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导致中苏关系恶化的最主要原因是()A.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推行“冷战”政策B.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策略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题目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导致中苏关系恶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A.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推行“冷战”政策

B.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策略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D.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相似考题
更多“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导致中苏关系恶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相关问题
  • 第1题:

    人力资本理论兴起于20世纪()

    • A、20年代末~30年代初
    • B、50年代末~60年代初
    • C、60年代末~70年代初
    • D、70年代末~80年代初

    正确答案:B

  • 第2题:

    概述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文道之争。


    正确答案: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文道之争概述:
    (一)引起争论的背景:
    (1)有人把“红领巾教学法”发展到极端,产生了把语文课教成了文学课的倾向;
    (2)1956年开始的汉语文学分家教学实验1958年夭折,受到了“厚古薄今”、“脱离社会现实”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
    (3)1958年“大跃进”中又产生了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的倾向。
    (二)争论的焦点:以“文”为主,还是以“道”为主。
    (三)结论:1963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都肯定了文道统一的原则。

  • 第3题:

    试论述中苏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中苏关系是20世纪下半叶世界历史中最为曲折复杂的关系。两国跌宕起伏、曲折波动的关系,经历了由内部争论到公开论战、由意识形态的分歧到国家关系破裂的过程。中苏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中苏两国战略上的分歧是两国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
    5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根据苏共二十大的路线调整内外政策,对外推行和平竞赛的政策,同美国大搞缓和,试图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中国依靠广大的亚非拉国家,推进世界革命,提出了反帝反修的政策。中苏两国提出不同的战略,本是正常情况。但是,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不正常的关系,不允许在战略上的分歧。当中苏在国际战略上出现分歧时,苏联企图控制中国,将中国捆在苏联的战车上。中苏分歧也表现出战略上的控制和反控制。
    第二,中苏在国家利益上的分歧是两国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
    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利益的关系,损害了这种利益也就破坏了双方的关系。从50年代末期苏联提出有损中国主权的要求到60年代末在边界上派驻重兵,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严重地损坏了中国的国家利益。苏联首先是损坏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同时也损坏了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从而导致国家关系的全面破裂。
    第三,边界冲突是两国关系恶化的标志。
    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是两国关系恶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两党、两国关系恶化的必然结果。珍宝岛事件的爆发,不仅将两国推到了战争的边缘,同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珍宝岛事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对中苏两国关系的影响。由于苏联将相当多的兵力集中在中苏边界上,使其减少了在欧洲的兵力。苏联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寻求同西欧国家改善关系,导致了同西欧国家关系的缓和。中国为了减轻苏联的威胁,及时调整对外战略,采取联美反苏的政策,逐步改善了长期以来尖锐对立的中美关系。同时,也缓和了亚洲地区的紧张局势。

  • 第4题:

    教育一体化模式是在哪一时期达到高潮的?()

    • A、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 B、19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
    • C、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
    • D、20世纪6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正确答案:A

  • 第5题:

    软件危机出现于()。

    • A、50年代末
    • B、60年代初
    • C、60年代末
    • D、70年代初

    正确答案:C

  • 第6题:

    中国公共关系发展的酝酿期是()。

    • A、40年代末—50年代初
    • B、50年代末—60年代初
    • C、60年代末—70年代初
    • D、70年代末—80年代初

    正确答案:D

  • 第7题:

    中国现代快递服务的发展历程是()(描述错误的是)

    • A、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萌芽阶段
    • B、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起步阶段
    • C、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成长阶段
    • D、21世纪初至今:快速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A

  • 第8题:

    我国罪犯构成经历的第三个时期是()

    • A、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
    • B、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
    • C、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初
    • D、20世纪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

    正确答案:B

  • 第9题:

    现代血管支架始于20世纪()

    • A、60年代初
    • B、60年代末
    • C、50年代初
    • D、50年代末
    • E、70年代末

    正确答案:B

  • 第10题:

    问答题
    试述中苏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1.中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的分歧是两国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苏联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特别是珍宝岛事件使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是对中国国家利益的最大侵害。2.中苏战略上的重大分歧是两国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对美政策成为中苏两国国际战略分歧的主要内容。苏联根据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提出的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加紧推行“美苏合作,主宰世界”的政策,并不惜牺牲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企图将中国拉上苏联的战车,在对外战略上控制中国;而中国则根据毛泽东对国际形势的分析,仍然将反对美国的威胁作为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的核心,推行建立和扩大反美统一战线的方针。因此,中苏之间在战略上出现了控制与反控制的局面。此外,苏联对中国的内部事务进行干预,在长波电台、联合舰队、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中印边界武装冲突等问题上都表现出其大国沙文主义的野心。由于中国在这些问题上坚持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和捍卫本国主权,同苏联在对华关系中的大国主义倾向展开坚决的斗争,赫鲁晓夫等人对中国极为不满,开始公然恶化同中国的关系。3.边界冲突是中苏关系恶化的突出表现。中苏边界问题一直是中苏关系中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在中苏友好时期,由于共同的战略利益,中苏边境基本纲领上是和平安宁的。自赫鲁晓夫恶化中苏关系之后,中苏边界变得不平静了。自1960年中苏第一次边境冲突发生后,苏联便不断破坏边界现状,频繁制造边境事件,甚至流血事件,并于1969年3月挑起了更大规模的珍宝岛事件,并对中国政府的警告和建议置若罔闻,进一步将其挑衅活动从乌苏里江扩大到黑龙江,从水界扩大到陆界,从东段扩大到西段先后制造多起流血事件,在长7300公里的中苏边界上造成了全面紧张的局势。4、中苏关系恶化的起因是两党在意识形态上出现了分歧。苏共二十大提出了“三和路线”,并作了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这给全世界尤其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国共产党对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和鼓吹“三和路线”的做法很不赞成,并深感不安,中苏两党关系开始出现明显分歧。由于中苏两国共产党都处在执政党地位,两党关系的好坏必然影响到两国关系的发展。5.“文化大革命”对中苏关系也产生一定影响。“文革”时期,中国否定了17年中国外交的路线和外交工作成就,提出了一条错误的路线和观点,一些极左的思想和路线对客观地分析国际形势造成一定影响,对已经开始紧张的中苏关系在客观上也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例如,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亟于在对待美国侵越战争问题上造成一种苏中联合行动的态势,但中国采取了拒绝联合行动的政策。虽然当时中国高举世界革命的旗帜,从中国在国际共运中主张明确马克思主义同修正主义的原则分歧并划清界限的立场来看,在反美问题上不同心怀叵测的苏共领导同流合污,牵扯不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无论如何,当时苏联同美国是有矛盾的,是可以利用的,在反美问题上如何看待苏联,历史地看,是可以加以探讨和总结经验教训的。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试论述中苏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中苏关系是20世纪下半叶世界历史中最为曲折复杂的关系。两国跌宕起伏、曲折波动的关系,经历了由内部争论到公开论战、由意识形态的分歧到国家关系破裂的过程。中苏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是:
    第一、中苏两国战略上的分歧是两国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
    50年代中期以后,苏联根据苏共二十大的路线调整内外政策,对外推行和平竞赛的政策,同美国大搞缓和,试图同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中国依靠广大的亚非拉国家,推进世界革命,提出了反帝反修的政策。中苏两国提出不同的战略,本是正常情况。但是,社会主义国家长期以来不正常的关系,不允许在战略上的分歧。当中苏在国际战略上出现分歧时,苏联企图控制中国,将中国捆在苏联的战车上。中苏分歧也表现出战略上的控制和反控制。
    第二,中苏在国家利益上的分歧是两国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
    国家之间的关系是利益的关系,损害了这种利益也就破坏了双方的关系。从50年代末期苏联提出有损中国主权的要求到60年代末在边界上派驻重兵,对中国的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严重地损坏了中国的国家利益。苏联首先是损坏中国的国家安全利益,同时也损坏了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从而导致国家关系的全面破裂。
    第三,边界冲突是两国关系恶化的标志。
    1969年3月珍宝岛事件是两国关系恶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两党、两国关系恶化的必然结果。珍宝岛事件的爆发,不仅将两国推到了战争的边缘,同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珍宝岛事件对国际局势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对中苏两国关系的影响。由于苏联将相当多的兵力集中在中苏边界上,使其减少了在欧洲的兵力。苏联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寻求同西欧国家改善关系,导致了同西欧国家关系的缓和。中国为了减轻苏联的威胁,及时调整对外战略,采取联美反苏的政策,逐步改善了长期以来尖锐对立的中美关系。同时,也缓和了亚洲地区的紧张局势。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托尔斯泰世界观的激变发生在()。
    A

    50年代末,60年代初

    B

    60年代末,70年代初

    C

    70年代末,80年代初

    D

    80年代末,90年代初


    正确答案: 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60年代初,中苏关系的破裂表明()

    • A、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碰壁
    • B、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结束
    • C、中国独立自主对外政策正确
    • D、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

    正确答案:D

  • 第14题:

    试述中苏关系恶化的主要原因。


    正确答案: 1.中苏两国在国家利益上的分歧是两国关系恶化的根本原因。苏联严重损害了中国的国家利益,特别是珍宝岛事件使中国的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是对中国国家利益的最大侵害。2.中苏战略上的重大分歧是两国关系恶化的重要原因对美政策成为中苏两国国际战略分歧的主要内容。苏联根据1956年2月苏共二十大提出的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加紧推行“美苏合作,主宰世界”的政策,并不惜牺牲中国的主权和利益,企图将中国拉上苏联的战车,在对外战略上控制中国;而中国则根据毛泽东对国际形势的分析,仍然将反对美国的威胁作为安全战略和外交政策的核心,推行建立和扩大反美统一战线的方针。因此,中苏之间在战略上出现了控制与反控制的局面。此外,苏联对中国的内部事务进行干预,在长波电台、联合舰队、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中印边界武装冲突等问题上都表现出其大国沙文主义的野心。由于中国在这些问题上坚持原则,坚持独立自主和捍卫本国主权,同苏联在对华关系中的大国主义倾向展开坚决的斗争,赫鲁晓夫等人对中国极为不满,开始公然恶化同中国的关系。3.边界冲突是中苏关系恶化的突出表现。中苏边界问题一直是中苏关系中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重要问题。在中苏友好时期,由于共同的战略利益,中苏边境基本纲领上是和平安宁的。自赫鲁晓夫恶化中苏关系之后,中苏边界变得不平静了。自1960年中苏第一次边境冲突发生后,苏联便不断破坏边界现状,频繁制造边境事件,甚至流血事件,并于1969年3月挑起了更大规模的珍宝岛事件,并对中国政府的警告和建议置若罔闻,进一步将其挑衅活动从乌苏里江扩大到黑龙江,从水界扩大到陆界,从东段扩大到西段先后制造多起流血事件,在长7300公里的中苏边界上造成了全面紧张的局势。4、中苏关系恶化的起因是两党在意识形态上出现了分歧。苏共二十大提出了“三和路线”,并作了批判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这给全世界尤其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造成了巨大冲击。中国共产党对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和鼓吹“三和路线”的做法很不赞成,并深感不安,中苏两党关系开始出现明显分歧。由于中苏两国共产党都处在执政党地位,两党关系的好坏必然影响到两国关系的发展。5.“文化大革命”对中苏关系也产生一定影响。“文革”时期,中国否定了17年中国外交的路线和外交工作成就,提出了一条错误的路线和观点,一些极左的思想和路线对客观地分析国际形势造成一定影响,对已经开始紧张的中苏关系在客观上也起了火上加油的作用。例如,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亟于在对待美国侵越战争问题上造成一种苏中联合行动的态势,但中国采取了拒绝联合行动的政策。虽然当时中国高举世界革命的旗帜,从中国在国际共运中主张明确马克思主义同修正主义的原则分歧并划清界限的立场来看,在反美问题上不同心怀叵测的苏共领导同流合污,牵扯不清,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无论如何,当时苏联同美国是有矛盾的,是可以利用的,在反美问题上如何看待苏联,历史地看,是可以加以探讨和总结经验教训的。

  • 第15题:

    不是中国现代快递服务的发展历程是()

    • A、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初:萌发阶段
    • B、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起步阶段
    • C、20世纪90年代初至21世纪初:成长阶段
    • D、21世纪初至今:快速发展阶段

    正确答案:A

  • 第16题:

    人力资本理论兴起的时间是()

    • A、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
    • B、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正确答案:B

  • 第17题: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导致中苏关系恶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推行“冷战”政策
    • B、西方国家推行“和平演变”的策略
    • 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 D、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

    正确答案:D

  • 第18题:

    托尔斯泰世界观的激变发生在()。

    •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正确答案:C

  • 第19题:

    我国罪犯构成经历的第一个时期是()。

    • A、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初
    • B、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60年代末
    • C、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末
    • D、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中期

    正确答案:A

  • 第20题:

    企业文化理论形成的时间是()

    • A、本世纪40年代末50年代初
    • B、本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 C、本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 D、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正确答案:D

  • 第21题:

    单选题
    60年代初,中苏关系的破裂表明()
    A

    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碰壁

    B

    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结束

    C

    中国独立自主对外政策正确

    D

    社会主义阵营不复存在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人力资本理论兴起于20世纪()
    A

    20年代末~30年代初

    B

    50年代末~60年代初

    C

    60年代末~70年代初

    D

    70年代末~80年代初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概述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文道之争。

    正确答案: 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文道之争概述:
    (一)引起争论的背景:
    (1)有人把“红领巾教学法”发展到极端,产生了把语文课教成了文学课的倾向;
    (2)1956年开始的汉语文学分家教学实验1958年夭折,受到了“厚古薄今”、“脱离社会现实”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
    (3)1958年“大跃进”中又产生了把语文课教成政治课的倾向。
    (二)争论的焦点:以“文”为主,还是以“道”为主。
    (三)结论:1963年的中小学《语文教学大纲》都肯定了文道统一的原则。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