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第一阶段,约5-6世纪,是中世纪音乐发展的早期阶段。政权割据后的社会各方面发展都较为缓慢,音乐上格里高利圣咏的确立及扩展使局面的统一成为了可能。
第二阶段,约11-13世纪,是中世纪音乐的盛期。社会各方面发展进入轨道,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条不紊的走入繁荣,音乐上复调音乐的兴起,使以宗教音乐为核心的西方专业音乐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民间世俗音乐逐渐活跃,新风格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体验。
第三阶段,14-15世纪初,是“新艺术”时期,围绕法国和意大利的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有的音乐史书将其划为文艺复兴早期,但我们思想上要明确,“新艺术”时期算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因而它的发展中有冲突,有扬弃,尤其是世俗音乐成为了与宗教音乐并行发展的领域,世俗音乐的多样性和表现性逐渐与宗教音乐的技巧性相结合,从而为文艺复兴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发展道路。
更多“简述中世纪宗教复调音乐的发展状况”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古典主义时期宗教音乐的发展状况?


    参考答案:

    宗教音乐发展到18世纪时已经衰败,音乐从教堂、宫廷走向市民阶层,以往的宗教体裁音乐出现在世俗的舞台上。宗教音乐特有的音乐体裁,如弥撒曲、经文歌、清唱剧等与当时歌剧音乐的创作几乎没有多大区别,它越来越深地受到世俗音乐,特别是戏剧音乐的影响,因而只有少数人继承帕勒斯特里那的复调音乐创作传统。在意大利,主要的宗教音乐作曲家实际上也是歌剧作曲家;只有法国的宗教音乐与其他国家不同,一直保持自己的传统。
    巴赫去世后,路德教会的音乐迅速衰退,当时的北德作曲家多采用半宗教半世俗的清唱剧形式进行创作。18世纪下半叶最突出的宗教音乐作曲家是埃曼纽尔·巴赫和K.H.劳恩,后者的受难康塔塔《耶稣之死》(DerTedJesu,1755)一直到19世纪末仍然十分流行。值得一提的是,18世纪末最著名的宗教音乐作品出自莫扎特和贝多芬之手。


  • 第2题:

    简述中世纪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的主要区别。(8分)


    答案:
    解析:
    世俗音乐指的是宗教音乐相对的音乐创作。世俗音乐的内容包括了爱歌、舞曲及戏曲;而宗教音乐主要是歌颂上帝,表达信徒对于上帝的虔诚、赞美;世俗音乐乐器为了巡演方便采用更方便携带的小型乐器,而宗教音乐以管风琴为主。

  • 第3题:

    从中世纪复调音乐和节奏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看中世纪宗教音乐世俗化、专业化的发展倾向。


    正确答案:复调的发展:公元9世纪,出现最早的复调音乐奥尔加农。起初,是一种平行奥尔加农,上方声部是圣咏旋律,称为主声部,主声部下方附加一个奥尔加农声部,附加声部以相距四度或五度方式平行于主声部,两个声部以四度或五度平行移动。从11世纪开始,奥尔加农在理论和实践上出现了一些变化,自由的反向、斜向进行增多,出现了声部交错或超越。12世纪,复调音乐又有新的变化,奥尔加农声部从下方声部转向上方声部,并越来越表现出流动和富于变化的装饰性格,形成花唱式的华丽奥尔加农。节奏模式的运用为复调音乐带来了新的变化。12世纪或13世纪初,第斯康特风格的复调音乐开始具有重要影响。它是音对音的织体形态,运用节奏模式,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12、13世纪还流行一种被称为孔杜克图斯的体裁形式。复调的孔杜克图斯不再依赖圣咏,而是以自创的旋律为基础。一般为二至四声部,常见为三声部,其织体特点类似于第斯康特,但更规整,各个声部节拍基本相同。每个声部都唱歌词,且各声部歌词一样。仍采用拉丁歌词,音乐表现出有规律反复的分节歌曲形式。大约1250年左右,经文歌成为中世纪晚期重要的复调体裁。13世纪最典型的经文歌是三声部,上方声部附加的歌词开始还是拉丁文的,后来一些经文歌上方两个声部歌词方言化,出现了法文经文歌,形成“复歌词”现象。由于加入方言歌词,经文歌内容渐渐世俗化。13世纪下半叶以后经文歌各声部间,逐渐出现对比,出现弗朗科经文歌和彼特罗经文歌。
    节奏的发展:大约11、12世纪左右音乐中发展出来一套节奏模式,节奏模式的节奏类型与诗歌韵律音步的节奏特征一致,有长、短两种类型,可变化出六种节奏模式,效果上都是三拍子的。13世纪的音乐理论家弗朗科提出了有量记谱法。在这种体系中,用三种重要的节奏符号,长拍、短拍、次短拍。它们之间是三分法的完整拍划分。14世纪二分法的不完整拍节奏划分逐渐占据主导,并且节奏时值不断细分。14世纪经文歌创作手段越来越复杂,促成了等节奏技术的探索和实验。
    世俗化、专业化:中世纪音乐逐渐脱离了宗教文本对它的束缚,有了艺术化的倾向。中世纪的音乐和宗教渐行渐远。音乐一开始是宗教的工具,没有独立性,逐渐在专业化、世俗化、艺术化的道路上和宗教渐行渐远,获得了地位。它发展非常艰难、缓慢。

