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简述近代南京的建筑风貌及形成背景。 ”相关问题
  • 第1题:

    中国近代建筑和中国现代建筑都是以()的发展为基础,融入新的历史文化背景而形成的。

    • A、中国文化艺术
    • B、中国古代建筑
    • C、西方建筑
    • D、世界三大建筑

    正确答案:B

  • 第2题:

    简述近代体育手段形成的社会背景及具体内容。


    正确答案: 1、19世纪的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技术的进步和阶级矛盾的发展,也使社会思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大量出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面貌,从而导致了对体育新的认识和需求的产生,体操从学校进入社会,迅速发展成为近代体育的手段。
    2、近代体育的主要内容有:挂靠德国体操、瑞典体操、英国户外运动。

  • 第3题:

    简述近代资产阶级文学批评的形成及发展.


    正确答案: 近代资产阶级文学批评,是伴随着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文学批评,以及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形成和发展,体现了封建社会旧文学批评的衰落,表现为近代文化意识的扩展,以及文化观念、范畴和方法的更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 第4题:

    简述福建客家土楼的形成背景与建筑特点。


    正确答案: 客家的先民是黄河流域的汉人。东晋时期因避战乱迁至赣水中部,唐末至北宋再迁到广东的韶、循、梅、惠诸州。南宋以后,客家人主要集居于岭南山区,也有部分客家人再后迁移到他处。客家人的住宅,由于移民之故,以群居一楼为主要方式,体现宗族血缘关系。搂高耸而墙厚实,用土夯筑而成,称为土楼。客家土楼是客家在“土客械斗”迁居后图存稳定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土楼一祠堂为中心,是客家聚族而居生活的必需内容。供奉祖先的中堂位于建筑的中央,无论是圆楼方楼弧形楼,均中轴对称,保持北方四合院的传统形制。基本住宅模式是单元式住宅。
    出于防卫要求,土楼外墙高达厚实。
    由于地处南方,注意防晒,在内墙天井走廊窗口处及屋顶部分,将檐口伸出,利用建筑物的阴影,减少太阳辐射。
    在建筑内部,采用活动式屏门,隔扇,空间开场通透,有利空气流通。 外环楼层开箭窗,呈梯形,外小內大,既利防卫,又宜人用。 选址注意风水,并保留北方住宅坐北朝南的习惯。

  • 第5题:

    简述近代报刊传入中国的背景。


    正确答案: 从大的方面来说,近代报刊的传入的大背景是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是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影响。这是经济技术发展所导致的必然趋势。
    具体地说,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活动密切相关。

  • 第6题:

    简述岩性油气藏的主要类型及形成的沉积背景。


    正确答案:岩性圈闭是指储集层岩性变化所形成的圈闭,其中聚集了油气,就成为岩性油气藏。主要为上倾尖灭油气藏和透镜体油气藏两类。其形成可在沉积过程中形成,亦可在成岩过程中形成。
    沉积过程中,因沉积环境或动力条件的改变,岩性在横向上会发生相变。当砂岩层向一个方向上变薄,直至上下层面相交于一点即尖灭在泥岩中,形成岩性尖灭圈闭,若向两边尖灭则形成透镜体圈闭。在成岩和后生作用期间,因次生作用改造亦可形成岩性圈闭。
    透镜体岩性圈闭和油气藏:透镜体岩性圈闭四周均为非渗透性岩层,无溢出点,圈闭的大小受非渗透性围岩所限,难以形成大规模的油气藏。
    碳酸盐岩透镜体岩性圈闭和油气藏:透镜型岩性油气藏的储集体也可以是碳酸盐岩—鲕粒、粒屑生物灰岩等。
    河道砂透镜体岩性圈闭和油气藏:河道砂体是碎屑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的主要类型之一。
    三角洲分流河道砂透镜体岩性油气藏: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是碎屑岩透镜体岩性油气藏的主要类型,有时沿岸带多种砂岩体类型互相叠置连片组成复合砂岩体,形成规模较大的复合砂体岩性油藏。
    沿岸带透镜体岩性圈闭和油气藏:沿岸带附近常是透镜型砂岩体圈闭和油气藏富集地带。其中沿岸堡坝常大致平行岸线展布,有时不同层位的堡坝砂岩体及油气藏带的位置随岸线的迁移而改变其位置。
    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和油气藏:上倾尖灭型岩性油气藏上倾方向为非渗透性岩层遮挡,油气仍成层状分布,圈闭的闭合面积由通过溢出点的储集层构造等高线和岩性尖灭线所圈定,两者在平面上必须闭合才能形成圈闭。
    碳酸岩上倾尖灭型岩性圈闭和油气藏:储层为碳酸盐岩的上倾尖灭型岩性油气藏在数量上并不太多,但比较著名的有美国胡果顿-潘汉德气田。

