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金属开始锻打的温度称为始锻温度,金属锻打终止时的温度称为终锻温度”相关问题
  • 第1题:

    锻件的材料是45钢,它的始锻温度是________,终锻温度是__________。


    答案:1200℃、800℃

  • 第2题:

    ()过高,停锻之后,锻件内部晶粒会继续长大,出现粗晶粒组织,降低锻件力学性能。

    • A、始锻温度
    • B、终锻温度
    • C、装炉温度
    • D、出炉温度

    正确答案:B

  • 第3题:

    钢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之间的一段温度区间被称作钢的锻造温度。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镦粗工序的始锻温度应比拔长工序的始锻温度高,应该取该钢种允许的最高始锻温度。


    正确答案:正确

  • 第5题:

    锻件的粗晶结构是由于()

    • A、终锻温度太高
    • B、始锻温度太低
    • C、终锻温度太低
    • D、始锻温度太高

    正确答案:A

  • 第6题:

    钢锻压时为什么要加热?钢加热高于始锻温度和在终锻温度下锻造有何缺点?


    正确答案:金属的锻压性能以其塑性和变形抗力综合衡量。钢经过加热后,其塑性明显提高,变形抗力大大降低,因此,钢的锻造都是在加热到红热状态下进行的。钢加热超过始锻温度,会引起晶粒长大,塑性降低,锻件力学性能较差,同时加重钢的氧化合脱碳。如果在终锻温度以下继续锻造,不仅变形困难,而且可能造成坯料开裂或模具、设备损坏

  • 第7题:

    有一批经过热变形的锻件,晶粒粗大,不符合质量要求,主要原因是()。

    • A、始锻温度过高;
    • B、始锻温度过低;
    • C、终锻温度过高;
    • D、终锻温度过低。

    正确答案:C

  • 第8题:

    有一批大型锻件,因晶粒粗大,不符合质量要求。经技术人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是()。

    • A、始锻温度过高
    • B、终锻温度过高
    • C、始锻温度过低
    • D、终锻温度过低

    正确答案:A

  • 第9题:

    工件在锻造前为什么要加热?什么是金属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若过高和过低将对锻件产生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随着温度升高,原子动能升高,削弱了原子之间的吸引力,减少了滑移所需要的力,因此塑性增大,变形抗力减小,提高了金属的锻造性能。变形温度升高到再结晶温度以上时,加工硬化不断被再结晶软化消除,金属的铸造性能进一步提高。
    金属锻造加热时允许的最高温度为始锻温度,停止锻造的温度称为终锻温度。
    加热温度过高,会使晶粒急剧长大,导致金属塑性减小,锻造性能下降。如果加热温度接近熔点,会使晶界氧化甚至熔化,导致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完全消失。

  • 第10题:

    单选题
    有一批经过热变形的锻件,晶粒粗大,不符合质量要求,主要原因是()。
    A

    始锻温度过高

    B

    始锻温度过低

    C

    终锻温度过高

    D

    终锻温度过低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有一批大型锻件,因晶粒粗大,不符合质量要求。经技术人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是()。
    A

    始锻温度过高

    B

    终锻温度过高

    C

    始锻温度过低

    D

    终锻温度过低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应如何确定?

    正确答案: 始锻温度的确定:
    ⑴必须保证钢无过烧现象;
    ⑵对于碳钢:始锻温度应比铁-碳平衡图的固相线低150~250℃。
    终锻温度的确定:
    ⑴保证钢料在终锻前具有足够的塑性;
    ⑵使锻件获得良好的组织性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锻造余热淬火温度是指()

    • A、始锻温度
    • B、终锻温度
    • C、锻后进入冷却介质前的工件表面温度
    • D、锻后进入冷却介质前的工件心部温度

    正确答案:C

  • 第14题:

    始锻温度主要受()温度的限制。

    • A、过烧
    • B、过热
    • C、终锻
    • D、氧化

    正确答案:A

  • 第15题:

    铜合金锻造温度范围比钢(),要严格控制,因为始锻温度受铜的低熔点限制,不能过高。在终锻温度以下进入脆性温度区,在终锻温度以上易造成锻后晶粒长大。

    • A、宽
    • B、窄
    • C、相差不大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钢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之间的一段温度区间被称为钢的锻造温度范围。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7题:

    简述什么是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低碳钢和中碳钢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是多少?各显什么颜色?