  • 第4题:

    中世纪宗教改革推动了科学思想的发展。


    正确答案:错误

  • 第5题:

    简述早期复调音乐的形成与发展。


    正确答案: 西方早期复调音乐的形成,同西方宗教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宗教中对于音乐的执着,是导致西方复调音乐独特发展的重要根源,最初复调音乐的形成,源于对宗教圣咏的修饰,或对圣咏的具有空间想象力的扩展,多声部复调音乐的产生对于西方音乐历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个以旋律线条的纵向结合给音乐带来了一系列具有积极意义的后果:他促成了声部协和的对位准则的确立,推动了节奏和记谱理论的发展,唤醒了理性的作曲意识。12世纪以后,单声音乐的附加段和记叙咏逐渐走向衰落,多生音乐所蕴含的巨大价值和潜力却越来越显露,人们的注意力和快被复调音乐的新的思维、技术和审美特征所吸引。复调音乐形成并发展起来。
    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是产生于公元九世纪的奥尔加农,大约十二世纪出现了一种华丽奥尔加农,是奥尔加农声部在声部交错或超越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原来的下方声部转向上方声部,并表现出流动和富于变化的装饰性。到十三世纪初伴随着节奏模式的运用,为复调音乐带了新的发展,一种与华丽奥尔加农迥然不同的性的复调音乐形式迪斯康特产生了,迪斯康特是音对音的织体形态,运用节奏模式,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这与华丽奥尔加农松散的结构有很大不同。12、13世纪巴黎圣母院乐派音乐创作对复调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圣母院乐派最重要的贡献是对复调节奏在记谱和写作方面的创新,节奏模式在这里得到了广泛和更丰富的运用。复调的“康都克特”形式的出现,是一个很大的创新,它突破了在多声部中必须有一个声部使用格利高里圣咏这样一种限制,几个声部完全由作者自由写作,这位复调音乐的发展赢得了更大的空间。十三世纪后期盛行的经文歌,是圣咏与俗乐的结合,也是复调音乐世俗化的一个重要体现,经文歌德出现进一步促进了理性作曲意识的发展,13、14世纪它成为复调音乐新技术的试验地。十四世纪以法国和意大利为代表的新艺术运动,将复调音乐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世俗性的复调音乐作品大量产生,极大推动了复调音乐的发展,成为复调音乐发展的一个高峰。
    复调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两个重要的音乐后果,一是多声部音乐终止式形成,三度、六度被接受为协和音程,他们具有解决意味的反向进行到五度、八度,这是13~15世纪具有典型特征的终止式,另一个后果就是记谱法的发展,复调带了节奏的复杂化,对节奏记谱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有量记谱法”等新的记谱法的产生发展。

  • 第6题:

    中世纪兴起的复调音乐形式主要有()等。


    正确答案:奥尔加农、狄斯康特、孔特克图斯、克劳苏拉(或经文歌)

  • 第7题:

    问答题
    简述中世纪宗教复调音乐的发展状况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约5-6世纪,是中世纪音乐发展的早期阶段。政权割据后的社会各方面发展都较为缓慢,音乐上格里高利圣咏的确立及扩展使局面的统一成为了可能。
    第二阶段,约11-13世纪,是中世纪音乐的盛期。社会各方面发展进入轨道,政治、经济、和文化都有条不紊的走入繁荣,音乐上复调音乐的兴起,使以宗教音乐为核心的西方专业音乐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同时,民间世俗音乐逐渐活跃,新风格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新的体验。
    第三阶段,14-15世纪初,是“新艺术”时期,围绕法国和意大利的宗教音乐和世俗音乐,有的音乐史书将其划为文艺复兴早期,但我们思想上要明确,“新艺术”时期算是一个承前启后的过渡时期,因而它的发展中有冲突,有扬弃,尤其是世俗音乐成为了与宗教音乐并行发展的领域,世俗音乐的多样性和表现性逐渐与宗教音乐的技巧性相结合,从而为文艺复兴的发展开启了新的发展道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判断题
    中世纪宗教改革推动了科学思想的发展。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早期复调音乐的形成与发展。

    正确答案: 西方早期复调音乐的形成,同西方宗教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宗教中对于音乐的执着,是导致西方复调音乐独特发展的重要根源,最初复调音乐的形成,源于对宗教圣咏的修饰,或对圣咏的具有空间想象力的扩展,多声部复调音乐的产生对于西方音乐历史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一个以旋律线条的纵向结合给音乐带来了一系列具有积极意义的后果:他促成了声部协和的对位准则的确立,推动了节奏和记谱理论的发展,唤醒了理性的作曲意识。12世纪以后,单声音乐的附加段和记叙咏逐渐走向衰落,多生音乐所蕴含的巨大价值和潜力却越来越显露,人们的注意力和快被复调音乐的新的思维、技术和审美特征所吸引。复调音乐形成并发展起来。
    西方有记载的最早的复调音乐是产生于公元九世纪的奥尔加农,大约十二世纪出现了一种华丽奥尔加农,是奥尔加农声部在声部交错或超越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从原来的下方声部转向上方声部,并表现出流动和富于变化的装饰性。到十三世纪初伴随着节奏模式的运用,为复调音乐带了新的发展,一种与华丽奥尔加农迥然不同的性的复调音乐形式迪斯康特产生了,迪斯康特是音对音的织体形态,运用节奏模式,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这与华丽奥尔加农松散的结构有很大不同。12、13世纪巴黎圣母院乐派音乐创作对复调音乐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圣母院乐派最重要的贡献是对复调节奏在记谱和写作方面的创新,节奏模式在这里得到了广泛和更丰富的运用。复调的“康都克特”形式的出现,是一个很大的创新,它突破了在多声部中必须有一个声部使用格利高里圣咏这样一种限制,几个声部完全由作者自由写作,这位复调音乐的发展赢得了更大的空间。十三世纪后期盛行的经文歌,是圣咏与俗乐的结合,也是复调音乐世俗化的一个重要体现,经文歌德出现进一步促进了理性作曲意识的发展,13、14世纪它成为复调音乐新技术的试验地。十四世纪以法国和意大利为代表的新艺术运动,将复调音乐的发展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世俗性的复调音乐作品大量产生,极大推动了复调音乐的发展,成为复调音乐发展的一个高峰。
    复调音乐的发展产生了两个重要的音乐后果,一是多声部音乐终止式形成,三度、六度被接受为协和音程,他们具有解决意味的反向进行到五度、八度,这是13~15世纪具有典型特征的终止式,另一个后果就是记谱法的发展,复调带了节奏的复杂化,对节奏记谱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有量记谱法”等新的记谱法的产生发展。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古典主义时期宗教音乐的发展状况?

    正确答案: 宗教音乐发展到18世纪时已经衰败,音乐从教堂、宫廷走向市民阶层,以往的宗教体裁音乐出现在世俗的舞台上。宗教音乐特有的音乐体裁,如弥撒曲、经文歌、清唱剧等与当时歌剧音乐的创作几乎没有多大区别,它越来越深地受到世俗音乐,特别是戏剧音乐的影响,因而只有少数人继承帕勒斯特里那的复调音乐创作传统。在意大利,主要的宗教音乐作曲家实际上也是歌剧作曲家;只有法国的宗教音乐与其他国家不同,一直保持自己的传统。
    巴赫去世后,路德教会的音乐迅速衰退,当时的北德作曲家多采用半宗教半世俗的清唱剧形式进行创作。18世纪下半叶最突出的宗教音乐作曲家是埃曼纽尔·巴赫和K.H.劳恩,后者的受难康塔塔《耶稣之死》(DerTedJesu,1755)一直到19世纪末仍然十分流行。值得一提的是,18世纪末最著名的宗教音乐作品出自莫扎特和贝多芬之手。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世界三大宗教的发展状况,谈谈对宗教文化的认识。