  • 第7题:

    问答题
    结合典型实例,简述中国近代“固有形式”建筑思潮的表现特征和形成。

    正确答案: 中国近代“固有形式”建筑思潮主要有三种表现特征:宫殿式;混合式;以装饰为特征的现代式。
    形成原因主要是:1.西方技术的科学性和先进性;2.中国近代的爱国主义思潮;3.中国传统的文化特质;4.建筑师的素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8题:

    问答题
    简述福建客家土楼的形成背景与建筑特点。

    正确答案: 客家的先民是黄河流域的汉人。东晋时期因避战乱迁至赣水中部,唐末至北宋再迁到广东的韶、循、梅、惠诸州。南宋以后,客家人主要集居于岭南山区,也有部分客家人再后迁移到他处。客家人的住宅,由于移民之故,以群居一楼为主要方式,体现宗族血缘关系。搂高耸而墙厚实,用土夯筑而成,称为土楼。客家土楼是客家在“土客械斗”迁居后图存稳定和发展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
    土楼一祠堂为中心,是客家聚族而居生活的必需内容。供奉祖先的中堂位于建筑的中央,无论是圆楼方楼弧形楼,均中轴对称,保持北方四合院的传统形制。基本住宅模式是单元式住宅。
    出于防卫要求,土楼外墙高达厚实。
    由于地处南方,注意防晒,在内墙天井走廊窗口处及屋顶部分,将檐口伸出,利用建筑物的阴影,减少太阳辐射。
    在建筑内部,采用活动式屏门,隔扇,空间开场通透,有利空气流通。 外环楼层开箭窗,呈梯形,外小內大,既利防卫,又宜人用。 选址注意风水,并保留北方住宅坐北朝南的习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简述近代竞技体育勃兴的社会背景。

    正确答案: 考察许多竞技体育项目的形成过程,也具有这样一种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许多竞技项目最初只不过是人们在业余时间进行的简单玩耍,经过加工整理,产生了简单的规则和裁判方法,变成了局部区域里的民间游戏。有些民间游戏再经过某些社会组织认定,并确立了文字的规则,规范了场地器材,就正式转化为竞技体育项目。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问答题
    简述近代资产阶级文学批评的形成及发展.

    正确答案: 近代资产阶级文学批评,是伴随着资产阶级维新思潮的兴起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批判地继承我国传统文学批评,以及吸收西方资产阶级文化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其形成和发展,体现了封建社会旧文学批评的衰落,表现为近代文化意识的扩展,以及文化观念、范畴和方法的更新,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简述近代南京的建筑风貌及形成背景。

    正确答案: “中国固有之形式”建筑创作主要集中在三个领域:
    1、教会学校建筑
    金陵大学:东大楼、北大楼、西大楼、实验室等
    金陵女子大学:中西合璧式建筑
    2、纪念性、文化性建筑
    1926年开始建造的的中山陵-吕彦直
    谭延闿墓园(1935-1936年)-杨廷宝
    仰止亭、光化亭(1935-1936年)-刘敦桢
    国民革命军阵亡将士公墓祭堂、纪念堂、纪念塔(1928-1935年)-墨菲
    中山陵藏经楼(1936年)-卢树森
    3、政府部门的公署建筑
    铁道部、交通部、考试院、国民党党史陈列馆、中央博物院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简述《首都计划》与近代南京的规划、建设特点。