    正确答案: 开始锻造的温度也是固态下金属塑性最高的温度。终止锻造的温度,塑性不降变形提高。
    中碳钢:
    始:1150~1200℃ 亮黄
    终:800℃桔红
    低碳钢:
    始:1200~1250℃ 亮黄
    终:720~750℃暗红

  • 第18题:

    金属锻造时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过高或过低各有何缺点?


    正确答案:始锻温度过高会出现出现过热、过烧现象;始锻温度过低,加热次数多,生产率低。终锻温度过低,再结晶无法进行,冷变形强化现象无法消除,变形抗力大,塑性降低,甚至在锻件上产生裂纹及损坏设备、工具;终锻温度过高,坯料变形后晶粒长大,形成粗大组织,使锻件力学性能下降。

  • 第19题:

    某锻件经检验发现其晶粒粗大,其原因可能是()

    • A、始锻温度太高
    • B、始锻温度太低
    • C、终锻温度太高
    • D、终锻温度太低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钢的锻造温度是如何确定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过高和过低对锻件质量有何影响?


    正确答案: 1.始锻温度是开始锻造的温度,也是允许的最高加热温度。始锻温度不宜过高,否则可能造成过烧和过热,但始锻温度也不宜太低,否则将缩短锻造操作时间,缩小锻造温度范围,增加锻造的困难。一般将始锻温度控制在固相线以下150~250℃。
    2.终锻温度是停止锻造的温度。
    (1)终端温度过高,停止锻造后晶粒在高温下继续长大,使锻件晶粒粗大,降低锻件的力学性能;
    (2)终锻温度过低时,锻件塑性不良,变形困难,内应力增大,甚至导致锻件产生裂纹。碳素钢的终锻温度约为800℃,合金钢一般为800~900℃。

  • 第21题:

    锻造温度范围是指合理的()之间的一段温度区间。

    • A、起锻温度与停锻温度
    • B、加热温度与冷却温度
    • C、始锻温度与终锻温度
    • D、起始温度与终点温度

    正确答案:C

  • 第22题:

    问答题
    何为锻造温度范围?锻造温度范围制定有哪些基本原则?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应如何确定?

    正确答案: 锻造温度范围是钢料开始锻造的温度(即始锻温度)和结束锻造的温度(即终锻温度)区间。
    基本原则:
    1.钢料在锻造温度范围内应具有良好的塑性和较低的变形抗力;
    2.能锻出优质锻件;
    3.为减少加热火次,提高锻造生产率,锻造温度范围应尽可能宽。
    始锻温度的确定:
    1.必须保证钢无过烧现象;
    2.对于碳钢:始锻温度应比铁-碳平衡图的固相线低150~250℃。
    终锻温度的确定:
    1.保证钢料在终锻前具有足够的塑性;
    2.使锻件获得良好的组织性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工件在锻造前为什么要加热?什么是金属的始锻温度和终锻温度?若过高和过低将对锻件产生什么影响?

    正确答案: 随着温度升高,原子动能升高,削弱了原子之间的吸引力,减少了滑移所需要的力,因此塑性增大,变形抗力减小,提高了金属的锻造性能。变形温度升高到再结晶温度以上时,加工硬化不断被再结晶软化消除,金属的铸造性能进一步提高。
    金属锻造加热时允许的最高温度为始锻温度,停止锻造的温度称为终锻温度。
    加热温度过高,会使晶粒急剧长大,导致金属塑性减小,锻造性能下降。如果加热温度接近熔点,会使晶界氧化甚至熔化,导致金属的塑性变形能力完全消失。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