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的分类。考生必须熟知基本犯、结果加重犯、即成犯、状态犯、继续犯等基本概念。ABCD 的论述均正确。
更多“关于犯罪的分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关于犯罪记录封存的适用条件,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 B.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 C.初次犯罪 D.没有受过其他处罚


    正确答案:AB
    答案暂无

  • 第2题:

    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犯罪中止的要件?( )

    A: 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
    B: 必须是彻底放弃犯罪
    C: 必须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D: 必须是在危害结果产生之前放弃犯罪

    答案:A,B,C,D
    解析:
    我国《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
    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本题中ABCD
    四项均是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故本题答案选ABCD。

  • 第3题:

    看守所值班武警甲擅离职守,重大案犯乙趁机逃脱。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甲、乙成立共同犯罪
    B.甲、乙不成立共同犯罪
    C.甲、乙成立事中共犯
    D.应按照甲、乙所犯之罪分别处罚

    答案:B,D
    解析:
    甲为过失犯罪,乙为故意犯罪,客观上虽有一定联系,但共同犯罪必须具有共同故意,故意犯罪行为与过失犯罪行为不能成立共同犯罪,因此甲、乙二人不成立共同犯罪,应按照甲、乙所犯之罪分别处罚。

  • 第4题:

    关于犯罪记录封存的适用条件,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2年)

    A.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
    B.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
    C.初次犯罪
    D.没有受过其他处罚

    答案:A,B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刑事诉讼法》第286条第1款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据此直接看出,A、B选项正确,C、D选项错误。本题选AB。

  • 第5题:

    关于赦免,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赦免包括大赦和特赦
    B.大赦既能赦犯罪人之刑,也能赦犯罪人之罪:特赦只能赦犯罪人之刑,不能赦犯罪人之罪
    C.大赦所涉及的犯罪人的人数一般比特赦所涉及的犯罪人的人数多
    D.我国现行《宪法》只规定了特赦,没有规定大赦

    答案:A,B,C,D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关于赦免的基本知识,四个备选答案的叙述都是正确的。

  • 第6题:

    甲为杀死乙,举枪向乙射击,第一枪未中,在能够继续向乙开枪的情况下,甲不再开枪,停止了射击。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犯罪未遂
    B.犯罪既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

    答案:C
    解析:
    刑法意义上的侵害行为,可以是人体的单个举动或动作,也可以是由几个连续举动或动作组成的一个整体行为。放弃重复侵害行为是自动的,行为人在还能够把犯罪进行下去的情况下,自动放弃犯罪意图,不再实行侵害,有效地阻止了危害结果的发生,应视为犯罪中止。

  • 第7题:

    关于我国刑事起诉制度,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实行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犯罪追诉机制
    B:公诉为主表明公诉机关可主动干预自诉
    C:实行的起诉原则为起诉法定主义为主,兼采起诉便宜主义
    D:起诉法定为主要求凡构成犯罪的必须起诉

    答案:A,C
    解析:
    【考点】刑事公诉的一般理论【详解】我国实行以公诉为主、自诉为辅的犯罪追诉机制,在对刑事犯罪进行国家追诉的同时,兼采被害人追诉主义,允许被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对“告诉才处理”的案件等几类自诉案件直接向法院起诉。选项A正确。但是,公诉为主不代表公诉机关可以主动干预自诉,自诉人对其起诉的案件享有处分权,有权撤诉、和解,公诉机关不得随意干涉。选项B错误。在起诉原则上,我国采用以起诉法定主义为主,兼采起诉便宜主义,即在一般情况下,只要被告人的行为符合法定条件,公诉机关即不享有自由裁量权而必须起诉,但在例外情形下,可以根据被告人的具体行为等因素自由裁量,决定是否起诉。我国存在酌定不起诉制度,即是兼采起诉便宜主义的例子。选项C正确。起诉法定为主只是要求绝大多数情形下,只要符合法定条件就必须起诉,排斥检察院的自由裁量权,但并不意味着凡是构成犯罪就必须追诉,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依照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可以做出不起诉决定。选项D不正确。正确答案是A、C。

  • 第8题:

    下列选项中,哪些属于犯罪中止的要件?( )

    A.必须自动放弃犯罪
    B.必须是彻底放弃犯罪
    C.必须有效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D.必须是在危害结果产生之前放弃犯罪

    答案:A,B,C,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四条第一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白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本题中A、B、C、D四项均是犯罪中止的构成要件。故本题选ABCD。

  • 第9题:

    关于刑事诉讼的秩序价值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通过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秩序
    • B、追究犯罪的活动必须是有序的
    • C、刑事司法权的行使,必须受到刑事程序的规范
    • D、效率越高,越有利于秩序的实现

    正确答案:A,B,C

  • 第10题:

    关于犯罪客体,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故意杀人罪的犯罪客体是被害人
    • B、盗窃罪的犯罪客体是金钱或财物
    • C、抢劫罪的犯罪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和被害人的人身权利
    • D、故意伤害罪的犯罪客体是他人的健康权利

