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甲明知被害人乙当时身无分文,但使用严重暴力压制其反抗,迫使对方于次日交付财物3000元。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未遂)与敲诈勒索罪(既遂),数罪并罚 B.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未遂) C.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敲诈勒索罪(既遂) D.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既遂)

题目
甲明知被害人乙当时身无分文,但使用严重暴力压制其反抗,迫使对方于次日交付财物3000元。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未遂)与敲诈勒索罪(既遂),数罪并罚
B.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未遂)
C.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敲诈勒索罪(既遂)
D.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既遂)

相似考题
更多“甲明知被害人乙当时身无分文,但使用严重暴力压制其反抗,迫使对方于次日交付财物3000元。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甲将乙从屋顶推下,在乙要坠地之前,丙用枪射穿乙的心脏,造成乙死亡,对于甲的行为,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D、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不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答案:ACD

    解析: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虽然乙是丙直接杀死,但是乙落地之后,如果没有这一枪,也极有可能死了。而结果是,乙死了

  • 第2题:

    下列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一种罪刑的是( )。A.甲将仇人杀死后,取走其身上的5000元现金B.甲持刀拦路行抢,故意将受害人杀死后取走其财物C.甲在抢劫过程中,为压制被害人的反抗,故意将被害人杀死,取走其财物D.甲实行抢劫后,为防止受害人报案,将其杀死


    正确答案:BC
    A项中的甲某先将仇人杀死,构成了故意杀人罪,而后又取仇人之财,故应属于数罪并罚。D项先构成了抢劫罪,而后杀死被害人又构成了故意杀人罪,因此也应属于数罪并罚。只有BC两项构成了抢劫罪一种罪刑。

  • 第3题:

    下列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一罪的有( )。

    A.甲持刀拦路抢劫,杀死被害人后取走其财物
    B.乙将仇人杀死后,顺手拿走其身上的3 000元现金
    C.丙在抢劫财物之后,为防止被害人报案,将其杀死
    D.丁在抢劫过程中,为压制被害人的反抗,杀死被害人后取走其财物

    答案:A,D
    解析:
    当抢劫罪中出现杀人的行为时,如何区分抢劫与故意杀人的罪数问题,关键是要看杀人行为是基于什么目的并发生在什么时候。如果是出于杀人目的,而后产生取财的目的的,则应当认定为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的数罪并罚;如果是通过杀人来进行抢劫或者在抢劫过程中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则以抢劫罪一罪论处;如果是在抢劫行为完成之后杀人灭口的,则应该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因此,本题应选择选项A、D。

  • 第4题:

    关于刑法上的因果关系,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用刀砍伤乙,致其轻伤,但乙因感染破伤风而死亡甲的伤害行为与乙的死亡存在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B.甲与乙都和丙有仇,甲见乙向丙的食物中投放了5 毫克毒物,且知道5 毫克毒物不能致丙死亡,遂在乙不知情的情况下又添加了5 毫克毒物,丙吃下食物后死亡甲的行为与丙的死亡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C.甲和乙因琐事发生争吵,甲持刀追砍乙,乙狂逃,在闹市区未看清红灯,结果被一辆汽车撞死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D.甲以120公里时速驾车(该高速公路限速为100公里),将突然跑上公路的乙撞死事后证明,即使甲不超速,乙也会被撞死因此,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没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


    答案:B,C
    解析:
    BC。A:介入因素是产生危害结果的主要原因,且介入因素很异常,故因果关系中断。B:甲、乙的行为都对危害结果的发生起了作用,故都有因果关系。C:乙虽然是被车撞死的,但这一结果是杀人者狂追的正常结果,即此处具有相当因果关系,故仍然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D是客观的因果关系,与刑事责任无关。

  • 第5题:

    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A:甲将被害人衣服点燃,被害人跳河灭火而溺亡。甲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B:乙在被害人住宅放火,被害人为救婴儿冲入宅内被烧死。乙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C:丙在高速路将被害人推下车,被害人被后面车辆轧死。丙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D:丁毁坏被害人面容,被害人感觉无法见人而自杀。丁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答案:D
    解析:
    【考点】因果关系【详解】A选项甲将被害人的衣服点燃,被害人必然会采取灭火措施,由此导致的伤亡结果,是与甲的行为存在因果关系的,因此选项A是正确的;B选项中,被害人进房间去救婴儿,是乙的放火行为必然会导致的行为,因此造成的伤亡与乙的放火行为有因果关系,B选项的说法是正确的;C选项中,在高速公路上,车速都比较快,将人推下车的行为将会导致被害人被压死,因此丙的行为与被害人的死亡存在着因果关系,C选项是正确的;丁毁坏被害人的面容的行为并不必然会导致被害人的自杀,这种情形属于被害人自己的行为导致的死亡结果的发生,D选项认为被害人的死亡与丁的行为有因果关系是错误的。

