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请简述中国古代社会朝代更替的历程。 ”相关问题
  • 第1题:

    简述商业在中国古代社会解放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第一,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高峰,呈现出螺旋式上升发展的态势。
    第二,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受政治力量的影响较大。
    第三,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层次性和多元性。
    第四,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商品经济在社会变革和转折的关头都起到了革命性的决定作用 换言之,在世界各国和各个地区,只要有商品经济的发展,就会对原有的社会结构产生一定的分化瓦解作用。但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来看,这种作用又更为明显和深刻。

  • 第2题:

    简述中国汽车工业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新中国汽车工业的崛起
    (一)初创阶段(1949~1965年)
    (二)成长阶段(1966~1980年)
    (三)全面发展阶段(1981至今)

  • 第3题:

    中国音乐历史分期是根据政体的变化及朝代的更替来进行的。


    正确答案:正确

  • 第4题:

    简述中国古宫殿建筑彩画的朝代特点。


    正确答案: ①秦汉时期多绘以龙纹、云纹、锦纹等。
    ②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引入,呈现多用卷草、莲瓣、宝珠、曲水、萬字等纹饰。
    ③唐代的彩画见之少量遗迹,主要以朱红、丹黄为主,间以青绿。
    ④宋彩建筑保留较多,也较规范化。宋彩随等级不同而五彩遍装,其中梁额彩由“如意头”和枋心构成,并盛行退晕和对晕的手法,为的是不至于“强烈”而趋于“过渡”(中庸),总方向是秀丽而绚烂的风格。
    ⑤元代主要以“旋子彩画”为特色。
    ⑥明、清两代彩画主要有三大类,也是至今见到最多的古建筑彩画:和玺彩画、旋子彩画、苏式彩画。

  • 第5题:

    简述中国化走向近代的历程?


    正确答案: 1.物质层面的文化变革:从林则徐、魏源所处之40年代开始,直到60年代才形成颇有规模的近代文化运动,中国的文化才发生了变化。60年代,清政府搞了洋务运动,其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其目的是用先进技术巩固封建制度,用近代科学思想弥补儒学之不足,形成了第一次译价西学高潮。
    2.制度层面的文化变革:70年代,改良派逐渐从洋务派中分化出来,主张在制度层面上学习西方文化,洋务派是地主阶级的代言人,改良派是资产阶级的代言人,其领袖人物是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派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其宣传形成了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文艺界有诗界革命、文体革命、小说革命、戏剧革命。戊戌变法失败后,以新式学堂与留学生为主体的新式知识分子群体开始形成,对西方政治学说发生了浓烈的兴趣,这位辛亥革命作了思想上的准备。
    3.观念层面得文化变革:中华民国的成立是制度革命的胜利,两次复辟说明制度层面变革是不够的,基于此认识,陈独秀、李大钊等人掀起了改造国民性为主要目的的新文化运动:中国的变革进入了观念层面的近代化阶段。根本之点:重人的价值,树立独立的人格。
    口号:个性主义、科学、民主。
    从而产生了新的价值观:人性、科学、民主为判定他者的标准。

  • 第6题:

    请简述选拔人才制度的变革历程。


    正确答案: 传说中尧舜禹时期“举贤任能”,春秋战国时期为世卿世禄制并有军功爵制及养士等方法,汉代实行察举与征辟制,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九品中正制,分九个品级评定等级,从隋唐至清代一直实行科举制。隋炀帝正式设进士,明经两科,唐代出现“常科”、“制科“(也称恩科),宋代宋太祖建立殿试。
    元代分三级考试:乡试、会试、御试,考题出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明清时期是科举制度的完备阶段,从地方的县试、府试、院试,到省会的乡试,京城的会试、殿试,内容以八股文为主。

  • 第7题:

    简述教育学在中国的成长历程。


    正确答案: 第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翻译介绍日本教育学阶段。
    第二,1920~1949年,西方教育学说在我国广泛传播阶段。
    第三,解放后~“文化大革命”前,教育学的介绍和学习全面转向前苏联阶段。
    第四,1977~现在,教育学中国化的探索和努力阶段。

  • 第8题:

    单选题
    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
    A

    夏代

    B

    周代

    C

    商代

    D

    秦代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了解我国朝代更替概况。

    正确答案: 1秦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 
    (政治上以中央集权为主;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的控制。 
    秦的科技在当时也处于领先地位,铁器已经开始广泛用于农业和军事,(虽然青铜器仍然占主要地位) 
    但秦的律法严酷,赋税沉重,兵役和徭役繁重,这些也是秦末农民起义频繁的缘故.)    
    2西汉 
    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汉朝延续了许多秦朝的管理体制,但削弱了中央集权。儒家的治国之道被汉朝作为治国安邦的信条。 政治上,统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农业发展上,历代一直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比较稳定。 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使得手工业、商业、人文艺术以及自然科学都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纺织为主的西汉手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西汉自高祖刘邦创建以来,使中国一度成为强盛、富饶的大帝国。因此,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兴。 
    3东汉 
    公元25年,刘秀在绿林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击败了篡位的王莽,夺得帝位。刘秀身为西汉皇族,故仍定国号为汉,但建都洛阳,年号建武. 经过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东汉王朝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   
    4东、西晋 
    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采取宽和节俭的方针,把曹魏以来的屯田民编入郡县为自耕小农,全国百姓的赋税徭役负担归于一律。 惠帝永兴元年 (304),率领流民由西北进入益州的賨人李雄在成都称成都王,匈奴五部与杂胡的首领左贤王刘渊在左国城称汉王,这是少数民族最初建立的两个政权。愍帝降于汉,西晋亡。以后其他少数民族相继崛起,汉族张氏、李氏也先后在凉州据地自保,形成十六国局面。  
    西晋覆亡后,少数民族竞相建立政权,战争不已。中原的汉族人士不愿受胡族统治,纷纷南迁,司马睿与封国琅邪的大族王氏建立默契,各自出镇南方要地,以预谋退路。早在永嘉元年 (307),司马睿已出镇建业。长安陷后,建武元年(317)睿称晋王,次年即帝位. 
    江南广大土着人民是东晋王朝财政、徭役和兵力的主要来源,负担沉重。但东晋初年南方与北方民族明显对立,内部问题退居次要地位。东晋政权建立八十年之后,才爆发大规模起事 
    5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是两晋以后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从公元420年开始,到589年结束,共169年。东晋十六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南北对峙的阶段。 
    十六国后期,一个极为落后的少数民族拓跋鲜卑逐渐强盛起来,打败后燕入主中原,在建立北魏政权(386-534年)之后,又消灭各割据政权,从而结束了这一地区长期混战的局面. 北魏立国一百多年,历9代12帝,是对南北朝历史影响较大的一个王朝。 
    6隋 
    隋朝共统治中国三十八年,前后仅文帝、炀帝两代,是我国历史上存在较短的朝代之一 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在这三十八年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所巩固和发展。 
    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 
    7宋
    8元
    9明
    10清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判断题
    中国音乐历史分期是根据政体的变化及朝代的更替来进行的。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请简述氧化膜的生长的历程。

    正确答案: (1)初期:物理过程(氧的扩散和吸附)
    (2)中前期:化学过程(氧和金属生成氧化物)
    (3)后期:电化学过程(膜的增厚)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请简述我国极轨气象卫星的发展历程。

    正确答案: 中国:1988~2008:第一代,仅成像仪器
    2008~2020:第二代,具备大气探测能力。
    特色:比美国多了微波成像仪器,空间分辨率259m可获得地球大气自然景观图像。
    卫星总体上处于准美国第5代水平,大气探测相当于美国第4代水平,但美国处于代际交替阶段(5/6),中国处于美国第5代初级阶段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请简述转炉炼钢工艺的发展历程,分类及其工艺特点。


    正确答案: 发展历程:酸性底吹空气转炉炼钢法;碱性底吹空气转炉炼钢法;顶吹氧气转炉;碱性顶吹氧气转炉;顶底复合吹炼转炉。
    转炉炼钢技术发展可划分为三个时代,即转炉大型化时代,转炉复合吹炼时代,洁净钢冶炼时代。
    分类:氧气顶吹转炉,氧气底吹转炉(或氧气侧吹转炉),氧气顶底复合转炉。
    工艺特点:完全依靠铁水氧化带来的化学热及物理热;生产率高(冶炼时间在20分钟以内);质量好(CO的反应搅拌,将N、H除去,气体含量少),可以生产超纯净钢,有害成份(S、P、N、H、O)〈80ppm;冶炼成本低,耐火材料用量比平炉及电炉用量低;原材料适应性强,高P、低P都可以。

  • 第14题:

    在中国古代社会,出现完整宗法制的朝代是()

    • A、夏代
    • B、周代
    • C、商代
    • D、秦代

    正确答案:B

  • 第15题:

    简述中国古代社会的旅游类型。


    正确答案:(1)帝王巡游
    (2)政治游说
    (3)学术考察
    (4)商务旅游
    (5)士人漫游
    (6)宗教旅游
    (7)航海旅游

  • 第16题:

    中国古典建筑演变与下列哪个因素无因果关系?()

    • A、朝代的更替
    • B、文化中心的转移
    • C、建筑工具的进步
    • D、中外建筑的交流

    正确答案:A

  • 第17题:

    了解我国朝代更替概况。


    正确答案: 1秦是我国第一个封建王朝, 
    (政治上以中央集权为主;经济上统一度量衡,货币;文化上统一文字,焚书坑儒,加强思想的控制。 
    秦的科技在当时也处于领先地位,铁器已经开始广泛用于农业和军事,(虽然青铜器仍然占主要地位) 
    但秦的律法严酷,赋税沉重,兵役和徭役繁重,这些也是秦末农民起义频繁的缘故.)    
    2西汉 
    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汉朝延续了许多秦朝的管理体制,但削弱了中央集权。儒家的治国之道被汉朝作为治国安邦的信条。 政治上,统治者把其主要的精力投入到农业发展上,历代一直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比较稳定。 由于政治经济的稳定,使得手工业、商业、人文艺术以及自然科学都得到长足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提高,使得以冶金、纺织为主的西汉手工业的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西汉自高祖刘邦创建以来,使中国一度成为强盛、富饶的大帝国。因此,西汉王朝被视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中兴。 
    3东汉 
    公元25年,刘秀在绿林军的协助下,以武力击败了篡位的王莽,夺得帝位。刘秀身为西汉皇族,故仍定国号为汉,但建都洛阳,年号建武. 经过光武帝、明帝(58—76年在位)、章帝(76—89年在位)三代的治理,东汉王朝已经逐渐恢复了往日汉朝的强盛,这一时期被后人称之为“光武中兴”。   
    4东、西晋 
    晋武帝司马炎即位后采取宽和节俭的方针,把曹魏以来的屯田民编入郡县为自耕小农,全国百姓的赋税徭役负担归于一律。 惠帝永兴元年 (304),率领流民由西北进入益州的賨人李雄在成都称成都王,匈奴五部与杂胡的首领左贤王刘渊在左国城称汉王,这是少数民族最初建立的两个政权。愍帝降于汉,西晋亡。以后其他少数民族相继崛起,汉族张氏、李氏也先后在凉州据地自保,形成十六国局面。  
    西晋覆亡后,少数民族竞相建立政权,战争不已。中原的汉族人士不愿受胡族统治,纷纷南迁,司马睿与封国琅邪的大族王氏建立默契,各自出镇南方要地,以预谋退路。早在永嘉元年 (307),司马睿已出镇建业。长安陷后,建武元年(317)睿称晋王,次年即帝位. 
    江南广大土着人民是东晋王朝财政、徭役和兵力的主要来源,负担沉重。但东晋初年南方与北方民族明显对立,内部问题退居次要地位。东晋政权建立八十年之后,才爆发大规模起事 
    5南北朝 
    南北朝时期是两晋以后中国历史上一个分裂时期,从公元420年开始,到589年结束,共169年。东晋十六国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南北分裂、南北对峙的阶段。 
    十六国后期,一个极为落后的少数民族拓跋鲜卑逐渐强盛起来,打败后燕入主中原,在建立北魏政权(386-534年)之后,又消灭各割据政权,从而结束了这一地区长期混战的局面. 北魏立国一百多年,历9代12帝,是对南北朝历史影响较大的一个王朝。 
    6隋 
    隋朝共统治中国三十八年,前后仅文帝、炀帝两代,是我国历史上存在较短的朝代之一 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在这三十八年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所巩固和发展。 
    隋王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二个,也是最后一个两世而亡的朝代。 
    7宋
    8元
    9明
    10清 

  • 第18题:

    中国古代社会最高首领的更替制度。


    正确答案: 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
    1.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2.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 第19题:

    问答题
    中国古代社会最高首领的更替制度。

    正确答案: 禅让制和王位世袭制
    1.禅让制:原始社会后期,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
    2.王位世袭制:王位世袭制的确立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之上,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是一种进步的历史现象。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中国GCP历程。

    正确答案: 1998年卫生部定稿批准,
    1999年SDA颁布执行,
    2003年9月1日SFDA修订后再颁布执行。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请简述中国古代社会朝代更替的历程。

    正确答案: 夏朝→商朝→西周→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辽宋夏金→元朝→明朝→清朝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商业在中国古代社会解放中的作用。

    正确答案: 第一,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经历了三个高峰,呈现出螺旋式上升发展的态势。
    第二,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受政治力量的影响较大。
    第三,中国封建社会商品经济的发展呈现出多层次性和多元性。
    第四,在中国封建社会里,商品经济在社会变革和转折的关头都起到了革命性的决定作用 换言之,在世界各国和各个地区,只要有商品经济的发展,就会对原有的社会结构产生一定的分化瓦解作用。但从中国封建社会的发展来看,这种作用又更为明显和深刻。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请简述选拔人才制度的变革历程。

    正确答案: 传说中尧舜禹时期“举贤任能”,春秋战国时期为世卿世禄制并有军功爵制及养士等方法,汉代实行察举与征辟制,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为九品中正制,分九个品级评定等级,从隋唐至清代一直实行科举制。隋炀帝正式设进士,明经两科,唐代出现“常科”、“制科“(也称恩科),宋代宋太祖建立殿试。
    元代分三级考试:乡试、会试、御试,考题出自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明清时期是科举制度的完备阶段,从地方的县试、府试、院试,到省会的乡试,京城的会试、殿试,内容以八股文为主。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