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将某植物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后,选取一个叶片按图1处理。照光几小时后,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如图2所示。本实验能说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光②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⑤

题目
将某植物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后,选取一个叶片按图1处理。照光几小时后,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如图2所示。本实验能说明(  )。


①光合作用需要光②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①③
B.②④
C.③⑤
D.①⑤

相似考题

2.初中生物《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一、考题回顾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萨克斯通过实验使人们认识到了绿色植物在光照下能够合成淀粉,如果我们想验证这一结论用什么方法呢? (二)实验验证,探究学习 通过实验法来验证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请同学们分析我们的验证问题,找出我们要验证的有几个问题?每一个问题你所应用的实验原理又是什么呢? 通过学生阅读教材,以问答的形式分析实验需要做的准备工作,得出合理的实验步骤:(1)暗处理→(2)部分遮光→(3)光照→(4)酒精水浴脱色→(5)漂洗后滴加碘液→(6)漂洗后观察。 (三)分组协作,完成实验 在学生分组动手操作前先播放演示实验动画,为了避免自然条件等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先让学生通过分析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接下来请同学们自己动手操作。 因为前3个步骤学生不能现场做,需要提前做好课前准备,所以请各小组同学介绍展示自己处理好的盆栽植物,让所有学生对前三个实验步骤的操作熟悉。教师示范酒精灯的正确使用方法,保证学生的安全操作。 学生独立完成实验步骤4-6。 实验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引导学生正确操作,顺利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酒精水浴加热的过程中需要一段时间,请同学们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1.为什么要将天竺葵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 2.为什么要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遮盖起来?各部分有什么作用呢? 3.将叶片放入酒精中加热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将盛酒精的小烧杯隔水加热? 4.经碘液处理后,叶片将发生什么变化?说明了什么? 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中的实验步骤,分组讨论以上几个思考题。通过合作学习讨论完成这几个思考题,学生理解了每一个实验步骤中蕴含的科学原理,做实验时就会更加积极主动。增强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 (四)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叶片的见光部分遇到碘液变成了蓝色,实际是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叶片的见光部分产生了有机物——淀粉。 叶片见光部分产生了淀粉,遮光部分没有产生淀粉,说明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光合作用的条件——光。 光合作用的产物——淀粉。 (五)拓展探究,作业巩固 拓展探究:如何在绿叶上出现心形图像?如何让农作物增产? 作业:完成实验报告。思考探究问题。 【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 1.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什么?你是如何突破这个难点的? 2.谈一谈你对光合作用的了解。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D
解析:
本题通过图示的对照实验,考察光是光合作用的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甲图叶片中通过锡箔形成了一组有光和无光的对照实验;乙图中,见光部分遇碘变蓝,说明在光下叶片进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
更多“将某植物放置在黑暗处一昼夜后,选取一个叶片按图1处理。照光几小时后,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如图2所示。本实验能说明(  )。 ”相关问题
  • 第1题:

    材料:
    教师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一节内容教学时,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所以学生能很容易的根据叶片颜色的变化而得出结论。在这里有的学生的实验现象不太明显,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究性试验强调学生大胆置疑、主动参与、共同合作,在其中设置一些引导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教师制订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用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至4小时。
    ③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
    ④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使之叶片变色。
    ⑤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
    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根据实验目的分类,该实验属于哪一种类型 (5分)
    (2)生物学实验的结果如何进行分析 (15分)


    答案:
    解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探究性实验,主要是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而验证性实验一般只根据实验目的阐述即可。
    (2)生物学实验过程中,会有多种因素影响、干扰实验结果,致使实验失败。为此,实验分析就显得重要:一方面,可以找出并排除影响因素,使实验重做时能获得成功;另一方面,还可以总结出经验教训,甚至可能还有意外的收获、新的发现。因此,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除了使学生达到提高动手能力、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验证所学知识等目的外.教给学生进行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①取材的分析:正确选取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学生实验失败的原因,往往是取材不正确而引起的,因而在实验分析时,首先要考虑取材是否正确。例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准确切取带分生区的洋葱根尖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有些学生制成的装片中往往看不到或看到很少的分裂相细胞,就是因为切取根尖部位不正确导致的。
    ②药品与试剂的分析: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使用方法等都是影响实验结果正确的重要因素,一定要严格按规定使用,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结论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包括:药品、试剂量的控制与分析;试剂浓度的控制与分析:试剂使用方法的控制与分析。
    ③步骤及操作分析:步骤及操作是否正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故应重点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实验步骤顺序颠倒;漏做某个实验步骤;操作方法错误;操作不严格。

  • 第2题:

    白天,从一棵植物上摘取一个叶片,用酒精脱色、漂洗后用碘液染色,叶呈蓝紫色,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叶中含有淀粉
    B.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
    C.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
    D.光合作用必须在光下进行

