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问答题【病例摘要】患者,女,19岁 。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量而至睡眠不佳,多梦易惊,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夜间入睡困难 。查体:T 36 . 5℃,P 84次/分,R 20次/分,BP 116/70mmHg 。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辅助检查: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等相鉴别 。

题目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19岁 。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量而至睡眠不佳,多梦易惊,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夜间入睡困难 。查体:T 36 . 5℃,P 84次/分,R 20次/分,BP 116/70mmHg 。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辅助检查: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等相鉴别 。

相似考题
更多“问答题【病例摘要】患者,女,19岁 。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量而至睡眠不佳,多梦易惊,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夜间入睡困难 。查体:T 36 . 5℃,P 84次/分,R 20次/分,BP 116/70mmHg 。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辅助检查: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等相鉴别 。”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例摘要】王某,女,19岁,未婚,学生。于2004年11月2日初诊。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重而致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四肢倦怠,口淡乏味,不思饮食,故来院就诊。现症见:夜间入睡困难,一般一夜睡4~5小时,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既往体健,15岁月经初潮,经量少,经色淡,无药物过敏史。查体: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16/70mmHg。其他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神经官能症相鉴别(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请与生理性不寐相鉴别(中医执业医师)。


    参考答案:患者姓名:王某 性别:女 年龄:19岁 职业:学生 婚况:未婚主诉:夜间入睡困难1个月。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重而致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四肢倦怠,口淡乏味,不思饮食,故来院就诊。现症见: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既往史、个人史、过敏史、婚育史、家族史:15岁月经初潮,经量少,经色淡。体格检查: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16/70mmHg。一般情况:神色:面色少华;形态:无异常;语声:无异常;气息:无异常;舌象:舌质淡,苔薄白。脉象:脉细无力。皮肤、黏膜、全身浅表淋巴结:无异常头部及其器官:无异常颈项:无异常胸部(胸廓、肺部、心脏、血管):无异常腹部(肝、脾):无异常二阴、脊柱四肢:无异常神经系统: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以夜间睡眠差为主症,诊断为不寐。久思伤脾,耗伤心血,心脾两虚,发为本病。患者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重,加之营养稍差等而致心脾两虚。心主血,脾为生血之源,心脾亏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睡眠不佳,多梦易醒,记忆力明显下降;气血亏虚,不能上奉清窍则头晕;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少华;脾失健运,则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为心脾气血两虚之象。中医鉴别诊断:不寐是以经常不能获得正常睡眠为临床特征的一类病证,主要表现为时间、深度的不足,轻者入睡困难,或寐而不酣,时寐时醒,或醒后不能再寐,重则彻夜不寐。不寐应与一时性失眠、生理性少寐鉴别。不寐是指单纯以失眠为主症,表现为持续的、严重的睡眠困难;若因一时性情志影响或生活环境改变引起的暂时性失眠不属病态;至于老年人早醒,亦属生理状态。西医诊断依据:1.临床症状: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等。2.查体: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16/70mmHg,营养稍差,精神疲倦。3.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西医鉴别诊断:本病当与神经官能症相鉴别,后者可伴神经衰弱等表现,但同时有情绪异常,可有忧郁、焦躁、强迫症状,相关心理量表可协助诊断。诊断:中医疾病诊断:不寐 中医证型诊断:心脾两虚西医诊断:神经衰弱治疗方案:中医治法:补益心脾,养心安神。方药:归脾汤加减。人参6g 白术10g 黄芪15g 当归12g甘草6g 远志10g 酸枣仁30g 龙眼肉12g生姜3 片大枣5 枚茯神10g 木香10g三剂,水煎服。每日一剂,早晚分服。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1.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适度运动,心理疏导。2.夜间辅助催眠药物。签名:

  • 第2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19岁。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量而至睡眠不佳,多梦易惊,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夜间入睡困难。查体:T 36. 5℃,P 84次/分,R 20次/分,BP 116/70mmHg。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辅助检查: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等相鉴别。


