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单选题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位女同学主动与他交朋友,交往了几个月后,他感觉对学习有影响,主动提出分手。分手后又后悔,又提出和好,可女友不同意。为此非常痛苦,睡不好觉,看不进书去。后来在同学中有一些关于他们的传言,那女同学特别恨他,责怪是他说出去的。求助者解释了但她不信,自己有口难言,现在弄得见面谁也不理谁。感到非常内疚、自责,又无能为力。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家教严格,上学期间不想谈恋爱,但意志较薄弱。失恋后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

题目
单选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位女同学主动与他交朋友,交往了几个月后,他感觉对学习有影响,主动提出分手。分手后又后悔,又提出和好,可女友不同意。为此非常痛苦,睡不好觉,看不进书去。后来在同学中有一些关于他们的传言,那女同学特别恨他,责怪是他说出去的。求助者解释了但她不信,自己有口难言,现在弄得见面谁也不理谁。感到非常内疚、自责,又无能为力。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家教严格,上学期间不想谈恋爱,但意志较薄弱。失恋后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咨询师:你说那些传言不是你说的,那你用的着自责吗? 求助者:可传说中的事毕竟是真的。 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 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 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你想想看,如果你看见一对年轻人在那里谈恋爱,你会怎么想? 求助者:我能想象出他们结果吻,拥抱过…… 咨询师: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们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 求助者: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 咨询师:有一个人,他家有一祖传的花瓶,非常珍贵。偏偏有那么一天,他孩子的同学来玩,一不小心没拿好给摔碎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 求助者:要是我,我就会揍他,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给你打碎了。 咨询师:好,你是这么想的,可有些人就会想,如果当初我800万卖了多好,如果我花600块钱买回保险柜放起来多好,如果我一年花300元存银行的保险箱里多好,想的都是后悔的事,可哪有后悔药吃呀? 求助者:是没有。 咨询师: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 求助者:只能接受现实,可以把碎片收起来,找一个会修补古董的人修补修补,或许可以卖些钱,或者还可以把它扔掉。 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 求助者:(沉默)我好象明白该怎么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 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 求助者:我可以向她表白,每天拿一枝花,天天对她输我爱你,也可以扭头就走,再找一个? 咨询师:那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办了吗? 求助者:应该是明白了,可过了三五天还是会想,还是会烦,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咨询师: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这个问题咱们下次再讨论吧。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所举例子说明其()。
A

多话走题

B

自我开放

C

就事论事

D

启发引导


相似考题

1.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个女同学主动与他交朋友,交往了几个月后,他感觉对学习有影响,主动提出分手,分手后又后悔,又提出和好,可女友不同意,为此非常痛苦。睡不好觉,看不进去书,后来在同学中又有一些关于他们的传言,那女同学特别恨他,责怪是他说出去的。求助者解释了但她不相信,自己有口难言,现在弄得见面谁都不理谁。感到非常内疚、自责,又无能为力。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家教严格,上学期间不想谈恋爱,但意志较薄弱。失恋后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心理咨询师:你说那些传言不是你说的,那你用得着自责吗?求助者:可传言中的事毕竟是真的。心理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心理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你想想看,如果你看见一对年轻人在那里谈恋爱,你会怎么想?求助者:我能想象出他们接过吻,拥抱过…心理咨询师: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是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求助者: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心理咨询师:有一个人,他家有一祖传的花瓶,非常珍贵,偏偏有那么一天,他孩子的同学来玩,一不小心没拿好给摔碎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求助者:要是我,我就会揍他,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给打碎了。心理咨询师:好,你是这么想的,可有些人就会想,如果当初我800万卖了多好,如果我花600块钱买回保险柜放起来多好,如果我一年花300元存银行的保险箱里多好,想的都是后悔的事,可哪有后悔药吃呀?求助者:是没有。心理咨询师: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求助者:只能接受现实,可以把碎片收起来,找一个会修补古董的人修补修补,或许可以卖些钱,或者还可以把它扔掉。心理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明白该怎样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心理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求助者:我可以向她表白,每天拿着一枝花,天天对她说我爱你,也可以扭头就走,再找一个?心理咨询师:那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办了吗?求助者:应该是明白了,可过了三五天还是会想,还是会烦,想控制都控制不住。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这个问题咱们下次再讨论吧。该案例中,心理咨询师可以采用()。多选 A:合理情绪疗法B:冲击疗法C:认知行为疗法D:暴露疗法

2.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个女同学主动与他交朋友,交往了几个月后,他感觉对学习有影响,主动提出分手,分手后又后悔,又提出和好,可女友不同意,为此非常痛苦。睡不好觉,看不进去书,后来在同学中又有一些关于他们的传言,那女同学特别恨他,责怪是他说出去的。求助者解释了但她不相信,自己有口难言,现在弄得见面谁都不理谁。感到非常内疚、自责,又无能为力。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家教严格,上学期间不想谈恋爱,但意志较薄弱。失恋后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心理咨询师:你说那些传言不是你说的,那你用得着自责吗?求助者:可传言中的事毕竟是真的。心理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心理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你想想看,如果你看见一对年轻人在那里谈恋爱,你会怎么想?求助者:我能想象出他们接过吻,拥抱过…心理咨询师: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是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求助者: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心理咨询师:有一个人,他家有一祖传的花瓶,非常珍贵,偏偏有那么一天,他孩子的同学来玩,一不小心没拿好给摔碎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求助者:要是我,我就会揍他,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给打碎了。心理咨询师:好,你是这么想的,可有些人就会想,如果当初我800万卖了多好,如果我花600块钱买回保险柜放起来多好,如果我一年花300元存银行的保险箱里多好,想的都是后悔的事,可哪有后悔药吃呀?求助者:是没有。心理咨询师: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求助者:只能接受现实,可以把碎片收起来,找一个会修补古董的人修补修补,或许可以卖些钱,或者还可以把它扔掉。心理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明白该怎样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心理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求助者:我可以向她表白,每天拿着一枝花,天天对她说我爱你,也可以扭头就走,再找一个?心理咨询师:那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办了吗?求助者:应该是明白了,可过了三五天还是会想,还是会烦,想控制都控制不住。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这个问题咱们下次再讨论吧。按照埃利斯ABC理论,本案例中的B指的是()。单选 A:失恋后自责B:我不该和她发生那些事C:同学传流言D:我无法上学和同学交流

3.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个女同学主动与他交朋友,交往了几个月后,他感觉对学习有影响,主动提出分手,分手后又后悔,又提出和好,可女友不同意,为此非常痛苦。睡不好觉,看不进去书,后来在同学中又有一些关于他们的传言,那女同学特别恨他,责怪是他说出去的。求助者解释了但她不相信,自己有口难言,现在弄得见面谁都不理谁。感到非常内疚、自责,又无能为力。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家教严格,上学期间不想谈恋爱,但意志较薄弱。失恋后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心理咨询师:你说那些传言不是你说的,那你用得着自责吗?求助者:可传言中的事毕竟是真的。心理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心理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你想想看,如果你看见一对年轻人在那里谈恋爱,你会怎么想?求助者:我能想象出他们接过吻,拥抱过…心理咨询师: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是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求助者: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心理咨询师:有一个人,他家有一祖传的花瓶,非常珍贵,偏偏有那么一天,他孩子的同学来玩,一不小心没拿好给摔碎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求助者:要是我,我就会揍他,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给打碎了。心理咨询师:好,你是这么想的,可有些人就会想,如果当初我800万卖了多好,如果我花600块钱买回保险柜放起来多好,如果我一年花300元存银行的保险箱里多好,想的都是后悔的事,可哪有后悔药吃呀?求助者:是没有。心理咨询师: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求助者:只能接受现实,可以把碎片收起来,找一个会修补古董的人修补修补,或许可以卖些钱,或者还可以把它扔掉。心理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明白该怎样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心理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求助者:我可以向她表白,每天拿着一枝花,天天对她说我爱你,也可以扭头就走,再找一个?心理咨询师:那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办了吗?求助者:应该是明白了,可过了三五天还是会想,还是会烦,想控制都控制不住。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这个问题咱们下次再讨论吧。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不必强调的是()。单选 A:嫉恶如仇的道德感B:善于容纳他人C:具有强烈的责任心D:自我平衡能力

4.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个女同学主动与他交朋友,交往了几个月后,他感觉对学习有影响,主动提出分手,分手后又后悔,又提出和好,可女友不同意,为此非常痛苦。睡不好觉,看不进去书,后来在同学中又有一些关于他们的传言,那女同学特别恨他,责怪是他说出去的。求助者解释了但她不相信,自己有口难言,现在弄得见面谁都不理谁。感到非常内疚、自责,又无能为力。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家教严格,上学期间不想谈恋爱,但意志较薄弱。失恋后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心理咨询师:你说那些传言不是你说的,那你用得着自责吗?求助者:可传言中的事毕竟是真的。心理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心理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你想想看,如果你看见一对年轻人在那里谈恋爱,你会怎么想?求助者:我能想象出他们接过吻,拥抱过…心理咨询师: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是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求助者: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心理咨询师:有一个人,他家有一祖传的花瓶,非常珍贵,偏偏有那么一天,他孩子的同学来玩,一不小心没拿好给摔碎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求助者:要是我,我就会揍他,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给打碎了。心理咨询师:好,你是这么想的,可有些人就会想,如果当初我800万卖了多好,如果我花600块钱买回保险柜放起来多好,如果我一年花300元存银行的保险箱里多好,想的都是后悔的事,可哪有后悔药吃呀?求助者:是没有。心理咨询师: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求助者:只能接受现实,可以把碎片收起来,找一个会修补古董的人修补修补,或许可以卖些钱,或者还可以把它扔掉。心理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明白该怎样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心理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求助者:我可以向她表白,每天拿着一枝花,天天对她说我爱你,也可以扭头就走,再找一个?心理咨询师:那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办了吗?求助者:应该是明白了,可过了三五天还是会想,还是会烦,想控制都控制不住。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这个问题咱们下次再讨论吧。心理咨询师说“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使用了()。多选 A:具体化技术B:开放式提问C:摄入性谈话D:修饰性反问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单选题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位女同学主动与他交朋友,交往了几个月后,他感觉对学习有影响,主动提出分手。分手后又后悔,又提出和好,可女友不同意。为此非常痛苦,睡不好觉,看不进书去。后来在同学中有一些关于他们的传言,那女同学特别恨他,责怪是他说出去的。求助者解释了但她不信,自己有口难言,现在弄得见面谁也不理谁。感到非常内疚、自责,又无能为力。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家教严格,上学期间不想谈恋爱,但意志较薄弱。失恋后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相关问题
  • 第1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个女同学主动与他交朋友,交往了几个月后,他感觉对学习有影响,主动提出分手,分手后又后悔,又提出和好,可女友不同意,为此非常痛苦。睡不好觉,看不进去书,后来在同学中又有一些关于他们的传言,那女同学特别恨他,责怪是他说出去的。求助者解释了但她不相信,自己有口难言,现在弄得见面谁都不理谁。感到非常内疚、自责,又无能为力。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家教严格,上学期间不想谈恋爱,但意志较薄弱。失恋后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说那些传言不是你说的,那你用得着自责吗?
    求助者:可传言中的事毕竟是真的。
    心理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
    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
    心理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你想想看,如果你看见一对年轻人在那里谈恋爱,你会怎么想?
    求助者:我能想象出他们接过吻,拥抱过…
    心理咨询师: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是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
    求助者: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
    心理咨询师:有一个人,他家有一祖传的花瓶,非常珍贵,偏偏有那么一天,他孩子的同学来玩,一不小心没拿好给摔碎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
    求助者:要是我,我就会揍他,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给打碎了。
    心理咨询师:好,你是这么想的,可有些人就会想,如果当初我800万卖了多好,如果我花600块钱买回保险柜放起来多好,如果我一年花300元存银行的保险箱里多好,想的都是后悔的事,可哪有后悔药吃呀?
    求助者:是没有。
    心理咨询师: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
    求助者:只能接受现实,可以把碎片收起来,找一个会修补古董的人修补修补,或许可以卖些钱,或者还可以把它扔掉。
    心理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
    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明白该怎样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
    求助者:我可以向她表白,每天拿着一枝花,天天对她说我爱你,也可以扭头就走,再找一个?
    心理咨询师:那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办了吗?
    求助者:应该是明白了,可过了三五天还是会想,还是会烦,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这个问题咱们下次再讨论吧。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所举例子说明其()。单选
    A:多话走题
    B:自我开放
    C:就事论事
    D:启发引导