  • 第6题:

    甲意欲抢劫而对乙实施暴力,在压制了乙的反抗后,丙到达了现场,在明知甲正在抢劫乙的财物的情况下,又与甲共同抢取了乙的财物。此时()。

    • A、甲构成抢劫罪
    • B、丙构成抢夺罪
    • C、甲、丙都构成抢劫罪,但不是共同犯罪
    • D、甲、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正确答案:D

  • 第7题:

    下列表述中,符合抢劫罪特征的是()。

    • A、以威胁、要挟方法迫使被害人事后交付数额较大财物的
    • B、趁被害人昏迷之机,公然拿走数额较大财物的
    • C、以威胁方法当场索取财物,否则事后将对其暴力殴打
    • D、用药将被害人迷倒,拿走其财物

    正确答案:D

  • 第8题:

    下列行为应数罪并罚的是()。

    • A、甲持刀拦路行抢,将被害人杀死后取走其财物
    • B、乙把与自己不和的邻居杀死后,取走其身上的3000元现金
    • C、丙实行抢劫行为后,为防止被害人报案,将其杀死
    • D、丁在抢劫过程中,为压制被害人的反抗,将被害人杀死,取走其财物

    正确答案:B,C

  • 第9题:

    关于敲诈勒索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以实施暴力或者毁坏财物、名誉为要挟,造成被害人精神上的恐惧,并被迫事后交出财物的,应以敲诈勒索罪论处
    • B、利用被害人年幼将其哄骗到外地,但并未限制人身自由,同时谎称其被绑架向家属勒索财物的,不构成绑架罪,应以敲诈勒索罪论处
    • C、没有债权的事实基础,胁迫他人出具债券凭证的,应以敲诈勒索罪论处
    • D、设立赌博骗局,并向被骗的被害人胁迫索要赌债,迫使其交付财物的,应以敲诈勒索罪论处

    正确答案:A,B,C,D

  • 第10题:

    单选题
    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
    A

    甲酒后驾车发生交通事故后逃跑,路人随即将被害人乙送往医院,但仍然抢救无效死亡。甲不救助乙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B

    乙将一颗即将爆炸的手雷扔到李某的身边,李某立即将其踢开,将王某炸死。乙的行为与死亡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

    丙进入李某家,将李某卧室房门反锁。在丙搬运财物的过程中,李某醒来但不能走出房间制止丙的行为。丙将李某反锁的行为与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

    丁为强奸妇女李某,故意实施了足以导致其死亡的暴力行为,并致李某死亡。丁的强奸行为与李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 B
    解析:
    A项,路人“随即”将被害人送往医院,“仍然”死亡,意味着被害人的死亡与行为人不救没有关系。不是因为行为人逃逸,被害人没有得到及时救助而死亡的,而是先前甲肇事的行为引发的,跟甲逃逸的行为没有关系,所以被害人死亡与甲不救的行为也就当然没有因果关系。
    B项,李某的反应是正常的,是人的本能反应,李某的行为不是异常的介入因素,因果关系不中断,因此乙的行为与王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项,丙的行为是将李某在房间内,压制对方反抗,强行取得财物。这个案件中丙构成抢劫罪,并且属于入户抢劫。因为行为人把被害人锁起来是为了取财,使得被害人难以反抗,这是抢劫罪的手段行为。手段行为与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D项,丁为了强奸故意实施了足以导致被害人死亡的暴力,这一个行为既构成强奸,又构成故意杀人,这个案件中丁构成强奸罪(未遂)与故意杀人罪(既遂)的想象竞合犯。而死亡结果是由故意杀人的行为造成的,丁故意杀人的行为与李某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 第11题:

    单选题
    甲意欲抢劫而对乙实施暴力,在压制了乙的反抗后,丙到达了现场,在明知甲正在抢劫乙的财物的情况下,又与甲共同抢取了乙的财物。此时()。
    A

    甲构成抢劫罪

    B

    丙构成抢夺罪

    C

    甲、丙都构成抢劫罪,但不是共同犯罪

    D

    甲、丙构成抢劫罪的共犯


    正确答案: D
    解析: 如果先行为人已实施一部分实行行为后,后行为人以共同犯罪的意思参与实行或者提供帮助的,后行为人就其参与后的行为与先行为人构成共同犯罪,属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故选D。

