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影响教学设计的四个主要因素分别是:
教学对象;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
更多“简要说明影响教学设计的四个主要因素?”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要说明流程设计有哪些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等因素。

  • 第2题:

    简要说明影响教学设计的四个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 影响教学设计的四个主要因素分别是:
    ①教学对象。
    ②教学目标。
    ③教学策略。
    ④教学评价。

  • 第3题:

    简要说明影响预测准确度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影响预测准确度的主要因素
    1、预测环境的多变性
    2、预测者的滞后性
    3、预测资料的准确性
    4、预测方法的适宜性

  • 第4题:

    问答题
    问题(三):围绕教学目标,设计写话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2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5题:

    单选题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
    A

    B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6题:

    问答题
    简要说明流程设计有哪些影响因素?

    正确答案: 材料、工艺、设备、人员、资金和环境等因素。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7题:

    问答题
    问题(二):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5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要说明影响草坪播种量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 环境承载力、草坪用途或草坪管理强度、草种质量、播种时期及环境条件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影响教学设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影响教学设计主要因素有四个,它们分别是:教学设计的对象是谁?(教学对象);你想让学习者学会什么?(教学目标);学科内容如何能最有效地学习(教学策略)以及你如何确定学习效果的达到程度?(教学评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教学设计题: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试设计新授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新授环节设计如下:①男女分组竞赛,制作纵向单式统计图请同学们根据要求(作图时要注意画的直条一定要直,数据准确,直条要一样宽)完成统计图。男生完成1号练习纸中的城镇人数统计图,女生则完成2号练习纸中的乡村人数统计图。【设计理由】这一环节采用男女生分工合作,在合作中又有竞争意识,看男生画的好,还是女生画的好,这样在获取知识的同时,情感态度等方面都得到了发展。②引导学生在学习单式统计图的基础上,制作复式条形统计图引导学生看黑板上的两幅统计图,同桌两人一组讨论为什么要引入复式条形统计图。请同学回答给予鼓励,并补充完整:在生活中用到统计表的时候,经常会用到两个统计表的比较,复式统计表经常把两种人物或事物放在一个图中成对地对比,更为直观。【设计理由】学生在实际问题情境中,体会到复式统计图产生的必要,整个过程使学生亲身经历了知识的产生和形成的过程,突出体现了课程标准所提出的"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出发,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体验知识的发生与发展的过程"的新理念。③总结对比分析:学生通过对复式统计图的分析,进一步感受到它与单式统计图的不同,从而体会到复式统计图有着更大的作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教学设计题: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设计导入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导入环节设计:教师:今天老师上课要先点同学们的学号,请听到学号的同学喊:"到"!并起立。2号、4号、6号、8号、10号、12号,请按规律自报学号并起立。提问:现在站着的同学和坐着的同学号码有什么不同?根据什么分为奇数和偶数的?奇数偶数的区分是以是否是2的倍数为标准的。那么还有没有新的不同的分类对自然数进行分类呢?自然数还有一种新的分类方法,今天就来研究这种分类方法。新授环节设计:①分组竞赛,引入分类标准同学们按照学号是奇数还是偶数分成两组,奇数组写1、2、3、5、7、11、13的因数,偶数组写4、6、8、9、10、12、20的因数。必然是偶数组写得慢,写得慢的原因是什么。偶数组的数的因数个数多。②观察讨论观察对比两组因数的特点,按照数学小组讨论两个问题:A.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否完全相同;B.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多少,可以分几种情况。请各小组选取代表发言,结合学生的发言,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质数:一个数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素数)。合数: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其他因数的数叫做合数。③利用集合进行具体分类教师:黑板上有两个集合圈,同学们把自己的学号按照因数个数的多少填在不同的集合里,不过好像少了一个学号哦。是几号同学呢?一号。教师提问:谁知道1为何不能进入这两个集合圈?请同学回答给予鼓励,并补充:1只有它本身1个因数,这两个集合圈,就都不能进。所以,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不过,大家可别小看了这个1,本单元中,它可是占有很特殊的地位的,在进行各种题目的判断时,你首先应该想到的就是它了。根据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的多少,我们可以把自然数分为三类。即:1,质数,合数。④总结巩固教师提问:我们应该怎样去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请学生回答并补充:根据因数的个数来判断是质数还是合数,不必要把所有的因数都找出来,只要发现自然数除了1和本身还有其他的因数,不管有几个,它都是合数。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教学设计题:根据教学目标,设计新授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新授环节设计:①设置任务,引入公倍数拿出老师课前发的画有两条直线的纸。在第一条直线上找出4的倍数所在的点,画上黑点。在第二条直线上找出6的倍数所在的点,圈上小圆圈。请学生出示结果,并给以鼓励。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两条数轴,并根据学生报的数,仿效出现黑点和小圆圈。观察:从4和6的倍数中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多媒体课件演示两条数轴合并在一起,闪现12和24。我们发现有些数既是4的倍数,又是6的倍数,如果让你给这些数起个名,把它们叫做4和6的什么数呢?板书:公倍数。大家说说看,什么叫两个数的公倍数?②分组讨论,集合图表示公倍数如果让你把4的倍数、6的倍数、4和6的公倍数填在下面的图中,你会填吗?试试看。同桌两人可以讨论一下。请学生展示自己的做法,教师给予鼓励并补充。③引入最小公倍数继续集合的表示,提问为什么三个部分里都要添上省略号?4和6的公倍数还有哪些?有没有最大公倍数?有没有最小公倍数?请同学思考并作答,教师给予补充:两个数的公倍数很多,没有最大公倍数,只有最小公倍数,4和6的最小公倍数是12。【设计理由】通过亲自动手操作,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作为一个引导者,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分组讨论,培养了学生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要说明影响裂缝导流能力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1)支撑剂性质对裂缝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
    (2)地层条件对导流能力的影响
    (3)压裂液性质对裂缝导流能力的影响
    (4)流动条件对导流能力的影响
    (5)承压时间的影响