    答案:A
    解析:
    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淀粉。实验步骤:(1)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2)用黑纸片把叶片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遮盖起来,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几小时后,摘下叶片,去掉遮光的纸片。(4)把叶片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隔水加热,使叶片中的叶绿素溶解到酒精中,叶片变成黄白色。(5)用清水漂洗叶片,再把叶片放到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6)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掉碘液.观察叶片颜色发生了什么变化。分析现象,得出实验结论:被黑纸片遮盖的部分没有变蓝色,见光部分变成蓝色。说明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该同学缺少前三步,第一,没有暗处理,这样做不能确定绿叶中的淀粉是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还是原来贮存的;第二,没有部分遮光作对照,这样做不能确定绿叶中的淀粉是在光下制造的,还是在黑暗中制造的。淀粉遇碘变蓝色。一片叶子用碘液染色,叶呈蓝色,只能说明叶中含有淀粉。故本题选择A选项。

  • 第3题:

    材料:
    下面为“绿叶在光下制造淀粉”实验的基本步骤:
    暗处理:把天竺葵放到黑暗处一昼夜.目的是让天竺葵在黑暗中把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可能是叶
    片在实验前贮存的。
    设置对照:将一片叶子的一部分从上下两面用黑纸片遮盖。目的是做对照实验,看看光照的部位(对照组)和不照光的部位(实验组)是不是都产生淀粉。
    脱色:光照几个小时后把叶片放进酒精中隔水加热,目的是脱色。用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以便于观察。
    染色:清水漂洗,滴加碘液染色。
    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变蓝。
    结论:淀粉遇碘液变蓝,说明叶片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出有机物——淀粉;光是绿色植物制造有机物不可缺少的条件。
    问题:
    (1)实验教学中一定要强调安全,请问该实验中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
    (2)请根据材料,请写出探究光合作用场所的一般流程。


    答案:
    解析:
    (1)①酒精易燃,要按照正确操作方法使用酒精灯。加热时要小心,以免被沸水、蒸汽烫伤。 ②碘液有毒,对眼睛和皮肤有刺激性,更不能入口。
    (2)①提出问题:是否只有绿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②作出假设:只有绿叶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原理:绿叶的叶肉细胞中有叶绿体,内有叶绿素,叶绿素能吸收光能。此外还有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等)
    ③制定计划、进行实验并得出结论。选取植物(银边天竺葵的叶片既有绿色处也有非绿色处)的根、茎、叶柄等非绿色部位,进行对照。实验用具和方法同上一实验。步骤同材料中的实验步骤。结论:绿色植物含叶绿体的器官都能进行光合作用.绿叶是植物制造有机物的主要器官。
    ④交流讨论。对于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及发现的疑问与同学和教师进行讨论。

  • 第4题:

    某植物上的一片叶片的叶脉被切开(如右图),阳光照射4h后,经脱色,再进行碘处理,结果A部分呈棕褐色,B部分呈蓝黑色,这个实验证明。()

    A光合作用需要阳光

    B光合作用需要水

    C光合作用有O2产生

    D光合作用需要CO2


    B

  • 第5题:

    在实验室中,皮肤溅上浓碱液时,在用大量水冲洗后应再用()处理。

    • A、5%硼酸
    • B、5%小苏打
    • C、2%醋酸
    • D、2%硝酸

    正确答案:A,C

  • 第6题:

    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数小时“饥饿”处理(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后,再把叶片的一部分遮光,其他部分曝光。一段时间后,将该叶片经脱色、漂洗再用碘液处理,结果遮光部分不变蓝,曝光部分变蓝。下列有关本实验的分析及结论合理的是()

    • A、本实验未设对照组
    • B、有无光照是遮光和曝光区域显现不同结果的唯一原因
    • C、实验初始时遮光和曝光区域均达到无淀粉状态
    • D、实验证明叶绿体利用光照将CO2转变成了淀粉

    正确答案:B,C

  • 第7题:

    萨克斯将绿叶先在黑暗处放置几小时,然后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后,用碘蒸气处理这片叶,结果只有曝光的一半呈蓝色。本实验说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 A、①②
    • B、③⑤
    • C、②⑤
    • D、①③

    正确答案:C

  • 第8题:

    光合作用之谜是经过众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解开的,以下资料是科学家探究光合作用过程的部分实验,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864年,萨克斯做了一个实验:他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24个小时,然后,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将叶片放在隔水加热的酒精中脱色,再用碘蒸汽处理这片叶,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则没有颜色变化。 该实验的结论是:


    正确答案:叶片在光下能产生淀粉

  • 第9题:

    如下图所示,某植物的绿叶经阳光照射24小时后,经脱色并用碘处理,结果有锡箔纸覆盖的部位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纸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证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CO2 ②光合作用需要光 ③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 ④光合作用放出氧气 ⑤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 A、①②
    • B、③⑤
    • C、②⑤
    • D、①③

