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正确获知食物可食部的方法有()。A、直接查《中国食物成分表》B、称量食品重量和废弃部分重量,再计算废弃部分占食品重量的百分比来C、称量食品重量和废弃部分重量,再计算可食部分占食品重量的百分比D、全部按100%可食计算E、某个菜品中被调查者喜欢吃的部分所占得百分比

题目

正确获知食物可食部的方法有()。

A、直接查《中国食物成分表》

B、称量食品重量和废弃部分重量,再计算废弃部分占食品重量的百分比来

C、称量食品重量和废弃部分重量,再计算可食部分占食品重量的百分比

D、全部按100%可食计算

E、某个菜品中被调查者喜欢吃的部分所占得百分比


相似考题
更多“正确获知食物可食部的方法有()。A、直接查《中国食物成分表》B、称量食品重量和废弃部分重量,再计算 ”相关问题
  • 第1题:

    膳食指导和评价(本题25分)

    某成年男子体重70kg,从事轻体力劳动,全天需要能量2500kcal,蛋白质75g。该男子早餐的食物称重记录如下表:

    餐别

    饭菜名称

    原料名称

    食物重量

    (g)

    可食重量

    (g)

    熟食重量

    (g)

    熟食余重

    (g)

    粳米

    35

    35

    早餐

    红豆二米粥

    小米

    30

    30

    726

    126

    红小豆

    10

    10

    查食物成分表可知,每100g食品原料中能量和蛋白质的含量为:

    原料名称

    可食部

    能量(kcal)

    蛋白质(g)

    粳米

    100

    343

    7.7

    小米

    100

    358

    9.0

    红小豆

    100

    309

    20.2

    该早餐提供多少能量和蛋白质?该早餐安排的合理吗?若不合理,如何改进?


    正确答案:
    膳食指导和评价粳米35/726=0.048红小豆10/726=0.014小米30/726=0.041726-126=600Zg粳米食用量0.048×600=28.8g红小豆食用量0.041×600=24.6g小米食用量0.014×600=8.4g粳米能量343×28.8/100=98.7kcal蛋白质28.8×7.7%=2.2g小米能量358×24.6/100=88.1kcal蛋白质24.6×9.0%=2.21g红小豆能量309×8.4/100=26kcal蛋白质8.4×20.2%=1.7g早餐供能98.7kcal+88.1kcal+26kcal=212.8kcal早餐供蛋白质2.2+2.21+1.7=6.11g早餐占全天能量的30%2500kcal×30%=750kcal,212.8kca[比750kcal小的多,因此该男孩早餐不合理,早餐摄入热能过低,营养素摄入不足应增加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多摄入一些肉、蛋、奶、蔬菜、水果。

  • 第2题:

    称重记账法的注意事项包括(  )。

    A.家庭食物称重法中在外就餐也要计算在餐次总数中
    B.尽量注意称量各种食物的可食部,如果称到的为市品毛重,则应根据可食部比例折算成可食部数量
    C.要特别注意油、盐、酱、醋等调味品的实际称量重量
    D.在调查期间不要忽略各种小杂粮和零食的登记
    E.要考虑人日数和总人日数的计算问题

    答案:B,C,D,E
    解析:
    家庭食物称重法中在外就餐不计算在餐次总数。

  • 第3题:

    查食物成分表芦笋可食部为90%,每100g 食部提供能量18Kcal,请问市品重量为200克芦笋能提供多少能量?

    A.32.4Kcal

    B.24.3Kcal

    C.36Kcal

    D.40Kcal

    E.42Kcal


    32.4Kcal

  • 第4题:

    称重记账法应注意(  )。

    A.尽量注意称量各种食物的可食部,如果称到的为市品毛重,则应根据可食部比例折算成可食部数量
    B.在调查期间不要忽略各种小杂粮和零食的登记
    C.要特别注意油、盐、酱、醋等调味品的实际称量重量
    D.家庭食物称重法中在外就餐也要计算在餐次总数中
    E.要考虑人日数和总人日数的计算问题

    答案:A,B,C,E
    解析:
    家庭食物称重法中在外就餐不计算在餐次总数。

  • 第5题:

    1、查食物成分表芦笋可食部为90%,每100g 食部提供能量18Kcal,请问市品重量为200克芦笋能提供多少能量?

    A.24.3Kcal

    B.32.4Kcal

    C.36Kcal

    D.40Kcal


    32.4Kc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