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内容的四个部分是( )。 A、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B、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实验 C、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 D、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文化

题目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内容的四个部分是( )。

A、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B、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实验
C、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
D、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文化

相似考题
更多“《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内容的四个部分是( )。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下列选项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结构四大部分的是( )。

    A.行为目标
    B.课程内容
    C.课时分配
    D.教学建议

    答案:B
    解析: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结构的四大部分分别为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故B正确。

  • 第2题:

    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中“课程内容的开放性”的理解。


    答案:
    解析: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科技的进步,地理课程内容的封闭状态被彻底打破了。许多新的观念、新的科研成就、新的技术、新的研究思路,对地理课程内容的选择均产生了极大影响。地理课程着眼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充分重视校内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着力拓宽学习空间,倡导多样的地理学习方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积极探究。
    ①地理教材趋于多样化
    “一纲多本”的模式促使教科书的多样性、内容体系结构的多样性。例如:人教版、星球版、北师大版等。
    ②课程内容不再拘泥于地理教科书
    地理教课书是地理教学最基本、最重要的课程资源。但是我们可以运用课外资源:例如来自学生身边的生活、来自时事新闻、来自科学技术的新成果等资源。同时教师还会去一些教科书中不适合自己学生的内容。
    ③课程内容融入开放式论题。
    现在的地理教学内容不再局限于固定结论的知识。例如引导学生思考故宫门票价格的问题。目的不是得出权威结论,而是帮助学生学习思考和明辨相关的地理问题。
    ④教学中的案例素材可以是多样化的。陈旧的案例不再适应当前的教学要求,实时的案例更新可以调动学生的好奇心。

  • 第3题:

    材料:下图所示为《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成长中的我”部分的课程内容。
    阀题:请简要分析A、B、C的相互关系。(12分)


    答案:
    解析:
    A、B、C三个方面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在个人成长过程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有利于锻炼个性的心理品质,磨砺人的意志,反过来,锻炼个性的心理品质,磨砺人的意志,有利于帮助我们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帮助我们找到走出逆境的应对方法。(4分)个性的心理品质得到了锻炼,意志得到了磨砺,心理素质增强,学会了调节自己的情绪,同时,自己的情绪得到很好的调节和控制,也利于锻炼自己的心理品质。(4分)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帮助自己客观分析挫折和逆境,反过来,能够正确认识挫折和逆境,有利于调节情绪,保持乐观的心态。(4分)

  • 第4题:

    简要阐释《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出的空间观念的含义。


    答案:
    解析:
    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

  • 第5题:

    简述你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 中“探索并证明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这一目标的理解。


    答案:
    解析:
    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三角形的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探索”是过程目标行为动词,“证明”是结果目标行为动词。“探索并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这一目标的设置,要求学生不仅要记住该定理的内容,还需要掌握该定理的推导过程,联系知识间的内在关系,体会其中的数学思想,为进一步的学习提供必要的数学准备。
    探索并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有助于学生认识数学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证明需要运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三角形相似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和判定定理等知识,而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不仅为学生学习后续的平面图形、立体图形等内容奠定基础,并且在图形证明和计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经历探索并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学习过程,能够更好地体会并理解这些知识内在的联系,对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也很有帮助。
    探索并证明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过程能够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从几何直观出发猜想三角形中位线和第三边的关系到运用三角形全等和平行四边形的相关知识严格地证明猜想的过程,就是从观察、归纳、猜想到用严密的数学思维和严谨的推理过程验证猜想的过程,就是学生学习并应用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过程。经历这一过程可以增强学生综合应用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第6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设置了部分选学内容,以韦达定理为例简述设置选学内容的意义。


    答案:
    解析:
    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选学内容弥补了必修课程在内容上的有限性和知识广度与深度上的局限性等不足。 选学内容一方面对必修课程的内容进行拓展或深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又能发展学生的技能,有助于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以韦达定理为例,九年级上册数学课本中,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后,介绍了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即韦达定理。这是一节选学内容,供学有余力的学生学习。韦达定理是对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求根公式等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应用起来更加灵活多变。它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判别式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根的判别式是判定方程是否有实根的充要条件,而韦达定理说明了根与系数的关系,无论方程有无实数根,利用韦达定理可以快速求出两方程根的关系,因此韦达定理应用广泛,在初等数学、解析几何、平面几何、方程论中均有体现。

  • 第7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课程内容的四个部分是( ).