    答案:D
    解析:
    【考察重点】会谈方式和咨询技术【试题解析】具体化技术是参与性技术的一种,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正确地表述他的观点、所用的概念、体验到的情感及经历的事情。题干中心理咨询师说“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就是要了解求助者所谓的传言的具体情况,是一种明显的具体化。参与性技术中的提问技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类,开放式提问没有预设答案,就像问答题,封闭式提问有预设答案,就像选择题,题干中心理咨询师说“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是一种没有预设答案的开放式提问。摄入性谈话是指通过会谈了解求助者的客观背景资料,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以及求助者当前的感受、状态、咨询动机和期望等,题干中的问话即属于此种会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题干中问的是“使用的技术是()”,强调了“技术”二字,那么就对答案做了限定,即考察的是参与性技术或影响性技术,会谈方式就不符合题干的要求了。“修饰性反问”是一种脱离了具体问题,把话题引向抽象和空洞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题干中的问话是更具体的深入了解。因此本题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试题解析】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有:具有“做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的品格、有自我修复和觉察的能力(自我平衡能力)、善于容纳他人、有强烈的责任心、有自知之明。而心理咨询中咨询师要保持相对的价值中立,尊重求助者、接纳求助者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不必强调的就是“嫉恶如仇的道德感”,所以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咨询方法的选择【试题解析】咨询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咨询对象的特点、求助者存在的具体症状及出现问题的原因。本案例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由其持有的不合理认知所引起,所以有关的认知行为疗法都是较为适宜的方法。选项中的冲击疗法和暴露疗法主要适用于特定恐惧症、与焦虑有关的障碍、强迫性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一般只对那些可以有明确对象和情景的情绪反应非常剧烈的情绪障碍,该案例中的求助者的痛苦和烦恼来源于自我认知错误,较难确定刺激物,难以具体操作,因此冲击疗法和暴露疗法不太适宜。所以本题答案选A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近期和远期目标的内容和区分【试题解析】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心理咨询的目标必须属于心理学的性质,如认知、情绪、行为与个性等等。一般来说,带有活动和过程特征的认知、情绪、行为等属于具体的近期的目标,如B选项的“解决情绪困扰”。而和个性完善有关的内容则属于远期的长远的目标,如“正视/接纳现实、接纳自我、促进心理健康/心理成长/心理发展、促进人格或性格的成长/成熟、促进自我实现”等说法,都和远期目标有关。A和C都是不属于心理学性质的具体问题,不能作为心理咨询的目标,D选项属于长期目标的范畴,因此本题答案选B。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该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本案例中引起求助者痛苦事件主要是“同学之间传的流言”,就是ABC理论中的.A;求助者自身对此的看法是“我不该和女友发生那些事”,就是该理论中的B;而因此造成的情绪反应和结果就是“内疚和自责”,就是该理论中的C。所以本题答案选B。
    【考察重点】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试题解析】案例中心理咨询师说:“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是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内容反应技术是咨询师对求助者谈话内容的反馈,案例中咨询师说“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就是属于对上文求助者谈话内容的反馈。内容表达是咨询师表述自己的观点、提供自己的建议、忠告或分享自己的经验。解释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对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进行分析和阐释,上面咨询师对求助者自己没说但是同学可能想象流传的内容的过程做出了细致的分析和解释,因此用到了解释技术,同时也是表达咨询师自己的观点,也属于内容表达。而指导技术是咨询师直接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该段话中没有对求助者的指导。所以本题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咨询中沉默的类型的识别【试题解析】求助者常见的6种沉默的类型:怀疑型(不完全信任咨询师、犹豫是否要说出来),茫然型(不知说什么好、搞不清楚自己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咨询师提问失误求助者不理解),情绪型(害怕出现某种情况、为某些事羞愧或对咨询师感到气愤),思考型(正在进行包含体会、领悟、回忆或体验的自我探索),内向型(比较内向、不擅言谈),反抗型(不愿、不想接受咨询、缺乏咨询动机)。案例中求助者一共出现了两次沉默。第一处是:“心理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心理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此处的沉默源于求助者自认为不便启齿的隐私信息,其中包含着一定的羞愧的情绪体验,可以视为情绪型的沉默。第二处则表现为:“心理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明白该怎样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心理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这里则是求助者在咨询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对自己的问题有了一定的领悟之后的表现,其中包含着明显的自我探索过程,因此属于思考型的沉默。因此本题答案为BC。
    【考察重点】认知疗法咨询任务的识别【试题解析】本案例中的求助者是因为失恋后对自己恋爱经历持有的不合理评价造成的心理痛苦,咨询师也是主要针对求助者的不合理认知做了具体的修正和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接纳现实。案例中咨询师一直针对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在做工作,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共情,也没有引导求助者进行情绪宣泄;同时引导求助者不断就自身问题做自我探索和领悟分析,没有涉及“改变求助者处境”这一具体问题,所以本题答案选BC。
    【考察重点】认知疗法中改变不合理信念的具体技术【试题解析】自我管理程序是一种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要求求助者运用自我奖励和自我惩罚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行为的行为技术,案例中咨询师使用的方法与此无关。语义分析技术主要针对那些抽象的错误的自我概念,把主语和表语位置上的词语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客观化和具体化,从而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案例中使用的方法与语义分析也不相符。产婆术式辩论也具有鲜明特色,往往根据求助者的信念,按照三段论来推理产生矛盾,让求助者自行修改其错误认知,案例中咨询师使用的方法也非产婆术。案例中咨询师改变求助者信念时,是通过举例引导求助者领悟分析,得出与自己问题有关的正确结论的方式,属于一种认知重组,因此答案选D。
    【考察重点】咨询师咨询方法的作用【试题解析】案例中咨询师之所以要举例子,是根据心理咨询的原则和使用疗法的要求.帮助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针对求助者的错误信念进行修正,所以属于启发引导的过程。A和C的说法明显是错误的,B选项的“自我开放”是咨询师分享自身的情感体验或经验,而咨询师所举例子与咨询师自身无关,因此也不属于自我开放,因此本题答案选D。
    【考察重点】咨询过程中具体方法的作用【试题解析】案例中咨询师使用的任何手段都是有目的的,这种用意的确定不能脱离具体的咨询过程来讨论,必须结合举例时上下文的对话来分析。在举例之前,求助者的表述是:“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这里求助者的描述是明显的不接纳现实的表现,其中隐含着一定的错误信念,如“我当初不该做那些事”、“这些事很糟糕”等,因此咨询师举例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求助者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深化自我认识,逐步改变错误认知,最后学会接纳现实。因此从逻辑上来分析,“深化自我认识→矫正错误认知→学会接纳现实”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所以咨询师举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深化自我认识,也不仅仅是为了矫正错误认知,而是通过前两者帮助求助者学会接纳现实。所以,案例中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心理咨询师问“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时,求助者自己得出了结论:“只能接受现实。”D选项的“学会宽恕自己”与具体语境无关,因此本题答案选B。

  • 第2题:

    案例二: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5岁,在读博士研究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和女友是本科同学,大学毕业后求助者继续读硕士、博士,女友则回到家乡工作。求助者担心分处两地会影响感情,多次鼓励女友考研未果。求助者又提出早点结婚,被女友以年龄小为由拒绝了。求助者觉得女友要变心了,向父母提出退学到女友所在城市找工作,父母坚决不同意。又恳请女友辞去工作完婚,女友最终也没同意。求助者觉得女友不爱自己了,想尽各种方法企图挽回感情,女友不胜其烦,最终提出分手。求助者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女友不爱自己,内心很痛苦,情绪低落。每当想起过去的幸福时光,再看看现在,都觉得头痛,没有胃口,失眠;经常借故缺课,推掉了各种聚会。考试成绩也很不理想,还借口学习忙不联系家人。在老师同学的劝说下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懂事、听话,学习成绩优秀,人际关系良好,但个性懦弱。其父母是公务员,从小对他要求很严,在学习上期望很高。

    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多选

    A. 与女友分手
    B. 从小懂事听话
    C. 个性胆小懦弱
    D. 内心痛苦不已

    答案:A,B,C
    解析:
    知识点: 心理诊断技能 /心理评估
    分析心理问题的原因,从生理、心理和社会三个层面进行。A是社会原因,BC是心理原因。D是结果不是原因。

  • 第3题:

    案例二: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5岁,在读博士研究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和女友是本科同学,大学毕业后求助者继续读硕士、博士,女友则回到家乡工作。求助者担心分处两地会影响感情,多次鼓励女友考研未果。求助者又提出早点结婚,被女友以年龄小为由拒绝了。求助者觉得女友要变心了,向父母提出退学到女友所在城市找工作,父母坚决不同意。又恳请女友辞去工作完婚,女友最终也没同意。求助者觉得女友不爱自己了,想尽各种方法企图挽回感情,女友不胜其烦,最终提出分手。求助者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女友不爱自己,内心很痛苦,情绪低落。每当想起过去的幸福时光,再看看现在,都觉得头痛,没有胃口,失眠;经常借故缺课,推掉了各种聚会。考试成绩也很不理想,还借口学习忙不联系家人。在老师同学的劝说下前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懂事、听话,学习成绩优秀,人际关系良好,但个性懦弱。其父母是公务员,从小对他要求很严,在学习上期望很高。

    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最需要帮助求助者解决的是()。单选

    A. 个性懦弱
    B. 情绪困扰
    C. 恋爱技巧
    D. 头痛失眠

    答案:B
    解析:
    知识点: 心理咨询技能 /咨询目标
    近期目标:改变认知和行为,摆脱负面情绪。培养良好人格特征是远期目标。

  • 第4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个女同学主动与他交朋友,交往了几个月后,他感觉对学习有影响,主动提出分手,分手后又后悔,又提出和好,可女友不同意,为此非常痛苦。睡不好觉,看不进去书,后来在同学中又有一些关于他们的传言,那女同学特别恨他,责怪是他说出去的。求助者解释了但她不相信,自己有口难言,现在弄得见面谁都不理谁。感到非常内疚、自责,又无能为力。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家教严格,上学期间不想谈恋爱,但意志较薄弱。失恋后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说那些传言不是你说的,那你用得着自责吗?
    求助者:可传言中的事毕竟是真的。
    心理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
    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
    心理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你想想看,如果你看见一对年轻人在那里谈恋爱,你会怎么想?
    求助者:我能想象出他们接过吻,拥抱过…
    心理咨询师: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是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
    求助者: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
    心理咨询师:有一个人,他家有一祖传的花瓶,非常珍贵,偏偏有那么一天,他孩子的同学来玩,一不小心没拿好给摔碎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
    求助者:要是我,我就会揍他,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给打碎了。
    心理咨询师:好,你是这么想的,可有些人就会想,如果当初我800万卖了多好,如果我花600块钱买回保险柜放起来多好,如果我一年花300元存银行的保险箱里多好,想的都是后悔的事,可哪有后悔药吃呀?
    求助者:是没有。
    心理咨询师: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
    求助者:只能接受现实,可以把碎片收起来,找一个会修补古董的人修补修补,或许可以卖些钱,或者还可以把它扔掉。
    心理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
    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明白该怎样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
    求助者:我可以向她表白,每天拿着一枝花,天天对她说我爱你,也可以扭头就走,再找一个?
    心理咨询师:那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办了吗?
    求助者:应该是明白了,可过了三五天还是会想,还是会烦,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这个问题咱们下次再讨论吧。