    正确答案: 1929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于1929年成立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1929年12月颁布“首都计划”。
    1)城市分区:
    ①“首都计划”把城市划分为6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和住宅区;
    ②“首都计划”对南京的街道系统作了通盘规划,采用当时美国一些城市流行的方格网加对角线的形式;
    ③“首都计划”中把住宅区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住宅区和旧住宅区。
    2)对建筑形式的规定:
    “首都计划”对于城市建筑形式规定在“中国本位”思想支配下,极力提倡“中国固有之形式”,特别强调“公署及公共建筑犹当尽量采用”。对于商业建筑,,计划认为可以采用外国形式,但“外部仍须具有中国之点缀”。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河南大学近代建筑群继承了()建筑技术、艺术的优秀成果,其风格中西合璧,表现了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体现学校厚重的历史及冼练凝重的风貌。建筑群从整体到局部,均是中国近代优秀建筑的代表作品,不愧为国家之瑰宝。

    • A、宋朝
    • B、明朝
    • C、清朝
    • D、民国

    正确答案:B,C,D

  • 第14题:

    简述近代竞技体育勃兴的社会背景。


    正确答案: 考察许多竞技体育项目的形成过程,也具有这样一种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规律。许多竞技项目最初只不过是人们在业余时间进行的简单玩耍,经过加工整理,产生了简单的规则和裁判方法,变成了局部区域里的民间游戏。有些民间游戏再经过某些社会组织认定,并确立了文字的规则,规范了场地器材,就正式转化为竞技体育项目。

  • 第15题:

    简述《首都计划》与近代南京的规划、建设特点。


    正确答案: 1929年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于1929年成立国都设计技术专员办事处,1929年12月颁布“首都计划”。
    1)城市分区:
    ①“首都计划”把城市划分为6区——中央政治区、市行政区、工业区、商业区、文教区和住宅区;
    ②“首都计划”对南京的街道系统作了通盘规划,采用当时美国一些城市流行的方格网加对角线的形式;
    ③“首都计划”中把住宅区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住宅区和旧住宅区。
    2)对建筑形式的规定:
    “首都计划”对于城市建筑形式规定在“中国本位”思想支配下,极力提倡“中国固有之形式”,特别强调“公署及公共建筑犹当尽量采用”。对于商业建筑,,计划认为可以采用外国形式,但“外部仍须具有中国之点缀”。

  • 第16题:

    简述新中国建交原则形成的背景、原因及内容。


    正确答案: 第一阶段
    1949年4月30日,毛泽东以李涛的名义发表《为英国军舰暴行发表的声明》(即《李涛声明》),第一次提出未来国家如何同其他国家建立正常对外关系。
    内容: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断绝同国民党一切关系,并从中国撤出武装力量。
    原因:当时解放军正到达外国势力集中的长江流域地区,紫石英事件造成远东各地区国际局势紧张;斯大林要毛泽东尽快建立政府,防止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阴谋得逞。
    第二阶段1949年9月29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共同纲领”),确认4月30日的内
    容,从法律上对新中国建交原则做出规定。
    内容:
    与国民党反动派断绝关系;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持支持态度;平等互利、互相尊重领土完整的基础上,通过谈判建立外交关系。“先谈判,后建交”原则。
    原因:
    国民党政府仍然存在,统一没有完成。有些国家试图“双重标准”,阻止国际上可能出现的“两个中国”局面。
    意义:保障革命运动的彻底胜利。巩固新生国家的生存和发展。利用建交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阻止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建交干涉中国内政、损害中国的国际地位。

  • 第17题:

    3月30日,《天津历史风貌街区保护与利用》项目荣获“()”,成为詹天佑奖自设立以来,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近代历史街区及建筑保护类项目。


    正确答案:2015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 第18题:

    问答题
    简述近代体育手段形成的社会背景及具体内容。

    正确答案: 1、19世纪的工业革命,引起了生产技术的进步和阶级矛盾的发展,也使社会思想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资本主义民族国家大量出现,改变了欧洲的政治面貌,从而导致了对体育新的认识和需求的产生,体操从学校进入社会,迅速发展成为近代体育的手段。
    2、近代体育的主要内容有:挂靠德国体操、瑞典体操、英国户外运动。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9题:

    填空题
    3月30日,《天津历史风貌街区保护与利用》项目荣获“()”,成为詹天佑奖自设立以来,全国首个获此殊荣的近代历史街区及建筑保护类项目。

    正确答案: 2015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0题:

    问答题
    简述近代西方管理理论产生的背景?

    正确答案: 近代西文管理理论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企业管理中形成的,其形成的背景是:
    1、机器大工业的需要。近代西文管理理论是机器大工业的产物。机器大工业促使生产领域发生变化,对管理理论的产生提出了要求,为管理理论的形成准备了人力条件。
    2、市场竞争的需要。规模和生产技术的不断扩大,使企业面临残酷无情的竞争。企业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提高经济效益,增强竞争实力,客观上要求对管理问题展开专门的研究。
    3、提高生产效率的需要。提高生产效率,就必须处理好生产过程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在大机器生产条件下,这些关系常常是错综复杂的,对其管理需要形成一种管理体制,为达到管理体制的合理,必须从事专门的研究。当管理自身成为专门的研究对象时,对这一对象专门研究的成果就构成了管理理论。
    4、阶级斗争的需要。管理问题的研究不仅肩负着合理利用资源的重任,也担负着改变劳资对象、协调劳资关系、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使命。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单选题
    以“传统寺庙,居住和商业建筑,街巷格局”为性质的历史文化风貌区是(  )。
    A

    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

    B

    龙华历史文化风貌区

    C

    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

    D

    江湾历史文化风貌区


    正确答案: D
    解析:
    A项,南京西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性质是公共建筑、各类住宅,代表建筑是美琪大戏院;B项,龙华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性质是烈士陵园、寺庙,代表建筑包括龙华烈士陵园和革命烈士就义地、龙华寺、龙华塔;C项,老城厢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性质是传统寺庙、居住和商业建筑、街巷格局,代表建筑包括豫园、城隍庙、大境阁关帝庙、文庙;D项,江湾历史文化风貌区的性质是市政中心建筑群、路网格局,代表建筑包括旧市府大楼、旧市博物馆、旧市图书馆、旧上海体育场。

  • 第22题:

    问答题
    简述我国近代建筑的主体结构三个发展阶段的特点及实例。

    正确答案: 1、砖(石)木混合结构
    ▲特点:砖石承重墙、木架楼板、人字木屋架,大量使用砖券。
    ▲实例:1916年的北京大学红楼(4层)1906年上海汇中饭店(6层)
    2、石钢骨混凝土混合结构
    ▲特点:墙体用很厚的砖石承重墙,楼层用工字钢密肋,中间加砖小拱再填以混凝土,或用工字钢外包混凝土作梁,梁间搭工字钢密肋。这种结构费钢量较大,主要用于外国人建造的重要工程,这种结构很快就被砖混结构所取代。
    ▲实例:1901年上海华俄道胜银行(砖石钢骨结构)1905年青岛提督公署(砖石钢骨结构)
    3、架结构(钢框架或钢筋混凝土框架)
    ▲特点:由梁和柱组成的框架承重,墙体仅起围护和分隔作用。1925年前,我国多层建筑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1926年开始,钢框架结构成为高层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
    ▲实例:1908年的上海电话公司(6层,钢筋混凝土框架)1923年上海汇丰银行(8层,钢框架)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简述近代报刊传入中国的背景。

    正确答案: 从大的方面来说,近代报刊的传入的大背景是地理大发现以来,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是全球一体化进程的影响。这是经济技术发展所导致的必然趋势。
    具体地说,近代报刊的产生与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活动密切相关。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