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单选题假定该烟囱基本自振周期T1=2.40s,α1=0.02124。其底部由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地震剪力V0最接近于(  )kN。A 367.10kNB 340.50kNC 338.31kND 328.67kN

题目
单选题
假定该烟囱基本自振周期T1=2.40s,α1=0.02124。其底部由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地震剪力V0最接近于(  )kN。
A

367.10kN

B

340.50kN

C

338.31kN

D

328.67kN


相似考题
更多“单选题假定该烟囱基本自振周期T1=2.40s,α1=0.02124。其底部由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地震剪力V0最接近于(  )kN。A 367.10kNB 340.50kNC 338.31kND 328.67kN”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现浇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地上35层高130m,内筒为钢筋混凝土,外周边为型钢混凝土框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场地类别为Ⅱ类,阻尼比ζ=0.04,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l=2.0s,周期折减系数取0.8。

    2.抗震设计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部总剪力计算值为8800kN;对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总剪力中,24层最大,其计算值为1600kN。则各楼层框架的剪力经调整后最接近于(  )kN。

    A. 1500
    B. 1760
    C. 1920
    D. 2400

    答案:B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4条和第9.2.3条规定,Vf≤0.2V0=0.2×8800=1760kN时,框架总剪力应按0.2V0和1.5Vf,max二者的较小值采用,则可得:1.5Vf,max=1.5×1600=2400kN;0.2V0=0.2×8800=1760kN;取较小值,则经调整后各楼层框架的剪力为1760kN。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2题:

    假定,该框架结构进行方案调整后,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1.10s,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3750kN。试问,作用于该结构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F10(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210
    B.260
    C.370
    D.590

    答案:D
    解析:

  • 第3题:

    某6层框架结构,如图所示,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9,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Ⅲ类,集中在屋盖和楼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6=4750kN,G2-5=6050kN,G1=7000kN。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
    提示:使用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



    2.若该框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0.85s,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3304kN,作用于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ΔF6最接近于(  )kN。

    A. 153
    B. 258
    C. 466
    D. 525

    答案: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第5.2.1条表5.2.1可知,1.4Tg=1.4×0.55=0.77s<T1=0.85s,则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为:δn=0.08T1+0.01=0.08×0.85+0.01=0.078。
    根据第5.2.1条式(5.2.1-3)计算,作用于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ΔF6=δnFEk=0.078×3304=258kN。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4题:

    某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烟囱,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第一组,场地类别Ⅱ类,基本风压w0=0.40kN/m2。烟囱基础顶面以上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15000kN,烟囱基本自振周期为T1=2.5s。

    .已知,烟囱底部(基础顶面处)由风荷载标准值产生的弯矩M=11000kN·m,由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弯矩M=18000kN·m,由地震作用、风荷载、日照和基础倾斜引起的附加弯矩M=1800kN·m。试问,烟囱底部截面进行抗震极限承载能力设计时,烟囱抗弯承载力设计值最小值Rd(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28200
    B.25500
    C.25000
    D.22500

    答案:B
    解析:

  • 第5题:

    试问,采用底部剪力法进行方案比较时,结构顶层附加地震作用标准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提示:相应于结构基本自振周期的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叫=0.144。
    (A)2430
    (B)2460
    (C)2550
    (D)2570


    答案:A
    解析:
    (A)解答:各层重力荷载代表值(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2008年版)第5.1.3条)G1=(12500+2500x0.5)kN=13750kN
    G1=(12000+2500x0.5)kN=13250kN(i=2~10)G11=10500kN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
    由提示知a1=0.144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程》(JGJ3—2002)附录B式(B.0.1-1)得:
    FEk =a1xO.85GE=0.144xO.85x143500kN=17564.4kN 由=0.85s>1.4x0.35s=0.49s,
    由附录B表B.0.1查得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Sn=0.08T1+0.07=0.08x0.85+0.07=0.138则由附录B式(B.0.1-4)结构顶部的附加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n-?nFEK=0.138x17564.4kN=2424kN故选(A)。

  • 第6题:

    当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遇地震水平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Tg=0.30s,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ΔFn=δnFEk,当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30s时,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系数δn应与()最为接近。

    • A、0.17
    • B、0.11
    • C、0.08
    • D、0.0

    正确答案:A

  • 第7题:

    假定结构自振周期为T1=0.793s,结构底部由水平地震作用产生的总弯矩标准值M0(kN·m)与()项数值最为接近。

    • A、137981
    • B、154368
    • C、194018
    • D、202112

    正确答案:A

  • 第8题:

    单选题
    假定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0.65s,结构阻尼比ζ=0.05。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最接近于(  )kN。
    A

    2492

    B

    3271

    C

    4217

    D

    4555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1.4条表5.1.4-2可知,设计地震分组为二组,Ⅲ类场地,特征周期值为:Tg=0.55s。
    根据第5.1.4条表5.1.4-1可知,8度时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g,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0.16,阻尼比ζ=0.05。
    根据第5.1.5条图5.1.5可知,地震影响系数为:α1=(Tg/T1γη2αmax=(0.55/0.65)0.9×1.0×0.16=0.138。
    根据第5.2.1条式(5.2.1-1)规定,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Ek=α1Geq=0.138×0.85×(4750+4×6050+7000)=4216.94kN。
    选项中与结果最接近的是4217,因此答案选C项。

