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盛唐诗人王维送别诗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宋元二使安西》,亦称《谓城曲》。诗曰: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前两句写景,热烈美好,春意盎然;后两句抒情,情意绵绵,依恋感伤。临别时刻频频劝酒,干了一杯,更尽一杯,将深情厚谊倾注在杯杯美酒中,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影响很大,后来被谱成了名曲《阳关三叠》,更是深情缅邈,荡气回肠,广为传唱。诗人高适写过一首《别董大》,与王维的《送元而使安西》相比,同是七绝,同样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但给人的感觉却迥然不同。诗曰:千里黄云百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写在昏暗、寒冷、迷茫、凄清的背景下,诗人送朋友远去。后两句变哀怨为开朗,化消极为进取;这里既是对朋友热情的赞美,又是一种深情的劝慰,显示了友谊的深厚和襟怀的旷达,造语平常尔含意警拔。 盛唐诗人中被誉为“千古诗人之冠”的李白,写过一首《赠汪伦》的诗,读了让人齿颊留香。诗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简洁明了;后两句抒情,用常得奇。
李白另一首送别诗《黄河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曰: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前两句叙事自然,如同大白话一般;然而却是天然好诗句。后两句借景抒情,含蓄蕴藉。
更多“试以作品为例,分析盛唐送别诗的特点?”相关问题
  • 第1题:

    南宋咏史怀古词有什么特征?试以辛疾弃的作品为例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1)内容上不以抒写离愁别恨为主,而是在词里抒写对入侵的外敌的仇恨、对朝廷苟安的愤怒、对恢复中原的渴望,并以此来共勉。
    (2)风格上摆脱了婉约缠绵的送别词风,表现为激昂、豪放、悲壮。
    (3)风格慷慨悲壮。
    代表作:辛弃疾〈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水龙吟过南剑双溪楼〉

  • 第2题:

    以七绝作品为例,分析盛唐送别诗的特点?


    正确答案: 唐代离别现象的普遍存在和人们对离别之情的高度重视,构成唐人送别诗繁荣的根本原因。
    同时,诗人们的精心创作,前人描写送别诗的艺术经验的积累,以及唐代音乐与送别诗的结合等条件,使得唐人送别诗不仅繁荣,而且以其对离别心理的专门、全面、深刻、细腻的描写,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1)唐代的离别现象大致涉及征戍使边、行旅漫游、迁谪下第等。
    2)送别诗除了表现双方的深厚感情,还表达诗人进步的人生观、社会观、理想抱负和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等思想。如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示自己不再留意于污浊的官场等。
    3)充满风景、风俗的新奇画面,如李白送孟浩然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岑参送武判官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柳、草、水、云、月、酒成为送别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 第3题:

    试以七绝作品为例,分析盛唐送别诗的特点。


    正确答案: 王维的送别诗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送元二使安西》,亦称《渭城曲》。诗前两句写景,热烈美好,春意盎然;后两句抒情,情意绵绵,依恋感伤。临别时刻频频劝酒,干了一杯,更尽一杯,将深情厚谊倾注在杯杯美酒中,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影响很大,后来被谱成了《阳关三叠》,更是深情绵邈,荡气回肠,广为传唱。
    诗人高适写过一首《别董大》,在昏暗、寒冷、迷茫、凄清的背景下,诗人送朋友远去。后两句变哀怨、为开朗,改惆怅为振作,化消极为进取;劝朋友不要为离别而难过,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还会结识许多新的知心朋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二句,变哀怨为开朗,改惆怅为振作,化消极为进取,显示了友谊的深厚和襟怀的旷达,造语平常而含义警拔.

