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某T形梁桥行车道板为刚接板,主梁中距为2.4m,横梁中距为5.8m,桥面铺装层为0.12m。当荷载为公路—Ⅰ级且横桥向仅考虑作用一个车轮时,计算得垂直板跨方向的分布宽度值最接近于(  )m。A.2.4 B.2.5 C.2.7 D.3.0

题目
某T形梁桥行车道板为刚接板,主梁中距为2.4m,横梁中距为5.8m,桥面铺装层为0.12m。当荷载为公路—Ⅰ级且横桥向仅考虑作用一个车轮时,计算得垂直板跨方向的分布宽度值最接近于(  )m。

A.2.4
B.2.5
C.2.7
D.3.0

相似考题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D
解析:
更多“ 某T形梁桥行车道板为刚接板,主梁中距为2.4m,横梁中距为5.8m,桥面铺装层为0.12m。当荷载为公路—Ⅰ级且横桥向仅考虑作用一个车轮时,计算得垂直板跨方向的分布宽度值最接近于(  )m。”相关问题
  • 第1题:

    如图所示某简支梁桥行车道板为铰接悬臂板,铺装层厚度为12cm,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荷载。

    计算得公路—Ⅱ级荷载在悬臂根部每米宽板条上产生的剪力最接近(  )。

    A. 32kN
    B. 23kN
    C. 21kN
    D. 16kN

    答案:C
    解析:

  • 第2题:

    某二级于线公路上一座标准跨径为30m的单跨简支梁桥,其总体布置如图7-5
    所示。桥面宽度为12m,其横向布置为:1.5m(人行道)+9m(车行道)+1.5m(人行道)。桥梁上部结构由5根各长29.94m、高2.0m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组成,梁与梁间用现浇混凝土连接;桥台为单排排架桩结构,矩形盖梁、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荷载:公路I级、人群荷载3.0kN/m2。

    假定,前述桥主梁计算跨径以29m计。试问,该桥中间T形主梁在弯矩作用下的受压翼缘有效宽度(mm)与下列何值最为接近?(  )

    A.9670
    B.2250
    C.2625
    D.3320

    答案:B
    解析:

  • 第3题:

    某二级干线公路上一座标准跨径为30m的单跨简支梁桥,其总体布置如图所示。桥面宽度为12m,其横向布置为:1.5m(人行道)+9m(车行道)+1.5m(人行道)。桥梁上部结构由5根各长29.94m、高2.0m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组成,梁与梁间用现浇混凝土连接;桥台为单排排架桩结构,矩形盖梁、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荷载:公路-I级、人群荷载3.0kN/m2。

    假定,前述桥梁主梁间车行道板计算跨径取为2250mm,桥面铺装层厚度为200mm,车辆的后轴车轮作用于车行道板跨中部位。试问,垂直于板跨方向的车轮作用分布宽度(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1350(B)1500(C)2750(D)2900


    答案:D
    解析:
    据《混凝土桥规》(JTGD62-2004),P14,第4.1.3条,第2款计算,
    (1)主梁车行道板在车辆作用于板跨中部位时,因单车轮距为1.8m且与相邻车的轮距为1.3m,(见《通用桥规》,图4.1.3-3)均大于2250/2,故横桥向只能布置一个车轮。
    (2)单个车轮在板的跨中部位时,垂直于板跨方向的分布宽度为:
    a=(a1+2h)+L/3≥2L/3
    已知桥面铺装厚度h=200mm,板计算跨径L=2250mm
    又根据《通用桥规》,P24,第4.3.1条,表4.3.1-2:a1=200mm
    所以a=(200+2x200)+2250/3=600+750=1350(mm)≤2L/3=2x2250/3=1500(mm)
    (3)根据《通用桥规》,P25,第4.3.1条,图4.3.1-2,车辆两后轴间距d=1400mm可知两后轴车轮在板跨中部位的荷载分布宽度重叠。其垂直于板跨方向的分布宽度应为
    a=(a1+2h)+d+L/3≥2L/3+d
    a=(200+2x200)+1400+2250/3=600+1400+750=2750(m)所以取两后轴重叠后的分布宽度,a=2900mm,即(D)。

  • 第4题:

    某5片主梁混凝土简支T梁桥,其计算跨径为L=14.5m,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已求得单片主梁跨中弯矩汽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为0.412,汽车荷载冲击系数为0.125,试计算单片主梁跨中汽车荷载引起的弯矩值最接近于(  )kN·m。

    A.364
    B.390
    C.494
    D.994

    答案:C
    解析:

  • 第5题:

    如图7-10所示某简支梁桥行车道板为铰接悬臂板,铺装层厚度为12cm,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荷载。


    A.0.285
    B.0.290
    C.0.295
    D.0.380

    答案:D
    解析:

  • 第6题:

    图7-33所示混凝土T形梁桥,其计算跨径为19.50m,全长19.96m,横截面布置如图所示。该主梁之间采用刚性连接,由5片主梁构成,跨中及支点设置横隔梁。主粱间距1.7m,边梁外悬臂长度为0.85m。桥梁设计荷载为公路—Ⅰ级。
    计算1号主梁跨中横向分布系数mc最接近于(  )。

    A.0.529
    B.0.495
    C.0.476
    D.0.326

    答案:A
    解析:

  • 第7题:

    某T梁桥截面尺寸如图7-32所示。桥面铺装采用厚度7cm的C25混凝土垫层,其容重为23kN/m3。T梁翼板容重为25kN/m3,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计算荷载为公路—Ⅰ级车辆荷载。

    已知桥面板净跨径ln=3.92m,板的平均厚度h=0.288m。因桥横梁的间距一般大于主梁间距的2倍,故肋间桥面板应按支承于T梁肋上的单向板计算。则单位宽度上简支板内的跨中恒载弯矩最接近于(  )kN·m。

    A.18
    B.20.1
    C.25
    D.30

    答案:B
    解析: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4.1.2条规定,计算如下:
    ①简支板的计算跨径为:l=ln+t=3.92+0.4=4.32m>ln+b=3.92+0.35=4.27m,故取l=4.27m;
    ②由于行车道板是以宽度为1m的梁计算的,因此按单位宽度内的荷载计算,有:
    桥面铺装重为:q=0.07×1×1×23=1.61kN/m;
    行车道板自重为:q=0.288×1×1×25=7.20kN/m;
    则恒载总重为:∑q=8.81kN/m;
    故单位宽度上简支板内的跨中恒载弯矩为:M0=ql^2/8=8.81×4.27^2/8=20.079kN·m。由此可知,B项数值最为接近。

  • 第8题:

    桥面铺装的作用是除保护主梁部分行车道板不受车轮直接磨耗,防止主梁遭受雨水侵蚀外,还能()。

    • A、使梁板联为整体
    • B、保持桥面刚性
    • C、形成桥面横坡
    • D、扩散轮载压力

    正确答案:D

  • 第9题:

    单选题
    已知公路—Ⅰ级车辆荷载后轴重140kN,间距d=1.4m,车轮着地宽度×长度=b1×a1=0.6m×0.2m。车轮压力经铺装层扩散成一矩形作用在桥面上,车轮在板跨径方向的分布宽度b、在垂直板跨径方向:①车轮在跨中时的分布宽度a(由于车轮在板的跨中时,有车轮重叠,a为两个车轮的分布宽度),②车轮在板支承处的分布宽度a2,问b、a、a2分别为下列何值?(  )
    A

    0.74m;3.163m;0.74m

    B

    0.74m;4.247m;0.74m

    C

    0.36m;3.163m;0.74m

    D

    0.36m;4.247m;0.74m


    正确答案: C
    解析: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4.1.3条规定,计算如下:
    ①车轮在板跨径方向的分布宽度为:b=b1+2h=0.6+2×0.07=0.74m。
    ②在垂直板跨径方向的分布宽度分别为:
    车轮在跨中时,a=a1+2h+d+l/3=0.2+2×0.07+1.4+4.27/3=3.163m,且不小于2l/3+d=2×4.27/3+1.4=4.247m,取a=4.247m;
    车轮在板支承处时,a2=a1+2h+t=0.2+2×0.07+0.4=0.74m。
    式中,l为板的计算跨径;h为铺装层厚度;t为板的厚度;d为多个车轮时外轮之间的中距;a1、b1为垂直于板跨和平行于板跨方向的车轮着地尺寸。

  • 第10题:

    单选题
    桥面铺装的作用是可保护主梁部分行车道板不受车轮直接磨耗,防止主梁遭受雨水侵蚀,以及()。
    A

    使梁板联为整体

    B

    保持桥面刚性

    C

    扩散轮载压力

    D

    形成桥面横坡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单选题
    某钢筋混凝土T形梁桥,翼缘板宽为1.6M,梁肋宽为20CM,桥面铺装层厚为6CM,设计荷载为汽车-15级,车轮着地长度为20CM,前后轴间距为4M,翼缘板间为铰接,则翼缘板根部的荷载有效分布宽度应等于()。
    A