  • 第14题:

    影响教学设计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正确答案: 影响教学设计主要因素有四个,它们分别是:
    ①教学设计的对象是谁?(教学对象)。
    ②你想让学习者学会什么?(教学目标)。
    ③学科内容如何能最有效地学习(教学策略)。
    ④你如何确定学习效果的达到程度?(教学评价)。

  • 第15题:

    问答题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正确答案:
    (1)激趣导入为使学生更好地感受诗的意境,更容易理解“丁香”,以网络歌曲《丁香花》导入并附以介绍有关知识及其“美丽”“孤高”“忧愁”的个性。
    (2)作者介绍
    介绍诗人的生平更好地引导学生对于诗歌内容的理解。
    (3)赏析全诗
    ①初读全诗,整体感知
    组织学生以各种形式朗读全诗,如分组朗读、集体朗读、个别朗读等,获得初始体验。
    ②再读全诗,体会意境
    师生共同欣赏(课件展示)配乐朗诵音像作品,用视听的手段来展示诗歌意境,将诗歌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创设情境,增强学生对诗歌的主体感悟。而教师提示学生抓住几个主要意象展开联想,引导学生勾勒出“雨巷”画面,体会出诗的意境。
    ③三读全诗,感悟情感
    学生在上一环节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和富有流动的画面美,充分发挥想象力,展示他们的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在此,可鼓励学生大胆揣测诗人创作情况及情感,引导其积极思维。
    教师再做必要的创作背景促使学生对诗中所抒发的情感与追求的理解。通过合作交流,可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诗的理解,把握诗的中心形象(雨巷、丁香一样的姑娘)的象征意义。
    ④四读全诗,体会创作美
    再次指导学生把情感融入朗读中体会诗歌的“美”,品味美的意境、美的语言、美的情感,加深感悟。
    (4)拓展阅读
    引入作者的其他作品,使学生更充分的了解其情感及创作风格,通过比较联想培养学生的鉴赏和审美能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6题:

    问答题
    教学设计题:根据教学目标和重点,设计方程的解与解方程概念部分的教学并简要说明设计理由。

    正确答案: 新授部分教学环节:1.看图写方程教师通过多媒体出示图片,请同学说出从图中得到的数学信息都有哪些?能根据这幅图片列出方程吗?通过同学回答与老师补充给出答案:知道杯子重100克,水重X克,合起来是250克。列出方程来是:100+X=250。2.分组讨论求方程中的未知数教师提出问题:那么方程中的X等于多少呢?请同学们同桌两人一组进行讨论,说说你是怎么想的?讨论以后请同学陈述自己的观点。可能有以下的观点:①根据加减法之间的关系250-100=150,所以X=150。②根据数的组成100+150=250,所以X=150。③100+X=250=100+150,所以X=150。④假如在方程左右两边同时减去100,那么也可得出X=150。教师给予鼓励并引出方程的解和解方程两个概念。教师:我们说X=150是方程100+X=250的解,求未知数X的过程叫解方程。③自读探究方程的解与解方程的概念同学们自学课本找出什么叫方程的解?什么叫解方程?请同学回答,教师给予评价鼓励并补充完整:方程的解是未知数的值,它是一个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方程的解的方法是看这个数能不能使方程左右两边相等。而解方程是求未知数的过程,是一个计算过程,它的目的是求出方程的解。【设计理由】在列方程和学生分组讨论的逐步深入地学习过程下,教师引导学生通过自读探究的方法进行概念的学习与辨析,培养学生的分组合作能力以及自主学习和判断的能力。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7题:

    问答题
    教学设计题:试根据教学目标与教学重点,设计本课的导入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导入环节设计:教师通过多媒体给出整数连乘乘加的练习。13×4×6010×11-3022×6+25引导同学复习整数连乘的规律是从左到右依次计算。整数连乘乘加乘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先算乘法,再算加法或减法。教师总结:同学们已经学会了整数的连乘、乘加、乘减混合运算,在生活实际问题中,不但会有整数的问题,还有小数的计算问题,那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小数的混合运算的规律。这节课我们就来为我们学校图书馆的建设出一份力。【设计理由】温故知新的导入方法。学生的学习是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过程。通过复习学生原有知识内容中与新知识相联系的有关内容,提出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小测验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作为新旧知识联系的支点,导入新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8题:

    问答题
    依据教学目标设计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教学过程,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9题:

    问答题
    问题(三):围绕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要说明影响预测准确度的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 影响预测准确度的主要因素
    1、预测环境的多变性
    2、预测者的滞后性
    3、预测资料的准确性
    4、预测方法的适宜性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问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22分)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要说明教学中利用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的影响。

    正确答案: 来自学习结果的种种反馈信息,对学习效果有明显影响。
    一方面,学习者可以根据反馈信息调整学习活动,改进学习策略;另一方面,学习者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或避免再犯错误而增强了学习动机,从而保持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对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学习有促进作用;适当表扬的效果优于批评,所以在教学中要多给予学生表扬而非批评。
    虽然表扬和奖励对学习具有促进作用,但使用过多或者使用不当,也会产生消极作用。滥用外部奖励,不仅不能促进学习,还可能破坏学生的内在动机。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要说明影响教学设计的四个主要因素?

    正确答案: 影响教学设计的四个主要因素分别是:
    教学对象;
    教学目标;
    教学策略;
    教学评价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根据上述材料,设计该文的教学过程,并简要说明每个环节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正确答案:
    利用多媒体播放音频文件,排除生字、生词,让学生在阅读中感知节奏,同时,讲解关于“词”这种文体的基本知识和毛泽东填这首词时的时代背景及主要经历(备注:这部分知识也可以让学生在课前预习中自己查阅);理解课文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抓关键词:“立”“看”“怅”“问”“携”“忆”“恰”“记”,启发学生,开动脑筋,运用联想,细讲四幅图景“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用到的对比手法有“红”与“碧”的颜色对比,“击”与“翔”的动作对比。
    可以关键性的动词为例来讲解,也可按四幅图景的顺序来梳理,还可以按上下阙的顺序来串讲。这期间可运用多媒体,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尽可能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