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试述学前儿童记忆策略形成的特点。

题目
试述学前儿童记忆策略形成的特点。


相似考题
更多“试述学前儿童记忆策略形成的特点。 ”相关问题
  • 第1题:

    学前儿童常用的记忆策略有哪些?
    记忆策略是儿童采用的接受信息、提取信息的方式,它直接影响着记忆的效果,儿童常见的记忆策略有:
    (1)反复背诵或自我复述;
    (2)使记忆材料系统化;
    (3)间接的意义识记。

  • 第2题:

    试述学前期儿童情绪培养的策略。
    (1)营造良好的情绪环境。
    ①保持和谐的气氛;
    ②建立良好的亲子情和师生情。
    (2)成人的情绪自控。
    成人的情绪示范对孩子情绪的发展十分重要。对孩子的爱是孩子情绪发展的必要营养。但不能过分溺爱和过分吝啬爱。为人之师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教师还要理智地对待每个幼儿的情绪态度。
    (3)采取积极的教育态度。
    ①肯定为主,多鼓励进步;
    ②耐心倾听孩子说话;
    ③正确运用暗示和强化。
    (4)帮助孩子控制情绪。
    ①转移法;
    ②冷却法;
    ③消退法。
    (5)教会孩子调节自己的情绪表现。
    ①反思法;
    ②自我说服法;
    ③想象法。

  • 第3题:

    学前儿童的记忆有何特点?
    1)无意记忆占优势,有意记忆逐渐发展;
    2)机械记忆用的多,意义识记不断发展;
    3)形象记忆为主,逻辑记忆不断发展;
    4)记忆的精准性较差;
    5)记得快也忘得快,容易记也容易忘。

  • 第4题:

    试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
    1岁前儿童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别开,甚至不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逐渐地,儿童知道了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就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
    孩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的前提是要和妈妈分离。随着孩子会叫“妈妈”,说明孩子已经开始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儿童在2~3岁的时候,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
    (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以后)
    进入幼儿期后,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 第5题:

    试述学前儿童语音发展的几个阶段、特点及其教育。
    (1)非自控音阶段(出生―20天):发音器官为语音的发生做好最基本的物质准备。
    (2)咕咕出声阶段(21天―5个月):声音听辨能力有较大发展,有大量的“玩弄”声音的现象,有了最初的语音模仿和“对话”意识。
    (3)牙牙学语阶段(6个月―1岁左右):连续发音的节奏感加强,发音的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出现许多类似语言的语调。这阶段显著的特征是婴儿模仿发音的能力大大提高。
    (4)学说话阶段(1岁―1岁半):连续音节和类似词的音节增多,能说出一些单词,无意义的音节减少,这是一个由无意的音节过渡发展大词音的过渡阶段。
    (5)积极言语发展阶段(1岁半―6岁):开始由单词句、双词句向完整句发展,集中的无意义的发音现象消失,发音和发出的词和句子整合在一起。但由于发音器官发育未成熟,会出现许多语音“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