外形、皮肤、呼吸运动45.分别触诊左、右腋窝淋巴结46.触诊胸壁弹性、有无压痛47.触诊双侧胸廓扩张度(呼吸动度)48.触诊双侧语颤(锁骨下窝、第5肋间、下胸部,双侧对比)49.触诊有无胸膜摩擦感50.双侧对比叩诊前胸和侧胸51.双侧对比听诊前胸和侧胸52.检查双侧语音共振53.视诊心前区(有无隆起、异常搏动)、心尖搏动54.触诊心尖搏动(两步法)55.触诊心前区(有无异常搏动、震颤、心包摩擦感)56.叩诊心脏相对浊音界57.心脏5个瓣膜区听诊(四)后胸部(坐位,两手交叉抱肘或抱肩)58.视诊脊柱弯曲度、胸廓外形、皮肤59.触诊双侧语颤(肩胛上区、肩胛间区×2、肩胛下区,双侧对比)60.双侧对比叩诊后胸部61.分别叩诊左右肺下界及肺下界移动度(肩胛下角线)62.双侧对比听诊后胸部63.检查双侧语音共振64.触诊脊柱有无畸形、压痛65.直接叩诊法检查脊柱有无叩击痛66.检查颈椎活动度67.检查双侧肋脊点、肋腰点有无压痛68.检查双侧肾区(肋脊点)有无叩击痛(五)腹部(仰卧位,双下肢屈曲)69.观察腹外形、皮肤、呼吸运动、腹壁静脉、蠕动波70.听诊肠鸣音(至少1min)71.听诊腹部有无血管杂音72.顺序叩诊全腹73.叩诊肝上界74.叩诊肝下界75.检查肝、胆有无叩击痛76.检查有无移动性浊音(经脐平面先左后右)77.浅部触诊全腹(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至脐部结束,检查腹壁紧张度、压痛、包块、脏器肿大)78.深部触诊全腹(自左下腹开始、逆时针触诊至脐部结束)79.检查有无压痛、反跳痛(腹部任何部位)80.触诊肝(右锁骨中线上触诊肝右叶,前正中线上触诊肝左叶)81.检查有无肝颈静脉回流征(半卧位)82.触诊胆囊83.检查胆囊触痛征(Murphy征)84.触诊脾(仰卧位,如未能触及脾,嘱其右侧卧位,再触诊脾)85.分别触诊左右肾(仰卧位)86.分别检查左右季肋点有无压痛87.分别检查左右上输尿管点有无压痛88.分别检查左右中输尿管点有无压痛89.检查有无波动感(液波震颤)90.检查有无振水音91.两侧对比检查腹壁反射92.检查双侧腹股沟淋巴结(六)上肢(仰卧位)93.观察上肢形态、皮肤94.检查双侧指关节运动95.检查双侧腕关节运动96.分别触诊左右滑车上淋巴结97.检查双侧肘关节运动98.检查双侧肩关节运动99.分别检查左右肱二头肌反射100.分别检查左右肱三头肌反射101.分别检查左右桡骨膜反射102.分别检查左右霍夫曼征103.触诊有无水冲脉104.检查有无毛细血管搏动征105.听诊有无枪击音(七)下肢(仰卧位)106.观察下肢形态、皮肤107.检查双侧髋关节运动108.检查双侧膝关节运动109.触诊双侧腘窝淋巴结110.分别检查双侧浮髌试验(仰卧位、双下肢伸直)111.分别检查左右膝腱反射(仰卧位,髋、膝关节稍屈曲)112.分别检查左右髌阵挛(仰卧位、双下肢伸直)113.检查双侧踝关节运动114.检查有无凹陷性水肿115.触诊左右足背动脉116.分别检查左右跟腱反射(仰卧位,髋、膝关节稍屈曲,下肢外旋、外展)117.分别检查左右踝阵挛(仰卧位,髋、膝关节稍屈曲)118.分别检查左右巴宾斯基征(仰卧位、双下肢伸直)119.分别检查左右奥本汉姆征(仰卧位、双下肢伸直)120.分别检查左右凯尔尼格征121.检查布鲁津斯基征(仰卧,去枕)122.分别检查左右拉赛格征(仰卧位、双下肢伸直)123.检查腰椎活动度(立位,屈、伸、侧弯、旋转)124.观察步态