    参考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夜间入睡困难1个月。(2)营养稍差,精神疲倦。(3)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二、西医鉴别诊断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有神经损害的定位体征,通过详细临床或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神经系统器质性损害的证据。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 心脾亏虚,血不养心,故睡眠不佳、多梦易惊,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气血亏虚,不能上容清窍则头晕、面色少华;脾失健运则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均为心脾气血两虚之象。2. 病因病机分析 心脾亏虚,气血不足。四、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 神经衰弱。2.中医疾病诊断 不寐。3.中医辨证诊断 心脾两虚。五、中医治疗1.中医治法 补益心脾,养心安神。2.所选方剂名称 归脾汤加减。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人参6g、白术1Og、黄芪15g、当归12g、甘草6g、远志1Og、酸枣仁30g、龙眼肉12g、生姜3g、大枣5g、茯神1Og、木香1O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1.一般治疗 保持精神放松,自我减压,建立有规律的作息时间。2.心理治疗。3.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的应用。

  • 第3题:

    病例摘要:孙某,女48岁,已婚,农民。2013年2月16日初诊。患者半年前出现不易入睡,多梦易醒,心悸健忘。现症: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秘,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一时性失眠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不寐。中医证型诊断:心脾两虚。中医辨病与辨证依据:以多梦易醒,心悸健忘为主症,辨病为不寐。现症见神疲食少,伴头晕目眩,四肢倦怠,腹胀便秘,面色少华,舌淡苔薄,脉细无力,辨证为心脾两虚。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中医病证鉴别:不寐与一时性失眠有相似之处。一时性失眠有明显的诱因,如饮食不消,压力太大等,失眠症状持续时间较短,且无其他不适,不属病态。心脾两虚之不寐,持续时间较长,且有食欲不振,头晕乏力,肢倦神疲等表现。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方剂名称:归脾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白术9g,茯神9g,黄芪12g,龙眼肉12g,酸枣仁12g,人参6g,木香6g,甘草3g,当归9g,远志6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4题:

    【病例摘要】
    患者,女,65岁。
    患者平素体虚,精神欠佳,腰背酸痛已有2年有余,未及时进行医治,近月余精神明显衰退,行走需人扶助,畏寒肢冷,白天喜在户外晒太阳,面色苍白,下利清谷,尿多。
    查体:T36.7℃,P52次/分,R22次/分,BP120/85mmHg。神志清楚,精神欠佳,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
    辅助检查:查心电图提示心率52次/分,窦性心动过缓。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二度窦房传导阻滞相鉴别。


    答案:
    解析: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平素体虚,精神欠佳,腰背酸痛已有2年有余。
    (2)精神明显衰退,行走需人扶助,畏寒肢冷,白天喜在户外晒太阳,面色苍白,下利清谷,尿多。
    (3)P52次/分,神志清楚,精神欠佳。
    (4)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心率52次/分,窦性心动过缓。
    二、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二度窦房传导阻滞相鉴别。后者发生2:1窦房传导阻滞时,心率可以很慢,接近窦性心动过缓。鉴别方法是活动或注射阿托品后心率突然成倍增加,而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也可增加,但增加缓慢,且不是整倍数关系。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患者平素体虚,精神欠佳,腰背酸痛已有2年有余,畏寒肢冷,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故可诊断为虚劳。腰为肾之府,督脉贯脊络肾而督诸阳,肾阳不足,失于温煦,故腰背酸痛,畏寒肢冷;气化不及,水不化气则多尿;命门火衰,火不生土,不能蒸化腐熟水谷,故下利清谷;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均为阳气亏虚、阴寒内盛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阳气亏虚,阴寒内盛。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窦性心动过缓。
    2.中医疾病诊断 虚劳。
    3.中医辨证诊断 肾阳虚。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温补肾阳。
    2.所选方剂名称 右归丸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2熟地黄30g、山药15g、山茱萸10g、枸杞子15g、杜仲15g、菟丝子15g、附子10g、肉桂10g、当归6g、鹿角胶15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 一般不需处理,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等。
    2.药物治疗 可选用阿托品、氨茶碱或异丙肾上腺素等。
    3.心脏起搏治疗。

  • 第5题:

    患者,女,19岁。
    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量而至睡眠不佳,多梦易惊,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夜间入睡困难。
    查体: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16/70mmHg。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辅助检查: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等相鉴别。