    正确答案:C

  • 第10题:

    某班同学在探究:“绿叶的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时,有以上四种设计方案,你认为其中最合理的应是哪一组()①用酒精去掉叶绿素②把天竺葵放在光下照射③把天竺葵叶片用黑纸遮盖一部分④把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⑤把部分遮光的叶片摘下,去掉黑纸⑥用清水漂洗叶片后,滴加碘液

    • A、④③②⑤①⑥
    • B、②③④⑤①⑥
    • C、④③②①⑤⑥
    • D、②④③⑤⑥①

    正确答案:A

  • 第11题:

    在实验时,若皮肤溅上浓碱液,要用大量水冲洗后再用()处理。

    • A、5%的硼酸
    • B、5%的小苏打
    • C、2%的醋酸
    • D、2%的硝酸

    正确答案:A,C

  • 第12题:

    单选题
    把带有叶子的枝条插在水中,放置于暗室里两天。用打孔器在取下的叶子上打圆孔,把所得的叶子圆片分为两等份,一份放在水中,另一份放入5%的葡萄糖溶液中,并让叶片背面朝液面,漂浮在液面上,继续放置于暗室里两天。然后把这些叶片放入温水中几分钟后取出,再放入70°C的酒精中浸泡lh以上。取出叶片放入水中漂洗,再浸入稀碘液中几秒钟后取出,用蒸馏水洗去碘液,观察叶片颜色的变化。浮在水面上的叶片呈白色或浅黄色,而浮在葡萄糖溶液面上的叶片呈蓝色。推断其原因可能是()
    A

    实验前,叶子已储藏了淀粉

    B

    实验前,叶子已储藏了葡萄糖

    C

    实验前,叶子已进行了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D

    实验时,叶片吸收了葡萄糖,并使之转变为淀粉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材料:
    教师在“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一节内容教学时.由于学生在前面已经学习了淀粉遇到碘液会变成蓝色.所以学生能很容易地根据叶片颜色的变化而得出结论。在这里有的学生
    的实验现象不太明显,教师要帮助学生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究性试验强调学生大胆质疑、主动参与、共同合作,在其中设置一些引导性、启发性、开放性的问题。学生可以有选择地进行学习。教师制订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把盆栽的天竺葵放在黑暗处一昼夜。
    ②黑纸把一片叶的部分从正面和背面盖住,然后移到阳光下,照射3至4小时。
    ③剪下遮光的叶片,去掉黑纸。
    ④将叶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烧杯中,再放入大烧杯内隔水加热,使叶片变色。
    ⑤取出叶片,用清水漂洗干净,然后放在培养皿里,向叶片滴加碘液。
    ⑥稍停片刻。用清水冲洗掉碘液。
    问题:
    (1)根据上述材料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根据实验目的分类属于哪一种类型
    (2)生物学实验的结果如何进行分析


    答案:
    解析:
    (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为探究性实验,主要是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而验证性实验一般只根据实验目的阐述即可。 (2)生物学实验过程中,会有多种因素影响、干扰实验结果,致使实验失败。为此,实验分析就显得重要:一方面,可以找出并排除影响因素,使实验重做时能获得成功;另一方面,还可以总结出经验教训,甚至可能还有意外的收获、新的发现。因此,在生物学实验教学中,除了使学生达到提高动手能力、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验证所学知识等目的外。教给学生进行实验分析的一般方法、初步培养学生实验分析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①取材的分析:正确选取实验材料是实验成功的第一步。有的学生实验失败.往往是取材不正确而引起的,因而在实验分析时,首先要考虑取材是否正确。例如,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实验中,准确切取带分生区的洋葱根尖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之一。有些学生制成的装片中往往看不到或看到很少的分裂相细胞。就是因为切取根尖部位不正确导致的。
    ②药品与试剂的分析:药品与试剂的量、浓度、纯度、使用方法等都是影响实验结果正确的重要因素,一定要严格按规定使用,才能保证实验结果、结论的准确度和可靠性。包括药品、试剂量的控制与分析;试剂浓度的控制与分析;试剂使用方法的控制与分析。
    ③步骤及操作分析:步骤及操作是否正确是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因素,故应重点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实验步骤顺序颠倒;漏做某个实验步骤;操作方法错误;操作不严格。

  • 第14题:

    将一株银边天竺葵(边缘呈白色)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后,选一正常叶片,用透气但不透光的黑纸将1处正反两面遮住(如图4),然后将植株移到阳光下。4小时后,将叶片摘下,酒精脱色后用碘蒸气处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碘蒸气处理后,2、3处变蓝
    B.用不透光的黑纸把1处从正反两面遮住,是为了与3处对照
    C.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是为了耗尽叶片中的有机物
    D.1处颜色不变蓝,原因是没有光照,不能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淀粉