  • 第12题:

    多选题
    下列哪些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
    A

    甲将仇人杀死后,取走其身上的5000元现金

    B

    甲持刀拦路行抢,故意将受害人杀死后取走其财物

    C

    甲在抢劫过程中,为压制被害人的反抗,将被害人杀死,取走其财物

    D

    甲实行抢劫后,为防止受害人报案,将其杀死


    正确答案: D,A
    解析: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A选项应定故意杀人罪与盗窃罪。BC选项以抢劫财物为目的,杀人只是为了达到抢劫这个目的。抢劫致人死亡,这是法定加重刑罚情节。D选项抢劫罪与故意杀人罪并罚。先是抢劫,后来转化为故意杀人。故本题答案为BC。

  • 第13题:

    下列哪些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一罪?( )

    A.甲将仇人杀死后,取走其身上的5 000元现金

    B.甲持刀拦路抢劫,故意将被害人杀死后取走其财物

    C.甲在抢劫过程中,为压制被害人的反抗,故意将被害人杀死,取走其财物

    D.甲实施抢劫后,为防止受害人报案,将其杀死


    正确答案:BC
    [答案] BC
    [评析] 如果前后两个犯罪之间具有牵连或吸收关系,定一罪,如果二罪之间没有牵连或吸收关系,后罪是另起犯意的,定两罪;为了劫财而杀人的,定抢劫罪一罪,因其他原因杀人后又取财的,以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抢劫后为了灭口又杀人的,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 第14题:

    甲明知被害人乙当时身无分文,但使用严重暴力压制其反抗,迫使对方于次日交付财物3000元。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未遂)与敲诈勒索罪(既遂),数罪并罚
    B.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未遂)
    C.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敲诈勒索罪(既遂)
    D.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所以,甲的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既遂)

    答案:A,B,D
    解析:
    本题考查刑法上因果关系的判断。在行为人实施暴力威胁抢劫财物的情形,如果行为人当场使用暴力相威胁,使受害人不敢反抗,失去抵抗能力,而当场劫取财物应定抢劫罪。行为人扬言将要施加暴力相威胁,以后索取财物的应定敲诈勒索罪。因此正确区分两罪的关键是:如果是当场施加暴力相威胁强迫当事人将来给付财物的就是敲诈勒索罪:如果是当场施加暴力相胁迫并且当场劫取财物的,按照抢劫罪定罪处罚。因此,甲使用暴力手段非法取得了乙的财物,具有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构成了敲诈勒索罪的既遂。

  • 第15题:

    应认定为抢劫罪的有()。
    A.甲实行抢劫罪后,为防止受害人报案,将其杀死
    B.甲在抢劫过程中,为压制被害人的反抗,故意将被害人杀死,取走其财物
    C.甲持刀拦路行抢,故意将受害人杀死后取走其财物
    D.甲将仇人杀死后,取走其身上的5 000元现金


    答案:B,C
    解析:
    【详解】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过程中故意杀人案件如何定罪问题的批复》的规定,行为人为劫取财物而预谋故意杀人,或者在劫取财物过程中,为制服被害人的反抗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行为人实施抢劫后,为灭口而故意杀人的,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定罪,实行数罪并罚。

  • 第16题:

    关于毒品犯罪,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明知是面粉,对乙谎称是海洛因,交付乙贩卖的,甲构成诈骗罪(间接正犯),乙无罪
    B.甲在一次走私活动中,既走私毒品又走私其他货物、物品的,应按走私毒品罪和构成的其他走私罪,实行数罪并罚
    C.甲本想盗窃普通财物,但盗窃财物后才发现是毒品,进而非法持有毒品的,应以盗窃罪与非法持有毒品罪并罚
    D.甲唆使乙为自己提供吸毒场所,乙为其提供了吸毒场所的,乙成立容留吸毒罪,但甲不成立容留吸毒罪的教唆犯

    答案:A,B,C,D
    解析:
    ①误将假毒品当作毒品贩卖的,属于不可罚的不能犯,不成立犯罪;明知不是毒品而欺骗他人说是毒品以获取利益的,不构成贩卖毒品罪,应以诈骗罪论处。A 选项正确。②B、C 选项正确。③容留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是指允许他人在自己事先管理、支配的场所吸食、注射毒品或者为他人吸食、注射毒品提供场所的行为,吸毒者本人不能成立该罪的共犯。D 选项正确。

