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根据材料回答1~2题:有研究者对8个班的语文课和数学课上师生交流时间进行观察统计,把所有观察的8个班的课分为四类:(1)演讲型的课,这类课一半以上的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师生联系的方法是教师与全班交流,单向传授,即很少有师生间的问题,也缺乏学生之间的讨论,课堂活动仅限于学生被动的听讲、理解与接受。这类课占调查的25%。(2)演讲—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教师不仅对全班讲授,而且还注意提问个别学生。这两种活动各占上课时间的40%以上,共占上课时间的80%以上,这两种活动方式,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大多数时间来

题目

根据材料回答1~2题:

有研究者对8个班的语文课和数学课上师生交流时间进行观察统计,把所有观察的8个班的课分为四类:

(1)演讲型的课,这类课一半以上的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师生联系的方法是教师与全班交流,单向传授,即很少有师生间的问题,也缺乏学生之间的讨论,课堂活动仅限于学生被动的听讲、理解与接受。这类课占调查的25%。

(2)演讲—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教师不仅对全班讲授,而且还注意提问个别学生。这两种活动各占上课时间的40%以上,共占上课时间的80%以上,这两种活动方式,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大多数时间来说,都是被动的听教师讲、教师问和个别学生答。这类课占了调查的40%。

(3)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问,一位学生答,教师再问,再一位学生答或补充,这种问答活动占一节课一半以上时间。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上课就是听,自己表达的时间很少。这类课占调查的14.3%。

(4)混合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一学生答,一学生领读、全班跟读等方式。这类混合型的课,绝大多数学生的大多数时间仍是被动的听、接受和理解别人的表述。这类课占调查的10.7%。

你认为上述四类型课存在什么问题?( )[不定项选择题]

A.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

B.接受学习的机会多,表述学习的机会少

C.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参与机会多,水平低的参与机会少

D.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


相似考题

4.有研究者对8个班的语文课和数学课上师生交流时间进行观察统计,把所有观察的28个班的课分为四类: (1)演讲型的课,这类课一半以上的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听,师生联系的方法是教师与全班交流,单向传授,即很少有师生的问题。也缺乏学生之间的讨论,课堂活动仅限于学生被动的听讲、理解与接受。这类课占了25%。 (2)演讲—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教师不仅对全班讲授,而且还注意提问个别学生。这两种活动各占上课时间的40%以上,共占上课时间的80%以上,这两种活动方式,对全班绝大部分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来说,都是被动地听教师讲、教师问和个别学生答。这类课占了这次调查的40%。 (3)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问,一位学生答,教师再问,再一位学生答或补充,这种问答活动占一节课一半以上时间。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上课就是听,自己表达的时间很少。这类课占调查的14.3%。 (4)混合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一学生答,一学生领读、全班跟读等方式。这类混合型的课,绝大多数学生的大部分时间仍是被动地听、接受和理解别人的表述。这类课占调查课的10.7%。根据以下内容,回答1~2题。你认为上述四类型课存在什么问题?( )[不定项选择题]A.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B.接受学习的机会多,表述学习的机会少C.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参与机会多,水平低的学生参与机会少D.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

更多“根据材料回答1~2题:有研究者对8个班的语文课和数学课上师生交流时间进行观察统计,把所有观察的8 ”相关问题
  • 第1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
    材料:
    图示为某高中物理教材“光的粒子性”一节的“观察光电效应”的演示实验。
    演示
    把一块锌板连接在验电器上,并使锌板带负电,验电器指针张开。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图17.2—1),观察验电器指针的变化。
    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任务:
    (1)说明教材所述“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观察验电器指针的变化”的实验设计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方案。(8分)


    答案:
    解析:
    (1)教材所述“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观察验电器指针的变化”,其设计意图是为了得出锌板在紫外线照射下,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2)师:从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到麦克斯韦提出光是一种电磁波的理论,应该说光的波动说似乎已经完美无缺了。然而就是在证实电磁波存在的过程中,人们发现了光具有粒子性的重大事实.这就是光电效应。接下来我们看一个演示实验。
    师:把一块锌板连接在验电器上,并使锌板带负电,验电器指针张开。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观察验电器的指针如何变化
    生:验电器指针张角先减小,减小到零后又变大。
    师: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锌板,又看到什么现象
    生:验电器指针的张角变大了。
    师: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生:锌板在光线照射下失去电子带正电。
    师:很好。这个奇妙的物理现象说明照射到金属表面的光能使金属逸出电子,这种现象就叫 生.光电效应。
    师:被光照射的物体发射出来的电子叫什么呢
    生:光电子。
    师:很好,那么现在,我把一个普通玻璃板放在锌板和紫外线灯之间,然后将锌板与不带电的验电器连接。大家能看到什么现象
    生:验电器指针闭合了。
    师:所以说我们周围的可见光可以使锌板逸出电子吗
    生:不能。
    师:很好,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光电效应产生的条件。

