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参考答案:答:作为向学前儿童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有效途径和领域,音乐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一样,只有在充分发挥其学科特点的基础上,才能各有所长的发挥其教育功效。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是通过音乐学科本身的情感性、感染性和愉悦性的特点来引发儿童的情感体验,从而获得审美感受的一种艺术教育途径。因为它的内容、手段和形式更贴近于儿童的天性,因而呈现出其独特的生动活泼性。(一)形象性和感染性。在学前儿童的音乐活动中,儿童对音乐的理解把握也不可能脱离其本身认知、思维发展的水平。因此,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内容、教材,形式及方法都更多地体现出形象性的特点。(二)趣味性和游戏性(1)内容上的趣味性和游戏性。(2)形式上的趣味性和游戏性。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形式上的趣味性和游戏性主要体现在教育活动的形式是自由、灵活而多样的。在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中,其一,活动的组织形式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自由性,其二,儿童在教学活动中有更多的自主选择的机会,其三,教师和儿童的关系具有灵活性和多变性。(3)方法上趣味性和游戏性。趣味性和游戏性在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活动方法上的体现是最具特色的一个方面。(三)技能性和综合性早期音乐启蒙教育并不是为了通过音乐技能的早期训练为培养专业音乐人才打基础,但是,并不否认在早期儿童的音乐教育中,基本的技能技巧训练是儿童音乐能力及非音乐能力发展的必要前提。技能性的特点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的显著特征之一。综合性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体现的又一特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形式上的综合性。在学前期的音乐教育活动中,很少有把歌、舞、乐截然分开的。越是年龄小的儿童越喜爱这种初始的综合音乐活动形式,在他们真正感到愉快的时候,必定是又唱又跳、手舞足蹈的。(2)过程上的综合性。人类早期的音乐活动,在过程上是创作、表演、欣赏三位一体的。学前儿童音乐教育最重要的价值之一,就是培养儿童对音乐的主动倾向性。让他们能有更多机会在成人正确引导、支持下,自我表达,自我欣赏,自我教育,并在这种过程中,充分享受音乐的乐趣。(3)方法上的综合性。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方法是灵活而丰富多样的。
更多“试述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 ”相关问题
  • 第1题:

    技能性的特点是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教育的明显特征之一。(  )


    答案:对
    解析:

  • 第2题: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音乐教育活动使儿童获得()的发展。
    全面和谐

  • 第3题:

    试述学前儿童语音发展的几个阶段、特点及其教育。
    (1)非自控音阶段(出生―20天):发音器官为语音的发生做好最基本的物质准备。
    (2)咕咕出声阶段(21天―5个月):声音听辨能力有较大发展,有大量的“玩弄”声音的现象,有了最初的语音模仿和“对话”意识。
    (3)牙牙学语阶段(6个月―1岁左右):连续发音的节奏感加强,发音的形式变得丰富多彩,出现许多类似语言的语调。这阶段显著的特征是婴儿模仿发音的能力大大提高。
    (4)学说话阶段(1岁―1岁半):连续音节和类似词的音节增多,能说出一些单词,无意义的音节减少,这是一个由无意的音节过渡发展大词音的过渡阶段。
    (5)积极言语发展阶段(1岁半―6岁):开始由单词句、双词句向完整句发展,集中的无意义的发音现象消失,发音和发出的词和句子整合在一起。但由于发音器官发育未成熟,会出现许多语音“错误”。

  • 第4题:

    试述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的阶段与特点。
    学前儿童自我意识发展经历了四个阶段:
    (1)自我感觉的发展(1岁前)
    1岁前儿童不能把自己作为一个主体同周围的客体区别开,甚至不知道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逐渐地,儿童知道了手脚是自己身体的一部分,这就是自我意识的最初级形式,即自我感觉阶段。
    (2)自我认识的发展(1~2岁)
    孩子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的前提是要和妈妈分离。随着孩子会叫“妈妈”,说明孩子已经开始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3)自我意识的萌芽(2~3岁)
    儿童在2~3岁的时候,掌握代名词“我”,是儿童自我意识萌芽的最重要标志。
    (4)自我意识各方面的发展(3岁以后)
    进入幼儿期后,孩子的自我评价逐渐发展起来,同时,自我体验、自我控制已开始发展。

  • 第5题: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的特点是游戏性、()和()。
    综合性;整体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