  • 第4题:

    试以作品为例分析热闹型童话和抒情型童话的各自特点。


    正确答案:热闹派童话:其特点是想像力丰富,使用极度夸张、变形、象征等艺术手法制造闹剧效果,追求一种洋溢着流动美的运动感,快节奏、大幅度地转换场景,用漫画似的幽默使读者获得快感,以丰富奇妙的想像力来让“种种天马行空的无羁行动和人物组合,作种种玩忽实现的时空安排,释放儿童心中的游戏冲动。
    抒情童话:这类童话重意境和情绪、情感的表现,语言优美,很多都借用了散文、诗歌的表现手法,使整个童话似真似幻,优美而又寓意深刻。

  • 第5题:

    试以王维、李白为例-分析盛唐咏史怀古诗的特色。


    正确答案: 王维是盛唐诗坛上一位大师级的诗人,他虽然是一位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于世的大诗人,但也写了一些咏史诗,如《西施咏》自古对西施的吟咏多着眼于吴王夫差贪色误国这一事件本身,而王维的这首《西施咏》却别具一格,以西施的美貌为关注点,有感而发。整首诗围绕着西施的美貌而展开,而实际上则是王维借史咏志,有所寓托。王维这里用的是比兴手法,以色比才,借对西施美貌的赞颂,透露出对自身才能价值的肯定,并寄托着有朝一日为君王所赏识的愿望。诗歌语言流畅,转接自然熨帖
    李白是盛唐诗坛上一颗无与伦比的耀眼明星,他的光芒映照了盛唐,映照了唐代,映照了整个古代诗坛。他那豪放高洁的诗格和人格魅力,充分代表了盛唐文化养育下的一代士人的精神与理想,并充分展现于他不同题材的诗歌当中。《登金陵风凰台》是李白咏史怀古作品中的佳作,首二句从登临故地览古开始,诗思直接千古以前。传说中凤凰飞临的地方现如今已凤去台空,亘古不变的只有它旁边的长江水千古以来兀自地不息地流淌着。颔联二句,依然是思古,只是诗人的视野更加开阔。诗人登临金陵旧地,思绪自然而然地引到了曾建都于此的六朝,止不住的时间之流带走的是六朝的繁盛,往昔的风流俊迈,已尽化作现在诗人眼前的一丛丛幽草、一座座荒丘。颈联纯为写景,历史的长河川流不息,惟有远天外的山峰在夕阳中若隐若现,和近前的江水为白鹭洲一分为二。人事的代谢与自然的永恒,因此构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思古之幽情的抒发,更引动了诗人对现实的强烈关注:“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句既是实写浮云蔽日之景,使诗人难以望见长安,又是化用前人典故,寓托胸臆。

  • 第6题:

    问答题
    南宋咏史怀古词有什么特征?试以辛弃疾的作品为例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1)内容上不以抒写离愁别恨为主而是在词里抒写对入侵的外敌的仇恨、对朝廷苟安的愤怒、对恢复中原的渴望并以此来共勉。
    (2)风格上摆脱了婉约缠绵的送别词风表现为激昂、豪放、悲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试以作品为例分析三类超人体童话形象。

    正确答案: 1)以常人形象拥有超人力量;比如《波得潘》中的彼得就是一个会飞的小男孩,《长袜子皮皮》中的女孩皮皮穿得怪异,但力大无比;
    2)以非人类形象拥有超人力量。如早期童话中的仙女、小精灵、巫等,如《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中有魔力的金鱼能满足人类的种种奢望。《海的女儿》,长着人身鱼尾拥有300年寿命等
    3)是宝物形象。如张天冀《宝葫芦的秘密》中会与主人公王葆对话的宝葫芦,如《打火匣》中的打火匣,《七色花》中的七色花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试以王维和李白的咏史怀古诗为例,分析盛唐咏史诗对“诗言志”的传统继承?