    正确答案:
    基督教与伊斯兰教、佛教并称为世界三大宗教。
    (1)佛教
    ①佛教的产生
    佛教约创立于公元前6世纪,在世界各大宗教中,佛教创立的时间最早,创始人名悉达多·乔达摩,佛徒尊称其为“释迦牟尼”(意即“释迦族的圣人”)。
    ②佛教在印度的发展
    佛教在其发祥地印度的发展,从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12世纪大约有1800年的历史,大致可分为原始佛教时期及部派佛教时期、大乘佛教时期、密乘佛教时期。
    ③佛教在中国的发展
    中国佛教包容了北传佛教、南传佛教和藏传佛教三大体系,全面继承了印度三个时期的佛教。世界上完整的佛教在中国,世界上完整的佛教经典也都在中国。
    总之,佛教诞生在印度,发展在中国。
    (2)伊斯兰教
    伊斯兰为阿拉伯语的音译,本意为“顺服”,即顺服唯一的安拉,伊斯兰教创建于7世纪初,创始人为穆罕默德,伊斯兰教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中亚、南亚和东南亚等地区,在伊朗等国被定为国教,唐永徽二年(651年)传入中国。
    (3)基督教
    基督教,即信奉耶稣基督为救世主之各教派的统称。公元1世纪由巴勒斯坦拿撒勒人耶稣创立。在基督教发展的历史上,发生过两次大的分裂,因而形成三大教派。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文艺复兴时期复调音乐的发展?

    正确答案: 复调音乐始于9世纪的奥尔加农,12世纪出现了装饰奥尔加农和狄斯康特,13世纪产生了经文歌和卡农曲等,直到14世纪出现了对位法,复调音乐才进入规范化时期,这一时期与法国“新艺术”相对应,可以在马肖的作品和意大利牧歌中看到三声部复调的形态;15--16世纪复调音乐进入声乐复调的盛期。我们可以把文艺复兴时期的复调音乐发展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阶段(15世纪初):勃艮第乐派,代表作曲家杜费、班舒瓦
    2、第二阶段(15世纪中后期):佛兰德斯乐派,代表作曲家奥克冈、若斯坎、拉索
    3、第三阶段(16世纪中叶):罗马乐派,代表作曲家帕勒斯特里那
    4、第四阶段(16世纪下半叶):威尼斯乐派,代表作曲家维拉尔特、A.加布里埃利、G.加布里埃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从9世纪末到12世纪下半叶复调音乐的发展


    参考答案:

    9世纪末,正当圣咏的记谱开始增多时,同时唱两个不同音高的现象便出现了。这种唱法被称作“奥尔加农”,它是西方复调音乐的祖先。最早的奥尔加农是在即兴演唱中产生的。大约850年(一说为900年)出现了《音乐手册》和《学习手册》这两篇最早解释这种现象的著作,其中谈到了两种形式的奥尔加农,一种是四度的,另一种是五度的,新加的声部都在圣咏的下方。五度的奥尔加农是严格平行的,而四度的却是在平行中混合了斜向和反向的运动。奥尔加农声部必须经常保持稳定,用谨慎的速度和正确的音程演唱,才能避免不好的三全音音响,并使结属处的同度汇合更加顺利。八度重叠在这两种奥尔加农中都是允许的。11世纪末出现了一种与过去很不相同的奥尔加农,它以四、五、八度的混合为基础。两个声部时而对比,时而平行,反向进行更多。开始与结束的音总是处在同度或八度上,奥尔加农声部也从圣咏的下方移到了上方。变得越来越突出和独立了。虽然在当时的大部分例子中,声部的移动都是音对音的,但是也有奥尔加农声部的附加音增多的例子。12世纪初,一些包含复调比较多的乐谱抄本来自法国南部阿奎坦地区的圣玛蒂亚修道院,所以那里的复调也叫圣玛蒂亚复调。这些复调的词曲都十分精致,声部的配合也相当密切。奥尔加农声部不仅位于圣咏声部之上,而且持续地与它作反向的运动。声部也经常也现交错。相比之下,奥尔加农声部更为活跃,常用一组音与圣咏声部的一个音相对。它已不再是圣咏的从属和陪伴,而是一个在旋律和节奏上都不同于圣咏的独立的线条。这种风格叫做“花腔奥尔加农”。12世纪后半叶,法国的首都马黎—带在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开始成为了一个知识和艺术的中心。在新建的巴黎圣母院中产生了一种复调音乐的传统,其深远的影响长达一百多年,这就是巴黎圣母院乐派。这个乐派的两位最杰出的作曲家就是雷奥南和佩罗坦。雷奥南既是一位作曲家,也是一位诗人。他在巴黎圣母院的附属学校接受了教育,并从12世纪80年代起在巴黎圣母院担任作曲工作。作被称为奥尔加农的最佳作者,作有《奥尔加农大全》一书。这是一部供教会主要节日的仪式(包括弥撒和日课)所用的两声部曲集,复调的部分在花腔奥尔加农和迪斯康特这两种风格之间交替。在花腔奥尔加农风格的段落中,圣咏保持在下方声部,也叫做支撑声部,用于节拍的长音符演唱。它的上方是奥尔加农声部,也叫第二声部,演唱悠长而富于装饰性的花腔乐句。两个声部均采用自由的节奏。在迪斯康特风格的段落中,支撑声部与第二声部均采用整齐、基本上是“音对音”的节奏,速度较快,并由一套“节奏式”所控制。此外,两个声部要以完全协和音程为主,并要多用反向进行。巴黎圣母院复调的第二个阶段的代表人物是佩罗担,他是迪斯康特的最佳作者,作有很多三或四声部的作品,主要是运用迪斯康特手法的段落,用它们取代了过去的两声部奥尔加农。在他的作品中,虽然有时与雷奥南采用同一首圣咏作为基础,但是在音响上已很不相同。因为圣咏上方有两个甚至三个声部,产生了更丰满的音响。声部之间有了更多的对位关系,它们时而交叉,时而重合,时而协和,时而不协和。节奏式的运用也更多和更富于变化。乐曲的篇幅更是大为扩展。


  • 第14题:

    简述中世纪思维的发展。
    (1)中世纪西方思维的发展:阿奎那得认知理论、奥卡姆的简约经济原则、安瑟林的“我怀疑,所以我知道”。
    (2)中世纪中国得思维特点:魏晋新道家的悟理、禅宗的顿悟、宋代的理学(集大成者是宋代理学家朱熹)。

  • 第15题:

    中世纪早期的复调音乐形式主要有奥尔加农、华丽奥尔加农、第斯康特。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6题:

    简述西欧中世纪儿童教育的儿童观与教育状况。


    正确答案: 第一、西欧中世纪的儿童观
    性恶论:鼓吹人生来性恶,要想净化灵魂,得到未来天堂的幸福,应当从幼年起就抑止儿童嘻笑欢闹、游戏娱乐的愿望。
    预成论:预成论否定儿童与成人差异,否认儿童身心发展的节律性、阶段性。忽视儿童的爱好及需要,对儿童的要求整齐划一,方法简单粗暴。
    第二:教育状况:
    基督教会的学前教育: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基督徒;学前教育的内容和方法:家庭熏陶、参加社会活动、欣赏音乐
    世俗封建主的学前教育:建立宫廷学校,为王宫贵族服务,主要学习“七艺”(文法、修辞学、辨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建立骑士早期教育:培养军事人才,出生至7岁培养体格道德;7岁至14岁培养骑士“七技”(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弈棋和吟诗);14至21岁侍奉领主。

  • 第17题:

    中世纪文学状况的突出特征有宗教色彩、神秘色彩、()色彩。


    正确答案:民间文学

  • 第18题:

    13世纪()的产生逐渐把中世纪复调音乐推向高峰,成为复调音乐新技术的试验地。

    • A、考普拉
    • B、迪斯康特
    • C、经文歌
    • D、奥尔加农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填空题
    中世纪文学状况的突出特征有宗教色彩、神秘色彩、()色彩。

    正确答案: 民间文学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13世纪()的产生逐渐把中世纪复调音乐推向高峰,成为复调音乐新技术的试验地。
    A

    考普拉

    B

    迪斯康特

    C

    经文歌

    D

    奥尔加农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从中世纪复调音乐和节奏体系的形成与发展看中世纪宗教音乐世俗化、专业化的发展倾向。

