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不昧(不寐)(40分) 例:王某,女性,19岁,未婚,学生。于2010年11月2日初诊。 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重而致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四肢倦怠,口淡乏味,不思饮食,故来院就诊。现症见:夜间入睡困难,一般一夜睡4~5小时,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既往体健,15岁月经初潮,经量少,经色淡,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16/70mmHg。其他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

题目

不昧(不寐)(40分) 例:王某,女性,19岁,未婚,学生。于2010年11月2日初诊。 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重而致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四肢倦怠,口淡乏味,不思饮食,故来院就诊。现症见:夜间入睡困难,一般一夜睡4~5小时,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既往体健,15岁月经初潮,经量少,经色淡,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16/70mmHg。其他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神经官能症相鉴别。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主诉:失眠多梦一月余(1分)
现病史:女性,19岁,未婚,学生。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重而致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四肢倦怠,口淡乏味,不思饮食。现症见:夜间入睡困难,一般一夜睡4~5小时,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2分)
既往史:无药物过敏史(1分)
体格检查: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16/70mmHg。其他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1分)
辅助检查:三大常规示正常(1分)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5分)
以夜间睡眠差为主症,诊断为不寐。久思伤脾,耗伤心血,心脾两虚,发为本病。患者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重,加之营养稍差等而致心脾两虚。心主血,脾为生血之源,心脾亏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睡眠不佳,多梦易醒,记忆力明显下降;气血亏虚,不能上奉清窍则头晕;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少华;脾失健运,则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为心脾气血两虚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6分)
1.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等。
2.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16/70mmHg,营养稍差,精神疲倦。
3.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鉴别诊断:(4分)
神经官能:可伴神经衰弱等表现,但同时有情绪异常,可有忧郁、焦躁、强迫症状,相关心理量表可协助诊断。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不寐(2分)
中医证型诊断:心脾两虚证(2分)
西医诊断:神经衰弱(3分)
中医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2分)
方剂:归脾汤加减。(2分)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3分)
人参6g白术10g黄芪15g当归12g甘草6g远志10g酸枣仁30g龙眼肉12g生姜3片大枣5枚茯神10g木香10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5分)
1.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适度运动,心理疏导。
2.夜间辅助催眠药物。
更多“不昧(不寐)(40分) 例:王某,女性,19岁,未婚,学生。于2010年11月2日初诊。 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重而致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四肢倦怠,口淡乏味,不思饮食,故来院就诊。现症见:夜间入睡困难,一般一夜睡4~5小时,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既往体健,15岁月经初潮,经量少,经色淡,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16/70mmHg。其他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相关问题
  • 第1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19岁。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量而至睡眠不佳,多梦易惊,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夜间入睡困难。查体:T 36. 5℃,P 84次/分,R 20次/分,BP 116/70mmHg。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辅助检查: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等相鉴别。


    参考答案:一、西医诊断依据(1)夜间入睡困难1个月。(2)营养稍差,精神疲倦。(3)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二、西医鉴别诊断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有神经损害的定位体征,通过详细临床或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神经系统器质性损害的证据。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1.中医辨证依据 心脾亏虚,血不养心,故睡眠不佳、多梦易惊,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气血亏虚,不能上容清窍则头晕、面色少华;脾失健运则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均为心脾气血两虚之象。2. 病因病机分析 心脾亏虚,气血不足。四、入院诊断1.西医诊断 神经衰弱。2.中医疾病诊断 不寐。3.中医辨证诊断 心脾两虚。五、中医治疗1.中医治法 补益心脾,养心安神。2.所选方剂名称 归脾汤加减。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人参6g、白术1Og、黄芪15g、当归12g、甘草6g、远志1Og、酸枣仁30g、龙眼肉12g、生姜3g、大枣5g、茯神1Og、木香1O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1.一般治疗 保持精神放松,自我减压,建立有规律的作息时间。2.心理治疗。3.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的应用。

  • 第2题:

    属于脾虚月经过多的症状

    A.经来量多或时崩时漏,淋漓不净或经闭数月,忽然暴下,继而漏下不断

    B.暴崩下血量多,或淋漓不净,色淡红,质清稀,面色白或面部虚冷,精神疲倦,气短懒言,四肢不温,不思饮食

    C.经行或先或后,经量或多或少,色紫红有块,血行不畅,胸胁乳房胀痛

    D.月经提前,量多色淡质稀,腰脊酸冷,下肢酸软,手足不温,小便清长

    E.经期超前,量多少不定,色紫红有块,质稠,头晕目眩


    正确答案:B
    月经不调(脾虚证)临床表现月经量多或淋漓不尽,色淡质稀,面色咣白或虚浮,神疲懒言,纳少便溏,舌淡苔薄,脉沉弱。治宜补气摄血,养血调经。方用固本止崩汤。

  • 第3题:

    不寐多梦,甚则彻夜不眠,急躁易怒,头晕头胀,口干口苦,不思饮食,舌红苔黄,脉弦而数宜用治法( )。


    正确答案:E

  • 第4题:

    血虚证的主要特点是

    A:头晕眼花
    B:口淡不渴
    C:月经量少
    D:面唇舌色淡白
    E:心悸

    答案:D
    解析:

  • 第5题:

    患者,女性,]7岁,半年来因学习紧张,思想压力较大,晚上经常难以入眠,或多梦易醒,伴心悸健忘,四肢倦怠,饮食乏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脉细弱。其辨证为

    A.心胆气虚
    B.心脾两虚
    C.阴虚火旺
    D.忧郁伤神

    答案:B
    解析:
    上述症状的病机为脾虚血亏,心神失养,神不安舍。治宜补益心眸,养血安神。证属不寐之心脾两虚证。

  • 第6题:

    女,22岁。5年来月经提前而至,每次经期8~12天,量多,色淡,皮肤常出现紫斑,头晕心悸,寐少梦多,神疲乏力,伴见腹胀便溏,四肢倦怠,形体消瘦,舌淡嫩,脉细弱。其证候是

    A、脾气虚证
    B、脾阳虚证
    C、心血虚证
    D、脾不摄血证
    E、心脾两虚证

    答案:E
    解析:

  • 第7题:

    ()的一般表现是:身体疲劳无力,头疼头晕,性情烦燥,好发怒,易冲动,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差,学习成绩下降,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白天害怕声音和强光,对响声常常发生心悸心慌等等。

    • A、神经衰弱
    • B、亚健康
    • C、抑郁
    • D、心理疲劳

    正确答案:A

  • 第8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经行情志异常肝经郁热证临床表现的是()

    • A、烦躁易怒,抑郁不乐
    • B、胸胁胀满,不思饮食
    • C、口苦咽干,头晕目眩
    • D、月经量多,色深红
    • E、舌淡,苔薄白,脉细

    正确答案:E

  • 第9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19岁 。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量而至睡眠不佳,多梦易惊,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夜间入睡困难 。查体:T 36 . 5℃,P 84次/分,R 20次/分,BP 116/70mmHg 。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辅助检查: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答题要求】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

    正确答案:
    解析:

  • 第10题:

    单选题
    女,18岁。10年来月经提前而至,每次经期10余天而止,且量多,色淡。皮肤常出现紫斑,头晕心悸,少寐多梦,神疲乏力。伴有腹胀便溏,四肢倦怠,形体消瘦。舌淡嫩,脉细弱。临床辨证为()
    A

    脾气虚

    B

    心肝血虚

    C

    心脾两虚

    D

    心血虚

    E

    脾不统血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患者,女,17岁,半年来因学习紧张,思想压力较大,晚上经常难以入眠,或多梦易醒,伴心悸健忘,四肢倦怠,饮食乏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脉细弱。其辨证为(  )。
    A