    答案:
    解析: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夜间入睡困难1个月。
    (2)营养稍差,精神疲倦。
    (3)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二、西医鉴别诊断
    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有神经损害的定位体征,通过详细临床或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神经系统器质性损害的证据。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心脾亏虚,血不养心,故睡眠不佳、多梦易惊,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气血亏虚,不能上容清窍则头晕、面色少华;脾失健运则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均为心脾气血两虚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心脾亏虚,气血不足。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神经衰弱。
    2.中医疾病诊断 不寐。
    3.中医辨证诊断 心脾两虚。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2.所选方剂名称 归脾汤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人参6g、白术10g、黄芪15g、当归12g、甘草6g、远志10g、酸枣仁30g、龙眼肉12g、生姜3g、大枣5g、茯神10g、木香10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 保持精神放松,自我减压,建立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2.心理治疗。
    3.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的应用。

  • 第6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19岁。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量而至睡眠不佳,多梦易惊,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夜间入睡困难。查体: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16/70mmHg。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辅助检查: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等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夜间入睡困难1个月。
    (2)营养稍差,精神疲倦。
    (3)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二、西医鉴别诊断
    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有神经损害的定位体征,通过详细临床或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神经系统器质性损害的证据。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心脾亏虚,血不养心,故睡眠不佳、多梦易惊,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气血亏虚,不能上容清窍则头晕、面色少华;脾失健运则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均为心脾气血两虚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心脾亏虚,气血不足。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神经衰弱。
    2.中医疾病诊断
    不寐。
    3.中医辨证诊断
    心脾两虚。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2.所选方剂名称
    归脾汤加减。
    3.药物组成、
    剂量及煎服法人参6g、白术1Og、黄芪15g、当归12g、甘草6g、远志1Og、酸枣仁30g、龙眼肉12g、生姜3g、大枣5g、茯神1Og、木香1O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保持精神放松,自我减压,建立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2.心理治疗。
    3.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的应用。