  • 第2题:

    有研究者对8个班的语文课和数学课上师生交流时间进行观察统计,把所有观察的8个班的课分为四类:
    (1)演讲型的课,这类课一半以上的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师生联系的方法是教师与全班交流,单向传授,即很少有师生间的问题,也缺乏学生之间的讨论,课堂活动仅限于学生被动的听讲、理解与接受。这类课占调查的25%。
    (2)演讲一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教师不仅对全班讲授,而且还注意提问个别学生。这两种活动各占上课时间的40%以上,共占上课时间的80%以上,这两种活动方式,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大多数时间来说,都是被动的听教师讲、教师问和个别学生答。这类课占了调查的40%。
    (3)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问,一位学生答,教师再问,再一位学生答或补充,这种问答活动占一节课一半以上时间。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上课就是听,自己表达的时间很少。这类课占调查的14.3%。
    (4)混合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一学生答,一学生领读、全班跟读等方式。这类混合型的课,绝大多数学生的大多数时间仍是被动的听、接受和理解别人的表述。这类课占调查的10.7%。

    你认为应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A.增加学生课堂学习的机会
    B.减少全班统一学习在一节课的比重,增加个别学习、成对学习、小组学习在一节课的比重
    C.采用先个人,后小组,再全班学习等形式的教学策略
    D.有效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答案:A,B,C,D
    解析:

  • 第3题:

    某小学教师,为研究师生课堂互动情况,观察了同事授课班级的50节语文课录像,她所做的属于直接观察。


    错误

  • 第4题: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任务。
    材料:初中物理某教科书“测量铝块浸没在水中所受的浮力”的演示实验如下:



    任务:
    (1)说明上述实验中“把铝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的操作意图。(4分)
    (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体现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8分)


    答案:
    解析:
    (1)浮力不可直接测量得出,但是在本实验中根据受力平衡可得F浮=G-F,即可通过测量铝块所受重力及铝块在水中所受的拉力。间接得出。“把铝块浸没在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即是测量铝块在水中所受的拉力。
    (2)演示:把乒乓球按入水底,松手后会看到乒乓球上升,引导学生分析乒乓球的受力情况及每个力的施力物体。
    得出结论: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向上的托力,这个向上的托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浮力的施力物体:液体。
    提问:放入水中沉底的石块是否受浮力作用 你能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石块所受浮力的大小吗
    用弹簧测力计称小石块的重力,并稍稍用力向上托石块,让学生观察这时测力计的示数变化,然后将小石块浸入水中,观察测力计示数的变化。引导学生根据二力平衡等知识判断浮力的存在及大小,最后得出结论:水中下沉的物体也会受到一种向上托的力,这就是浮力。
    引导学生归纳出利用“称重法”测浮力大小的方法: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重力,再把物体浸入液体中,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则物体受到的浮力可以利用F浮=G-F进行计算。

  • 第5题:

    有研究者对8个班的语文课和数学课上师生交流时间进行观察统计,把所有观察的8个班的课分为四类:
    (1)演讲型的课,这类课一半以上的时间是教师在讲、学生在听,师生联系的方法是教师与全班交流,单向传授,即很少有师生间的问题,也缺乏学生之间的讨论,课堂活动仅限于学生被动的听讲、理解与接受。这类课占调查的25%。
    (2)演讲一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教师不仅对全班讲授,而且还注意提问个别学生。这两种活动各占上课时间的40%以上,共占上课时间的80%以上,这两种活动方式,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的大多数时间来说,都是被动的听教师讲、教师问和个别学生答。这类课占了调查的40%。
    (3)对话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问,一位学生答,教师再问,再一位学生答或补充,这种问答活动占一节课一半以上时间。对全班绝大多数学生来说,上课就是听,自己表达的时间很少。这类课占调查的14.3%。
    (4)混合型的课,这类课上师生交流方式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一学生答,一学生领读、全班跟读等方式。这类混合型的课,绝大多数学生的大多数时间仍是被动的听、接受和理解别人的表述。这类课占调查的10.7%。

    你认为上述四类型课存在什么问题?()

    A.全班统一学习的机会多,个人独立学习的机会少
    B.接受学习的机会多,表述学习的机会少
    C.学习水平高的学生参与机会多,水平低的参与机会少
    D.师生之间缺乏有效互动

    答案:A,B,C,D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