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法律之设,所以纳民于轨物之中”的提出者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句子中,含名词用作动词现象的有()

    A、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

    B、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C、仲尼以为孝,举而上之

    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参考答案:ABC

  • 第2题:

    下面句子里,有意动用法这一现象的是()

    A、坚甲厉兵以备难,而美荐绅之饰

    B、小国寡民

    C、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D、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


    参考答案:AC

  • 第3题:

    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


    孟子

  • 第4题:

    “是境内之民,其言谈者必轨于法”中“轨”的意义是()

    A、轨道

    B、道路

    C、法度

    D、遵循


    参考答案:D

  • 第5题:

    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人”、“民”之间的差别:

    l)《尚书·泰誓》:“惟人,万物之灵。” 

    2)《荀子·非相》:“人之所以为人者,非特以二足而无毛也,以其有辨也。” 

    3)《师说》:“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4)《说文》:“民,众萌也。” 

    5)《论语·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6)《论贵粟疏》:“民者,在上所以牧之。”


    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人”、“民”之间的差别。
      答:“人”、“民”两词所指都是属于人类的社会成员。但是两者的范围广狭有不同。“人”与禽兽相对,是人类社会成员的统称,如例句(1)(2)皆为此义。“人”可以用于指称不同阶级、不同职业以及在其他方面有所区别的社会成员,如例句(3)。“民”的外延比“人”小,它的词义范围仅指“人”当中被认为愚昧无知的部分,即被奴役者,被统治者。例句(4)、(5)、(6)皆表示了这个意思。由此可见两者的区别。
    :“人”、“民”两词所指都是属于人类的社会成员。但是两者的范围广狭有不同。“人”与禽兽相对,是人类社会成员的统称,如例句(1)(2)皆为此义。“人”可以用于指称不同阶级、不同职业以及在其他方面有所区别的社会成员,如例句(3)。“民”的外延比“人”小,它的词义范围仅指“人”当中被认为愚昧无知的部分,即被奴役者,被统治者。例句(4)、(5)、(6)皆表示了这个意思。由此可见两者的区别。
    民包含在人之中
     2、根据以下例句,说明同义词“人”、“民”之间的差别。
      答:“人”、“民”两词所指都是属于人类的社会成员。但是两者的范围广狭有不同。“人”与禽兽相对,是人类社会成员的统称,如例句(1)(2)皆为此义。“人”可以用于指称不同阶级、不同职业以及在其他方面有所区别的社会成员,如例句(3)。“民”的外延比“人”小,它的词义范围仅指“人”当中被认为愚昧无知的部分,即被奴役者,被统治者。例句(4)、(5)、(6)皆表示了这个意思。由此可见两者的区别。
    百度一下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