  • 第7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19岁 。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量而至睡眠不佳,多梦易惊,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夜间入睡困难 。查体:T 36 . 5℃,P 84次/分,R 20次/分,BP 116/70mmHg 。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辅助检查: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答题要求】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65岁。患者平素体虚,精神欠佳,腰背酸痛已有2年有余,未及时进行医治,近月余精神明显衰退,行走需人扶助,畏寒肢冷,白天喜在户外晒太阳,面色苍白,下利清谷,尿多。查体:T36.7℃,P52次/分,R22次/分,BP120/85mmHg。神志清楚,精神欠佳,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辅助检查:查心电图提示心率52次/分,窦性心动过缓。 【答题要求】 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1)平素体虚,精神欠佳,腰背酸痛已有2年有余。(2)精神明显衰退,行走需人扶助,畏寒肢冷,白天喜在户外晒太阳,面色苍白,下利清谷,尿多。(3)P52次/分,神志清楚,精神欠佳。(4)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心率52次/分,窦性心动过缓。
    二、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患者平素体虚,精神欠佳,腰背酸痛已有2年有余,畏寒肢冷,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故可诊断为虚劳。腰为肾之府,督脉贯脊络肾而督诸阳,肾阳不足,失于温煦,故腰背酸痛,畏寒肢冷;气化不及,水不化气则多尿;命门火衰,火不生土,不能蒸化腐熟水谷,故下利清谷;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均为阳气亏虚、阴寒内盛之象。2.病因病机分析阳气亏虚,阴寒内盛。
    三、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窦性心动过缓。2.中医疾病诊断虚劳。3.中医辨证诊断肾阳虚。
    四、中医治疗1.中医治法温补肾阳。2.所选方剂名称右归丸加减。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熟地黄30g、山药15g、山茱萸1Og、枸杞子15g、杜仲15g、菟丝子15g、附子1Og、肉桂1Og、当归6g、鹿角胶15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五、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1.一般治疗一般不需处理,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等。2.药物治疗可选用阿托品、氨茶碱或异丙肾上腺素等。3.心脏起搏治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不昧(不寐)(40分) 例:王某,女性,19岁,未婚,学生。于2010年11月2日初诊。 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重而致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四肢倦怠,口淡乏味,不思饮食,故来院就诊。现症见:夜间入睡困难,一般一夜睡4~5小时,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既往体健,15岁月经初潮,经量少,经色淡,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16/70mmHg。其他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神经官能症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主诉:失眠多梦一月余(1分)
    现病史:女性,19岁,未婚,学生。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重而致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四肢倦怠,口淡乏味,不思饮食。现症见:夜间入睡困难,一般一夜睡4~5小时,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2分)
    既往史:无药物过敏史(1分)
    体格检查: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16/70mmHg。其他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1分)
    辅助检查:三大常规示正常(1分)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5分)
    以夜间睡眠差为主症,诊断为不寐。久思伤脾,耗伤心血,心脾两虚,发为本病。患者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重,加之营养稍差等而致心脾两虚。心主血,脾为生血之源,心脾亏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睡眠不佳,多梦易醒,记忆力明显下降;气血亏虚,不能上奉清窍则头晕;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少华;脾失健运,则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为心脾气血两虚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6分)
    1.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等。
    2.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16/70mmHg,营养稍差,精神疲倦。
    3.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鉴别诊断:(4分)
    神经官能:可伴神经衰弱等表现,但同时有情绪异常,可有忧郁、焦躁、强迫症状,相关心理量表可协助诊断。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不寐(2分)
    中医证型诊断:心脾两虚证(2分)
    西医诊断:神经衰弱(3分)
    中医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2分)
    方剂:归脾汤加减。(2分)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3分)
    人参6g白术10g黄芪15g当归12g甘草6g远志10g酸枣仁30g龙眼肉12g生姜3片大枣5枚茯神10g木香10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5分)
    1.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适度运动,心理疏导。
    2.夜间辅助催眠药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65岁 。患者近1年来无明显诱因感觉口干舌燥,烦渴多饮,尿频量多,每日排尿20次,大便干,未进行系统检查及治疗 。查体:T 36 .5℃,P 79次/分,R 19次/分,BP 138/76mmHg 。神清,形体消瘦,体有倦容,舌边尖红,苔薄黄而干,脉洪数 。辅助检查:血糖13 . Ommol/L,尿糖(++),血脂正常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某些药物引起的血糖升高相鉴别 。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65岁 。患者平素体虚,精神欠佳,腰背酸痛已有2年有余,未及时进行医治,近月余精神明显衰退,行走需人扶助,畏寒肢冷,白天喜在户外晒太阳,面色苍白,下利清谷,尿多 。查体:T 36 . 7℃,P 52次/分,R 22次/分,BP 120/85mmHg 。神志清楚,精神欠佳,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 。辅助检查:查心电图提示心率52次/分,窦性心动过缓 。【答题要求】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62岁 。患者约半年前出现大便溏薄,日行2~3次,尤以黎明前必肠鸣,腹中隐隐作痛而泻,泻后痛减,完谷不化,近20天腹泻症状加重,现症状为食少,腰膝酸软,手足不温,喜温畏寒,面色黧黑,身体瘦弱 。查体:T 36 .2℃,P 66次/分,R 16次/分,BP 110/70mmHg 。慢性病容,左下腹轻微压痛,但揉按则舒,舌质淡暗,苔薄白,脉沉细 。辅助检查:血尿常规未见异常,肝胆胰脾双肾B超未见异常 。大便常规:稀便,镜检未见异常,潜血阴性 。结肠镜:乙状结肠黏膜轻度水肿,局部充血,未见溃疡面及出血点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肠易激综合征相鉴别 。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3题:

    病例摘要:石某,女,51岁,已婚,售货员。2015年1月15日初诊。患者胃痛病史5年,近3天出现大便色黑,便溏,伴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气短,怕冷,头晕,舌质淡,脉细。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中医病证鉴别:请与痔疮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疾病诊断:便血。中医证型诊断:脾胃虚寒证。中医辨病辨证依据:以大便色黑,便溏为主症,辨病为便血。现症见腹部隐痛,喜热饮,面色不华,神倦懒言,气短,怕冷,头晕,舌质淡,脉细,辨证为脾胃虚寒证。中焦虚寒,统血无力,血溢胃肠。中医病证鉴别:痔疮属外科疾病,其大便下血特点为便时或便后出血,常伴有肛门异物感或疼痛,做肛门直肠检查时,可发现内痔或外痔,与内科所论之便血不难鉴别。治法:健脾温中,养血止血。方剂名称:黄土汤加减。药物组成、剂量、煎服方法:灶心土(先煎代水)30g,炮姜9g,白术9g,附子(先煎)9g,甘草5g,地黄9g,阿胶(烊化)9g,黄芩9g,白及9g,乌贼骨9g,三七9g,花蕊石9g。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 第14题:

    病例摘要:李某,女性,50岁。2013年8月28日初诊。近1年来常有潮热汗出,头晕耳鸣,腰痛腿软,腹冷阴坠,形寒肢冷,小便频数或失禁,带下量多,月经不调,量多或少,色淡质稀,精神萎靡,面色晦暗,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查体:T36.7℃,P82次/分,R20次/分,BP125/76mmHg。神清,精神可,面色偏白,心肺无异常。月经不调,量多或少,色淡质稀,精神萎靡,面色晦暗,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实验室检查:雌二醇(ER):4pg/ml;黄体生成素(LH):8.0IU/ml;卵泡刺激素(FSH):15.0mIU/ml。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鉴别诊断:请与子宫肌瘤相鉴别。


    参考答案:中医辨病辨证依据:经断前后,肾气渐衰。肾主骨生髓,腰为肾府,肾虚则髓海、外府失养,故头晕耳鸣,腰酸腿软;肾阳虚下焦失于温煦,故腹冷阴坠;膀胱气化失常,关门不固,故小便频数或失禁;气化失常,水湿内停,下注冲任,损伤带脉,约固无力,故带下量多;肾阳虚冲任失司,故月经不调,量多或少;血失阳气温化,故色淡质稀;肾阳虚命门火衰,中阳不振,故形寒肢冷,精神萎靡;肾阳虚肾水上泛,故面色晦暗。舌淡,苔白滑,脉沉细而迟,也为肾阳虚衰之征。西医诊断依据: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1)患者发病年龄在45到55岁之间,有绝经史;(2)有典型的自主神经系统失调症状,如潮热、汗出、失眠多梦、情绪不稳定、易疲劳;(3)实验室检查:雌二醇(ER):4pg/ml;黄体生成素(LH):80IU/ml,卵泡刺激素(FSH):15.0mIU/ml。西医鉴别诊断: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好发于30到50岁之间的育龄期女性,二者均可见不规则阴道出血,可通过妇科检查,阴道B超鉴别。诊断:中医疾病诊断:绝经前后诸证中医证候诊断:肾阳虚证西医诊断:围绝经期综合征中医治法:温肾壮阳,填精养血方剂:右归丸加减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熟地黄10g;附子9g;肉桂10g;山药20g;山茱萸15g;菟丝子30g;鹿角胶10g;枸杞子15g;当归10g;杜仲15g5剂,水煎服,日1剂,分早晚两次温热服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1.心理治疗:精神状态明显不佳,影响T作和生活时,可适当应用艾司唑仑镇静、谷维素调节自主神经功能。2.激素替代疗法(HRT):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是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减少引起,HRT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采取的临床医疗措施,科学、合理、规范的用药并定期检测,HRT的有益作用将超过其潜在的害处。3.非激素疗法,补钙治疗等。

  • 第15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65岁。患者平素体虚,精神欠佳,腰背酸痛已有2年有余,未及时进行医治,近月余精神明显衰退,行走需人扶助,畏寒肢冷,白天喜在户外晒太阳,面色苍白,下利清谷,尿多。查体:T 36. 7℃,P 52次/分,R 22次/分,BP 120/85mmHg。神志清楚,精神欠佳,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辅助检查:查心电图提示心率52次/分,窦性心动过缓。【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二度窦房传导阻滞相鉴别。


    参考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平素体虚,精神欠佳,腰背酸痛已有2年有余。(2)精神明显衰退,行走需人扶助,畏寒肢冷,白天喜在户外晒太阳,面色苍白,下利清谷,尿多。(3)P 52次/分,神志清楚,精神欠佳。(4)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心率52次/分,窦性心动过缓。二、西医鉴别诊断本病应与二度窦房传导阻滞相鉴别。后者发生2:1窦房传导阻滞时,心率可以很慢,接近窦性心动过缓。鉴别方法是活动或注射阿托品后心率突然成倍增加,而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也可增加,但增加缓慢,且不是整倍数关系。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 患者平素体虚,精神欠佳,腰背酸痛已有2年有余,畏寒肢冷,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故可诊断为虚劳。腰为肾之府,督脉贯脊络肾而督诸阳,肾阳不足,失于温煦,故腰背酸痛,畏寒肢冷;气化不及,水不化气则多尿;命门火衰,火不生土,不能蒸化腐熟水谷,故下利清谷;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均为阳气亏虚、阴寒内盛之象。2.病因病机分析 阳气亏虚,阴寒内盛。四、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 窦性心动过缓。2.中医疾病诊断 虚劳。3.中医辨证诊断 肾阳虚。五、中医治疗1.中医治法 温补肾阳。2.所选方剂名称 右归丸加减。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熟地黄30g、山药15g、山茱萸1Og、枸杞子15g、杜仲15g、菟丝子15g、附子1Og、肉桂1Og、当归6g、鹿角胶15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1.一般治疗 一般不需处理,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等。2.药物治疗 可选用阿托品、氨茶碱或异丙肾上腺素等。3.心脏起搏治疗。

