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为保证ZXJ10交换机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整个系统采取了大量合理的冗余设计。其中主要的冗余方式为:()和()。”相关问题
  • 第1题:

    系统容错和冗余设计主要包括()、硬件容错、()、数据备份和()。


    参考答案:软件容错 容错存储 容错电源

  • 第2题:

    论高可靠性系统中软件容错技术的应用

    容错技术是当前计算机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是提高整个系统可靠性的有效途径,许多重要行业(如航空、航天、电力、银行等)对计算机系统提出了高可靠、高可用、高安全的要求,用于保障系统的连续工作,当硬件或软件发生故障后,计算机系统能快速完成故障的定位与处理,确保系统正常工作。

    对于可靠性要求高的系统,在系统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容错能力,通常,在硬件配置上,采用了冗余备份的方法,以便在资源上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在软件设计上,主要考虑对错误(故障)的过滤、定位和处理,软件的容错算法是软件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也是充分发挥硬件资源效率,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关键。

    请围绕“高可靠性系统中软件容错技术的应用”论题,依次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简述你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与容错相关的软件项目以及你所承担的主要工作。


    正确答案:[写作要点] 通过自己所从事的具有容错能力的软件课题应说明以下几点: . 项目的概述包括软件项目的功能与性能要求、软件整体结构、硬件环境描述; . 在项目中对容错的具体要求; . 所承担的工作内容。
    [写作要点] 通过自己所从事的具有容错能力的软件课题,应说明以下几点: . 项目的概述包括软件项目的功能与性能要求、软件整体结构、硬件环境描述; . 在项目中对容错的具体要求; . 所承担的工作内容。

  • 第3题:

    某大型软件系统按功能可划分为两段PI和P2。为提高系统可靠性,软件应用单位设计了如下图给出的软件冗余容错结构,其中P1和P2均有一个与其完全相同的冗余备份。若P1的可靠度为0.9,P2的可靠度为0.9,则整个系统的可靠度是(33)。

    A.0.6561

    B.0.81

    C.0.9801

    D.0.9


    正确答案:C
    解析:本题描述的系统中,两个P1部件形成并联子系统,其可靠度为:
      1-(1-0.9)×(1-0.9)=0.99
      同样,两个P2部件形成并联子系统,其可靠度为0.99。这两个并联子系统形成串联系统。所以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就是两个子系统可靠性的乘积,即0.99×0.99=0.9801。

  • 第4题:

    在容错计算机中采用冗余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这些冗余技术不包括(20)。

    A.硬件冗余

    B.信息冗余

    C.时间冗余

    D.人员冗余


    正确答案:D
    解析:容错计算机采用冗余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这些技术包括下面几项。(1)硬件冗余:以检测或屏蔽故障为目的而增加一定的硬件设备。(2)软件冗余:为了检测或纠正软件差错而增加的软件,在正常情况下不需要这种软件参与计算。(3)信息冗余:在实现正常功能所需的信息之外再添加一些信息,用来检测或纠正信息处理和传输中产生的错误,如纠错码。(4)时间冗余:重复执行一条指令或一段程序来发现和纠正差错,如指令复执和程序卷回。

  • 第5题:

    分布式文件系统基本上都有冗余备份机制和容错机制来保证数据读写的正确性。


    正确答案:正确

  • 第6题:

    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常用的技术不包括()。

    • A、设备冗余技术
    • B、容错技术
    • C、负荷分布技术
    • D、结构化设计技术

    正确答案:D

  • 第7题:

    实现容错计算的主要手段是冗余。()中动态冗余的典型例子是热备系统和冷备系统。

    • A、结构冗余
    • B、信息冗余
    • C、时间冗余
    • D、冗余附加技术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对于一个具有容错能力的系统,()是错误的。

    • A、通过硬件冗余来设计系统,可以提高容错能力
    • B、在出现一般性故障时,具有容错能力的系统可以继续运行
    • C、容错能力强的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 D、容错是指允许系统运行时出现错误的处理结果

    正确答案:D

  • 第9题:

    ZXJ10交换机中采取了哪些冗余设计?


