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单选题】以下哪一项不符合诱变育种的原则”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诱变育种、倍性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概念。


    正确答案: 诱变育种:人为地诱发植物产生遗传性的变异,从中选择、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倍性育种:通过改变染色体组的数量或结构,产生不同的变异个体,选择优良个体培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基因工程育种:用生物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经细胞复制增殖,新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从转化细胞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新类型构成工程植株,从而创造新品种的育种技术。

  • 第2题:

    比较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育种的异同。


    正确答案: 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均能诱导遗传物质产生变异,是植物诱变育种常用的两种手段。
    不同之处在于:辐射诱变采用射线进行照射诱发变异,而化学诱变采用化学药剂诱导变异;作用方式不同,辐射诱变是利用射线击中靶分子,不受材料限制,化学诱变是诱变剂溶液渗入材料,有组织的特异性;辐射诱变容易引起染色体断裂、重排等较大范围的遗传物质变异,化学诱变引起的变异通常为点突变;诱变效果不同,辐射诱变变异不定向,变异频率低,化学诱变有一定的专一性,变异频率高于辐射诱变3-5倍,且有益突变多;辐射诱变需专门设施,投资较大,化学诱变则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的特点。

  • 第3题:

    诱变育种包括(),(),()。


    正确答案:三环节突变的诱发;突变株的筛选;突变高产基因的表现

  • 第4题:

    诱变育种在诱变处理后从哪一代开始选择?()

    • A、M3代
    • B、M2代
    • C、M1代
    • D、以上全不对

    正确答案:B

  • 第5题:

    传统的育种方法包括杂交育种、引种、诱变育种。


    正确答案:错误

  • 第6题:

    诱变育种的步骤。


    正确答案: 出发菌株的选择
    处理菌悬液的制备
    诱变处理
    中间培养
    分离和筛选

  • 第7题:

    Mutation breeding(诱变育种)


    正确答案: 利用各种被称为诱变剂的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试剂处理微生物细胞提高基因突变率,再通过适当的筛选方法获得所需的高产优质植株

  • 第8题:

    诱变育种


    正确答案:用各种物理、化学的因素人工诱发基因突变进行的筛选,称为诱变育种。诱变剂:能够提高生物体突变频率的物质称为诱变剂。

  • 第9题:

    以下育种方法能够使植物体表达动物蛋白的是()

    • A、诱变育种
    • B、杂交育种
    • C、多倍体育种
    • D、基因工程育种

    正确答案:D

  • 第10题:

    单选题
    ()是水产育种工作中最根本的方法。
    A

    选择育种

    B

    杂交育种

    C

    诱变育种

    D

    转基因育种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比较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育种的异同。

    正确答案: 辐射诱变和化学诱变均能诱导遗传物质产生变异,是植物诱变育种常用的两种手段。
    不同之处在于:辐射诱变采用射线进行照射诱发变异,而化学诱变采用化学药剂诱导变异;作用方式不同,辐射诱变是利用射线击中靶分子,不受材料限制,化学诱变是诱变剂溶液渗入材料,有组织的特异性;辐射诱变容易引起染色体断裂、重排等较大范围的遗传物质变异,化学诱变引起的变异通常为点突变;诱变效果不同,辐射诱变变异不定向,变异频率低,化学诱变有一定的专一性,变异频率高于辐射诱变3-5倍,且有益突变多;辐射诱变需专门设施,投资较大,化学诱变则具有使用方便、成本低的特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诱变育种、倍性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的概念。

    正确答案: 诱变育种:人为地诱发植物产生遗传性的变异,从中选择、培育出新品种的方法。
    倍性育种:通过改变染色体组的数量或结构,产生不同的变异个体,选择优良个体培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基因工程育种:用生物技术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使遗传物质重新组合,经细胞复制增殖,新的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从转化细胞中筛选出有价值的新类型构成工程植株,从而创造新品种的育种技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生物的基因型为AaBB,通过下列技术可以分别将它们转变为以下基因型的生物:①AABB;②aB;③AaBBC;④AAaaBBBB。则下列排列正确的是()

    • A、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花药离体培养、多倍体育种
    • B、杂交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转基因技术、多倍体育种
    • C、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技术
    • D、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诱变育种、转基因技术

    正确答案:B

  • 第14题:

    简述诱变育种中对诱变剂的选择要求。


    正确答案: 诱变育种中对诱变剂的选择:
    (1)一般对于遗传上不稳定的菌株,可采用温和的诱变剂,或采用已见效果的诱变剂;对于遗传上较稳定的菌株则采用强烈的、不常用的、诱变谱广的诱变剂。要重视出发菌株的诱变系谱,不经常采用同一种诱变剂反复处理,以防止诱变效应饱和但也不要频频变换诱变剂,以避免造成菌种的遗传背景复杂,不利于高产菌种的稳定。
    (2)选择诱变剂时,还应该考虑诱变剂本身的特点,例如紫外线主要作用DNA分子的嘧啶碱基,而亚硝酸则主要作用DNA分子的嘌呤碱基,紫外线和亚硝酸复合使用,突变谱宽,诱变效果好。
    (3)关于诱变剂的最适剂量,高剂量虽然负变株多,但变异加幅度大;中等剂量或更低的剂量,这种剂量不会导致太多的负变株和形态突变株,因而高产菌株出现率较高;更为重要的是,采用低剂量诱变剂可能更有利于高产菌株的稳定。

  • 第15题:

    最基本的林木育种措施是()。

    • A、引种
    • B、选择育种
    • C、杂交育种
    • D、诱变育种

    正确答案:B

  • 第16题:

    简述诱变育种的几个工作原则


    正确答案: (1)选择简便有效的诱变剂;
    (2)挑选优良的出发菌株;
    (3)处理单细胞或单孢子悬液(避免菌落不纯、表型延迟);
    (4)选用最适的诱变剂量;
    (5)充分利用复合处理的协同效应;
    (6)利用和创造形态、生理与产量间的相关指标;
    (7)设计采用高效筛选方案;
    (8)创造新型筛选方法。

  • 第17题:

    诱变育种可分为()和化学诱变育种两大类。


    正确答案:物理诱变育种

  • 第18题:

    什么是诱变育种?常用的诱变剂有哪些?


    正确答案: 诱变育种是指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植物的遗传特性发生变异,再从变异群体中选择符合人们某种要求的单株,进而培育成新的品种或种质的育种方法。诱变剂有两大类:物理诱变剂和化学诱变剂。常用的物理诱变剂有紫外线、x射线、γ射线(如Co60等)、等离子、快中子、α射线、β射线、超声波等。常用的化学诱变剂有碱基类似物、烷化剂、羟胺、吖定类化合物等。

  • 第19题:

    紫外线诱变育种是无定向育种,而基因工程育种则是定向育种。


    正确答案:正确

  • 第20题:

    简述诱变育种的步骤。


    正确答案: 出发菌种,斜面,单孢子悬液,诱变处理,稀释涂理板,挑取单菌种传种斜面,摇瓶初筛,摇瓶复筛。

  • 第21题:

    单选题
    最基本的林木育种措施是()。
    A

    引种

    B

    选择育种

    C

    杂交育种

    D

    诱变育种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诱变育种在诱变处理后从哪一代开始选择?()
    A

    M3代

    B

    M2代

    C

    M1代

    D

    以上全不对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诱变育种诱变过程。

    正确答案: 诱变育种诱变过程:由出发菌种开始,制出新鲜孢子悬浮液(或细菌悬浮液)做诱变处理,然后以一定稀释涂布平皿上长出单菌落为止的各步骤为诱变过程。
    (1)出发菌种的斜面:出发菌种的斜面非常重要,其培养工艺最好是经过试验已知的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要选取对诱变剂敏感的斜面种龄,要求孢子数适中而新鲜。
    (2)单孢子悬浮液制备。
    (3)孢子计数:诱变处理后孢子要计数,以控制处理液的孢子数和统计诱变致死率,常用于处理孢子的浓度为105-108个孢子/亳升;孢子计数采用血球计数法在显微镜下直接计数;致死率是通过处理前后孢子液活菌计数来测定。
    (4)单菌落分离:平皿内倾入20ml左右的培养,凝固后,加入一定量经诱变处理的孢子液(以控制每一平皿生长10-50个菌落为合适的量),用刮棒涂布均匀后进行培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4题:

    问答题
    简述诱变育种的几个工作原则

    正确答案: (1)选择简便有效的诱变剂;
    (2)挑选优良的出发菌株;
    (3)处理单细胞或单孢子悬液(避免菌落不纯、表型延迟);
    (4)选用最适的诱变剂量;
    (5)充分利用复合处理的协同效应;
    (6)利用和创造形态、生理与产量间的相关指标;
    (7)设计采用高效筛选方案;
    (8)创造新型筛选方法。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