    本案例中,求助者出现沉默,最可能的原因是()。多选
    A:困惑
    B:思考
    C:情绪
    D:想象

    答案:B,C
    解析:
    【考察重点】会谈方式和咨询技术【试题解析】具体化技术是参与性技术的一种,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正确地表述他的观点、所用的概念、体验到的情感及经历的事情。题干中心理咨询师说“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就是要了解求助者所谓的传言的具体情况,是一种明显的具体化。参与性技术中的提问技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类,开放式提问没有预设答案,就像问答题,封闭式提问有预设答案,就像选择题,题干中心理咨询师说“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是一种没有预设答案的开放式提问。摄入性谈话是指通过会谈了解求助者的客观背景资料,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以及求助者当前的感受、状态、咨询动机和期望等,题干中的问话即属于此种会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题干中问的是“使用的技术是()”,强调了“技术”二字,那么就对答案做了限定,即考察的是参与性技术或影响性技术,会谈方式就不符合题干的要求了。“修饰性反问”是一种脱离了具体问题,把话题引向抽象和空洞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题干中的问话是更具体的深入了解。因此本题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试题解析】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有:具有“做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的品格、有自我修复和觉察的能力(自我平衡能力)、善于容纳他人、有强烈的责任心、有自知之明。而心理咨询中咨询师要保持相对的价值中立,尊重求助者、接纳求助者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不必强调的就是“嫉恶如仇的道德感”,所以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咨询方法的选择【试题解析】咨询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咨询对象的特点、求助者存在的具体症状及出现问题的原因。本案例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由其持有的不合理认知所引起,所以有关的认知行为疗法都是较为适宜的方法。选项中的冲击疗法和暴露疗法主要适用于特定恐惧症、与焦虑有关的障碍、强迫性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一般只对那些可以有明确对象和情景的情绪反应非常剧烈的情绪障碍,该案例中的求助者的痛苦和烦恼来源于自我认知错误,较难确定刺激物,难以具体操作,因此冲击疗法和暴露疗法不太适宜。所以本题答案选A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近期和远期目标的内容和区分【试题解析】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心理咨询的目标必须属于心理学的性质,如认知、情绪、行为与个性等等。一般来说,带有活动和过程特征的认知、情绪、行为等属于具体的近期的目标,如B选项的“解决情绪困扰”。而和个性完善有关的内容则属于远期的长远的目标,如“正视/接纳现实、接纳自我、促进心理健康/心理成长/心理发展、促进人格或性格的成长/成熟、促进自我实现”等说法,都和远期目标有关。A和C都是不属于心理学性质的具体问题,不能作为心理咨询的目标,D选项属于长期目标的范畴,因此本题答案选B。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该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本案例中引起求助者痛苦事件主要是“同学之间传的流言”,就是ABC理论中的.A;求助者自身对此的看法是“我不该和女友发生那些事”,就是该理论中的B;而因此造成的情绪反应和结果就是“内疚和自责”,就是该理论中的C。所以本题答案选B。
    【考察重点】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试题解析】案例中心理咨询师说:“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是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内容反应技术是咨询师对求助者谈话内容的反馈,案例中咨询师说“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就是属于对上文求助者谈话内容的反馈。内容表达是咨询师表述自己的观点、提供自己的建议、忠告或分享自己的经验。解释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对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进行分析和阐释,上面咨询师对求助者自己没说但是同学可能想象流传的内容的过程做出了细致的分析和解释,因此用到了解释技术,同时也是表达咨询师自己的观点,也属于内容表达。而指导技术是咨询师直接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该段话中没有对求助者的指导。所以本题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咨询中沉默的类型的识别【试题解析】求助者常见的6种沉默的类型:怀疑型(不完全信任咨询师、犹豫是否要说出来),茫然型(不知说什么好、搞不清楚自己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咨询师提问失误求助者不理解),情绪型(害怕出现某种情况、为某些事羞愧或对咨询师感到气愤),思考型(正在进行包含体会、领悟、回忆或体验的自我探索),内向型(比较内向、不擅言谈),反抗型(不愿、不想接受咨询、缺乏咨询动机)。案例中求助者一共出现了两次沉默。第一处是:“心理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心理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此处的沉默源于求助者自认为不便启齿的隐私信息,其中包含着一定的羞愧的情绪体验,可以视为情绪型的沉默。第二处则表现为:“心理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明白该怎样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心理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这里则是求助者在咨询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对自己的问题有了一定的领悟之后的表现,其中包含着明显的自我探索过程,因此属于思考型的沉默。因此本题答案为BC。
    【考察重点】认知疗法咨询任务的识别【试题解析】本案例中的求助者是因为失恋后对自己恋爱经历持有的不合理评价造成的心理痛苦,咨询师也是主要针对求助者的不合理认知做了具体的修正和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接纳现实。案例中咨询师一直针对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在做工作,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共情,也没有引导求助者进行情绪宣泄;同时引导求助者不断就自身问题做自我探索和领悟分析,没有涉及“改变求助者处境”这一具体问题,所以本题答案选BC。
    【考察重点】认知疗法中改变不合理信念的具体技术【试题解析】自我管理程序是一种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要求求助者运用自我奖励和自我惩罚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行为的行为技术,案例中咨询师使用的方法与此无关。语义分析技术主要针对那些抽象的错误的自我概念,把主语和表语位置上的词语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客观化和具体化,从而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案例中使用的方法与语义分析也不相符。产婆术式辩论也具有鲜明特色,往往根据求助者的信念,按照三段论来推理产生矛盾,让求助者自行修改其错误认知,案例中咨询师使用的方法也非产婆术。案例中咨询师改变求助者信念时,是通过举例引导求助者领悟分析,得出与自己问题有关的正确结论的方式,属于一种认知重组,因此答案选D。
    【考察重点】咨询师咨询方法的作用【试题解析】案例中咨询师之所以要举例子,是根据心理咨询的原则和使用疗法的要求.帮助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针对求助者的错误信念进行修正,所以属于启发引导的过程。A和C的说法明显是错误的,B选项的“自我开放”是咨询师分享自身的情感体验或经验,而咨询师所举例子与咨询师自身无关,因此也不属于自我开放,因此本题答案选D。
    【考察重点】咨询过程中具体方法的作用【试题解析】案例中咨询师使用的任何手段都是有目的的,这种用意的确定不能脱离具体的咨询过程来讨论,必须结合举例时上下文的对话来分析。在举例之前,求助者的表述是:“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这里求助者的描述是明显的不接纳现实的表现,其中隐含着一定的错误信念,如“我当初不该做那些事”、“这些事很糟糕”等,因此咨询师举例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求助者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深化自我认识,逐步改变错误认知,最后学会接纳现实。因此从逻辑上来分析,“深化自我认识→矫正错误认知→学会接纳现实”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所以咨询师举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深化自我认识,也不仅仅是为了矫正错误认知,而是通过前两者帮助求助者学会接纳现实。所以,案例中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心理咨询师问“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时,求助者自己得出了结论:“只能接受现实。”D选项的“学会宽恕自己”与具体语境无关,因此本题答案选B。

  • 第5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个女同学主动与他交朋友,交往了几个月后,他感觉对学习有影响,主动提出分手,分手后又后悔,又提出和好,可女友不同意,为此非常痛苦。睡不好觉,看不进去书,后来在同学中又有一些关于他们的传言,那女同学特别恨他,责怪是他说出去的。求助者解释了但她不相信,自己有口难言,现在弄得见面谁都不理谁。感到非常内疚、自责,又无能为力。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家教严格,上学期间不想谈恋爱,但意志较薄弱。失恋后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说那些传言不是你说的,那你用得着自责吗?
    求助者:可传言中的事毕竟是真的。
    心理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
    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
    心理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你想想看,如果你看见一对年轻人在那里谈恋爱,你会怎么想?
    求助者:我能想象出他们接过吻,拥抱过…
    心理咨询师: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是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
    求助者: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
    心理咨询师:有一个人,他家有一祖传的花瓶,非常珍贵,偏偏有那么一天,他孩子的同学来玩,一不小心没拿好给摔碎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
    求助者:要是我,我就会揍他,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给打碎了。
    心理咨询师:好,你是这么想的,可有些人就会想,如果当初我800万卖了多好,如果我花600块钱买回保险柜放起来多好,如果我一年花300元存银行的保险箱里多好,想的都是后悔的事,可哪有后悔药吃呀?
    求助者:是没有。
    心理咨询师: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
    求助者:只能接受现实,可以把碎片收起来,找一个会修补古董的人修补修补,或许可以卖些钱,或者还可以把它扔掉。
    心理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
    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明白该怎样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
    求助者:我可以向她表白,每天拿着一枝花,天天对她说我爱你,也可以扭头就走,再找一个?
    心理咨询师:那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办了吗?
    求助者:应该是明白了,可过了三五天还是会想,还是会烦,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这个问题咱们下次再讨论吧。

    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认可的近期咨询目标是()。单选
    A:消除同学误会
    B:解决情绪困扰
    C:恢复恋爱关系
    D:促进自我实现

    答案:B
    解析:
    【考察重点】会谈方式和咨询技术【试题解析】具体化技术是参与性技术的一种,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正确地表述他的观点、所用的概念、体验到的情感及经历的事情。题干中心理咨询师说“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就是要了解求助者所谓的传言的具体情况,是一种明显的具体化。参与性技术中的提问技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类,开放式提问没有预设答案,就像问答题,封闭式提问有预设答案,就像选择题,题干中心理咨询师说“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是一种没有预设答案的开放式提问。摄入性谈话是指通过会谈了解求助者的客观背景资料,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以及求助者当前的感受、状态、咨询动机和期望等,题干中的问话即属于此种会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题干中问的是“使用的技术是()”,强调了“技术”二字,那么就对答案做了限定,即考察的是参与性技术或影响性技术,会谈方式就不符合题干的要求了。“修饰性反问”是一种脱离了具体问题,把话题引向抽象和空洞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题干中的问话是更具体的深入了解。因此本题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试题解析】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有:具有“做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的品格、有自我修复和觉察的能力(自我平衡能力)、善于容纳他人、有强烈的责任心、有自知之明。而心理咨询中咨询师要保持相对的价值中立,尊重求助者、接纳求助者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不必强调的就是“嫉恶如仇的道德感”,所以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咨询方法的选择【试题解析】咨询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咨询对象的特点、求助者存在的具体症状及出现问题的原因。本案例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由其持有的不合理认知所引起,所以有关的认知行为疗法都是较为适宜的方法。选项中的冲击疗法和暴露疗法主要适用于特定恐惧症、与焦虑有关的障碍、强迫性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一般只对那些可以有明确对象和情景的情绪反应非常剧烈的情绪障碍,该案例中的求助者的痛苦和烦恼来源于自我认知错误,较难确定刺激物,难以具体操作,因此冲击疗法和暴露疗法不太适宜。所以本题答案选A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近期和远期目标的内容和区分【试题解析】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心理咨询的目标必须属于心理学的性质,如认知、情绪、行为与个性等等。一般来说,带有活动和过程特征的认知、情绪、行为等属于具体的近期的目标,如B选项的“解决情绪困扰”。而和个性完善有关的内容则属于远期的长远的目标,如“正视/接纳现实、接纳自我、促进心理健康/心理成长/心理发展、促进人格或性格的成长/成熟、促进自我实现”等说法,都和远期目标有关。A和C都是不属于心理学性质的具体问题,不能作为心理咨询的目标,D选项属于长期目标的范畴,因此本题答案选B。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该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本案例中引起求助者痛苦事件主要是“同学之间传的流言”,就是ABC理论中的.A;求助者自身对此的看法是“我不该和女友发生那些事”,就是该理论中的B;而因此造成的情绪反应和结果就是“内疚和自责”,就是该理论中的C。所以本题答案选B。
    【考察重点】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试题解析】案例中心理咨询师说:“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是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内容反应技术是咨询师对求助者谈话内容的反馈,案例中咨询师说“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就是属于对上文求助者谈话内容的反馈。内容表达是咨询师表述自己的观点、提供自己的建议、忠告或分享自己的经验。解释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对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进行分析和阐释,上面咨询师对求助者自己没说但是同学可能想象流传的内容的过程做出了细致的分析和解释,因此用到了解释技术,同时也是表达咨询师自己的观点,也属于内容表达。而指导技术是咨询师直接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该段话中没有对求助者的指导。所以本题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咨询中沉默的类型的识别【试题解析】求助者常见的6种沉默的类型:怀疑型(不完全信任咨询师、犹豫是否要说出来),茫然型(不知说什么好、搞不清楚自己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咨询师提问失误求助者不理解),情绪型(害怕出现某种情况、为某些事羞愧或对咨询师感到气愤),思考型(正在进行包含体会、领悟、回忆或体验的自我探索),内向型(比较内向、不擅言谈),反抗型(不愿、不想接受咨询、缺乏咨询动机)。案例中求助者一共出现了两次沉默。第一处是:“心理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心理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此处的沉默源于求助者自认为不便启齿的隐私信息,其中包含着一定的羞愧的情绪体验,可以视为情绪型的沉默。第二处则表现为:“心理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明白该怎样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心理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这里则是求助者在咨询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对自己的问题有了一定的领悟之后的表现,其中包含着明显的自我探索过程,因此属于思考型的沉默。因此本题答案为BC。
    【考察重点】认知疗法咨询任务的识别【试题解析】本案例中的求助者是因为失恋后对自己恋爱经历持有的不合理评价造成的心理痛苦,咨询师也是主要针对求助者的不合理认知做了具体的修正和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接纳现实。案例中咨询师一直针对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在做工作,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共情,也没有引导求助者进行情绪宣泄;同时引导求助者不断就自身问题做自我探索和领悟分析,没有涉及“改变求助者处境”这一具体问题,所以本题答案选BC。
    【考察重点】认知疗法中改变不合理信念的具体技术【试题解析】自我管理程序是一种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要求求助者运用自我奖励和自我惩罚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行为的行为技术,案例中咨询师使用的方法与此无关。语义分析技术主要针对那些抽象的错误的自我概念,把主语和表语位置上的词语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客观化和具体化,从而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案例中使用的方法与语义分析也不相符。产婆术式辩论也具有鲜明特色,往往根据求助者的信念,按照三段论来推理产生矛盾,让求助者自行修改其错误认知,案例中咨询师使用的方法也非产婆术。案例中咨询师改变求助者信念时,是通过举例引导求助者领悟分析,得出与自己问题有关的正确结论的方式,属于一种认知重组,因此答案选D。
    【考察重点】咨询师咨询方法的作用【试题解析】案例中咨询师之所以要举例子,是根据心理咨询的原则和使用疗法的要求.帮助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针对求助者的错误信念进行修正,所以属于启发引导的过程。A和C的说法明显是错误的,B选项的“自我开放”是咨询师分享自身的情感体验或经验,而咨询师所举例子与咨询师自身无关,因此也不属于自我开放,因此本题答案选D。
    【考察重点】咨询过程中具体方法的作用【试题解析】案例中咨询师使用的任何手段都是有目的的,这种用意的确定不能脱离具体的咨询过程来讨论,必须结合举例时上下文的对话来分析。在举例之前,求助者的表述是:“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这里求助者的描述是明显的不接纳现实的表现,其中隐含着一定的错误信念,如“我当初不该做那些事”、“这些事很糟糕”等,因此咨询师举例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求助者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深化自我认识,逐步改变错误认知,最后学会接纳现实。因此从逻辑上来分析,“深化自我认识→矫正错误认知→学会接纳现实”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所以咨询师举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深化自我认识,也不仅仅是为了矫正错误认知,而是通过前两者帮助求助者学会接纳现实。所以,案例中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心理咨询师问“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时,求助者自己得出了结论:“只能接受现实。”D选项的“学会宽恕自己”与具体语境无关,因此本题答案选B。