  • 第17题:

    下列哪些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一罪?(  )
    A.甲将仇人杀死后,取走其身上的5000元现金
    B.甲持刀拦路抢劫,故意将被害人杀死后取走其财物
    C.甲在抢劫过程中,为压制被害人的反抗,故意将被害人杀死,取走其财物
    D.甲实施抢劫后,为防止受害人报案,将其杀死


    答案:B,C
    解析:
    解析:如果前后两个犯罪之间具有牵连或吸收关系,定一罪;如果二罪之间没有牵连或吸收关系,后罪是另起犯意的,定两罪。为了劫财而杀人的,定抢劫罪一罪;因其他原因杀人后又取财的,以故意杀人罪和盗窃罪数罪并罚;抢劫后为了灭口又杀人的,以抢劫罪和故意杀人罪数罪并罚。

  • 第18题:

    下列哪些行为应认定为抢劫罪?()

    • A、甲将仇人杀死后,取走其身上的5000元现金
    • B、甲持刀拦路行抢,故意将受害人杀死后取走其财物
    • C、甲在抢劫过程中,为压制被害人的反抗,将被害人杀死,取走其财物
    • D、甲实行抢劫后,为防止受害人报案,将其杀死

    正确答案:B,C

  • 第19题:

    下列表述中,符合抢劫罪特征的是()

    • A、以暴力相威胁,当场强行劫取财物
    • B、公然夺取数额较大财物
    • C、秘密窃取数额较大财物
    • D、以威胁、要挟方法迫使被害人事后交付数额较大财物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甲欲强奸在偏僻的小路上行走的乙(女,28岁),上前抓住乙的手不放,乙为摆脱犯罪人的纠缠,只好编造事实说自己“有性病”。甲于是只好说“那就算了,我害怕传染”。但甲并未独自离去,仍然尾随在乙身后,突生抢劫财物的歹念而对乙实施暴力,但是乙强烈反抗。甲无奈只得请求站在不远处的丙(12岁)帮忙按住乙的脚,然后自己将乙打成重伤。此时,甲的好朋友丁路过现场,明知甲要抢劫乙的财物,而与甲一起将乙的钱包拿走。二人分赃不久,丁待甲离开后,自己回到刚才的犯罪现场,见被害人因为受惊吓、伤害等原因,还躺在地上不能动弹,就心生怜悯之情,将被害人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3个月后,身体恢复正常。 关于丁抢劫乙财物这一行为的判断,错误的是( )

    • A、丁是抢劫罪的帮助犯
    • B、丁是抢劫罪的共同实行犯
    • C、丁应当对乙重伤的结果负责
    • D、丁构成抢劫罪既遂,但不应当对重伤结果负责

    正确答案:B,D

  • 第21题:

    多选题
    关于违法阻却事由,下列哪些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  )
    A

    对正当防卫不能正当防卫,但对紧急避险可以正当防卫

    B

    甲见年幼的女儿落入水中,因受重男轻女思想影响有能力救助而不救助,邻居乙使用暴力迫使甲实施救助行为,乙成立正当防卫

    C

    乙为了逃避警察甲的合法抓捕而侵入丙的住宅,乙对于丙成立紧急避险

    D

    被害人住宅发生火灾,行为人侵入住宅抢救卧病在床的老人,属于推定的被害人承诺


    正确答案: C,B
    解析:
    A项,正当防卫针对的是不法侵害,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都是正当行为,都不得再对之进行正当防卫。
    B项,对于不作为的不法侵害,同样可以进行正当防卫。正当防卫要求针对的不法侵害,没有作为与不作为之分。
    C项,面对警察的合法抓捕,乙并没有紧急避险的权利,紧急避险只能针对不法侵害,不能针对合法行为。
    D项,住宅主人没有同意老人死亡的权利,不属于推定的承诺,而成立紧急避险

  • 第22题:

    多选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男强奸乙女遭到反抗(强奸未遂),甲男愤而将其脸严重划伤(故意伤害既遂),甲男的行为属于强奸致使被害人重伤的情形,应以强奸罪加重处罚

    B

    甲男冒充乙女的丈夫实施奸淫行为,因在黑夜中乙女以为甲是自己的丈夫而与其发生性关系。甲成立强奸罪(此时被害人承诺无效)

