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若一元二次方程的系数是整数,则解为()。”相关问题
  • 第1题:

    若一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判定系数为0.81,则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可能为()。

    A. 0.81

    B.- 0.9

    C. 0.96

    D. 0.45


    正确答案:B

  • 第2题:

    若存在非整数解并且目标值______整数解的目标值,需要继续分支。


    参考答案:大于

  • 第3题:

    若码值FFH是一个整数的原码表示,则该整数的真值为(4);若码值FFH是一个整数的补码表示,则该整数的真值为(5);若码值FFH是一个整数的反码表示,则该整数的真值为(6)。

    A.127

    B.0

    C.-127

    D.-1


    正确答案:C

  • 第4题:

    若机器码采用16 bit表示,则采用补码时所能表示的最小整数为(7);采用原码时所能表示的最小整数为(8)。对于十六位的机器码1110001010000000,若它表示一个整数的原码,则这个数的真值为(9);若它表示一个整数的反码,则这个数的十六进制真值为(10);若它表示一个小数的补码时,则这个数的真值为(11)。

    A.-32768

    B.-32767

    C.-65536

    D.-65535


    正确答案:A

  • 第5题:

    初中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
    一、考题回顾



    答案:
    解析: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复习回顾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求根公式。
    提出问题: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方程中的系数之间有怎样的关系呢?
    引出课题。



    (四)小结作业
    提问:今天有什么收获?引导学生回顾: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以及推导证明过程。
    作业: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教学目标是什么?
    【参考答案】
    (1)知识与技能
    学生知道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并会应用根与系数关系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借助问题的引导,发现、归纳并证明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在探究过程中,感受由特殊到一般地认识事物的规律。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探索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激发发现规律的积极性,鼓励勇于探索的精神。

  • 第6题:

    针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与解法的一节复习课,教学目标如下:
    ①进一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②进一步了解-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配方法、公因式法、因式分解法等);
    ③会运用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④通过相关问题的讨论,在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休会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问题: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完成下列任务:
    (1)为了落实上述教学目标①、②,请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并说明设计意图;
    (2)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性解法,请设计问题串,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配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作用。


    答案:
    解析:

  • 第7题:

    针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与解法的一节复习课,教学目标如下:

    ① 进一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② 进一步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多种解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等);

    ③ 会运用判别式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④ 通过对相关问题的讨论,在理解相关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思想方法,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问题:

    根据上述教学目标,完成下列任务:

    (1)为了落实上述教学目标①②,请设计一个教学片段,并说明设计意图;(18分)

    (2)配方法是解一元二次方程的通性通法,请设计问题串,以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配方法在解一元二次方程中的作用。(12分)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方程的概念与解法的教学设计。

  • 第8题:

    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k-1)x2+2x-2=0有两个不相等实根,则k的取值范围( )。


    答案:C
    解析:

  • 第9题:

    定义,如果一元二次方程满足a+b+c=0,那么我们称这个方程为“凤凰”方程,已知是“凤凰”方程,且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A、a=b
    • B、a=c
    • C、b=c
    • D、a=b=c

    正确答案:A

  • 第10题:

    卡莱尔运用解析几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1题:

    填空题
    若已知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数据组数为15,则查相关系数临界值时用到的自由度为()

    正确答案: 13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2014内蒙古赤峰)下面属于迁移的是()。
    A

    学生学习解一元二次方程后,老师测验一元二次方程

    B

    学生学习古诗文后,老师让学生默写

    C

    学生学习欧姆定理后,老师让学生解一道需要运用欧姆定理解答的题目

    D

    学生学习一位数加法,作业是两位数加法


    正确答案: B
    解析:

  • 第13题:

    运算器在执行两个用补码表示的整数加法时,下面判断是否溢出的规则中______是正确的。

    A.两个整数相加,若最高位(符号位)有进位,则一定发生溢出

    B.两个整数相加,若结果的符号位为0,则一定发生溢出

    C.两个整数相加,若结果的符号位为1,则一定发生溢出

    D.两个同号的整数相加,若结果的符号位与加数的符号位相反,则一定发生溢出


    正确答案:D
    解析:两个同号的整数相加,若结果的符号位与加数的符号位相反,则一定发生溢出。

  • 第14题:

    若码值EB是一个整数的原码,则该整数的真值是(8);若码值EB是一个整数的反码,则该整数的真值是(9);若码值EB是一个整数的补码,则该整数的真值是(10)。

    A.235

    B.-235

    C.107

    D.-107


    正确答案:D
    解析:原码表示中最高位是符号位,其余部分是数值的绝对值。设X是EB=11101011所表示的真值,则由最高位是“1”可知X是负数,且其绝对值等于1101011=107。

  • 第15题:

    下面判断是否溢出的规则中哪个是正确的?______。

    A.两个整数相加,若最高位(符号位)有进位,则一定发生溢出

    B.两个整数相加,若结果的符号位为0,则一定发生溢出

    C.两个整数相加,若结果的符号位为1,则一定发生溢出

    D.两个同号的整数相加,若结果的符号位与加数的符号位相反,则一定发生溢出


    正确答案:D
    解析:加法时,判断有无溢出的规则是:两个同号的整数相加,若结果的符号位与加数的符号位相反,则一定发生溢出。减法时,判断有无溢出的规则是:两个异号的整数相减,若结果的符号位与被减数的符号位相反,则发生溢出。

  • 第16题:

    设r为变量X与Y的相关系数,6是Y对X的一元回归方程的回归系数,若获得的数据为:X23456Y9.27.85.43.11.3则( )。

    A.r>0

    B.r<0

    C.r=0

    D.b>0

    E.6<0


    正确答案:BE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随着x的增大,y在减小,所以相关系数和截距均为负。

  • 第17题:

    针对“一元二次方程”起始课的教学,两位老师给出了如下教学片断:

    【教师甲】

    设置问题:请同学们根据下列问题,只列出含未知数的方程:

    预设:学生会分别列出两个方程。

    教师要求学生分别整理成方程左侧降幂排序,右侧为零的形式,然后引导学生完成下面两件事: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为这类方程定义一个名称——一元二次方程。再请学生自行写出几个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并提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教师乙】

    上课开始。提问: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请你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并举出几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例子。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提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请分析两位老师引入“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设计方案的各自的特点。(15分)

    (2)在教学中,当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之后,往往通过例题、习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请针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设计不同难度的两道例题和两道练习题,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15分)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知识,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常用的教学方法、课堂导入技巧、有效数学教学以及课堂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等相关知识。

    (1)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也注重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启发式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学生在生动活泼的、主动的教学课堂中,更容易吸收知识,但也应注重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甲的教学方案,相对于乙教师来说,更加非常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针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设计不同难度的两道例题和两道练习题,题目的难度应适当,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 第18题:

    针对“一元二次方程”起始课的教学,两位老师给出了如下教学片断:

    【教师甲】

    设置问题:请同学们根据下列问题,只列出含未知数的方程:

    (1)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求正方形的边长x。

    预设:学生会分别列出两个方程。

    教师要求学生分别整理成方程左侧降幂排序,右侧为零的形式,然后引导学生完成下面两件事: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为这类方程定义一个名称——一元二次方程。再请学生自行写出几个不同的一元二次方程,并提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教师乙】

    上课开始。提问: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请你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并举出几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例子。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提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请分析两位老师引入“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设计方案的各自的特点。(15分)

    (2)在教学中,当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之后,往往通过例题、习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请针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设计不同难度的两道例题和两道练习题,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15分)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知识,初中数学课程的内容标准,常用的教学方法、课堂导入技巧、有效数学教学以及课堂教学评价与学习评价等相关知识。

    (1)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也注重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启发式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学生在生动活泼的、主动的教学课堂中,更容易吸收知识,但也应注重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主动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甲的教学方案,相对于乙教师来说,更加非常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

    (2)针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设计不同难度的两道例题和两道练习题,题目的难度应适当,目的是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 第19题:

    针对“一元二次议程”起始课的教学,两位老师给出了如下教学设计片段:
    【教师甲】
    设置问题:请同学们根据下列问题,只列出含未知数x的方程:
    (1)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2,求正方形的边长x。
    (2)长度为1的线段AB有一点C,且满足AC/AB=BC/AC,求线段AC的长x。
    预设:学生会分别列出两个方程。
    教师要求学生分别整理成方程左侧降幂排列,右侧为零的形式,然后引导学生完成下面两件事:对比”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为这类议程定义一个名称——一元二次方程。再请学生自行写出几个不同的一元二次议程,并提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教师乙】
    上课开始。提问:什么是“一元一次方程”?请你根据“一元一次方程”的定义,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并举出几个“一元二次方程”的例子。在学生举例的基础上,提炼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表达式。
    请完成下列任务:
    (1)请分析两位老师引入“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设计方案的各自的特点。
    (2)在教学中,当引入一个新的数学概念之后,往往通过例题、习题加深对概念的理解。请针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设计不同难度的两道例题和两道习题,以加深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理解。


    答案:
    解析:
    (1)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也注重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采取启发式和因材施教的教学。学生在生动活泼的、主动的教学课堂中,更容易吸收知识,但也应注重多种学习方式相结合,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同样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教师甲的做法非常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的,在教学中体现教师的组织者、引导者作用,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预设了正面的教学环境,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列出相应的方程,再逐步引进新的教学内容,对比一元一次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区别,进而引导学生总结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体现了螺旋上升课堂内容安排和预设与生成的要求,同时也充分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非常好的课堂设计。
    教师乙的做法相对教师甲来说,是有所欠缺的,没有给学生预设情境,直接让学生去生成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加大了学生接受新知识的难度,同时还不利于学生对新知识的透彻理解,虽然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但是老师的引导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概念的引入例子
    引例1:
    剪一块面积是150cm2的长方形铁片,使它的长比宽多5cm,这块铁片应如何剪?

    设长方形宽为xcm,则有x(x+5)=150整理得x2+5x-150=0。
    引例2:
    学校图书馆去年年底有图书5万册,预计到明年年底有7.2万册,求这两年的平均增长率。
    设这两年的平均增长率为x,则今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1+x)万册,明年年底的图书数是5(1+x)(1+x)=5(1+x)2万册。
    可列得方程5(1+x)2=7.2
    概念的巩固例子
    例子1:
    下列方程都是整式方程吗?其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哪些是一元二次方程?

    例子2:关于x的方程mx2-3x=x2-mx+2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什么?

  • 第20题: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数学问题“求一元二次方程实数解”的步骤通常是:分析问题,算法设计,编写程序,调试和测试程序。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1题:

    用C语言编写的求解一元二次方程的程序是系统软件。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2题:

    若已知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数据组数为15,则查相关系数临界值时用到的自由度为()


    正确答案:13

  • 第23题:

    判断题
    用计算机程序解决数学问题“求一元二次方程实数解”的步骤通常是:分析问题,算法设计,编写程序,调试和测试程序。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