  • 第18题:

    以透明软骨的结构为例,试述软骨的生长方式。


    正确答案: 透明软骨以软骨组织为主要成分,表面被覆软骨膜。
    ⑴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组成。
    ①软骨细胞:存在于软骨基质的软骨陷窝内,在软骨内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位于周边的软骨细胞较幼稚,体积小,呈扁圆形,单个分布,靠近软骨中部的软骨细胞逐渐成熟,细胞增大为椭圆形,软骨中央软骨细胞圆形,成群分布,每一群细胞(2~8个)由一个幼稚细胞分裂增殖产生,成为同源细胞群。软骨细胞超微结构显示具有活跃的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的功能,所合成和分泌的蛋白质等成分构成了软骨基质内的纤维和基质。
    ②软骨基质:由软骨细胞分泌产生,包括有形的纤维和无定形的基质。透明软骨基质内的纤维是胶原原纤维,交织分布,由于纤维很细,折光率又和基质相同,故光镜观察切片标本不能分辨。基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多糖和水。蛋白多糖形成分子筛结构,因为多糖分子带有大量阴离子,故能结合大量水,是软骨基质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软骨内无血管,其营养物质依靠软骨膜血管提供,逐步渗透到软骨各部分。
    软骨的生长方式之一是间质性生长,通过软骨内部的软骨细胞成熟并分裂,不断产生软骨基质,是软骨由内部长大。
    ⑵软骨膜:是被覆于软骨表面的薄层致密结缔组织,它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以纤维为主,主要起保护作用,内层细胞较多,含有能分化为成软骨细胞的骨祖细胞。软骨膜内还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具有营养的作用。
    软骨的另一种生长方式是外加性生长,通过软骨膜内的骨祖细胞分裂分化为成软骨细胞,进而分化为软骨细胞,后者再产生软骨基质,附加在软骨表面,使软骨增厚。

  • 第19题:

    论述幕墙的特点及缺点(以玻璃幕墙为例)。


    正确答案: 1、优点:
    (1)富的装饰效果
    (2)量轻施工简便、工期短
    (3)维修方便
    2、缺点:
    (1)价高
    (2)材料及技术要求高
    (3)幕墙的反射光线影响周围环境

  • 第20题:

    网络优化中,进行网络测试的目的何在?以GSM为例,要对其上行、下行及全网各自进行哪些测试?


    正确答案: 网络测试是针对网络正式运营中和网络评估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即重点地区、重点存在的问题,确定网络优化的具体目标。网络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挖掘现有网络的潜力,以实现网络优化的目标。网络测试的目的是为了进一步挖掘现有网络的潜力,以实现网络优化的目标。
    上行:信令、协议监测
    下行:DT监测、CQT监测
    全网:网管报表

  • 第21题:

    以焙烤食品为例阐述焙烤食品制备过程(升温)及冷却过程中淀粉的变化。


    正确答案:焙烤食品经过高温烘焙和降温冷却及低温贮藏过程,这几个过程中,淀粉的结构经历了不同的变化,升温过程中,破坏了结晶胶束区弱的氢键,颗粒吸水膨胀,结晶区消失,淀粉颗粒破裂,双折射消失,淀粉糊化;降温过程中,淀粉分子重新排列,线性分子缔合,淀粉的无定形部分重新转变成结晶,淀粉老化,焙烤食品陈化变硬。

  • 第22题:

    问答题
    以透明软骨的结构为例,试述软骨的生长方式。

    正确答案: 透明软骨以软骨组织为主要成分,表面被覆软骨膜。
    ⑴软骨组织:由软骨细胞和软骨基质组成。
    ①软骨细胞:存在于软骨基质的软骨陷窝内,在软骨内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位于周边的软骨细胞较幼稚,体积小,呈扁圆形,单个分布,靠近软骨中部的软骨细胞逐渐成熟,细胞增大为椭圆形,软骨中央软骨细胞圆形,成群分布,每一群细胞(2~8个)由一个幼稚细胞分裂增殖产生,成为同源细胞群。软骨细胞超微结构显示具有活跃的合成和分泌蛋白质的功能,所合成和分泌的蛋白质等成分构成了软骨基质内的纤维和基质。
    ②软骨基质:由软骨细胞分泌产生,包括有形的纤维和无定形的基质。透明软骨基质内的纤维是胶原原纤维,交织分布,由于纤维很细,折光率又和基质相同,故光镜观察切片标本不能分辨。基质的主要成分是蛋白多糖和水。蛋白多糖形成分子筛结构,因为多糖分子带有大量阴离子,故能结合大量水,是软骨基质具有良好的渗透性。软骨内无血管,其营养物质依靠软骨膜血管提供,逐步渗透到软骨各部分。
    软骨的生长方式之一是间质性生长,通过软骨内部的软骨细胞成熟并分裂,不断产生软骨基质,是软骨由内部长大。
    ⑵软骨膜:是被覆于软骨表面的薄层致密结缔组织,它分为内外两层。外层以纤维为主,主要起保护作用,内层细胞较多,含有能分化为成软骨细胞的骨祖细胞。软骨膜内还含有血管、淋巴管和神经,具有营养的作用。
    软骨的另一种生长方式是外加性生长,通过软骨膜内的骨祖细胞分裂分化为成软骨细胞,进而分化为软骨细胞,后者再产生软骨基质,附加在软骨表面,使软骨增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以鲤鱼为例,试述以颗粒饲料为主、专池培养大规格1龄鱼种的饲养方式中,其主要技术措施有哪些?

    正确答案: 主要技术措施如下:(1)投以高质量的配合饲料:饲料的粗蛋白质含量要达到35%~39%,并添加蛋氨酸、赖氨酸、无机盐、维生素合剂等,加工成颗粒饵料。除夏花下塘前施一些有机肥料作基肥外,一般不再施肥,不投粉状、糊状饲料。
    (2)训练鲤鱼上浮集中吃食:此为颗粒饲料饲养鲤鱼的技术关键,其方法是:在池边上风向阳处,向池内搭一跳板,作为固定的投饵点,夏花鲤鱼下塘第二天开始投喂。每次投喂前人在跳板上先敲铁桶,然后每隔10min撒一小把饵料。无论吃食与否,如此坚持数天,每天投喂4次,一般在7天内能使鲤鱼集中上浮吃食。为了节约颗粒饲料,驯化时也可以用米糠、次面粉等飘浮饵料投饵。通过驯化,使鲤鱼形成上浮争食的条件反射。
    (3)增加每天投饵次数,延长每次投饵时间:夏花放养后,每天投喂2~4次,7月中旬后每天增加到4~5次,投饵时间集中在上午9:00至下午4:00。每次投饵时间必须达20~30min,因此投饵都采用小把撒开,投饵频率缓慢。一般投到绝大部分鲤鱼吃饱游走为止。9月下旬后投喂次数可减少,10月份每天投1~2次。
    (4)根据鱼类生长,配备适口的颗粒饲料:目前生产的硬颗粒饲料直径都比较大,为此需要将硬颗粒饲料用破碎机破碎,用手筛筛出粒径为0.5mm、0.8mm和1.5mm的颗粒,而直径为2.5mm和3.0mm的硬颗粒,可直接用硬颗粒饲料机生产。在驯化阶段用直径0.5mm粒料,1周后用0.8mm粒料,7月份用1.5mm粒料,8月份用2.5mm粒料,9月份用3mm粒料。
    (5)根据水温和鱼体重量,及时调整投饵量每隔10天检查1次生长。可在喂食时,用网捞出数十尾鱼种,计数称重,求出平均尾重,然后计算出全池鱼种总重量。参照日投饵率算出该池当天的投饵数量。
    此外,投饵时遵循“四定”投饵原则,即:定时,定位,定质,定量。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