  • 第9题:

    单选题
    抗震设计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部总剪力计算值为8800kN;对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总剪力中,24层最大,其计算值为1600kN。则各楼层框架的剪力经调整后最接近于(  )kN。
    A

    1500

    B

    1760

    C

    1920

    D

    2400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第8.1.4条式(8.1.4)规定,Vf≤0.2V0=0.2×8800=1760kN时,框架总剪力应按0.2V0和1.5Vfmax二者的较小值采用,则可得:1.5Vfmax=1.5×1600=2400kN;0.2V0=0.2×8800=1760kN。
    取较小值,则经调整后各楼层框架的剪力为1760kN。

  • 第10题:

    单选题
    假定该烟囱基本自振周期T1=2.40s,α1=0.02124。其底部由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地震剪力V0最接近于(  )kN。
    A

    367.10kN

    B

    340.50kN

    C

    338.31kN

    D

    328.67kN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2.1条式(5.2.1-1)规定,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Ek=α1Geq=0.02124×0.85×18738.8=338.31kN。
    则地震剪力为:V0=FEk=338.31kN。

  • 第11题:

    单选题
    有一幢高层框架-剪力墙结构,层数为22层,高度80m,抗震设防烈度8度,Ⅲ类场地,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ΣGi=286000kN,基本自振周期T1=1.43s,则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底部剪力标准值FEk=(  )kN。
    A

    16159.1

    B

    13735.2

    C

    12349.5

    D

    10537


    正确答案: A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1.4条表5.1.4-1可知,8度设防烈度水平地震影响系数最大值αmax=0.16。
    根据表5.1.4-2,场地特征周期值为:Tg=0.45s。
    根据第5.1.5条图5.1.5可知,水平地震影响系数为:α=(Tg/T10.9αmax=(0.45/1.43)0.9×0.16=0.0565。
    根据第5.2.1条式(5.2.1-1),底部剪力标准值为:FEk=α1Geq=0.85×286000×0.0565=13735.15kN。
    选项中与结果最接近的是13735.2,因此答案选B项。

  • 第12题:

    单选题
    某6层框架结构,如下图所示,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9,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Ⅲ类,集中在屋盖和楼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 6=4750kN,G 2-5=6050kN,G 1=7000kN。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提示:使用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假定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 1=0.65s,结构阻尼比ζ=0.05。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Ek最接近于()kN。
    A

    2492

    B

    3271

    C

    4217

    D

    4555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16层办公楼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 -剪力墙结构体系,层高均为4m,平面对称,结构布置均匀规则,质量和侧向刚度沿高度分布均匀,抗震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建筑场地类别为Ⅲ类。考虑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为T1=1. 2s。各楼层的重力荷载代表值=14000kN,结构的第一振型如图所示。采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计算地震作用。

    假定,横向水平地震作用计算时,该结构前三个振型基底剪力标准值分别为V10=13100kN,V20=1536kN,V30=436KN,相邻振型的周期比小于0.85。试问,横向对应于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层总剪力VEk(kN)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提示:结构不进行扭转耦联计算且仅考虑前三个振型地震作用。


    A 13200
    B 14200
    C 14800
    D 15100


    答案:A
    解析:
    解答:由《抗规》第5.2.2-2条,三个振型组合产生的基底剪力标准值VEk为:

  • 第14题:

    某11层住宅,采用钢框架结构,其结构质量及刚度沿高度分布基本均匀,各层层高如图所示。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

    {图}

    2.假定屋盖和楼盖处重力荷载代表值均为G,与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等效的底部剪力标准值FEk=10000kN,基本自振周期T1=1.1s。试问,顶层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11Ek(kN),与下列(  )项数值最为接近。

    A. 3000
    B. 2400
    C. 1600
    D. 1400

    答案:A
    解析:
    根据《高层民用建筑钢结构技术规程》(JGJ 99—98)第4.3.4条式(4.3.4-4)计算,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为:



    根据第4.3.4条式(4.3.4-3)计算,顶部附加地震作用为:ΔFn=δnFEk=0.15989×10000=1598.9kN;则顶层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由此可知,A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5题:

    如图所示,在Ⅲ类场地上建一座高为100m的钢筋混凝土烟囱。设防烈度为7度,远震,Tg=0.55s,烟囱自重的标准值Gk=18738.8kN,筒身的重心C距基础顶面H0=37.7m。




    3.假定该烟囱基本自振周期T1=2.40s,α1=0.02124。其底部由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地震剪力V0最接近于(  )kN。

    A. 367.10kN
    B. 340.50kN
    C. 338.31kN
    D. 328.67kN

    答案:C
    解析:
    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
    FEk=α1·Geq=0.02124×0.85×18738.8=338.31kN,则地震剪力为:V0=FEk=338.31kN。由此可知,C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16题:

    某环形截面钢筋混凝土烟囱,如图所示,烟囱基础顶面以上总重力荷载代表值为18000kN,烟囱基本自振周期T1=2.5s。

    如果烟囱建于设防烈度为8度地震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g,设计地震分组第二组,场地类别III类。试问,采用简化方法进行抗震计算时,烟囱底部(基础顶面处)由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产生的剪力(kN)最接近下列何项数值?
    (A)680(B)740(C)820(D)960


    答案:C
    解析:
    根据《烟囱规范》5.5.4-1条及5.5.5条式5.5.5-2
    V0=ηc*a1*GE
    查《烟囱规范》表5.5.5,ηc=1.10
    根据《烟囱规范》第5.5.1.1条,阻尼比取:0.05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第5.1.4条及第5.1.5条

  • 第17题:

    某框架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1.0s,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E=40000kN,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Ⅰ1类场地,8度设防。按底部剪力法计算的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与()最接近。

    • A、2165
    • B、3250
    • C、2761
    • D、1891

    正确答案:C

  • 第18题:

    某现浇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地上35层高130m,内筒为钢筋混凝土,外周边为型钢混凝土框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场地类别为Ⅱ类,阻尼比ζ=0.04,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2.0s,周期折减系数取0.8。抗震设计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部总剪力计算值为8800kN;对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总剪力中,24层最大,其计算值为1600kN。则各楼层框架的剪力经调整后最接近于()kN。

    • A、1500
    • B、1760
    • C、1920
    • D、2400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单选题
    当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遇地震水平地震作用时,特征周期Tg=0.30s,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ΔFn=δnFEk,当结构基本自振周期T1=1.30s时,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系数δn应与()最为接近。
    A

    0.17

    B

    0.11

    C

    0.08

    D

    0.0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单选题
    若该框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0.85s,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3304kN,作用于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ΔF6最接近于(  )kN。
    A

    153

    B

    258

    C

    466

    D

    525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2.1条表5.2.1规定,由1.4Tg=1.4×0.55=0.77s<T1=0.85s,则顶部附加地震作用系数为:δn=0.08T1+0.01=0.08×0.85+0.01=0.078。
    根据第5.2.1条式(5.2.1-3),作用于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ΔF6=δnFEk=0.078×3304=257.71kN。
    选项中与结果最接近的是258,因此答案选B项。

  • 第21题:

    单选题
    若该框架为钢结构,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1.2s,结构阻尼比ζ=0.035,其他数据不变,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最接近于(  )kN。
    A

    2413

    B

    2628

    C

    2839

    D

    3140


    正确答案: D
    解析:
    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2016年版)第5.1.5条式(5.1.5-1)规定,
    衰减指数为:γ=0.9+(0.05-ζ)/(0.3+6ζ)=0.9+(0.05-0.035)/(0.3+6×0.035)=0.929。
    根据式(5.1.5-3),阻尼调整系数为:η2=1+(0.05-ζ)/(0.08+1.6ζ)=1+(0.05-0.035)/(0.08+1.6×0.035)=1.110。
    根据图5.1.5,得地震影响系数为:α1=(Tg/T1γη2αmax=(0.55/1.2)0.9×1.110×0.16=0.088。
    根据第5.2.1条式(5.2.1-),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为:FEk=α1Geq=0.088×0.85×(4750+4×6050+7000)=2689.06kN。
    选项中与结果最接近的是2628,因此答案选B项。

  • 第22题:

    单选题
    某框架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1.0s,结构总重力荷载代表值GE=40000kN,设计地震基本加速度0.30g,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Ⅰ1类场地,8度设防。按底部剪力法计算的多遇地震作用下结构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Ek(kN)与()最接近。
    A

    2165

    B

    3250

    C

    2761

    D

    1891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某现浇框架-核心筒高层建筑结构,地上35层高130m,内筒为钢筋混凝土,外周边为型钢混凝土框架,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丙类,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一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g,场地类别为Ⅱ类,阻尼比ζ=0.04,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1=2.0s,周期折减系数取0.8。抗震设计时,在水平地震作用下,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的结构底部总剪力计算值为8800kN;对于地震作用标准值且未经调整的各层框架总剪力中,24层最大,其计算值为1600kN。则各楼层框架的剪力经调整后最接近于()kN。
    A

    1500

    B

    1760

    C

    1920

    D

    2400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某6层框架结构,如下图所示,设防烈度为8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209,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场地类别为Ⅲ类,集中在屋盖和楼盖处的重力荷载代表值为G 6=4750kN,G 2-5=6050kN,G 1=7000kN。采用底部剪力法计算。提示:使用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若该框架为钢筋混凝土结构,结构的基本自振周期T 1=0.85s,总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F Ek=3304kN,作用于顶部附加水平地震作用标准值ΔF 6最接近于()kN。
    A

    153

    B

    258

    C

    466

    D

    525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