  • 第6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5岁,在读博士研究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和女友是本科同学,大学毕业后求助者继续读硕士、博士,女友则回到家乡工作。求助者担心分处两地会影响感情,多次鼓励女友考研未果。求助者又提出早点结婚,被女友以年龄小为由拒绝了。求助者觉得女友要变心了,向父母提出退学到女友所在城市找工作,父母坚决不同意。又恳请女友辞去工作完婚,女友最终也没同意。求助者觉得女友不爱自己了,想尽各种方法企图挽回感情,女友不胜其烦,最终提出分手。求助者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女友不爱自己,内心很痛苦,情绪低落。每当想起过去的幸福时光,再看看现在,都觉得头痛,没有胃口,失眠;经常借故缺课,推掉了各种聚会。考试成绩也很不理想,还借口学习忙不联系家人。在老师同学的劝说下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懂事、听话,学习成绩优秀,人际关系良好,但个性懦弱。其父母是公务员,从小对他要求很严,在学习上期望很高。 对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心理咨询师恰当的做法是()。

    • A、与父母女友共同解决
    • B、给予恋爱指导
    • C、请女友前来心理咨询
    • D、帮助接纳现实

    正确答案:D

  • 第7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位女同学主动与他交朋友,交往了几个月后,他感觉对学习有影响,主动提出分手。分手后又后悔,又提出和好,可女友不同意。为此非常痛苦,睡不好觉,看不进书去。后来在同学中有一些关于他们的传言,那女同学特别恨他,责怪是他说出去的。求助者解释了但她不信,自己有口难言,现在弄得见面谁也不理谁。感到非常内疚、自责,又无能为力。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家教严格,上学期间不想谈恋爱,但意志较薄弱。失恋后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咨询师:你说那些传言不是你说的,那你用的着自责吗? 求助者:可传说中的事毕竟是真的。 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 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 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你想想看,如果你看见一对年轻人在那里谈恋爱,你会怎么想? 求助者:我能想象出他们结果吻,拥抱过…… 咨询师: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们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 求助者: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 咨询师:有一个人,他家有一祖传的花瓶,非常珍贵。偏偏有那么一天,他孩子的同学来玩,一不小心没拿好给摔碎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 求助者:要是我,我就会揍他,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给你打碎了。 咨询师:好,你是这么想的,可有些人就会想,如果当初我800万卖了多好,如果我花600块钱买回保险柜放起来多好,如果我一年花300元存银行的保险箱里多好,想的都是后悔的事,可哪有后悔药吃呀? 求助者:是没有。 咨询师: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 求助者:只能接受现实,可以把碎片收起来,找一个会修补古董的人修补修补,或许可以卖些钱,或者还可以把它扔掉。 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 求助者:(沉默)我好象明白该怎么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 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 求助者:我可以向她表白,每天拿一枝花,天天对她输我爱你,也可以扭头就走,再找一个? 咨询师:那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办了吗? 求助者:应该是明白了,可过了三五天还是会想,还是会烦,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咨询师: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这个问题咱们下次再讨论吧。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不必强调的是()。

    • A、嫉恶如仇的道德感
    • B、善于容纳他人
    • C、具有强烈的责任心
    • D、自我平衡能力

    正确答案:A

  • 第8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位女同学主动与他交朋友,交往了几个月后,他感觉对学习有影响,主动提出分手。分手后又后悔,又提出和好,可女友不同意。为此非常痛苦,睡不好觉,看不进书去。后来在同学中有一些关于他们的传言,那女同学特别恨他,责怪是他说出去的。求助者解释了但她不信,自己有口难言,现在弄得见面谁也不理谁。感到非常内疚、自责,又无能为力。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家教严格,上学期间不想谈恋爱,但意志较薄弱。失恋后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咨询师:你说那些传言不是你说的,那你用的着自责吗? 求助者:可传说中的事毕竟是真的。 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 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 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你想想看,如果你看见一对年轻人在那里谈恋爱,你会怎么想? 求助者:我能想象出他们结果吻,拥抱过…… 咨询师: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们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 求助者: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 咨询师:有一个人,他家有一祖传的花瓶,非常珍贵。偏偏有那么一天,他孩子的同学来玩,一不小心没拿好给摔碎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 求助者:要是我,我就会揍他,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给你打碎了。 咨询师:好,你是这么想的,可有些人就会想,如果当初我800万卖了多好,如果我花600块钱买回保险柜放起来多好,如果我一年花300元存银行的保险箱里多好,想的都是后悔的事,可哪有后悔药吃呀? 求助者:是没有。 咨询师: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 求助者:只能接受现实,可以把碎片收起来,找一个会修补古董的人修补修补,或许可以卖些钱,或者还可以把它扔掉。 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 求助者:(沉默)我好象明白该怎么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 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 求助者:我可以向她表白,每天拿一枝花,天天对她输我爱你,也可以扭头就走,再找一个? 咨询师:那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办了吗? 求助者:应该是明白了,可过了三五天还是会想,还是会烦,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咨询师: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这个问题咱们下次再讨论吧。 心理咨询师说“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使用了()。

    • A、具体化技术
    • B、开放式提问
    • C、摄入性谈话
    • D、修饰性反问

    正确答案:A,B

  • 第9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位女同学主动与他交朋友,交往了几个月后,他感觉对学习有影响,主动提出分手。分手后又后悔,又提出和好,可女友不同意。为此非常痛苦,睡不好觉,看不进书去。后来在同学中有一些关于他们的传言,那女同学特别恨他,责怪是他说出去的。求助者解释了但她不信,自己有口难言,现在弄得见面谁也不理谁。感到非常内疚、自责,又无能为力。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家教严格,上学期间不想谈恋爱,但意志较薄弱。失恋后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咨询师:你说那些传言不是你说的,那你用的着自责吗? 求助者:可传说中的事毕竟是真的。 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 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 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你想想看,如果你看见一对年轻人在那里谈恋爱,你会怎么想? 求助者:我能想象出他们结果吻,拥抱过…… 咨询师: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们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 求助者: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 咨询师:有一个人,他家有一祖传的花瓶,非常珍贵。偏偏有那么一天,他孩子的同学来玩,一不小心没拿好给摔碎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 求助者:要是我,我就会揍他,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给你打碎了。 咨询师:好,你是这么想的,可有些人就会想,如果当初我800万卖了多好,如果我花600块钱买回保险柜放起来多好,如果我一年花300元存银行的保险箱里多好,想的都是后悔的事,可哪有后悔药吃呀? 求助者:是没有。 咨询师: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 求助者:只能接受现实,可以把碎片收起来,找一个会修补古董的人修补修补,或许可以卖些钱,或者还可以把它扔掉。 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 求助者:(沉默)我好象明白该怎么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 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 求助者:我可以向她表白,每天拿一枝花,天天对她输我爱你,也可以扭头就走,再找一个? 咨询师:那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办了吗? 求助者:应该是明白了,可过了三五天还是会想,还是会烦,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咨询师: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这个问题咱们下次再讨论吧。 心理咨询师“你看。。。。。。,这和你无关。”这段话使用的技术是()。

    • A、内容反应
    • B、解释
    • C、内容表达
    • D、指导

    正确答案:B,C

  • 第10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5岁,在读博士研究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和女友是本科同学,大学毕业后求助者继续读硕士、博士,女友则回到家乡工作。求助者担心分处两地会影响感情,多次鼓励女友考研未果。求助者又提出早点结婚,被女友以年龄小为由拒绝了。求助者觉得女友要变心了,向父母提出退学到女友所在城市找工作,父母坚决不同意。又恳请女友辞去工作完婚,女友最终也没同意。求助者觉得女友不爱自己了,想尽各种方法企图挽回感情,女友不胜其烦,最终提出分手。求助者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女友不爱自己,内心很痛苦,情绪低落。每当想起过去的幸福时光,再看看现在,都觉得头痛,没有胃口,失眠;经常借故缺课,推掉了各种聚会。考试成绩也很不理想,还借口学习忙不联系家人。在老师同学的劝说下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懂事、听话,学习成绩优秀,人际关系良好,但个性懦弱。其父母是公务员,从小对他要求很严,在学习上期望很高。 该求助者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包括()。

    • A、与女友分手
    • B、从小懂事听话
    • C、个性胆小懦弱
    • D、内心痛苦不已

    正确答案:A,B,C

  • 第11题:

    单选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位女同学主动与他交朋友,交往了几个月后,他感觉对学习有影响,主动提出分手。分手后又后悔,又提出和好,可女友不同意。为此非常痛苦,睡不好觉,看不进书去。后来在同学中有一些关于他们的传言,那女同学特别恨他,责怪是他说出去的。求助者解释了但她不信,自己有口难言,现在弄得见面谁也不理谁。感到非常内疚、自责,又无能为力。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家教严格,上学期间不想谈恋爱,但意志较薄弱。失恋后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咨询师:你说那些传言不是你说的,那你用的着自责吗? 求助者:可传说中的事毕竟是真的。 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 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 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你想想看,如果你看见一对年轻人在那里谈恋爱,你会怎么想? 求助者:我能想象出他们结果吻,拥抱过…… 咨询师: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们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 求助者: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 咨询师:有一个人,他家有一祖传的花瓶,非常珍贵。偏偏有那么一天,他孩子的同学来玩,一不小心没拿好给摔碎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 求助者:要是我,我就会揍他,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给你打碎了。 咨询师:好,你是这么想的,可有些人就会想,如果当初我800万卖了多好,如果我花600块钱买回保险柜放起来多好,如果我一年花300元存银行的保险箱里多好,想的都是后悔的事,可哪有后悔药吃呀? 求助者:是没有。 咨询师: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 求助者:只能接受现实,可以把碎片收起来,找一个会修补古董的人修补修补,或许可以卖些钱,或者还可以把它扔掉。 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 求助者:(沉默)我好象明白该怎么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 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 求助者:我可以向她表白,每天拿一枝花,天天对她输我爱你,也可以扭头就走,再找一个? 咨询师:那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办了吗? 求助者:应该是明白了,可过了三五天还是会想,还是会烦,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咨询师: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这个问题咱们下次再讨论吧。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举例的目的是帮助求助者()。
    A