    A.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
    B.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实验
    C.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建模
    D.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数学文化

    答案:A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各学段中,安排了四个部分的课程内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其中,“综合与实践”内容设置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有关的知识与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 第8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的关系。

    A.预设与生成
    B.抽象与具体
    C.数学与实际生活
    D.过程与结果

    答案:D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强调: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

  • 第9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联系的基本途径。


    答案:
    解析:
    【答案】数学;外部世界。

  • 第10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课程内容是如何进行说明的?


    正确答案:美术课程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比例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学习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评价要点则提出检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

  • 第11题:

    问答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模型思想”的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课程内容是如何进行说明的?

    正确答案: 美术课程标准的四个学习领域,在比例上不作具体的规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各学习领域分别由目标、学习活动建议和评价要点三部分组成。目标是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具体化。学习活动建议针对目标提出一些更为具体的、可操作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这些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具有可选择性,各地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和采纳其中的建议,实施教学活动,促进学生向目标发展。评价要点则提出检测目标达成度的要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简述对《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课程设计思路中“以区域地理为主的课程内容定位”的理解。


    答案:
    解析:
    区域性是地理学科的突出特点,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区域地理知识无疑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区域地理的知识是初中系统地理知识的重要落脚点,同时也是新课程高考必然要涉及的内容,这也为以后的地理教学做下铺垫。区域地理的重要性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
    ①区域地理是地理学的古老核心,目前仍是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
    ②区域地理作为主要学习内容,符合初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心理;
    ③以区域地理作为主要学习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 第14题:

    下图所示为《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成长中的我”部分课程内容。

    问题:请简要分析A、B、C的相互关系。(12分)


    答案:
    解析:
    分析A、B、C三者的关系,既要从三者整体上找共同点,又要从三者之间具体关系谈。三者之间一定注意把握内在,而且要注意双向的角度,以A和B为例,要从A对B,B对A两个角度。

  • 第15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培养学生初步建立“几何直观”。简要回答.建立“几何直观”的作用。


    答案:
    解析:
    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 第16题:

    简要论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课程内容”中“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


    答案:
    解析:
    “图形与几何”的主要内容有: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和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

  • 第17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总目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请问是哪四个方面。并说明它们之间的联系。


    答案:
    解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对课程总目标从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和情感态度。 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 第18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课程目标包括哪几个方面 叙述《义务 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所提出的课程目标。


    答案:
    解析:
    (1)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等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2)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
    ①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②体会数学知识之间、数学与其他学科之间、数学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进行思考,增强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了解数学的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 第19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数据分析观念”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新课标的解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课程设计思路(三)课程内容中指出在数学课程中,应当注重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数据分析观念、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模型思想。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还要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 第20题:

    《义务教育课程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强调培养学生的“数感”。简述数感的含义及建立数感有哪些意义?


    答案:
    解析:
    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

  • 第21题:

    2011年版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规定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性质具有()

    • A、基础性
    • B、普及性
    • C、发展性
    • D、义务性

    正确答案:A,B,C

  • 第22题:

    问答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创新意识”的含义是什么?

    正确答案:
    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积累学生的活动经验是现代数学追求的目标,学生有了创新意识才会给社会的发展带来新的、更大的进步。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体目标和学段目标,这两个目标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

    正确答案:
    总体目标是学生经历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以后,应当达到的最终目标,包括: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而学段目标是学生经历一个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以后,应当达到的目标。这两个目标不是互相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总体目标是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终极目标,而学段目标则是总体目标的细化和学段化,要达成总体目标就需要用学段学段目标目标逐步落实。只有达成了学段目标,总体目标才会达成,那么对于身处不同学段的学生个体而言,他们需要达成的就是相应的学段目标,才能真正的完成义务教育的总体目标。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