    正确答案: 古人云:诗言志。“志”是指志向、报负、愿望、情怀等。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倏忽变幻,或讽刺当政者的荒淫无耻,更重要的是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而盛唐是封建社会大繁荣的时期,士人心中对功名的热望和积极进取的心态十分强烈,他们往往通过咏史表现对自我价值的无比自信的肯定。王维的《西施咏》借对西施美貌的赞颂,透露出对自身才能价值的肯定,并寄托着有朝一日为君王所赏识的愿望;《夷门歌》也是通过对侯嬴任侠行为的礼赞,寓托着作者渴望有人赏识的心理和和建功成名的热望。李白《古风》其十五“燕昭延郭隗”写燕昭王筑黄金台以招纳贤士之史事,借以抒发自已满腹高志,却无人赏识的愁闷;《古风》其十“齐有倜傥生”,表达诗人对鲁仲连的仰慕和他意欲追步古人的超迈情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以七绝作品为例,分析盛唐送别诗的特点?

    正确答案: 唐代离别现象的普遍存在和人们对离别之情的高度重视,构成唐人送别诗繁荣的根本原因。
    同时,诗人们的精心创作,前人描写送别诗的艺术经验的积累,以及唐代音乐与送别诗的结合等条件,使得唐人送别诗不仅繁荣,而且以其对离别心理的专门、全面、深刻、细腻的描写,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1)唐代的离别现象大致涉及征戍使边、行旅漫游、迁谪下第等。
    2)送别诗除了表现双方的深厚感情,还表达诗人进步的人生观、社会观、理想抱负和关心现实、同情人民等思想。如王昌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表示自己不再留意于污浊的官场等。
    3)充满风景、风俗的新奇画面,如李白送孟浩然的“烟花三月下扬州”、岑参送武判官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柳、草、水、云、月、酒成为送别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试以王维、李白为例-分析盛唐咏史怀古诗的特色。

    正确答案: 王维是盛唐诗坛上一位大师级的诗人,他虽然是一位以山水田园诗闻名于世的大诗人,但也写了一些咏史诗,如《西施咏》自古对西施的吟咏多着眼于吴王夫差贪色误国这一事件本身,而王维的这首《西施咏》却别具一格,以西施的美貌为关注点,有感而发。整首诗围绕着西施的美貌而展开,而实际上则是王维借史咏志,有所寓托。王维这里用的是比兴手法,以色比才,借对西施美貌的赞颂,透露出对自身才能价值的肯定,并寄托着有朝一日为君王所赏识的愿望。诗歌语言流畅,转接自然熨帖
    李白是盛唐诗坛上一颗无与伦比的耀眼明星,他的光芒映照了盛唐,映照了唐代,映照了整个古代诗坛。他那豪放高洁的诗格和人格魅力,充分代表了盛唐文化养育下的一代士人的精神与理想,并充分展现于他不同题材的诗歌当中。《登金陵风凰台》是李白咏史怀古作品中的佳作,首二句从登临故地览古开始,诗思直接千古以前。传说中凤凰飞临的地方现如今已凤去台空,亘古不变的只有它旁边的长江水千古以来兀自地不息地流淌着。颔联二句,依然是思古,只是诗人的视野更加开阔。诗人登临金陵旧地,思绪自然而然地引到了曾建都于此的六朝,止不住的时间之流带走的是六朝的繁盛,往昔的风流俊迈,已尽化作现在诗人眼前的一丛丛幽草、一座座荒丘。颈联纯为写景,历史的长河川流不息,惟有远天外的山峰在夕阳中若隐若现,和近前的江水为白鹭洲一分为二。人事的代谢与自然的永恒,因此构成了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思古之幽情的抒发,更引动了诗人对现实的强烈关注:“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句既是实写浮云蔽日之景,使诗人难以望见长安,又是化用前人典故,寓托胸臆。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以抒情为主送别诗有什么特点?结合作品分析