    深化自我认识

    B

    学会接纳现实

    C

    矫正错误认知

    D

    学会宽恕自己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5岁,在读博士研究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和女友是本科同学,大学毕业后求助者继续读硕士、博士,女友则回到家乡工作。求助者担心分处两地会影响感情,多次鼓励女友考研未果。求助者又提出早点结婚,被女友以年龄小为由拒绝了。求助者觉得女友要变心了,向父母提出退学到女友所在城市找工作,父母坚决不同意。又恳请女友辞去工作完婚,女友最终也没同意。求助者觉得女友不爱自己了,想尽各种方法企图挽回感情,女友不胜其烦,最终提出分手。求助者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女友不爱自己,内心很痛苦,情绪低落。每当想起过去的幸福时光,再看看现在,都觉得头痛,没有胃口,失眠;经常借故缺课,推掉了各种聚会。考试成绩也很不理想,还借口学习忙不联系家人。在老师同学的劝说下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懂事、听话,学习成绩优秀,人际关系良好,但个性懦弱。其父母是公务员,从小对他要求很严,在学习上期望很高。 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最需要帮助求助者解决的是()。
    A

    个性懦弱

    B

    情绪困扰

    C

    恋爱技巧

    D

    头痛失眠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个女同学主动与他交朋友,交往了几个月后,他感觉对学习有影响,主动提出分手,分手后又后悔,又提出和好,可女友不同意,为此非常痛苦。睡不好觉,看不进去书,后来在同学中又有一些关于他们的传言,那女同学特别恨他,责怪是他说出去的。求助者解释了但她不相信,自己有口难言,现在弄得见面谁都不理谁。感到非常内疚、自责,又无能为力。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家教严格,上学期间不想谈恋爱,但意志较薄弱。失恋后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说那些传言不是你说的,那你用得着自责吗?
    求助者:可传言中的事毕竟是真的。
    心理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
    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
    心理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你想想看,如果你看见一对年轻人在那里谈恋爱,你会怎么想?
    求助者:我能想象出他们接过吻,拥抱过…
    心理咨询师: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是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
    求助者: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
    心理咨询师:有一个人,他家有一祖传的花瓶,非常珍贵,偏偏有那么一天,他孩子的同学来玩,一不小心没拿好给摔碎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
    求助者:要是我,我就会揍他,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给打碎了。
    心理咨询师:好,你是这么想的,可有些人就会想,如果当初我800万卖了多好,如果我花600块钱买回保险柜放起来多好,如果我一年花300元存银行的保险箱里多好,想的都是后悔的事,可哪有后悔药吃呀?
    求助者:是没有。
    心理咨询师: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
    求助者:只能接受现实,可以把碎片收起来,找一个会修补古董的人修补修补,或许可以卖些钱,或者还可以把它扔掉。
    心理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
    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明白该怎样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
    求助者:我可以向她表白,每天拿着一枝花,天天对她说我爱你,也可以扭头就走,再找一个?
    心理咨询师:那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办了吗?
    求助者:应该是明白了,可过了三五天还是会想,还是会烦,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这个问题咱们下次再讨论吧。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举例的目的是帮助求助者()。单选
    A:深化自我认识
    B:学会接纳现实
    C:矫正错误认知
    D:学会宽恕自己

    答案:B
    解析:
    【考察重点】会谈方式和咨询技术【试题解析】具体化技术是参与性技术的一种,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正确地表述他的观点、所用的概念、体验到的情感及经历的事情。题干中心理咨询师说“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就是要了解求助者所谓的传言的具体情况,是一种明显的具体化。参与性技术中的提问技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类,开放式提问没有预设答案,就像问答题,封闭式提问有预设答案,就像选择题,题干中心理咨询师说“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是一种没有预设答案的开放式提问。摄入性谈话是指通过会谈了解求助者的客观背景资料,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以及求助者当前的感受、状态、咨询动机和期望等,题干中的问话即属于此种会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题干中问的是“使用的技术是()”,强调了“技术”二字,那么就对答案做了限定,即考察的是参与性技术或影响性技术,会谈方式就不符合题干的要求了。“修饰性反问”是一种脱离了具体问题,把话题引向抽象和空洞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题干中的问话是更具体的深入了解。因此本题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试题解析】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有:具有“做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的品格、有自我修复和觉察的能力(自我平衡能力)、善于容纳他人、有强烈的责任心、有自知之明。而心理咨询中咨询师要保持相对的价值中立,尊重求助者、接纳求助者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不必强调的就是“嫉恶如仇的道德感”,所以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咨询方法的选择【试题解析】咨询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咨询对象的特点、求助者存在的具体症状及出现问题的原因。本案例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由其持有的不合理认知所引起,所以有关的认知行为疗法都是较为适宜的方法。选项中的冲击疗法和暴露疗法主要适用于特定恐惧症、与焦虑有关的障碍、强迫性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一般只对那些可以有明确对象和情景的情绪反应非常剧烈的情绪障碍,该案例中的求助者的痛苦和烦恼来源于自我认知错误,较难确定刺激物,难以具体操作,因此冲击疗法和暴露疗法不太适宜。所以本题答案选A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近期和远期目标的内容和区分【试题解析】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心理咨询的目标必须属于心理学的性质,如认知、情绪、行为与个性等等。一般来说,带有活动和过程特征的认知、情绪、行为等属于具体的近期的目标,如B选项的“解决情绪困扰”。而和个性完善有关的内容则属于远期的长远的目标,如“正视/接纳现实、接纳自我、促进心理健康/心理成长/心理发展、促进人格或性格的成长/成熟、促进自我实现”等说法,都和远期目标有关。A和C都是不属于心理学性质的具体问题,不能作为心理咨询的目标,D选项属于长期目标的范畴,因此本题答案选B。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该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本案例中引起求助者痛苦事件主要是“同学之间传的流言”,就是ABC理论中的.A;求助者自身对此的看法是“我不该和女友发生那些事”,就是该理论中的B;而因此造成的情绪反应和结果就是“内疚和自责”,就是该理论中的C。所以本题答案选B。
    【考察重点】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试题解析】案例中心理咨询师说:“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是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内容反应技术是咨询师对求助者谈话内容的反馈,案例中咨询师说“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就是属于对上文求助者谈话内容的反馈。内容表达是咨询师表述自己的观点、提供自己的建议、忠告或分享自己的经验。解释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对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进行分析和阐释,上面咨询师对求助者自己没说但是同学可能想象流传的内容的过程做出了细致的分析和解释,因此用到了解释技术,同时也是表达咨询师自己的观点,也属于内容表达。而指导技术是咨询师直接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该段话中没有对求助者的指导。所以本题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咨询中沉默的类型的识别【试题解析】求助者常见的6种沉默的类型:怀疑型(不完全信任咨询师、犹豫是否要说出来),茫然型(不知说什么好、搞不清楚自己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咨询师提问失误求助者不理解),情绪型(害怕出现某种情况、为某些事羞愧或对咨询师感到气愤),思考型(正在进行包含体会、领悟、回忆或体验的自我探索),内向型(比较内向、不擅言谈),反抗型(不愿、不想接受咨询、缺乏咨询动机)。案例中求助者一共出现了两次沉默。第一处是:“心理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心理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此处的沉默源于求助者自认为不便启齿的隐私信息,其中包含着一定的羞愧的情绪体验,可以视为情绪型的沉默。第二处则表现为:“心理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明白该怎样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心理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这里则是求助者在咨询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对自己的问题有了一定的领悟之后的表现,其中包含着明显的自我探索过程,因此属于思考型的沉默。因此本题答案为BC。
    【考察重点】认知疗法咨询任务的识别【试题解析】本案例中的求助者是因为失恋后对自己恋爱经历持有的不合理评价造成的心理痛苦,咨询师也是主要针对求助者的不合理认知做了具体的修正和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接纳现实。案例中咨询师一直针对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在做工作,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共情,也没有引导求助者进行情绪宣泄;同时引导求助者不断就自身问题做自我探索和领悟分析,没有涉及“改变求助者处境”这一具体问题,所以本题答案选BC。
    【考察重点】认知疗法中改变不合理信念的具体技术【试题解析】自我管理程序是一种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要求求助者运用自我奖励和自我惩罚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行为的行为技术,案例中咨询师使用的方法与此无关。语义分析技术主要针对那些抽象的错误的自我概念,把主语和表语位置上的词语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客观化和具体化,从而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案例中使用的方法与语义分析也不相符。产婆术式辩论也具有鲜明特色,往往根据求助者的信念,按照三段论来推理产生矛盾,让求助者自行修改其错误认知,案例中咨询师使用的方法也非产婆术。案例中咨询师改变求助者信念时,是通过举例引导求助者领悟分析,得出与自己问题有关的正确结论的方式,属于一种认知重组,因此答案选D。
    【考察重点】咨询师咨询方法的作用【试题解析】案例中咨询师之所以要举例子,是根据心理咨询的原则和使用疗法的要求.帮助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针对求助者的错误信念进行修正,所以属于启发引导的过程。A和C的说法明显是错误的,B选项的“自我开放”是咨询师分享自身的情感体验或经验,而咨询师所举例子与咨询师自身无关,因此也不属于自我开放,因此本题答案选D。
    【考察重点】咨询过程中具体方法的作用【试题解析】案例中咨询师使用的任何手段都是有目的的,这种用意的确定不能脱离具体的咨询过程来讨论,必须结合举例时上下文的对话来分析。在举例之前,求助者的表述是:“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这里求助者的描述是明显的不接纳现实的表现,其中隐含着一定的错误信念,如“我当初不该做那些事”、“这些事很糟糕”等,因此咨询师举例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求助者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深化自我认识,逐步改变错误认知,最后学会接纳现实。因此从逻辑上来分析,“深化自我认识→矫正错误认知→学会接纳现实”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所以咨询师举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深化自我认识,也不仅仅是为了矫正错误认知,而是通过前两者帮助求助者学会接纳现实。所以,案例中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心理咨询师问“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时,求助者自己得出了结论:“只能接受现实。”D选项的“学会宽恕自己”与具体语境无关,因此本题答案选B。

  • 第14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个女同学主动与他交朋友,交往了几个月后,他感觉对学习有影响,主动提出分手,分手后又后悔,又提出和好,可女友不同意,为此非常痛苦。睡不好觉,看不进去书,后来在同学中又有一些关于他们的传言,那女同学特别恨他,责怪是他说出去的。求助者解释了但她不相信,自己有口难言,现在弄得见面谁都不理谁。感到非常内疚、自责,又无能为力。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家教严格,上学期间不想谈恋爱,但意志较薄弱。失恋后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说那些传言不是你说的,那你用得着自责吗?
    求助者:可传言中的事毕竟是真的。
    心理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
    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
    心理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你想想看,如果你看见一对年轻人在那里谈恋爱,你会怎么想?
    求助者:我能想象出他们接过吻,拥抱过…
    心理咨询师: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是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
    求助者: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
    心理咨询师:有一个人,他家有一祖传的花瓶,非常珍贵,偏偏有那么一天,他孩子的同学来玩,一不小心没拿好给摔碎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
    求助者:要是我,我就会揍他,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给打碎了。
    心理咨询师:好,你是这么想的,可有些人就会想,如果当初我800万卖了多好,如果我花600块钱买回保险柜放起来多好,如果我一年花300元存银行的保险箱里多好,想的都是后悔的事,可哪有后悔药吃呀?
    求助者:是没有。
    心理咨询师: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
    求助者:只能接受现实,可以把碎片收起来,找一个会修补古董的人修补修补,或许可以卖些钱,或者还可以把它扔掉。
    心理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
    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明白该怎样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
    求助者:我可以向她表白,每天拿着一枝花,天天对她说我爱你,也可以扭头就走,再找一个?
    心理咨询师:那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办了吗?
    求助者:应该是明白了,可过了三五天还是会想,还是会烦,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这个问题咱们下次再讨论吧。