    正确答案:为了保证ZXJ10交换机系统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该交换机中,模块一级处理机、单元一级处理机、电源、同步定时单元、交换单元、驱动单元、模块内通信链路、信令链路等全部采取了合理的冗余设计,主要的冗余方式为主备热备份和负荷分担互助备份。具体说来,MP、SP、SPI、SYCK、DSN、DSNI、FBI采取了主备热备份,POWA、POWB、POWC、COMM采取了负荷分担互助备份。

  • 第10题:

    EADSTETRA系统的可靠性特点()。

    • A、安全可靠的网络拓朴结构
    • B、网络主从同步方式和多级时钟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 C、容错和故障弱化
    • D、DXTip的冗余设计
    • E、TB3基站的多种冗余设计

    正确答案:A,B,D,E

  • 第11题:

    多选题
    EADSTETRA系统的可靠性特点()。
    A

    安全可靠的网络拓朴结构

    B

    网络主从同步方式和多级时钟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C

    容错和故障弱化

    D

    DXTip的冗余设计

    E

    TB3基站的多种冗余设计


    正确答案: C,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常用的技术不包括()。
    A

    设备冗余技术

    B

    容错技术

    C

    负荷分布技术

    D

    结构化设计技术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实现容错计算的主要手段是冗余。______中动态冗余的典型例子是热备系统和冷备系统。

    A.结构冗余

    B.信息冗余

    C.时间冗余

    D.冗余附加技术


    正确答案:A
    解析:实现容错计算的主要手段是冗余,通常冗余技术主要分为①结构冗余(硬件冗余)、②信息冗余、③时问冗余和④冗余附加技术。其中,结构冗余是最常用的冗余技术。按其工作方式可以分为静态冗余、动态冗余和混合冗余。静态冗余通过表决和比较来屏蔽系统中出现的错误。动态冗余的主要方式是多重模块待机储备,相继运行,以维持系统的正常工作。其典型的例子是热备系统和冷备系统。混合冗余则是静态冗余和动态冗余的综合。

  • 第14题:

    容错计算机的主要设计目标是为了提高计算机系统的可靠性和(1)。提高计算机可靠性的技术可以分为(2)和(3)。后者主要运用行冗余技术来抵消由于故障而引起的影响。而冗余一般可以分为(4)。

    A.稳定性

    B.可用性

    C.可修改性

    D.可移植性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 对于一个具有容错能力的系统, (32) 是错误的。

    (32)

    A. 通过硬件冗余来设计系统,可以提高容错能力

    B. 在出现一般性故障时,具有容错能力的系统可以继续运行

    C. 容错能力强的系统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D. 容错是指允许系统运行时出现错误的处理结果


    正确答案:D

  • 第16题:

    实现容错计算的主要手段是冗余。(25)中动态冗余的典型例子是热备系统和冷各系统。

    A.结构冗余

    B.信息冗余

    C.时间冗余

    D.冗余附加技术


    正确答案:A
    解析:通常冗余技术主要分为四类:结构冗余、信息冗余、时间冗余和冗余附加技术。其中结构冗余是最常用的冗余技术。按其工作方式可以分为静态、动态和混合冗余。静态冗余通过表决和比较米屏蔽系统中出现的错误:动态冗余的主要方式是多重模块待机储备,相继运行,以维持系统的正常工作。混合冗余则是静态冗余和动态冗余的综合。热备系统和冷备系统属于结构冗余中的动态冗余。

  • 第17题:

    冗余PLC为保证控制系统的高可靠性,可以采用主控单元冗余的控制系统。一旦发生主控系统故障,主控单元完成冗余切换依靠的是()

    • A、冗余切换电路
    • B、故障自检电路
    • C、系统复位电路
    • D、信号检测电路

    正确答案:A,B

  • 第18题:

    论高可靠性系统中软件容错技术的应用 容错技术是当前计算机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是提高整个系统可靠性的有效途径,许多重要行业(如航空、航天、电力、银行等)对计算机系统提出了高可靠、高可用、高安全的要求,用于保障系统的连续工作,当硬件或软件发生故障后,计算机系统能快速完成故障的定位与处理,确保系统正常工作。 对于可靠性要求高的系统,在系统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系统的容错能力。通常,在硬件配置上采用了冗余备份的方法,以便在资源上保证系统的可靠性。在软件设计上,主要考虑对错误(故障)的过滤、定位和处理,软件的容错算法是软件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也是充分发挥硬件资源效率,提高系统可靠性的关键。 请围绕"高可靠性系统中软件容错技术的应用"论题,依次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论述: ①简述你参与设计和开发的、与容错相关的软件项目及你所承担的主要工作。 ②具体论述你在设计软件时,如何考虑容错问题,采用了哪几种容错技术和方法。 ③分析你所采用的容错方法是否达到系统的可靠性和实时性要求。