    正确答案: 复调的发展:公元9世纪,出现最早的复调音乐奥尔加农。起初,是一种平行奥尔加农,上方声部是圣咏旋律,称为主声部,主声部下方附加一个奥尔加农声部,附加声部以相距四度或五度方式平行于主声部,两个声部以四度或五度平行移动。从11世纪开始,奥尔加农在理论和实践上出现了一些变化,自由的反向、斜向进行增多,出现了声部交错或超越。12世纪,复调音乐又有新的变化,奥尔加农声部从下方声部转向上方声部,并越来越表现出流动和富于变化的装饰性格,形成花唱式的华丽奥尔加农。节奏模式的运用为复调音乐带来了新的变化。12世纪或13世纪初,第斯康特风格的复调音乐开始具有重要影响。它是音对音的织体形态,运用节奏模式,乐曲整体上显示出分句的结构特征。12、13世纪还流行一种被称为孔杜克图斯的体裁形式。复调的孔杜克图斯不再依赖圣咏,而是以自创的旋律为基础。一般为二至四声部,常见为三声部,其织体特点类似于第斯康特,但更规整,各个声部节拍基本相同。每个声部都唱歌词,且各声部歌词一样。仍采用拉丁歌词,音乐表现出有规律反复的分节歌曲形式。大约1250年左右,经文歌成为中世纪晚期重要的复调体裁。13世纪最典型的经文歌是三声部,上方声部附加的歌词开始还是拉丁文的,后来一些经文歌上方两个声部歌词方言化,出现了法文经文歌,形成“复歌词”现象。由于加入方言歌词,经文歌内容渐渐世俗化。13世纪下半叶以后经文歌各声部间,逐渐出现对比,出现弗朗科经文歌和彼特罗经文歌。
    节奏的发展:大约11、12世纪左右音乐中发展出来一套节奏模式,节奏模式的节奏类型与诗歌韵律音步的节奏特征一致,有长、短两种类型,可变化出六种节奏模式,效果上都是三拍子的。13世纪的音乐理论家弗朗科提出了有量记谱法。在这种体系中,用三种重要的节奏符号,长拍、短拍、次短拍。它们之间是三分法的完整拍划分。14世纪二分法的不完整拍节奏划分逐渐占据主导,并且节奏时值不断细分。14世纪经文歌创作手段越来越复杂,促成了等节奏技术的探索和实验。
    世俗化、专业化:中世纪音乐逐渐脱离了宗教文本对它的束缚,有了艺术化的倾向。中世纪的音乐和宗教渐行渐远。音乐一开始是宗教的工具,没有独立性,逐渐在专业化、世俗化、艺术化的道路上和宗教渐行渐远,获得了地位。它发展非常艰难、缓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填空题
    中世纪兴起的复调音乐形式主要有()等。

    正确答案: 奥尔加农、狄斯康特、孔特克图斯、克劳苏拉(或经文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古代社会末期的哲学与宗教状况为中世纪神学审美观的形成准备了哪些条件?

    正确答案: 古代社会末期,特别是基督纪元后数百年间的文艺、哲学、宗教的发展呈现出以下态势并给予中世纪思想以重要影响:
    首先是社会的全面危机。包括罗马帝国统治的衰落,奴隶劳动的委顿,政治上阶级和民族矛盾的加剧,思想观念的转变以及悲观颓废情绪的蔓延等,这一切为中世纪的社会和文化发展奠定了基本方向,即封建社会关系和基督教体系的日趋发展。
    其次,哲学的发展极其活跃。柏拉图主义、亚里士多德主义、斯多葛主义、伊壁鸠鲁主义、怀疑主义等多种流派风行一时,值得注意的是在柏拉图哲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柏拉图主义,它在适宜社会形势以及斯多葛主义等思潮的推动下,经过普罗提诺、奥古斯丁等人的推动,成为中世纪宗教神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再次,这一时期唯一突出的是教父们对《圣经》的研究和经院哲学家们对抽象理性的提倡促进了神学和象征主义艺术的繁荣。
    在这些基础上形成的中世纪思想文化始终存在着内在的两种冲突,即宗教精神与世俗精神、信仰主义与怀疑主义、禁欲主义与自由主义、神秘主义与理性主义等构成的二元对立。这些冲突在理论上是传统的“德谟克利特路线”和“柏拉图路线”的冲突的延续,其冲突的焦点往往集中在本体论方面,而思想立场的差异又往往是与教俗势力的冲突相联系的。中世纪的美学文艺学思想并无典型的体系,因此,有必要从神学和哲学的论述中透视相关的艺术观念。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