    心理咨询师“你看……这和你无关”这段话使用的技术是()。多选
    A:内容反应
    B:解释
    C:内容表达
    D:指导

    答案:A,B,C
    解析:
    【考察重点】会谈方式和咨询技术【试题解析】具体化技术是参与性技术的一种,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正确地表述他的观点、所用的概念、体验到的情感及经历的事情。题干中心理咨询师说“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就是要了解求助者所谓的传言的具体情况,是一种明显的具体化。参与性技术中的提问技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类,开放式提问没有预设答案,就像问答题,封闭式提问有预设答案,就像选择题,题干中心理咨询师说“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是一种没有预设答案的开放式提问。摄入性谈话是指通过会谈了解求助者的客观背景资料,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以及求助者当前的感受、状态、咨询动机和期望等,题干中的问话即属于此种会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题干中问的是“使用的技术是()”,强调了“技术”二字,那么就对答案做了限定,即考察的是参与性技术或影响性技术,会谈方式就不符合题干的要求了。“修饰性反问”是一种脱离了具体问题,把话题引向抽象和空洞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题干中的问话是更具体的深入了解。因此本题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试题解析】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有:具有“做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的品格、有自我修复和觉察的能力(自我平衡能力)、善于容纳他人、有强烈的责任心、有自知之明。而心理咨询中咨询师要保持相对的价值中立,尊重求助者、接纳求助者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不必强调的就是“嫉恶如仇的道德感”,所以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咨询方法的选择【试题解析】咨询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咨询对象的特点、求助者存在的具体症状及出现问题的原因。本案例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由其持有的不合理认知所引起,所以有关的认知行为疗法都是较为适宜的方法。选项中的冲击疗法和暴露疗法主要适用于特定恐惧症、与焦虑有关的障碍、强迫性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一般只对那些可以有明确对象和情景的情绪反应非常剧烈的情绪障碍,该案例中的求助者的痛苦和烦恼来源于自我认知错误,较难确定刺激物,难以具体操作,因此冲击疗法和暴露疗法不太适宜。所以本题答案选A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近期和远期目标的内容和区分【试题解析】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心理咨询的目标必须属于心理学的性质,如认知、情绪、行为与个性等等。一般来说,带有活动和过程特征的认知、情绪、行为等属于具体的近期的目标,如B选项的“解决情绪困扰”。而和个性完善有关的内容则属于远期的长远的目标,如“正视/接纳现实、接纳自我、促进心理健康/心理成长/心理发展、促进人格或性格的成长/成熟、促进自我实现”等说法,都和远期目标有关。A和C都是不属于心理学性质的具体问题,不能作为心理咨询的目标,D选项属于长期目标的范畴,因此本题答案选B。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该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本案例中引起求助者痛苦事件主要是“同学之间传的流言”,就是ABC理论中的.A;求助者自身对此的看法是“我不该和女友发生那些事”,就是该理论中的B;而因此造成的情绪反应和结果就是“内疚和自责”,就是该理论中的C。所以本题答案选B。
    【考察重点】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试题解析】案例中心理咨询师说:“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是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内容反应技术是咨询师对求助者谈话内容的反馈,案例中咨询师说“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就是属于对上文求助者谈话内容的反馈。内容表达是咨询师表述自己的观点、提供自己的建议、忠告或分享自己的经验。解释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对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进行分析和阐释,上面咨询师对求助者自己没说但是同学可能想象流传的内容的过程做出了细致的分析和解释,因此用到了解释技术,同时也是表达咨询师自己的观点,也属于内容表达。而指导技术是咨询师直接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该段话中没有对求助者的指导。所以本题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咨询中沉默的类型的识别【试题解析】求助者常见的6种沉默的类型:怀疑型(不完全信任咨询师、犹豫是否要说出来),茫然型(不知说什么好、搞不清楚自己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咨询师提问失误求助者不理解),情绪型(害怕出现某种情况、为某些事羞愧或对咨询师感到气愤),思考型(正在进行包含体会、领悟、回忆或体验的自我探索),内向型(比较内向、不擅言谈),反抗型(不愿、不想接受咨询、缺乏咨询动机)。案例中求助者一共出现了两次沉默。第一处是:“心理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心理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此处的沉默源于求助者自认为不便启齿的隐私信息,其中包含着一定的羞愧的情绪体验,可以视为情绪型的沉默。第二处则表现为:“心理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明白该怎样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心理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这里则是求助者在咨询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对自己的问题有了一定的领悟之后的表现,其中包含着明显的自我探索过程,因此属于思考型的沉默。因此本题答案为BC。
    【考察重点】认知疗法咨询任务的识别【试题解析】本案例中的求助者是因为失恋后对自己恋爱经历持有的不合理评价造成的心理痛苦,咨询师也是主要针对求助者的不合理认知做了具体的修正和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接纳现实。案例中咨询师一直针对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在做工作,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共情,也没有引导求助者进行情绪宣泄;同时引导求助者不断就自身问题做自我探索和领悟分析,没有涉及“改变求助者处境”这一具体问题,所以本题答案选BC。
    【考察重点】认知疗法中改变不合理信念的具体技术【试题解析】自我管理程序是一种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要求求助者运用自我奖励和自我惩罚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行为的行为技术,案例中咨询师使用的方法与此无关。语义分析技术主要针对那些抽象的错误的自我概念,把主语和表语位置上的词语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客观化和具体化,从而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案例中使用的方法与语义分析也不相符。产婆术式辩论也具有鲜明特色,往往根据求助者的信念,按照三段论来推理产生矛盾,让求助者自行修改其错误认知,案例中咨询师使用的方法也非产婆术。案例中咨询师改变求助者信念时,是通过举例引导求助者领悟分析,得出与自己问题有关的正确结论的方式,属于一种认知重组,因此答案选D。
    【考察重点】咨询师咨询方法的作用【试题解析】案例中咨询师之所以要举例子,是根据心理咨询的原则和使用疗法的要求.帮助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针对求助者的错误信念进行修正,所以属于启发引导的过程。A和C的说法明显是错误的,B选项的“自我开放”是咨询师分享自身的情感体验或经验,而咨询师所举例子与咨询师自身无关,因此也不属于自我开放,因此本题答案选D。
    【考察重点】咨询过程中具体方法的作用【试题解析】案例中咨询师使用的任何手段都是有目的的,这种用意的确定不能脱离具体的咨询过程来讨论,必须结合举例时上下文的对话来分析。在举例之前,求助者的表述是:“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这里求助者的描述是明显的不接纳现实的表现,其中隐含着一定的错误信念,如“我当初不该做那些事”、“这些事很糟糕”等,因此咨询师举例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求助者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深化自我认识,逐步改变错误认知,最后学会接纳现实。因此从逻辑上来分析,“深化自我认识→矫正错误认知→学会接纳现实”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所以咨询师举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深化自我认识,也不仅仅是为了矫正错误认知,而是通过前两者帮助求助者学会接纳现实。所以,案例中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心理咨询师问“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时,求助者自己得出了结论:“只能接受现实。”D选项的“学会宽恕自己”与具体语境无关,因此本题答案选B。

  • 第15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个女同学主动与他交朋友,交往了几个月后,他感觉对学习有影响,主动提出分手,分手后又后悔,又提出和好,可女友不同意,为此非常痛苦。睡不好觉,看不进去书,后来在同学中又有一些关于他们的传言,那女同学特别恨他,责怪是他说出去的。求助者解释了但她不相信,自己有口难言,现在弄得见面谁都不理谁。感到非常内疚、自责,又无能为力。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家教严格,上学期间不想谈恋爱,但意志较薄弱。失恋后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说那些传言不是你说的,那你用得着自责吗?
    求助者:可传言中的事毕竟是真的。
    心理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
    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
    心理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你想想看,如果你看见一对年轻人在那里谈恋爱,你会怎么想?
    求助者:我能想象出他们接过吻,拥抱过…
    心理咨询师: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是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
    求助者: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
    心理咨询师:有一个人,他家有一祖传的花瓶,非常珍贵,偏偏有那么一天,他孩子的同学来玩,一不小心没拿好给摔碎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
    求助者:要是我,我就会揍他,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给打碎了。
    心理咨询师:好,你是这么想的,可有些人就会想,如果当初我800万卖了多好,如果我花600块钱买回保险柜放起来多好,如果我一年花300元存银行的保险箱里多好,想的都是后悔的事,可哪有后悔药吃呀?
    求助者:是没有。
    心理咨询师: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
    求助者:只能接受现实,可以把碎片收起来,找一个会修补古董的人修补修补,或许可以卖些钱,或者还可以把它扔掉。
    心理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
    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明白该怎样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
    求助者:我可以向她表白,每天拿着一枝花,天天对她说我爱你,也可以扭头就走,再找一个?
    心理咨询师:那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办了吗?
    求助者:应该是明白了,可过了三五天还是会想,还是会烦,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这个问题咱们下次再讨论吧。

    本案例中心理咨询师改变求助者信念的方法是()。单选
    A:自我管理程序
    B:语义分析
    C:产婆术式辩论
    D:认知重组

    答案:D
    解析:
    【考察重点】会谈方式和咨询技术【试题解析】具体化技术是参与性技术的一种,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正确地表述他的观点、所用的概念、体验到的情感及经历的事情。题干中心理咨询师说“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就是要了解求助者所谓的传言的具体情况,是一种明显的具体化。参与性技术中的提问技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类,开放式提问没有预设答案,就像问答题,封闭式提问有预设答案,就像选择题,题干中心理咨询师说“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是一种没有预设答案的开放式提问。摄入性谈话是指通过会谈了解求助者的客观背景资料,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以及求助者当前的感受、状态、咨询动机和期望等,题干中的问话即属于此种会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题干中问的是“使用的技术是()”,强调了“技术”二字,那么就对答案做了限定,即考察的是参与性技术或影响性技术,会谈方式就不符合题干的要求了。“修饰性反问”是一种脱离了具体问题,把话题引向抽象和空洞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题干中的问话是更具体的深入了解。因此本题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试题解析】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有:具有“做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的品格、有自我修复和觉察的能力(自我平衡能力)、善于容纳他人、有强烈的责任心、有自知之明。而心理咨询中咨询师要保持相对的价值中立,尊重求助者、接纳求助者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不必强调的就是“嫉恶如仇的道德感”,所以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咨询方法的选择【试题解析】咨询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咨询对象的特点、求助者存在的具体症状及出现问题的原因。本案例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由其持有的不合理认知所引起,所以有关的认知行为疗法都是较为适宜的方法。选项中的冲击疗法和暴露疗法主要适用于特定恐惧症、与焦虑有关的障碍、强迫性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一般只对那些可以有明确对象和情景的情绪反应非常剧烈的情绪障碍,该案例中的求助者的痛苦和烦恼来源于自我认知错误,较难确定刺激物,难以具体操作,因此冲击疗法和暴露疗法不太适宜。所以本题答案选A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近期和远期目标的内容和区分【试题解析】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心理咨询的目标必须属于心理学的性质,如认知、情绪、行为与个性等等。一般来说,带有活动和过程特征的认知、情绪、行为等属于具体的近期的目标,如B选项的“解决情绪困扰”。而和个性完善有关的内容则属于远期的长远的目标,如“正视/接纳现实、接纳自我、促进心理健康/心理成长/心理发展、促进人格或性格的成长/成熟、促进自我实现”等说法,都和远期目标有关。A和C都是不属于心理学性质的具体问题,不能作为心理咨询的目标,D选项属于长期目标的范畴,因此本题答案选B。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该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本案例中引起求助者痛苦事件主要是“同学之间传的流言”,就是ABC理论中的.A;求助者自身对此的看法是“我不该和女友发生那些事”,就是该理论中的B;而因此造成的情绪反应和结果就是“内疚和自责”,就是该理论中的C。所以本题答案选B。
    【考察重点】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试题解析】案例中心理咨询师说:“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是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内容反应技术是咨询师对求助者谈话内容的反馈,案例中咨询师说“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就是属于对上文求助者谈话内容的反馈。内容表达是咨询师表述自己的观点、提供自己的建议、忠告或分享自己的经验。解释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对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进行分析和阐释,上面咨询师对求助者自己没说但是同学可能想象流传的内容的过程做出了细致的分析和解释,因此用到了解释技术,同时也是表达咨询师自己的观点,也属于内容表达。而指导技术是咨询师直接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该段话中没有对求助者的指导。所以本题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咨询中沉默的类型的识别【试题解析】求助者常见的6种沉默的类型:怀疑型(不完全信任咨询师、犹豫是否要说出来),茫然型(不知说什么好、搞不清楚自己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咨询师提问失误求助者不理解),情绪型(害怕出现某种情况、为某些事羞愧或对咨询师感到气愤),思考型(正在进行包含体会、领悟、回忆或体验的自我探索),内向型(比较内向、不擅言谈),反抗型(不愿、不想接受咨询、缺乏咨询动机)。案例中求助者一共出现了两次沉默。第一处是:“心理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心理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此处的沉默源于求助者自认为不便启齿的隐私信息,其中包含着一定的羞愧的情绪体验,可以视为情绪型的沉默。第二处则表现为:“心理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明白该怎样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心理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这里则是求助者在咨询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对自己的问题有了一定的领悟之后的表现,其中包含着明显的自我探索过程,因此属于思考型的沉默。因此本题答案为BC。
    【考察重点】认知疗法咨询任务的识别【试题解析】本案例中的求助者是因为失恋后对自己恋爱经历持有的不合理评价造成的心理痛苦,咨询师也是主要针对求助者的不合理认知做了具体的修正和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接纳现实。案例中咨询师一直针对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在做工作,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共情,也没有引导求助者进行情绪宣泄;同时引导求助者不断就自身问题做自我探索和领悟分析,没有涉及“改变求助者处境”这一具体问题,所以本题答案选BC。
    【考察重点】认知疗法中改变不合理信念的具体技术【试题解析】自我管理程序是一种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要求求助者运用自我奖励和自我惩罚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行为的行为技术,案例中咨询师使用的方法与此无关。语义分析技术主要针对那些抽象的错误的自我概念,把主语和表语位置上的词语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客观化和具体化,从而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案例中使用的方法与语义分析也不相符。产婆术式辩论也具有鲜明特色,往往根据求助者的信念,按照三段论来推理产生矛盾,让求助者自行修改其错误认知,案例中咨询师使用的方法也非产婆术。案例中咨询师改变求助者信念时,是通过举例引导求助者领悟分析,得出与自己问题有关的正确结论的方式,属于一种认知重组,因此答案选D。
    【考察重点】咨询师咨询方法的作用【试题解析】案例中咨询师之所以要举例子,是根据心理咨询的原则和使用疗法的要求.帮助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针对求助者的错误信念进行修正,所以属于启发引导的过程。A和C的说法明显是错误的,B选项的“自我开放”是咨询师分享自身的情感体验或经验,而咨询师所举例子与咨询师自身无关,因此也不属于自我开放,因此本题答案选D。
    【考察重点】咨询过程中具体方法的作用【试题解析】案例中咨询师使用的任何手段都是有目的的,这种用意的确定不能脱离具体的咨询过程来讨论,必须结合举例时上下文的对话来分析。在举例之前,求助者的表述是:“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这里求助者的描述是明显的不接纳现实的表现,其中隐含着一定的错误信念,如“我当初不该做那些事”、“这些事很糟糕”等,因此咨询师举例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求助者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深化自我认识,逐步改变错误认知,最后学会接纳现实。因此从逻辑上来分析,“深化自我认识→矫正错误认知→学会接纳现实”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所以咨询师举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深化自我认识,也不仅仅是为了矫正错误认知,而是通过前两者帮助求助者学会接纳现实。所以,案例中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心理咨询师问“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时,求助者自己得出了结论:“只能接受现实。”D选项的“学会宽恕自己”与具体语境无关,因此本题答案选B。