    正确答案: 唐代的“送别诗”继承并发展了前代的诗风,而又独具自己本时代的特点。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特点:
    (1)内容上较广泛,送别的种类很多,涉及领域广泛,而且又都是一往情深。
    孟郊的《古别离》、杜甫的《新婚别》写的是夫妻间的离别,那份别离的幽怨与痛苦,自是感人至深的。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和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则是兄弟间的骨肉分离,难舍之情溢于言表。而孟郊的《古怨别》、杜牧的《赠别》则极写情人间的缠绵悱恻。这些可算是亲人间的、情人间的离别,而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抒写更多的则是同僚间的、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手法多样,特别是借景抒情更具特色。送别诗首先是抒情诗,诗人们在抒发心中的情感时,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使用比喻。直抒胸臆的作品,如高适的《别董大》;借景抒情,如李白的《送友人》;融情入景,如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等。
    (2)抒情风格上,或豪放或旷达,或凄婉或含蓄
    王勃的《别薛华》)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挫折,迢迢千里唯失意相伴,哀伤情绪是很浓厚的。但是友人分别也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同样是王勃的送别诗,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句子,与《别薛华》在格调上迥然不同,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
    (3)语言上造句精审,言浅情深,自有天然韵味
    真正的文学是纯粹的,真挚的情感也是纯粹的。古往今来,朋友之情不断被人们歌之咏之,颂之赞之,正是因为朋友之间那种心与心交融的真挚的情感让人们激动不已。那是一种醇正地人情美,真正的友情美,而真正的美从来都是不用雕琢的,“豪华落尽见真淳”,在送别友人的时候,诗人们往往把自己的一颗真心,用最朴素的语言捧出,化成千古绝唱。 如权德舆的《岭上逢久别者又别》,用朴素的语言,写久别重逢后的离别,通篇淡着笔,不事雕琢,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深永的情味,朴素中自有天然的风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试以《诗八首》一诗为例,分析说明穆旦诗歌“用身体思想”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穆旦诗中的思想含量很大,很多诗句甚至类似于抽象的思维,但这样的诗句却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甚至感到生理上的不安,其原因在于诗人常常将心灵的活动转化成身体的感受,将观念化为具体的身体感知或生理意象。如《诗八首》,“你我手的接触是一片草场,那里有它的固执,我的惊喜”,“静静地,我们拥抱在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那里,我看见你孤独的爱情笔立着,和我底平行着生长!”这些诗句无不充满了大胆的奇想,内心的波动和抽象的观念都成为可以触摸、感受的现实,“身体”是这些诗句的中心,围绕它诗人似乎打破了灵与肉、自我与世界,物资与精神间的界限。这些诗句总给人一点肉体的感觉,这感觉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诗人不仅用头脑思想,他还“用身体思想”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以抒情为主送别诗有什么特点?结合作品分析


    正确答案: 唐代的“送别诗”继承并发展了前代的诗风,而又独具自己本时代的特点。其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上的特点:
    (1)内容上较广泛,送别的种类很多,涉及领域广泛,而且又都是一往情深。
    孟郊的《古别离》、杜甫的《新婚别》写的是夫妻间的离别,那份别离的幽怨与痛苦,自是感人至深的。李益的《喜见外弟又言别》和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则是兄弟间的骨肉分离,难舍之情溢于言表。而孟郊的《古怨别》、杜牧的《赠别》则极写情人间的缠绵悱恻。这些可算是亲人间的、情人间的离别,而在唐人的送别诗中,抒写更多的则是同僚间的、朋友间的离别之情。
    手法多样,特别是借景抒情更具特色。送别诗首先是抒情诗,诗人们在抒发心中的情感时,有的直抒胸臆,有的借景抒情,有的使用比喻。直抒胸臆的作品,如高适的《别董大》;借景抒情,如李白的《送友人》;融情入景,如刘长卿的《送灵澈上人》等。
    (2)抒情风格上,或豪放或旷达,或凄婉或含蓄
    王勃的《别薛华》)不重惜别之情,而写悲切的身世之感,政治上挫折,迢迢千里唯失意相伴,哀伤情绪是很浓厚的。但是友人分别也并非全都是伤感的,如“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同样是王勃的送别诗,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中的句子,与《别薛华》在格调上迥然不同,一洗送别的悲酸之态,意境开阔而音调爽朗。
    (3)语言上造句精审,言浅情深,自有天然韵味
    真正的文学是纯粹的,真挚的情感也是纯粹的。古往今来,朋友之情不断被人们歌之咏之,颂之赞之,正是因为朋友之间那种心与心交融的真挚的情感让人们激动不已。那是一种醇正地人情美,真正的友情美,而真正的美从来都是不用雕琢的,“豪华落尽见真淳”,在送别友人的时候,诗人们往往把自己的一颗真心,用最朴素的语言捧出,化成千古绝唱。 如权德舆的《岭上逢久别者又别》,用朴素的语言,写久别重逢后的离别,通篇淡着笔,不事雕琢,在平淡的叙述中,蕴含着深永的情味,朴素中自有天然的风韵。