    85CM;

    B

    102CM;

    C

    112CM;

    D

    172CM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某整体式钢筋混凝土T形梁桥,梁肋间距为1.8M,横隔梁间距为4.85M,桥面铺装层841厚为6CM,行车道板厚为12CM,设计荷载为汽车-20级,车轮着地长度为20CM,中后轴间距为1.4M,则行车道板的跨中荷载有效分布宽度应为()。
    A

    44CM;

    B

    92CM;

    C

    120CM;

    D

    116CM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某二级干线公路上一座标准跨径为30m的单跨简支梁桥,其总体布置如图所示。桥面宽度为12m,其横向布置为:1.5m(人行道)+9m(车行道)+1.5m(人行道)。桥梁上部结构由5根各长29.94m、高2.0m的预制预应力混凝土T形梁组成,梁与梁间用现浇混凝土连接;桥台为单排排架桩结构,矩形盖梁、钻孔灌注桩基础。设计荷载:公路-I级、人群荷载3.0kN/m2。

    假定,前述桥主梁计算跨径以29m计。试问,该桥中间T形主梁在弯矩作用下的受压翼缘有效宽度(mm)与下列何值最为接近?
    (A)9670(B)2250(C)2625(D)3320


    答案:B
    解析:
    据《混凝土桥规》(JTGD62-2004),P16,第4.2.2条第1款,T形截面内主梁的翼缘有效宽度取下列三者中的最小值:
    (1)对简支梁,取计算跨径的1/3,bf=29000/3mm=9666.6mm
    (2)相邻两梁的平均间距,bf=2250mm
    (3)(b+2bh+12h'f),b为T形梁腹板宽度,为200mm,bh为承托结构长度,为600mm。
    根据《混凝土桥规》第4.4.2条第1款第3项的规定:
    时,承托长度应以3hn代替,此处hb=3(250-160)=270(mm)
    hf'为受压区翼缘悬臂板的厚度,为160mm。
    bf=200+2x270+12x160=200+540+1920=2660(mm)
    所以,翼缘有效宽度应为2250mm,即(B)。

  • 第14题:

    如图所示某简支梁桥行车道板为铰接悬臂板,铺装层厚度为12cm,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荷载。

    行车道板悬臂根部的有效分布宽度最接近(  )m。

    A. 2.03
    B. 1.86
    C. 1.78
    D. 1.75

    答案:B
    解析:
    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悬臂根部的有效分布宽度为:a=a1+2l0=0.44+1.42=1.86m。

  • 第15题:

    某T梁桥截面尺寸如图7-32所示。桥面铺装采用厚度7cm的C25混凝土垫层,其容重为23kN/m3。T梁翼板容重为25kN/m3,结构重要性系数γ0=1。计算荷载为公路—Ⅰ级车辆荷载。

    已知公路—Ⅰ级车辆荷载后轴重140kN,间距d=1.4m,车轮着地宽度×长度=b1×a1=0.6m×0.2m。车轮压力经铺装层扩散成一矩形作用在桥面上,车轮在板跨径方向的分布宽度b、在垂直板跨径方向:①车轮在跨中时的分布宽度a(由于车轮在板的跨中时,有车轮重叠,a为两个车轮的分布宽度),②车轮在板支承处的分布宽度a2,问b、a、a2分别为下列何值?(  )

    A.0.74m;3.163m;0.74m
    B.0.74m;4.247m;0.74m
    C.0.36m;3.163m;0.74m
    D.0.36m;4.247m;0.74m

    答案:B
    解析: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4.1.3条规定,计算如下:
    ①车轮在板跨径方向的分布宽度为:b=b1+2h=0.6+2×0.07=0.74m。
    ②在垂直板跨径方向的分布宽度分别为:
    车轮在跨中时,a=a1+2h+d+l/3=0.2+2×0.07+1.4+4.27/3=3.163m,且不小于2l/3+d=2×4.27/3+1.4=4.247m,取a=4.247m;
    车轮在板支承处时,a2=a1+2h+t=0.2+2×0.07+0.4=0.74m。
    式中,l为板的计算跨径;h为铺装层厚度;t为板的厚度;d为多个车轮时外轮之间的中距;a1、b1为垂直于板跨和平行于板跨方向的车轮着地尺寸。

  • 第16题:

    如图7-10所示某简支梁桥行车道板为铰接悬臂板,铺装层厚度为12cm,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荷载。

    计算得公路—Ⅱ级荷载在悬臂根部每米宽板条上产生的弯矩最接近于(  )kN·m。

    A.-18.36
    B.-15.3
    C.-10.5
    D.-9.65

    答案:B
    解析:

  • 第17题:

    如图所示某简支梁桥行车道板为铰接悬臂板,铺装层厚度为12cm,设计荷载为公路—Ⅱ级荷载。

    若该桥的计算跨径L=19.5m,梁跨中截面面积A=3.0^m2,惯性矩I=1.2m^4,弹性模量E=3.35×10^10N/mm2,试判定公路—Ⅱ级荷载的冲击系数μ最接近(  )。

    A. 0.285
    B. 0.29
    C. 0.295
    D. 0.38

    答案:D
    解析:

  • 第18题:

    某预制装配式T形梁桥的翼板(车行道)构成铰接悬臂板,如图7-15所示,其主梁中距1800mm,梁腹板宽180mm。行车道板尺寸:板端厚100mm,板加腋处厚180mm,车行道板容重25kN/m3。桥面铺装为:上层为沥青混凝土,厚80mm,容重23kN/m3;下层为混凝土面层,厚70mm,容重24kN/m3。铰接悬臂板加腋处的每米板宽恒载弯矩最接近于(  )kN·m。

    A.-2.30
    B.-3.68
    C.-4.56
    D.-10.26

    答案:A
    解析:

  • 第19题:

    某钢筋混凝土T形梁桥,翼缘板宽为1.6M,梁肋宽为20CM,桥面铺装层厚为6CM,设计荷载为汽车-15级,车轮着地长度为20CM,前后轴间距为4M,翼缘板间为铰接,则翼缘板根部的荷载有效分布宽度应等于()。

    • A、85CM;
    • B、102CM;
    • C、112CM;
    • D、172CM

    正确答案:D

  • 第20题:

    某整体式钢筋混凝土T形梁桥,梁肋间距为1.8M,横隔梁间距为4.85M,桥面铺装层841厚为6CM,行车道板厚为12CM,设计荷载为汽车-20级,车轮着地长度为20CM,中后轴间距为1.4M,则行车道板的跨中荷载有效分布宽度应为()。

    • A、44CM;
    • B、92CM;
    • C、120CM;
    • D、116CM

    正确答案:C

  • 第21题:

    单选题
    桥面铺装除了保护主梁部分行车道板不受车轮直接磨耗,防止主梁遭受雨水侵蚀外,还能起到什么作用?(  )
    A

    使梁板连为整体

    B

    保持桥面刚性

    C

    形成桥面横坡

    D

    分布车轮荷载


    正确答案: C
    解析:
    桥面铺装,又称行车道铺装,是桥面上车轮直接接触的部分,其功能主要表现在:①保护主梁行车道板部分不受车辆轮胎(或履带)的直接磨耗。②分布车辆轮重等集中荷载,使主梁受力均匀。③防止主梁遭受雨水的侵蚀。④改善行车条件。

  • 第22题:

    单选题
    桥面铺装的作用是除保护主梁部分行车道板不受车轮直接磨耗,防止主梁遭受雨水侵蚀外,还能()。
    A

    使梁板联为整体

    B

    保持桥面刚性

    C

    形成桥面横坡

    D

    扩散轮载压力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单选题
    假定,前述桥梁主梁间车行道板计算跨径取为2250mm,桥面铺装层厚度为200mm,车辆的后轴车轮作用于车行道板跨中部位。试问,垂直于板跨方向的车轮作用分布宽度(m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1350

    B

    1500

    C

    2750

    D

    2900


    正确答案: B
    解析:
    根据《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第4.1.3条第2款计算:
    ①主梁行车道板在车辆作用于板跨中部位时,因单车轮距为1.8m且与相邻车的轮距为1.3m,均大于2250/2,故横桥向只能布置一个车轮;
    ②单个车轮在板的跨中部位时,垂直于板跨方向的分布宽度为:a=(a1+2h)+L/3≥2L/3;
    已知桥面铺装厚度h=200mm,板计算跨径L=2250mm,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表4.3.1-2,a1=200mm,则:a=(200+2×200)+2250/3=1350mm≤2L/3=2×2250/3=1500mm;
    ③根据《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图4.3.1-2,车辆两后轴间距d=1400mm,可知两后轴车轮在板跨中部位的荷载分布宽度重叠;其垂直于板跨方向的分布宽度应为:a=(a1+2h)+d+L/3≥2L/3+d,a=(200+2200)+1400+2250/3=2750mm<2×2250/3+1400=2900mm;
    因此,取两后轴重叠后的分布宽度a=29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