  • 第16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个女同学主动与他交朋友,交往了几个月后,他感觉对学习有影响,主动提出分手,分手后又后悔,又提出和好,可女友不同意,为此非常痛苦。睡不好觉,看不进去书,后来在同学中又有一些关于他们的传言,那女同学特别恨他,责怪是他说出去的。求助者解释了但她不相信,自己有口难言,现在弄得见面谁都不理谁。感到非常内疚、自责,又无能为力。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家教严格,上学期间不想谈恋爱,但意志较薄弱。失恋后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说那些传言不是你说的,那你用得着自责吗?
    求助者:可传言中的事毕竟是真的。
    心理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
    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
    心理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你想想看,如果你看见一对年轻人在那里谈恋爱,你会怎么想?
    求助者:我能想象出他们接过吻,拥抱过…
    心理咨询师: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是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
    求助者: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
    心理咨询师:有一个人,他家有一祖传的花瓶,非常珍贵,偏偏有那么一天,他孩子的同学来玩,一不小心没拿好给摔碎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
    求助者:要是我,我就会揍他,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给打碎了。
    心理咨询师:好,你是这么想的,可有些人就会想,如果当初我800万卖了多好,如果我花600块钱买回保险柜放起来多好,如果我一年花300元存银行的保险箱里多好,想的都是后悔的事,可哪有后悔药吃呀?
    求助者:是没有。
    心理咨询师: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
    求助者:只能接受现实,可以把碎片收起来,找一个会修补古董的人修补修补,或许可以卖些钱,或者还可以把它扔掉。
    心理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
    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明白该怎样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
    求助者:我可以向她表白,每天拿着一枝花,天天对她说我爱你,也可以扭头就走,再找一个?
    心理咨询师:那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办了吗?
    求助者:应该是明白了,可过了三五天还是会想,还是会烦,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这个问题咱们下次再讨论吧。

    在本案例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所做的工作是()。多选
    A:鼓励情绪宣泄
    B:修正非理性信念
    C:建立理性信念
    D:改变求助者处境

    答案:B,C
    解析:
    【考察重点】会谈方式和咨询技术【试题解析】具体化技术是参与性技术的一种,指咨询师协助求助者清楚、正确地表述他的观点、所用的概念、体验到的情感及经历的事情。题干中心理咨询师说“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就是要了解求助者所谓的传言的具体情况,是一种明显的具体化。参与性技术中的提问技术分为开放式和封闭式两类,开放式提问没有预设答案,就像问答题,封闭式提问有预设答案,就像选择题,题干中心理咨询师说“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是一种没有预设答案的开放式提问。摄入性谈话是指通过会谈了解求助者的客观背景资料,了解健康状况、工作状况和家庭状况以及求助者当前的感受、状态、咨询动机和期望等,题干中的问话即属于此种会谈。需要注意的是,如果题干中问的是“使用的技术是()”,强调了“技术”二字,那么就对答案做了限定,即考察的是参与性技术或影响性技术,会谈方式就不符合题干的要求了。“修饰性反问”是一种脱离了具体问题,把话题引向抽象和空洞的不恰当的提问方式,题干中的问话是更具体的深入了解。因此本题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试题解析】咨询师应具备的条件有:具有“做一个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一个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人”的品格、有自我修复和觉察的能力(自我平衡能力)、善于容纳他人、有强烈的责任心、有自知之明。而心理咨询中咨询师要保持相对的价值中立,尊重求助者、接纳求助者存在的优点和缺点,不必强调的就是“嫉恶如仇的道德感”,所以本题答案选A。
    【考察重点】咨询方法的选择【试题解析】咨询方法的选择要考虑咨询对象的特点、求助者存在的具体症状及出现问题的原因。本案例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主要由其持有的不合理认知所引起,所以有关的认知行为疗法都是较为适宜的方法。选项中的冲击疗法和暴露疗法主要适用于特定恐惧症、与焦虑有关的障碍、强迫性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等,一般只对那些可以有明确对象和情景的情绪反应非常剧烈的情绪障碍,该案例中的求助者的痛苦和烦恼来源于自我认知错误,较难确定刺激物,难以具体操作,因此冲击疗法和暴露疗法不太适宜。所以本题答案选AC。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近期和远期目标的内容和区分【试题解析】根据咨询目标的有效特征,心理咨询的目标必须属于心理学的性质,如认知、情绪、行为与个性等等。一般来说,带有活动和过程特征的认知、情绪、行为等属于具体的近期的目标,如B选项的“解决情绪困扰”。而和个性完善有关的内容则属于远期的长远的目标,如“正视/接纳现实、接纳自我、促进心理健康/心理成长/心理发展、促进人格或性格的成长/成熟、促进自我实现”等说法,都和远期目标有关。A和C都是不属于心理学性质的具体问题,不能作为心理咨询的目标,D选项属于长期目标的范畴,因此本题答案选B。
    【考察重点】合理情绪疗法中的核心理论——ABC理论【试题解析】在ABC理论中,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对该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该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本案例中引起求助者痛苦事件主要是“同学之间传的流言”,就是ABC理论中的.A;求助者自身对此的看法是“我不该和女友发生那些事”,就是该理论中的B;而因此造成的情绪反应和结果就是“内疚和自责”,就是该理论中的C。所以本题答案选B。
    【考察重点】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试题解析】案例中心理咨询师说:“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是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内容反应技术是咨询师对求助者谈话内容的反馈,案例中咨询师说“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就是属于对上文求助者谈话内容的反馈。内容表达是咨询师表述自己的观点、提供自己的建议、忠告或分享自己的经验。解释是咨询师运用心理学理论对求助者的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原因、实质等进行分析和阐释,上面咨询师对求助者自己没说但是同学可能想象流传的内容的过程做出了细致的分析和解释,因此用到了解释技术,同时也是表达咨询师自己的观点,也属于内容表达。而指导技术是咨询师直接指示求助者做某件事、说某些话或以某种方式行动,该段话中没有对求助者的指导。所以本题答案选ABC。
    【考察重点】咨询中沉默的类型的识别【试题解析】求助者常见的6种沉默的类型:怀疑型(不完全信任咨询师、犹豫是否要说出来),茫然型(不知说什么好、搞不清楚自己的问题、不知从何说起、咨询师提问失误求助者不理解),情绪型(害怕出现某种情况、为某些事羞愧或对咨询师感到气愤),思考型(正在进行包含体会、领悟、回忆或体验的自我探索),内向型(比较内向、不擅言谈),反抗型(不愿、不想接受咨询、缺乏咨询动机)。案例中求助者一共出现了两次沉默。第一处是:“心理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心理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此处的沉默源于求助者自认为不便启齿的隐私信息,其中包含着一定的羞愧的情绪体验,可以视为情绪型的沉默。第二处则表现为:“心理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求助者:(沉默)我好像明白该怎样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心理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这里则是求助者在咨询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对自己的问题有了一定的领悟之后的表现,其中包含着明显的自我探索过程,因此属于思考型的沉默。因此本题答案为BC。
    【考察重点】认知疗法咨询任务的识别【试题解析】本案例中的求助者是因为失恋后对自己恋爱经历持有的不合理评价造成的心理痛苦,咨询师也是主要针对求助者的不合理认知做了具体的修正和帮助求助者建立合理信念、接纳现实。案例中咨询师一直针对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在做工作,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共情,也没有引导求助者进行情绪宣泄;同时引导求助者不断就自身问题做自我探索和领悟分析,没有涉及“改变求助者处境”这一具体问题,所以本题答案选BC。
    【考察重点】认知疗法中改变不合理信念的具体技术【试题解析】自我管理程序是一种根据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原理,要求求助者运用自我奖励和自我惩罚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行为的行为技术,案例中咨询师使用的方法与此无关。语义分析技术主要针对那些抽象的错误的自我概念,把主语和表语位置上的词语按照一定的要求进行客观化和具体化,从而改变错误的自我认知,案例中使用的方法与语义分析也不相符。产婆术式辩论也具有鲜明特色,往往根据求助者的信念,按照三段论来推理产生矛盾,让求助者自行修改其错误认知,案例中咨询师使用的方法也非产婆术。案例中咨询师改变求助者信念时,是通过举例引导求助者领悟分析,得出与自己问题有关的正确结论的方式,属于一种认知重组,因此答案选D。
    【考察重点】咨询师咨询方法的作用【试题解析】案例中咨询师之所以要举例子,是根据心理咨询的原则和使用疗法的要求.帮助求助者进行自我探索,针对求助者的错误信念进行修正,所以属于启发引导的过程。A和C的说法明显是错误的,B选项的“自我开放”是咨询师分享自身的情感体验或经验,而咨询师所举例子与咨询师自身无关,因此也不属于自我开放,因此本题答案选D。
    【考察重点】咨询过程中具体方法的作用【试题解析】案例中咨询师使用的任何手段都是有目的的,这种用意的确定不能脱离具体的咨询过程来讨论,必须结合举例时上下文的对话来分析。在举例之前,求助者的表述是:“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这里求助者的描述是明显的不接纳现实的表现,其中隐含着一定的错误信念,如“我当初不该做那些事”、“这些事很糟糕”等,因此咨询师举例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求助者进行深入的自我探索,深化自我认识,逐步改变错误认知,最后学会接纳现实。因此从逻辑上来分析,“深化自我认识→矫正错误认知→学会接纳现实”是层层递进的逻辑关系,所以咨询师举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深化自我认识,也不仅仅是为了矫正错误认知,而是通过前两者帮助求助者学会接纳现实。所以,案例中在咨询师的引导下,心理咨询师问“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时,求助者自己得出了结论:“只能接受现实。”D选项的“学会宽恕自己”与具体语境无关,因此本题答案选B。