  • 第14题:

    试以王维和李白的作品为例,分析盛唐咏史诗对“诗言志”传统的继承?


    正确答案:从外在形态上讲,咏诗怀古诗词是文学和历史的统一;而从诗歌的内容构成上说,咏诗怀古诗词的独特内涵则在于“咏诗”与“言志”的结合,并且最终归结于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咏史不是目的,咏史是动因,言志抒怀才是最终的旨归。不但咏史所咏史事的内容多含有政治的成分,是对政治的关注,而且这类诗歌中所表达的“志”的内容,也大都或是建功立业的理想,或是对国运兴衰的担忧;这些也都是基于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因而从一定程度上讲,咏史诗更像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政治诗。无论是初盛唐时期借对历史上英雄人物建功立业的怀写,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为主题的咏史诗歌创作,如李白、王维等人的咏史怀古诗歌;还是中晚唐及宋代后期咏史诗词中借对六朝兴亡的哀悼,表达对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唐代的咏史怀古诗词,基本上都是与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单纯的对史事的书写,不是咏史诗的仅有的目的,唐宋绝大多数咏史怀古诗词都是借诗言志、抒情,有所寄托。如李白的《古风》“齐有倜傥生”,咏写鲁仲连,最后两句是“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最终归结到对自身的感叹上,这可以看做是借史言志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 第15题:

    试以《诗八首》一诗为例,分析说明穆旦诗歌“用身体思想”的艺术特色。


    正确答案: 穆旦诗中的思想含量很大,很多诗句甚至类似于抽象的思维,但这样的诗句却能引起读者强烈的共鸣,甚至感到生理上的不安,其原因在于诗人常常将心灵的活动转化成身体的感受,将观念化为具体的身体感知或生理意象。如《诗八首》,“你我手的接触是一片草场,那里有它的固执,我的惊喜”,“静静地,我们拥抱在用言语所能照明的世界里”,“那里,我看见你孤独的爱情笔立着,和我底平行着生长!”这些诗句无不充满了大胆的奇想,内心的波动和抽象的观念都成为可以触摸、感受的现实,“身体”是这些诗句的中心,围绕它诗人似乎打破了灵与肉、自我与世界,物资与精神间的界限。这些诗句总给人一点肉体的感觉,这感觉之所以存在是因为诗人不仅用头脑思想,他还“用身体思想”

  • 第16题:

    试以你熟悉的作品为例,谈谈儿童文学成长母题的特点。


    正确答案:例如:刘健屏的长篇小说《初涉尘世》就是通过刻画一个家庭突遭变故的农村少年怎样在闯荡社会的过程中从天真幼稚到日益坚强的性格变化来体现成长的。成长母题的儿童文学作品常见于少年小说中,以表现少年的自我意识的觉醒、朦胧而优美的精神情愫、渴望成人社会的理解为主要内容。

  • 第17题:

    问答题
    《西厢记》善于细腻的心理描写,试以“长亭送别”一折为例分析说明。

    正确答案: “长亭送别”着重描写莺莺和张生浓重的离情别恨,进一步揭露封建礼教门第观念的冷酷无情。其情节单纯,甚至没有正面展开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它侧重于刻划人物心理情态,具有浓郁的抒情性。
    (1)、善于以景寓情,融情于景。如开头[端正好]一曲,描绘暮秋萧索景象和凄凉气氛,烘托了莺莺的浓重离愁。结尾的[—煞]和[尾]二曲,写莺莺目送张生远去,青山疏林相隔,淡烟暮蔼遮蔽,眼望茫茫的残阳古道,耳闻秋风马嘶,生动地层现了一幅“离愁渐远渐无穷”的情景。
    (2)、善于通过情态细节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如“马儿迍迍的行,车儿快快的随”,揭示了崔、张的依恋难舍;“酒席上斜签着坐地,蹙愁眉死临侵地”、“阁泪汪汪不敢垂”、“猛然见了把头低,长吁气,推整素罗衣”等,揭示张生内心愁苦又无可奈何的情状,刻划得穷形尽态。
    (3)、更多的是让人物触景生愁,直抒胸臆。如[叨叨令]一曲,莺莺看到车儿马儿,离愁和怨恨简直如火山喷发。在饯别中,又借“把盏”、“劝食”让莺莺尽情地抒发她“塞满愁肠胃”的苦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试以王维和李白的作品为例,分析盛唐咏史诗对“诗言志”传统的继承?

    正确答案: 从外在形态上讲,咏诗怀古诗词是文学和历史的统一;而从诗歌的内容构成上说,咏诗怀古诗词的独特内涵则在于“咏诗”与“言志”的结合,并且最终归结于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咏史不是目的,咏史是动因,言志抒怀才是最终的旨归。不但咏史所咏史事的内容多含有政治的成分,是对政治的关注,而且这类诗歌中所表达的“志”的内容,也大都或是建功立业的理想,或是对国运兴衰的担忧;这些也都是基于对现实政治的强烈关注,因而从一定程度上讲,咏史诗更像是一种特殊形态的政治诗。无论是初盛唐时期借对历史上英雄人物建功立业的怀写,以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懑为主题的咏史诗歌创作,如李白、王维等人的咏史怀古诗歌;还是中晚唐及宋代后期咏史诗词中借对六朝兴亡的哀悼,表达对国家命运前途的担忧,唐代的咏史怀古诗词,基本上都是与政治有着紧密的联系。单纯的对史事的书写,不是咏史诗的仅有的目的,唐宋绝大多数咏史怀古诗词都是借诗言志、抒情,有所寄托。如李白的《古风》“齐有倜傥生”,咏写鲁仲连,最后两句是“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最终归结到对自身的感叹上,这可以看做是借史言志的一个典型的例子。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试以作品为例分析热闹型童话和抒情型童话的各自特点。

    正确答案: 热闹派童话:其特点是想像力丰富,使用极度夸张、变形、象征等艺术手法制造闹剧效果,追求一种洋溢着流动美的运动感,快节奏、大幅度地转换场景,用漫画似的幽默使读者获得快感,以丰富奇妙的想像力来让“种种天马行空的无羁行动和人物组合,作种种玩忽实现的时空安排,释放儿童心中的游戏冲动。抒情童话:这类童话重意境和情绪、情感的表现,语言优美,很多都借用了散文、诗歌的表现手法,使整个童话似真似幻,优美而又寓意深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以《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为例,分析盛唐送别诗的情感特点。