    心胆气虚

    B

    心脾两虚

    C

    阴虚火旺

    D

    忧郁伤神

    E

    痰气郁结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不昧(不寐)(40分) 例:王某,女性,19岁,未婚,学生。于2010年11月2日初诊。 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重而致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四肢倦怠,口淡乏味,不思饮食,故来院就诊。现症见:夜间入睡困难,一般一夜睡4~5小时,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既往体健,15岁月经初潮,经量少,经色淡,无药物过敏史。 查体: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16/70mmHg。其他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神经官能症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主诉:失眠多梦一月余(1分)
    现病史:女性,19岁,未婚,学生。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重而致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四肢倦怠,口淡乏味,不思饮食。现症见:夜间入睡困难,一般一夜睡4~5小时,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2分)
    既往史:无药物过敏史(1分)
    体格检查: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16/70mmHg。其他及实验室检查均未见异常。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1分)
    辅助检查:三大常规示正常(1分)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含病因病机分析):(5分)
    以夜间睡眠差为主症,诊断为不寐。久思伤脾,耗伤心血,心脾两虚,发为本病。患者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重,加之营养稍差等而致心脾两虚。心主血,脾为生血之源,心脾亏虚,血不养心,神不守舍,故睡眠不佳,多梦易醒,记忆力明显下降;气血亏虚,不能上奉清窍则头晕;血虚不能上荣于面,则面色少华;脾失健运,则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为心脾气血两虚之象。
    西医诊断依据:(6分)
    1.睡眠不佳,多梦易醒,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等。
    2.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16/70mmHg,营养稍差,精神疲倦。
    3.实验室检查:未见异常。
    鉴别诊断:(4分)
    神经官能:可伴神经衰弱等表现,但同时有情绪异常,可有忧郁、焦躁、强迫症状,相关心理量表可协助诊断。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不寐(2分)
    中医证型诊断:心脾两虚证(2分)
    西医诊断:神经衰弱(3分)
    中医治法:补益心脾,养血安神。(2分)
    方剂:归脾汤加减。(2分)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3分)
    人参6g白术10g黄芪15g当归12g甘草6g远志10g酸枣仁30g龙眼肉12g生姜3片大枣5枚茯神10g木香10g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西医治疗原则及方法:(5分)
    1.保持良好生活习惯,适度运动,心理疏导。
    2.夜间辅助催眠药物。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下列各项,属于经行情志异常痰火扰心证的主要证候是

    A、经前烦躁易怒、抑郁不乐

    B、头晕目眩,口苦咽干

    C、月经量少,色淡

    D、面红目赤,溲黄便结

    E、胸胁胀满,不思饮食


    参考答案:D

  • 第14题:

    赵某,女性,17岁,半年来因学习紧张,思想压力较大,晚上经常难以入眠,或多梦易醒,伴心悸健忘,四肢倦怠,饮食乏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脉细弱。其辨证为( )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胃气虚证临床表现的是( )

    A、口淡乏味

    B、不思饮食

    C、食后胀甚

    D、腹部痞胀

    E、面色萎黄


    参考答案:D

  • 第16题:

    患者,女,19岁。
    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量而至睡眠不佳,多梦易惊,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夜间入睡困难。
    查体: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16/70mmHg。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
    辅助检查: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答题要求】
    (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请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等相鉴别。


    答案:
    解析: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夜间入睡困难1个月。
    (2)营养稍差,精神疲倦。
    (3)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二、西医鉴别诊断
    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有神经损害的定位体征,通过详细临床或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神经系统器质性损害的证据。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心脾亏虚,血不养心,故睡眠不佳、多梦易惊,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气血亏虚,不能上容清窍则头晕、面色少华;脾失健运则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均为心脾气血两虚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心脾亏虚,气血不足。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神经衰弱。
    2.中医疾病诊断 不寐。
    3.中医辨证诊断 心脾两虚。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2.所选方剂名称 归脾汤加减。
    3.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人参6g、白术10g、黄芪15g、当归12g、甘草6g、远志10g、酸枣仁30g、龙眼肉12g、生姜3g、大枣5g、茯神10g、木香10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 保持精神放松,自我减压,建立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2.心理治疗。
    3.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的应用。

  • 第17题:

    下列各项,属于经行情志异常痰火扰心证的主要证候是

    A.经前烦躁易怒、抑郁不乐
    B.头晕目眩,口苦咽干
    C.月经量少,色淡
    D.面红目赤,溲黄便结
    E.胸胁胀满,不思饮食

    答案:D
    解析:
    经行情志异常痰火扰心证的主要证候是:经前或经期精神狂躁,烦乱不安,或语无伦次,头痛失眠,或面红目赤,溲黄便结,或心胸烦闷,不思饮食,月经量或偏少,色红或深红,质稠黏,或夹小血块,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有力。