  • 第17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位女同学主动与他交朋友,交往了几个月后,他感觉对学习有影响,主动提出分手。分手后又后悔,又提出和好,可女友不同意。为此非常痛苦,睡不好觉,看不进书去。后来在同学中有一些关于他们的传言,那女同学特别恨他,责怪是他说出去的。求助者解释了但她不信,自己有口难言,现在弄得见面谁也不理谁。感到非常内疚、自责,又无能为力。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家教严格,上学期间不想谈恋爱,但意志较薄弱。失恋后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咨询师:你说那些传言不是你说的,那你用的着自责吗? 求助者:可传说中的事毕竟是真的。 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 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 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你想想看,如果你看见一对年轻人在那里谈恋爱,你会怎么想? 求助者:我能想象出他们结果吻,拥抱过…… 咨询师: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们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 求助者: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 咨询师:有一个人,他家有一祖传的花瓶,非常珍贵。偏偏有那么一天,他孩子的同学来玩,一不小心没拿好给摔碎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 求助者:要是我,我就会揍他,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给你打碎了。 咨询师:好,你是这么想的,可有些人就会想,如果当初我800万卖了多好,如果我花600块钱买回保险柜放起来多好,如果我一年花300元存银行的保险箱里多好,想的都是后悔的事,可哪有后悔药吃呀? 求助者:是没有。 咨询师: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 求助者:只能接受现实,可以把碎片收起来,找一个会修补古董的人修补修补,或许可以卖些钱,或者还可以把它扔掉。 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 求助者:(沉默)我好象明白该怎么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 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 求助者:我可以向她表白,每天拿一枝花,天天对她输我爱你,也可以扭头就走,再找一个? 咨询师:那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办了吗? 求助者:应该是明白了,可过了三五天还是会想,还是会烦,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咨询师: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这个问题咱们下次再讨论吧。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所举例子说明其()。

    • A、多话走题
    • B、自我开放
    • C、就事论事
    • D、启发引导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5岁,在读博士研究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和女友是本科同学,大学毕业后求助者继续读硕士、博士,女友则回到家乡工作。求助者担心分处两地会影响感情,多次鼓励女友考研未果。求助者又提出早点结婚,被女友以年龄小为由拒绝了。求助者觉得女友要变心了,向父母提出退学到女友所在城市找工作,父母坚决不同意。又恳请女友辞去工作完婚,女友最终也没同意。求助者觉得女友不爱自己了,想尽各种方法企图挽回感情,女友不胜其烦,最终提出分手。求助者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女友不爱自己,内心很痛苦,情绪低落。每当想起过去的幸福时光,再看看现在,都觉得头痛,没有胃口,失眠;经常借故缺课,推掉了各种聚会。考试成绩也很不理想,还借口学习忙不联系家人。在老师同学的劝说下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懂事、听话,学习成绩优秀,人际关系良好,但个性懦弱。其父母是公务员,从小对他要求很严,在学习上期望很高。 本案例中求助者出现的躯体症状包括()。

    • A、食欲下降
    • B、心痛
    • C、心慌胸闷
    • D、头痛

    正确答案:A,D

  • 第19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位女同学主动与他交朋友,交往了几个月后,他感觉对学习有影响,主动提出分手。分手后又后悔,又提出和好,可女友不同意。为此非常痛苦,睡不好觉,看不进书去。后来在同学中有一些关于他们的传言,那女同学特别恨他,责怪是他说出去的。求助者解释了但她不信,自己有口难言,现在弄得见面谁也不理谁。感到非常内疚、自责,又无能为力。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家教严格,上学期间不想谈恋爱,但意志较薄弱。失恋后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咨询师:你说那些传言不是你说的,那你用的着自责吗? 求助者:可传说中的事毕竟是真的。 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 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 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你想想看,如果你看见一对年轻人在那里谈恋爱,你会怎么想? 求助者:我能想象出他们结果吻,拥抱过…… 咨询师: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们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 求助者: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 咨询师:有一个人,他家有一祖传的花瓶,非常珍贵。偏偏有那么一天,他孩子的同学来玩,一不小心没拿好给摔碎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 求助者:要是我,我就会揍他,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给你打碎了。 咨询师:好,你是这么想的,可有些人就会想,如果当初我800万卖了多好,如果我花600块钱买回保险柜放起来多好,如果我一年花300元存银行的保险箱里多好,想的都是后悔的事,可哪有后悔药吃呀? 求助者:是没有。 咨询师: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 求助者:只能接受现实,可以把碎片收起来,找一个会修补古董的人修补修补,或许可以卖些钱,或者还可以把它扔掉。 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 求助者:(沉默)我好象明白该怎么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 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 求助者:我可以向她表白,每天拿一枝花,天天对她输我爱你,也可以扭头就走,再找一个? 咨询师:那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办了吗? 求助者:应该是明白了,可过了三五天还是会想,还是会烦,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咨询师: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这个问题咱们下次再讨论吧。 按照艾利斯ABC理论,本案例中的B指的是()。

    • A、失恋后自责
    • B、我不该和她发生那些事
    • C、同学传流言
    • D、我无法上学和同学交流

    正确答案:B

  • 第20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位女同学主动与他交朋友,交往了几个月后,他感觉对学习有影响,主动提出分手。分手后又后悔,又提出和好,可女友不同意。为此非常痛苦,睡不好觉,看不进书去。后来在同学中有一些关于他们的传言,那女同学特别恨他,责怪是他说出去的。求助者解释了但她不信,自己有口难言,现在弄得见面谁也不理谁。感到非常内疚、自责,又无能为力。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家教严格,上学期间不想谈恋爱,但意志较薄弱。失恋后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咨询师:你说那些传言不是你说的,那你用的着自责吗? 求助者:可传说中的事毕竟是真的。 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 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 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你想想看,如果你看见一对年轻人在那里谈恋爱,你会怎么想? 求助者:我能想象出他们结果吻,拥抱过…… 咨询师: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们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 求助者: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 咨询师:有一个人,他家有一祖传的花瓶,非常珍贵。偏偏有那么一天,他孩子的同学来玩,一不小心没拿好给摔碎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 求助者:要是我,我就会揍他,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给你打碎了。 咨询师:好,你是这么想的,可有些人就会想,如果当初我800万卖了多好,如果我花600块钱买回保险柜放起来多好,如果我一年花300元存银行的保险箱里多好,想的都是后悔的事,可哪有后悔药吃呀? 求助者:是没有。 咨询师: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 求助者:只能接受现实,可以把碎片收起来,找一个会修补古董的人修补修补,或许可以卖些钱,或者还可以把它扔掉。 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 求助者:(沉默)我好象明白该怎么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 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 求助者:我可以向她表白,每天拿一枝花,天天对她输我爱你,也可以扭头就走,再找一个? 咨询师:那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办了吗? 求助者:应该是明白了,可过了三五天还是会想,还是会烦,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咨询师: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这个问题咱们下次再讨论吧。 在咨询过程中,心理咨询师举例的目的是帮助求助者()。

    • A、深化自我认识
    • B、学会接纳现实
    • C、矫正错误认知
    • D、学会宽恕自己

    正确答案:B

  • 第21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5岁,在读博士研究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和女友是本科同学,大学毕业后求助者继续读硕士、博士,女友则回到家乡工作。求助者担心分处两地会影响感情,多次鼓励女友考研未果。求助者又提出早点结婚,被女友以年龄小为由拒绝了。求助者觉得女友要变心了,向父母提出退学到女友所在城市找工作,父母坚决不同意。又恳请女友辞去工作完婚,女友最终也没同意。求助者觉得女友不爱自己了,想尽各种方法企图挽回感情,女友不胜其烦,最终提出分手。求助者觉得父母不理解自己,女友不爱自己,内心很痛苦,情绪低落。每当想起过去的幸福时光,再看看现在,都觉得头痛,没有胃口,失眠;经常借故缺课,推掉了各种聚会。考试成绩也很不理想,还借口学习忙不联系家人。在老师同学的劝说下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懂事、听话,学习成绩优秀,人际关系良好,但个性懦弱。其父母是公务员,从小对他要求很严,在学习上期望很高。 本案例中表明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的现象包括()。

    • A、考试成绩不理想
    • B、内心不踏实
    • C、不主动联系家人
    • D、感觉没胃口

    正确答案:A,C

  • 第22题:

    单选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位女同学主动与他交朋友,交往了几个月后,他感觉对学习有影响,主动提出分手。分手后又后悔,又提出和好,可女友不同意。为此非常痛苦,睡不好觉,看不进书去。后来在同学中有一些关于他们的传言,那女同学特别恨他,责怪是他说出去的。求助者解释了但她不信,自己有口难言,现在弄得见面谁也不理谁。感到非常内疚、自责,又无能为力。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家教严格,上学期间不想谈恋爱,但意志较薄弱。失恋后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咨询师:你说那些传言不是你说的,那你用的着自责吗? 求助者:可传说中的事毕竟是真的。 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 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 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你想想看,如果你看见一对年轻人在那里谈恋爱,你会怎么想? 求助者:我能想象出他们结果吻,拥抱过…… 咨询师: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们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 求助者: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 咨询师:有一个人,他家有一祖传的花瓶,非常珍贵。偏偏有那么一天,他孩子的同学来玩,一不小心没拿好给摔碎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 求助者:要是我,我就会揍他,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给你打碎了。 咨询师:好,你是这么想的,可有些人就会想,如果当初我800万卖了多好,如果我花600块钱买回保险柜放起来多好,如果我一年花300元存银行的保险箱里多好,想的都是后悔的事,可哪有后悔药吃呀? 求助者:是没有。 咨询师: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 求助者:只能接受现实,可以把碎片收起来,找一个会修补古董的人修补修补,或许可以卖些钱,或者还可以把它扔掉。 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 求助者:(沉默)我好象明白该怎么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 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 求助者:我可以向她表白,每天拿一枝花,天天对她输我爱你,也可以扭头就走,再找一个? 咨询师:那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办了吗? 求助者:应该是明白了,可过了三五天还是会想,还是会烦,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咨询师: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这个问题咱们下次再讨论吧。 按照艾利斯ABC理论,本案例中的B指的是()。
    A

    失恋后自责

    B

    我不该和她发生那些事

    C

    同学传流言

    D

    我无法上学和同学交流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21岁,大学三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位女同学主动与他交朋友,交往了几个月后,他感觉对学习有影响,主动提出分手。分手后又后悔,又提出和好,可女友不同意。为此非常痛苦,睡不好觉,看不进书去。后来在同学中有一些关于他们的传言,那女同学特别恨他,责怪是他说出去的。求助者解释了但她不信,自己有口难言,现在弄得见面谁也不理谁。感到非常内疚、自责,又无能为力。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从小家教严格,上学期间不想谈恋爱,但意志较薄弱。失恋后虽然老师同学也帮助其进行调整,但效果不明显。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一段咨询对话: 咨询师:你说那些传言不是你说的,那你用的着自责吗? 求助者:可传说中的事毕竟是真的。 咨询师:你能说得详细一些吗? 求助者:(沉默)我能不说吗?那是隐私。 咨询师:好,不想说你可以不说。你想想看,如果你看见一对年轻人在那里谈恋爱,你会怎么想? 求助者:我能想象出他们结果吻,拥抱过…… 咨询师:你看,明明他们没对你说,但你能想出来他们可能做了什么。这与他们说不说没什么关系,所以说,同学们中流传不好的话都是可以想象出的,你是没说出去,但同学们可以想象,这和你无关。 求助者:可我后悔,要是当初没做那些事就好了,就不会给那女孩造成不好的影响了。 咨询师:有一个人,他家有一祖传的花瓶,非常珍贵。偏偏有那么一天,他孩子的同学来玩,一不小心没拿好给摔碎了。如果是你,你会怎样? 求助者:要是我,我就会揍他,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给你打碎了。 咨询师:好,你是这么想的,可有些人就会想,如果当初我800万卖了多好,如果我花600块钱买回保险柜放起来多好,如果我一年花300元存银行的保险箱里多好,想的都是后悔的事,可哪有后悔药吃呀? 求助者:是没有。 咨询师:没有,没有该怎么办呢? 求助者:只能接受现实,可以把碎片收起来,找一个会修补古董的人修补修补,或许可以卖些钱,或者还可以把它扔掉。 咨询师:好,那你应该怎样处理同学议论这件事呢? 求助者:(沉默)我好象明白该怎么处理了,可我现在还喜欢她怎么办? 咨询师:你喜欢她可以怎么做? 求助者:我可以向她表白,每天拿一枝花,天天对她输我爱你,也可以扭头就走,再找一个? 咨询师:那你现在知道该怎么办了吗? 求助者:应该是明白了,可过了三五天还是会想,还是会烦,想控制都控制不住。 咨询师:心理咨询需要一个过程,这个问题咱们下次再讨论吧。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不必强调的是()。
    A

    嫉恶如仇的道德感

    B

    善于容纳他人

    C

    具有强烈的责任心

    D

    自我平衡能力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