    正确答案: 送别的诗,绝大部分是诉说难分难舍的心情,是忧愁悲苦的,而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却把离别这件事看得很超脱,唱出了一种豪迈的歌声。诗的开头不说离别,只描画出这两个地方的形势和风貌。举目千里,无限依依,送别的情意自在其中了。而一开头就展开一个壮阔的境界,同一般的送别诗是不相同的。接下来两句描写离乡背井,已有一重别绪,彼此在客居中话别,又多了一重别绪:其中真有无限凄恻。再接下去五六两句,境界又从狭小转为宏大,情调从凄恻转为豪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远离分不开真正的知己,只要同在四海之内,就是天涯地角也如同近在邻居一样,我们一秦一蜀又算得什么呢!诗人高尚的志趣远远超出流俗的常情,诗人广阔的襟怀真的可以囊括世界;诗的气势到此又掀起更大的波澜,显出诗人的绝大笔力。从这里不难感受到盛唐送别诗有一股新鲜的气息。王勃作为初唐较早出现的诗歌大革新大发展的开拓者。首先,他们反对唐初那种从六朝承袭下来的浮艳的诗风。诗歌都显得很有骨气,刚健不闻,可见他是有意识地改革诗坛的弊病,提倡刚健的诗风的。这首诗送别诗质朴雄浑,横溢奔放,格调高昂,健康向上,一扫离别诗的哀愁之调。让当时的人们闻之耳目一新。这种诗风尔后就大大发展起来,成为盛唐诗坛的一种主导的风格。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以七绝作品为例,分析盛唐送别诗的特点。

    正确答案: 王维的送别诗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送元二使安西》,亦称《渭城曲》。诗前两句写景,热烈美好,春意盎然;后两句抒情,情意绵绵,依恋感伤。临别时刻频频劝酒,干了一杯,更尽一杯,将深情厚谊倾注在杯杯美酒中,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影响很大,后来被谱成了《阳关三叠》,更是深情绵邈,荡气回肠,广为传唱。
    诗人高适写过一首《别董大》,在昏暗、寒冷、迷茫、凄清的背景下,诗人送朋友远去。后两句变哀怨、为开朗,改惆怅为振作,化消极为进取;劝朋友不要为离别而难过,在未来的人生路上还会结识许多新的知心朋友。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二句,变哀怨为开朗,改惆怅为振作,化消极为进取,显示了友谊的深厚和襟怀的旷达,造语平常而含义警拔.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试以作品为例,分析盛唐送别诗的特点?

    正确答案: 盛唐诗人王维送别诗中最脍炙人口的要数《宋元二使安西》,亦称《谓城曲》。诗曰:渭城朝雨邑轻尘,客舍轻轻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诗前两句写景,热烈美好,春意盎然;后两句抒情,情意绵绵,依恋感伤。临别时刻频频劝酒,干了一杯,更尽一杯,将深情厚谊倾注在杯杯美酒中,因为“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首诗影响很大,后来被谱成了名曲《阳关三叠》,更是深情缅邈,荡气回肠,广为传唱。诗人高适写过一首《别董大》,与王维的《送元而使安西》相比,同是七绝,同样是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但给人的感觉却迥然不同。诗曰:千里黄云百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两句写在昏暗、寒冷、迷茫、凄清的背景下,诗人送朋友远去。后两句变哀怨为开朗,化消极为进取;这里既是对朋友热情的赞美,又是一种深情的劝慰,显示了友谊的深厚和襟怀的旷达,造语平常尔含意警拔。 盛唐诗人中被誉为“千古诗人之冠”的李白,写过一首《赠汪伦》的诗,读了让人齿颊留香。诗曰: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前两句叙事,简洁明了;后两句抒情,用常得奇。
    李白另一首送别诗《黄河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诗曰: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前两句叙事自然,如同大白话一般;然而却是天然好诗句。后两句借景抒情,含蓄蕴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结合作品分析盛唐送别诗的特点。

    正确答案: 1、所抒发的情感在离愁中蕴含昂扬乐观、积极奋进的情绪显现在盛唐独有的精神风貌
    2、语言深入浅出浑然天成
    3、形式上以七绝或七古为多自由奔放的语言和自由解放的精神相得益彰。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