    正确答案: 软件容错的主要目的是提供足够的冗余信息和算法程序,使系统在实际运行时能够及时发现程序设计错误,采取补救措施,以提高软件可靠性,保证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软件容错技术主要有恢复块方法和N版本程序设计,另外还有防卫式程序设计等。
    在进行本文的写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项目的概述,包括软件项目的功能与性能要求、软件整体结构、硬件环境描述:在项目中对容错的具体要求;所承担的工作内容。
    ②作为容错技术,主要考虑4种冗余:硬件冗余、软件冗余、信息冗余和时间冗余。但作为一个具体软件系统,往往会采用多种技术去实现,这里应给出具体实现方法。
    ③对自己采用的容错技术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可靠性分析。主要说明以下几点:
    通过容错技术实施,系统整个项目达到了几余度(如两余度、四余度、六余度)。
    给出本软件的可靠性指标。
    分析出软件容错的实时性指标,如恢复时间、重组合(或称重构)时间。

  • 第19题:

    差错控制编码是为了提高()的容错性和可靠性,分奇偶检验码和循环冗余码。


    正确答案:数字通信系统

  • 第20题:

    系统容错与冗余设计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正确答案:软件容错;硬件容错;容错存储;数据备份;容错电源

  • 第21题:

    为保证ZXJ10交换机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整个系统采取了大量合理的冗余设计。其中主要的冗余方式为:()和()。


    正确答案:主备热备份;负荷分担热备份

  • 第22题:

    容错计算机中采用冗余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这些冗余技术不包括()

    • A、硬件冗余
    • B、信息冗余
    • C、时间冗余
    • D、人员冗余

    正确答案:D

  • 第23题:

    单选题
    容错计算机中采用冗余技术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这些冗余技术不包括()
    A

    硬件冗余

    B

    信息冗余

    C

    时间冗余

    D

    人员冗余


    正确答案: C
    解析: 实现容错技术的主要手段是冗余。冗余是指实现系统规定功能是多余的那部分资源,包括硬件(结构)、软件(冗余附加)、信息和时间。
    ①结构冗余。结构冗余是通常用的冗余技术,按其工作方式,可分为静态冗余、动态冗余和混合冗余3种。静态冗余。常用的有三模冗余和多模冗余。静态冗余通过表决和比较来屏蔽系统中出现的错误。例如,三模冗余是对三个功能相同但由不同的人采用不同的方法开发出的模块的运行结果进行表决,以多数结果作为系统的最终结果。即如果模块中有一个出错,这个错误能够被其他模块的正确结果"屏蔽"。由于无须对错误进行特别的测试,也不必进行模块的切换就能实现容错,故称为静态冗余。
    动态冗余。动态冗余的主要方式是多重模块待机储备,当系统检测到某工作模块出现错误时,就用一个备用的模块来顶替它并重新运行。这里须有检测、切换和恢复过程,故称其为动态冗余。每当一个出错模块被其备用模块顶替后,冗余系统相当于进行了一次重构。各备用模块在其待机时,可与主模块一样工作,也可不工作。前者叫做热备份系统,后者叫做冷备份系统。在热备份系统中备用模块在待机过程中的失效率为0。
    混合冗余。它兼有静态冗余和动态冗余的长处。
    ②信息冗余。为检查或纠正信息在运算或传输中的错误,须外加一部分信息,这种现象称为信息冗余。
    ③时间冗余。指以重复执行指令(指令复执)或程序(程序复算)来消除瞬时错误带来的影响。
    ④冗余附加技术。指为实现上述冗余技术所需的资源和技术,包括程序、指令、数据、存放和调动它们的空间和通道等。

  • 第24题:

    单选题
    实现容错计算的主要手段是冗余。()中动态冗余的典型例子是热备系统和冷备系统。
    A

    结构冗余

    B

    信息冗余

    C

    时间冗余

    D

    冗余附加技术


    正确答案: C
    解析: 实现容错技术的主要手段是冗余。冗余是指实现系统规定功能是多余的那部分资源,包括硬件(结构)、软件(冗余附加)、信息和时间。
    结构冗余是通常用的冗余技术,按其工作方式,可分为静态冗余、动态冗余和混合冗余3种。热备系统和冷备系统属于这3种当中的动态冗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