  • 第16题:

    【病例摘要】
    患者,女,37岁。
    患者于1个月前分娩后,出现大便干结,4~5天1次。
    现症:大便已4日未下,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口唇色淡,眼睑结膜苍白,食少纳呆,小便正常,无发热恶寒及异常出汗。
    查体:T36.5℃,P70次/分,R16次/分,BP100/70mmHg。营养欠佳,表情疲惫,睑结膜苍白,肠鸣音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
    辅助检查:WBC5.5×10/L,Hb10g/L,RBC3×10/L,N0.62,L0.37,E0.01;二便常规未见异常,肝胆胰脾双肾膀胱子宫B超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肠梗阻相鉴别。


    答案:
    解析: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大便干结30天。
    (2)营养欠佳,表情疲惫,睑结膜苍白,肠鸣音正常。
    (3)血常规:WBC5.5×10/L,Hb10g/L,RBC3×10/L,N0.62,L0.37,E0.01。
    二、西医鉴别诊断
    肠梗阻虽有便秘症状,但还有腹痛、腹胀、呕吐,腹部可见肠型或蠕动波,有压痛、反跳痛,腹平片可见液平,以此可以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患者血虚精枯,肠道失润,故大便干结,血虚不能上容于面,则面色无华、口唇色淡、眼睑结膜苍白;清窍、心神失养则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均为血虚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血虚精枯,肠道失润。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①功能性便秘;②失血性贫血。
    2.中医疾病诊断 便秘。
    3.中医辨证诊断 血虚型。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养血润燥。
    2.所选方剂名称 润肠丸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当归20g、生地黄10g、麻仁15g、桃仁9g、枳壳9g、生首乌15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饮食治疗适当摄入粗制全食,多食高含食物纤维的蔬菜水果,适当增加饮水量。
    2.精神和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指定时排便锻炼。
    3.加强体育锻炼早晚按摩腹部。
    4.生物反馈疗法。
    5.药物治疗促胃肠动力药。

  • 第17题:

    不昧(不寐)(40分) 例:王某,女性,19岁,未婚,学生。于2010年11月2日初诊。 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重而致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四肢倦怠,口淡乏味,不思饮食,故来院就诊。现症见:夜间入睡困难,一般一夜睡4~5小时,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既往体健,15岁月经初潮,经量少,经色淡,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16/70mmHg。其他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神经官能症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主诉:失眠多梦一月余(1分)
    现病史:女性,19岁,未婚,学生。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重而致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四肢倦怠,口淡乏味,不思饮食。现症见:夜间入睡困难,一般一夜睡4~5小时,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2分)
    既往史:无药物过敏史(1分)
    体格检查: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16/70mmHg。其他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1分)
    辅助检查:三大常规示正常(1分)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5分)
    以夜间睡眠差为主症,诊断为不寐。久思伤脾,耗伤心血,心脾两虚,发为本病。患者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重,加之营养稍差等而致心脾两虚。心主血,脾为生血之源,心脾亏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睡眠不佳,多梦易醒,记忆力明显下降;气血亏虚,不能上奉清窍则头晕;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少华;脾失健运,则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为心脾气血两虚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6分)
    1.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等。
    2.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16/70mmHg,营养稍差,精神疲倦。
    3.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鉴别诊断:(4分)
    神经官能:可伴神经衰弱等表现,但同时有情绪异常,可有忧郁、焦躁、强迫症状,相关心理量表可协助诊断。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不寐(2分)
    中医证型诊断:心脾两虚证(2分)
    西医诊断:神经衰弱(3分)
    中医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2分)
    方剂:归脾汤加减。(2分)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3分)
    人参6g白术10g黄芪15g当归12g甘草6g远志10g酸枣仁30g龙眼肉12g生姜3片大枣5枚茯神10g木香10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5分)
    1.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适度运动,心理疏导。
    2.夜间辅助催眠药物。

