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

主体性是人作为主体的规定性。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建构具有主体性的人。
完整的主体性包括:道德主体、认知主体、审美主体和实践主体。
高等学校的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完整主体性高度发展的教育过程。其教育目的就是要把大学生培养成为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道德主体、认知主体、审美主体和实践主体,使大学生成为自主发展、自我建构的主体和社会历史活动的主体。
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1)低年级:“接受性学习”为主阶段,是大学生主体性发展的起点和条件。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塑造完美人格是这一时期的主导活动。低年级阶段主要发展大学生的认知主体性、道德主体性和审美主体性。
(2)中年级:“接受性学习”向“发展性学习”的转折期。中年级阶段主要发展大学生的认知主体性和实践主体性。
(3)高年级:“发展性学习”为主阶段。高年级阶段主要发展大学生的实践主体性。
更多“大学生主体性的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相关问题
  • 第1题: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 )

    A. 全体与个别兼顾的原则
    B. 科学性原则
    C. 主体性原则
    D. 发展性原则

    答案:A,B,C,D
    解析:

  • 第2题:

    大学生的自我意识发展呈阶段性。


    正确

  • 第3题:

    【单选题】不属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特点的是()

    A.主体性

    B.道德性

    C.体验性

    D.客体性


    D

  • 第4题:

    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增加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  )特点。

    A、主体性
    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
    D、不平衡性

    答案:C
    解析:
    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决定了教育必须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受教育者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

  • 第5题:

    10、不属于大学生生命教育特点的是()

    A.主体性

    B.道德性

    C.体验性

    D.客体性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