  • 第18题:

    患者,女性,17岁,半年来因学习紧张,思想压力较大,晚上经常难以入眠,或多梦易醒,伴心悸健忘,四肢倦怠,饮食乏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脉细弱。其辨证为()

    • A、心胆气虚
    • B、心脾两虚
    • C、阴虚火旺
    • D、忧郁伤神
    • E、痰气郁结

    正确答案:B

  • 第19题:

    女,18岁。10年来月经提前而至,每次经期10余天而止,且量多,色淡。皮肤常出现紫斑,头晕心悸,少寐多梦,神疲乏力。伴有腹胀便溏,四肢倦怠,形体消瘦。舌淡嫩,脉细弱。临床辨证为()

    • A、脾气虚
    • B、心肝血虚
    • C、心脾两虚
    • D、心血虚
    • E、脾不统血

    正确答案:C

  • 第20题:

    某女患者,面色不华,倦怠乏力,纳少,食后腹胀,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

    • A、脾气虚
    • B、脾阴虚
    • C、脾气下陷
    • D、脾不统血
    • E、脾阳虚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问答题
    【病例摘要】患者,女,19岁。患者1个月前主因学习紧张,压力过量而至睡眠不佳,多梦易惊,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头晕,面色少华,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夜间入睡困难。查体:T36.5℃,P84次/分,R20次/分,BP116/70mmHg。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辅助检查:检查未见明显异常。【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完成书面辨证论治。(2)请与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等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一、西医诊断依据
    (1)夜间入睡困难1个月。
    (2)营养稍差,精神疲倦。
    (3)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二、西医鉴别诊断
    神经系统器质性疾病有神经损害的定位体征,通过详细临床或实验室检查可发现神经系统器质性损害的证据。
    三、中医辨证依据与病因病机分析
    1.中医辨证依据
    心脾亏虚,血不养心,故睡眠不佳、多梦易惊,白天精神不集中,记忆力明显下降;气血亏虚,不能上容清窍则头晕、面色少华;脾失健运则口淡乏味、不思饮食、四肢倦怠;舌淡苔薄白、脉细无力均为心脾气血两虚之象。
    2.病因病机分析
    心脾亏虚,气血不足。
    四、入院诊断
    1.西医诊断
    神经衰弱。
    2.中医疾病诊断
    不寐。
    3.中医辨证诊断
    心脾两虚。
    五、中医治疗
    1.中医治法
    补益心脾,养心安神。
    2.所选方剂名称
    归脾汤加减。
    3.药物组成、
    剂量及煎服法人参6g、白术1Og、黄芪15g、当归12g、甘草6g、远志1Og、酸枣仁30g、龙眼肉12g、生姜3g、大枣5g、茯神1Og、木香1Og;3剂,水煎服,日一剂,分两次服用。
    六、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
    1.一般治疗保持精神放松,自我减压,建立有规律的作息时间。
    2.心理治疗。
    3.药物治疗
    抗焦虑药的应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冷某,女,18岁。10年来每次月经提前而至,经期10余天而止,且量少,色淡。皮肤常出现紫斑,头晕心悸,少寐多梦,神疲乏力。伴有腹胀便溏,四肢倦怠,形体消瘦。舌淡嫩、脉细弱。其证候是(  )
    A

    脾不统血

    B

    心肝血虚

    C

    心脾两虚

    D

    心血虚

    E

    脾气虚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某女患者,面色不华,倦怠乏力,纳少,食后腹胀,月经先期,量多色淡,舌淡苔薄白,脉细弱,证属()
    A

    脾气虚

    B

    脾阴虚

    C

    脾气下陷

    D

    脾不统血

    E

    脾阳虚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单选题
    患者,女,19岁。2年来每次月经提前而至,经期10余天而止,且量少,色淡。皮肤常出现紫斑,头晕心悸,少寐多梦,神疲乏力。伴有腹胀便溏,四肢倦怠,形体消瘦。舌淡嫩、脉细弱。其证候是下列哪项?(  )
    A

    脾不统血

    B

    脾气虚

    C

    心脾两虚

    D

    心血虚

    E

    心肝血虚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