    答案:D
    解析:
    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照,以水和二氧化碳为原料制造有机物的过程。光合作用的反应场所是细胞中的叶绿体。题干中的实验目的是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实验中首先将天竺葵在黑暗中放置24小时是为了通过呼吸作用消耗叶片中原本含有的淀粉,保证自变量的唯一。银边天竺葵的边缘呈白色,不含叶绿体,不会进行光合作用。将黑纸遮住1处是为了与2处进行有无光照的对照。4小时后,将叶片摘下,酒精脱色后用碘蒸气处理,是利用淀粉遇碘会变蓝的原理。实验结果是:1、3两处因没有进行光合作用,无淀粉产生,不会变色;2处进行了光合作用,有淀粉产生,会变色。综上所述,A项“3处变蓝”的说法错误;B项“与3处对照”的说法错误;C项“耗尽叶片中的有机物”的说法错误,因为叶片中的有机物不只包含淀粉,不会耗尽;D项说法正确。故本题选D。

  • 第15题:

    如下图所示,某植物的绿叶经光照24小时后,然后脱色用碘处理,结果有锡箔覆盖的位置不呈蓝色而不被锡箔覆盖的部位呈蓝色。该实验证明() (1)光合作用需要叶绿素(2)光合作用需要光(3)光合作用放出氧气(4)光合作用制造淀粉

    A(2)(4)

    B(1)(4)

    C(2)(3)

    D(1)(3)


    A

  • 第16题:

    在实验室中,皮肤溅上浓碱液时,在用大量水冲洗后应再用处理。()

    • A、5%硼酸
    • B、5%小苏打
    • C、医用酒精
    • D、2%硝酸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萨克斯“半叶法”实验中将叶片先放在暗处几小时的目的是()

    • A、将叶片中的水分耗掉
    • B、将叶片中原有的淀粉耗掉
    • C、增加叶片的呼吸强度
    • D、提高叶片对高的敏感程度

    正确答案:B

  • 第18题:

    植物激素脱落酸具有促进植物叶片和成熟果实脱落,促进种子休眠等生理作用。乙烯是另一种植物激素,它除了具有促进果实成熟的作用外,也能够促进植物叶片和果实的脱落。某兴趣小组的同学想通过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探究乙烯和脱落酸促进植物叶片脱落的差异。所选择和使用的材料和用具有:生活状态相同的同种植物若干株,适宜浓度的脱落酸和乙烯利(一种乙烯释放剂),蒸馏水及所需的相关器材和用具。请你协助他们设计完成这一实验,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相应结论。实验原理:使用适宜浓度的()处理植物叶片后,可以缩短植物叶片脱落的时间。


    正确答案:脱落酸和乙烯

  • 第19题:

    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将绿色叶片放在暗处几小时,然后把此叶片一半遮光,一半曝光,经过一段时间后,用碘蒸气处理叶片,成功地证明了()

    • A、光合作用的产物有淀粉
    • B、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水
    • C、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
    • D、光合作用产物中的氧气来自于反应物中的水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将叶面积相等的A、B两种植物的叶片分别放置在相同的、温度适宜且恒定的密闭小室中,给予充足的光照,利用红外测量仪每隔5min测定一次小室中的CO2浓度,结果如下图所示。对此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实验的结果可说明A植物比B植物具有更强的固定CO2的能力
    • B、若A植物在第5min时光照突然降低,C5含量将增加
    • C、30min以后,两种植物叶片光合作用强度都与呼吸作用强度相等
    • D、当CO2浓度约为0.8mmol/L时,A、B两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相等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光合作用之谜是经过众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才解开的,以下资料是科学家探究光合作用过程的部分实验,请根据材料回答问题: 1864年,萨克斯做了一个实验:他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24个小时,然后,让叶片一半曝光,另一半遮光。过一段时间后,将叶片放在隔水加热的酒精中脱色,再用碘蒸汽处理这片叶,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则没有颜色变化。 他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24个小时的目的是:()


    正确答案:消耗掉叶片中的淀粉

  • 第22题:

    革兰氏染色法是将细菌先用()初染,再用碘液媒染,后经过95%乙醇处理,最后再用沙黄复染。


    正确答案:结晶紫

  • 第23题:

    有一种叶片边缘是白色的天竺葵,叫银边天竺葵,其叶片中间却是绿色.将该种植物经置于暗处一昼夜后,再进行光照后摘叶脱色后漂净滴上碘液后发现叶边缘不变蓝,其他部位变蓝,这个实验可以探究说明的事实是()

    • A、光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条件
    • B、在有叶绿体的部位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 C、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料
    • D、光合作用可以制造有机物和氧气

    正确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