    C

    甲男是某公司总经理,其以裁员为借口,迫使乙女与其发生性关系,甲男不构成强奸罪

    D

    甲男明知卖淫女乙女为幼女,仍然付费与其发生性关系。甲男构成强奸罪


    正确答案: B,D
    解析:
    A项,甲实施了前后两个行为,造成了两个结果,应以强奸罪、故意伤害罪数罪并罚
    B项,冒充被害人丈夫属于强奸罪的其他手段,因此甲男的行为成立强奸罪。
    C项,利用职权从属关系等特定关系,迫使妇女就范,因其违背妇女的意志,构成强奸罪。
    D项,《刑法修正案(九)》废除了嫖宿幼女罪,嫖宿幼女的一律认定为强奸罪

  • 第23题:

    单选题
    关于共同犯罪,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

    甲明知乙犯有盗窃罪,而为其伪造、毁灭相关犯罪证据。甲、乙构成共同犯罪,但甲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乙构成盗窃罪

    B

    甲明知乙组织他人卖淫,仍为其招募、运送人员。甲、乙构成共同犯罪,但甲构成协助组织卖淫罪,乙构成组织卖淫罪,对甲不能按照组织卖淫罪的帮助犯论处

    C

    甲明知乙以暴力方法强迫他人劳动,仍为其招募、运送人员。甲、乙构成强迫劳动罪的共犯,对甲应当以《刑法》第244条第1款规定的强迫劳动罪的帮助犯论处

    D

    甲以贿买的方式指示证人乙作伪证,乙因此而作伪证。甲、乙构成伪证罪的共犯,甲属于教唆犯,乙属于实行犯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甲并没有与乙共同盗窃,其仅有帮助乙伪造、毁灭相关犯罪证据的行为。因此甲、乙不构成共同犯罪。甲构成帮助毁灭、伪造证据罪,乙构成盗窃罪。
    B项,刑法将协助组织卖淫行为从组织卖淫罪中独立出来,因此乙构成组织卖淫罪、甲构成协助组织卖淫罪。不能认为甲是组织卖淫罪的帮助犯,甲是协助组织卖淫罪的实行犯。但是,二罪原本具有的共犯关系仍然存在
    C项,《刑法》第244条规定,明知他人以暴力方法强迫他人劳动,为其招募、运送人员或者有其他协助强迫他人劳动行为的,仍然认定为强迫劳动罪。由于刑法将这种行为明文规定为实行行为,因此这属于帮助犯的正犯化。但是,这种协助行为成立本罪的前提是被害人确实被强迫劳动。
    D项,在客观上,甲、乙确实是伪证罪的共犯。但是由于刑法将这种以贿买的方式指示证人作伪证的行为单独规定为妨害作证罪,因此,甲成立妨害作证罪,乙成立伪证罪

  • 第24题:

    多选题
    关于因果关系,下列哪一(些)选项是错误的?(  )
    A

    甲以杀人故意、乙以伤害故意共同对丙实施暴力,造成丙死亡,但丙只有一处致命伤,查不清楚由谁造成。甲、乙二人的行为与丙死亡结果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

    B

    甲持伪造的信用卡到商场刷卡消费,收银员乙识破真相,但未吭声,甲获得价值2万元的商品。甲、乙的行为与商场的损失之间都存在因果关系

    C

    甲为抢劫而对乙实施暴力行为,发现乙身无分文,遂迫使乙下午交付财物,乙下午如期交付了3000元。甲的暴力行为和取得财物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D

    甲持上膛的手枪意图杀死乙。在厮打时,乙自己不小心触发扳机遭枪击死亡。甲的杀人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正确答案: C,D
    解析:
    A项,甲乙基于不同的故意共同对丙实施暴力,甲、乙在故意伤害上成立共犯。危害结果应归于两个人,甲、乙二人的行为与丙死亡结果之间都有因果关系
    B项,收银员乙识破真相,却未吭声,是介入了异常的因素,导致甲的行为与商场的损失之间的因果关系中断。最终商场的损失是由收银员造成的,应当由收银员负责任。甲并没有骗到财物。而是收银员实行了职务侵占的行为将财物送给甲。甲的行为与商场的损失之间没有因果关系,乙的行为与商场的损失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项,乙最终给钱的原因是甲的迫使,前面实施暴力行为之后发现被害人身无分文,因此与取得财物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后面的胁迫行为取得财物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D项,虽然乙的死亡是由于自己不小心触发扳机,但是根据条件说,若无甲持有上膛的手枪意图杀乙,乙就不会触发手枪扳机而亡。在厮打的过程中,乙由于反抗触动扳机的介入因素并不异常,因为上膛手枪本就具有高度的危险性。因此,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具有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