  • 第18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37岁。患者于1个月前分娩后,出现大便干结,4~5天1次。现症:大便已4日未下,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口唇色淡,眼睑结膜苍白,食少纳呆,小便正常,无发热恶寒及异常出汗。查体:T36.5℃,P70次/分,R16次/分,BP100/70mmHg。营养欠佳,表情疲惫,睑结膜苍白,肠鸣音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辅助检查:WBC5.5×109/L,Hb1Og/L,RBC3×1O12/L,NO.62,LO.37,EO.01;二便常规未见异常,肝胆胰脾双肾膀胱子宫B超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肠梗阻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大便干结30天。
    (2)营养欠佳,表情疲惫,睑结膜苍白,肠鸣音正常。
    (3)血常规:WBC5.5×109/L,Hb1Og/L,RBC3×1012/L,NO.62,LO.37,E0.01。
    二、西医鉴别诊断
    肠梗阻虽有便秘症状,但还有腹痛、腹胀、呕吐,腹部可见肠型或蠕动波,有压痛、反跳痛,腹平片可见液平,以此可以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患者血虚精枯,肠道失润,故大便干结,血虚不能上容于面,则面色无华、口唇色淡、眼睑结膜苍白;清窍、心神失养则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均为血虚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血虚精枯,肠道失润。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①功能性便秘;②失血性贫血。
    2.中医疾病诊断便秘。
    3.中医辨证诊断血虚型。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养血润燥。
    2.所选方剂名称润肠丸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当归20g、生地黄1Og、麻仁15g、桃仁9g、枳壳9g、生首乌15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饮食治疗适当摄入粗制全食,多食高含食物纤维的蔬菜水果,适当增加饮水量。
    2.精神和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指定时排便锻炼。
    3.加强体育锻炼早晚按摩腹部。
    4.生物反馈疗法。
    5.药物治疗促胃肠动力药。

  • 第19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19岁。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量而至睡眠不佳,多梦易惊,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夜间入睡困难。查体: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16/70mmHg。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辅助检查: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等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夜间入睡困难1个月。
    (2)营养稍差,精神疲倦。
    (3)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二、西医鉴别诊断
    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有神经损害的定位体征,通过详细临床或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神经系统器质性损害的证据。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心脾亏虚,血不养心,故睡眠不佳、多梦易惊,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气血亏虚,不能上容清窍则头晕、面色少华;脾失健运则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均为心脾气血两虚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心脾亏虚,气血不足。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神经衰弱。
    2.中医疾病诊断
    不寐。
    3.中医辨证诊断
    心脾两虚。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2.所选方剂名称
    归脾汤加减。
    3.药物组成、
    剂量及煎服法人参6g、白术1Og、黄芪15g、当归12g、甘草6g、远志1Og、酸枣仁30g、龙眼肉12g、生姜3g、大枣5g、茯神1Og、木香1O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保持精神放松,自我减压,建立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2.心理治疗。
    3.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的应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37岁。患者于1个月前分娩后,出现大便干结,4~5天1次。现症:大便已4日未下,面色无华,头晕目眩,心悸气短,口唇色淡,眼睑结膜苍白,食少纳呆,小便正常,无发热恶寒及异常出汗。查体:T36.5℃,P70次/分,R16次/分,BP100/70mmHg。营养欠佳,表情疲惫,睑结膜苍白,肠鸣音正常,舌质淡,苔薄白,脉细。辅助检查:WBC5.5×109/L,Hb1Og/L,RBC3×1O12/L,NO.62,LO.37,EO.01;二便常规未见异常,肝胆胰脾双肾膀胱子宫B超未见异常,心电图正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肠梗阻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大便干结30天。
    (2)营养欠佳,表情疲惫,睑结膜苍白,肠鸣音正常。
    (3)血常规:WBC5.5×109/L,Hb1Og/L,RBC3×1012/L,NO.62,LO.37,E0.01。
    二、西医鉴别诊断
    肠梗阻虽有便秘症状,但还有腹痛、腹胀、呕吐,腹部可见肠型或蠕动波,有压痛、反跳痛,腹平片可见液平,以此可以鉴别。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患者血虚精枯,肠道失润,故大便干结,血虚不能上容于面,则面色无华、口唇色淡、眼睑结膜苍白;清窍、心神失养则头晕目眩、心悸气短;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均为血虚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血虚精枯,肠道失润。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①功能性便秘;②失血性贫血。
    2.中医疾病诊断便秘。
    3.中医辨证诊断血虚型。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养血润燥。
    2.所选方剂名称润肠丸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当归20g、生地黄1Og、麻仁15g、桃仁9g、枳壳9g、生首乌15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饮食治疗适当摄入粗制全食,多食高含食物纤维的蔬菜水果,适当增加饮水量。
    2.精神和行为疗法行为疗法指定时排便锻炼。
    3.加强体育锻炼早晚按摩腹部。
    4.生物反馈疗法。
    5.药物治疗促胃肠动力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40岁 。近1个月来,因于家人生气,晚间入睡困难,且醒后不能再寐,伴急躁易怒,头昏胀痛,口苦,大便干 。为求系统检查与治疗,来我院就诊 。现症见:入睡困难,醒后不能再寐,伴急躁易怒,头昏胀痛,口苦,大便干 。查体:T 36 .5℃,P 76次/分,R 20次/分,BP 120/80mmHg 。神志清楚,情绪微激动,舌质红,苔薄黄,脉弦 。辅助检查:血尿便常规正常;甲状腺功能测定在正常范围 。心电图正常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相鉴别 。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65岁。患者平素体虚,精神欠佳,腰背酸痛已有2年有余,未及时进行医治,近月余精神明显衰退,行走需人扶助,畏寒肢冷,白天喜在户外晒太阳,面色苍白,下利清谷,尿多。查体:T36.7℃,P52次/分,R22次/分,BP120/85mmHg。神志清楚,精神欠佳,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辅助检查:查心电图提示心率52次/分,窦性心动过缓。【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二度窦房传导阻滞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平素体虚,精神欠佳,腰背酸痛已有2年有余。
    (2)精神明显衰退,行走需人扶助,畏寒肢冷,白天喜在户外晒太阳,面色苍白,下利清谷,尿多。
    (3)P52次/分,神志清楚,精神欠佳。
    (4)辅助检查:心电图提示心率52次/分,窦性心动过缓。
    二、西医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二度窦房传导阻滞相鉴别。后者发生2:1窦房传导阻滞时,心率可以很慢,接近窦性心动过缓。鉴别方法是活动或注射阿托品后心率突然成倍增加,而窦性心动过缓心率也可增加,但增加缓慢,且不是整倍数关系。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患者平素体虚,精神欠佳,腰背酸痛已有2年有余,畏寒肢冷,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故可诊断为虚劳。腰为肾之府,督脉贯脊络肾而督诸阳,肾阳不足,失于温煦,故腰背酸痛,畏寒肢冷;气化不及,水不化气则多尿;命门火衰,火不生土,不能蒸化腐熟水谷,故下利清谷;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均为阳气亏虚、阴寒内盛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阳气亏虚,阴寒内盛。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窦性心动过缓。
    2.中医疾病诊断
    虚劳。
    3.中医辨证诊断
    肾阳虚。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温补肾阳。
    2.所选方剂名称
    右归丸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熟地黄30g、山药15g、山茱萸1Og、枸杞子15g、杜仲15g、菟丝子15g、附子1Og、肉桂1Og、当归6g、鹿角胶15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
    一般不需处理,主要是针对病因进行治疗等。
    2.药物治疗
    可选用阿托品、氨茶碱或异丙肾上腺素等。
    3.心脏起搏治疗。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19岁 。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量而至睡眠不佳,多梦易惊,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夜间入睡困难 。查体:T 36 . 5℃,P 84次/分,R 20次/分,BP 116/70mmHg 。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辅助检查: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等相鉴别 。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65岁 。患者平素体虚,精神欠佳,腰背酸痛已有2年有余,未及时进行医治,近月余精神明显衰退,行走需人扶助,畏寒肢冷,白天喜在户外晒太阳,面色苍白,下利清谷,尿多 。查体:T 36 . 7℃,P 52次/分,R 22次/分,BP 120/85mmHg 。神志清楚,精神欠佳,舌质淡胖有齿痕,苔白,脉沉迟 。辅助检查:查心电图提示心率52次/分,窦性心动过缓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二度窦房传导阻滞相鉴别 。

    正确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