    正确答案:C,D

  • 第11题:

    多选题
    关于刑事诉讼的秩序价值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2年真题]
    A

    通过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秩序

    B

    追究犯罪的活动必须是有序的

    C

    刑事司法权的行使,必须受到刑事程序的规范

    D

    效率越高,越有利于秩序的实现


    正确答案: C,D
    解析:
    ABC三项,刑事诉讼的秩序价值包括两层含义:①外在性秩序价值。通过惩罚犯罪维护社会秩序,即恢复被犯罪破坏的社会秩序以及预防社会秩序被犯罪所破坏,实现刑事诉讼的工具性价值。②内在性秩序价值。追究犯罪的活动是有序的,刑事诉讼程序本身要遵守法定程序,实现刑事诉讼的程序公正。
    D项,诉讼效率对于秩序的及时实现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如果不适当地追求高效率处罚,而忽视程序的有序性和公正性,结果会造成处罚不公乃至大量冤狱,导致更尖锐的社会矛盾和更多新的犯罪,不仅损害了秩序和公正,而且也没有真正实现效益。因此,并非效率越高越有利于秩序的实现。

  • 第12题:

    多选题
    关于犯罪记录封存的适用条件,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12年真题]
    A

    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

    B

    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

    C

    初次犯罪

    D

    没有受过其他处罚


    正确答案: D,C
    解析:
    《刑事诉讼法》第286条第1款规定,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的,应当对相关犯罪记录予以封存

  • 第13题:

    关于洗钱罪对象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贪污贿赂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B.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C.侵犯财产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D.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


    正确答案:ABD
    [考点]洗钱罪的对象
    [答案及解析] ABD。根据《刑法》第l91条的规定:“明知是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为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没收实施以上犯罪的所得及其产生的收益,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洗钱数额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罚金:(一)提供资金账户的;(工)协助将财产转换为现金、金融票据、有价证券的;(三_)通过转账或者其他结算方式协助资金转移的;(’四)协助将资金汇往境外的;(五)以其他方法掩饰、隐瞒犯罪所得及其收益的来源和性质的。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条即洗钱罪。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洗钱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于问题的解释》第1条的规定,“上游犯罪”为毒品犯罪、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恐怖活动犯罪、走私犯罪、贪污贿赂犯罪、破坏金融管理秩序犯罪、金融诈骗犯罪七种。

  • 第14题:

    关于单位犯罪的说法,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单位犯罪以我国刑法分则条文有明文规定的为限,刑法分则条文没有明文规定单位能构成的犯罪,单位都不可能犯这种犯罪
    B.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包括法人犯罪,但不限于法人犯罪
    C.我国刑法规定的大多数犯罪,单位都能成为犯罪主体
    D.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一般采用双罚制

    答案:A,B,D
    解析:
    本题选项都是我国单位犯罪的基本常识。

  • 第15题:

    甲预谋前往乙处杀害乙,但到达后,发现乙处有人,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未遂
    D.不可罚的不能犯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预备与犯罪未遂、犯罪中止的区别。甲只是为杀人行为做准备,因为意志以外的原因而停止。

  • 第16题:

    甲将乙打晕后拖入水中,以为乙必死无疑,但适逢过路人丙将乙救活。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应作为犯罪处理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未遂。本题中甲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甲认为应当实行的行为实行终了,但意外情况阻止了结果的发生,即由于其意志以外的原因没有得逞,因此属于犯罪未遂。

  • 第17题:

    甲为报复乙将毒药放人乙的饭菜中,后看乙中毒痛苦的样子于心不忍,赶快将乙送人医院,但乙仍死亡。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犯罪既遂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犯罪预备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既遂与犯罪中止的区别。甲虽然主观上具有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意图,但是,已经发生行为人原本所追求的、行为性质所决定的犯罪结果,犯罪已经既遂,已不存在中止的可能。

  • 第18题:

    甲夜间潜人室内实施盗窃,结果发现是本单位同事家,于是放弃了盗窃的念头。关于甲的犯罪形态,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犯罪预备
    B.犯罪中止
    C.犯罪既遂
    D.犯罪未遂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犯罪中止,什么是主动放弃犯罪。甲因为是同事家而自动放弃了犯罪。

  • 第19题:

    关于死刑案件的证明对象的表述,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的发生
    B:被告人实施犯罪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
    C:被害人有无过错及过错程度
    D:被告人的近亲属是否协助抓获被告人

    答案:A,B,C,D
    解析:
    【考点】死刑案件的证明对象【详解】最高人民法院等五部门《关于办理死刑案件审查判断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条第2款规定:“办理死刑案件,对于以下事实的证明必须达到证据确实、充分:(一)被指控的犯罪事实的发生;(二)被告人实施了犯罪行为与被告人实施犯罪行为的时间、地点、手段、后果以及其他情节;(三)影响被告人定罪的身份情况;(四)被告人有刑事责任能力;(五)被告人的罪过;(六)是否共同犯罪及被告人在共同犯罪中的地位、作用;(七)对被告人从重处罚的事实。”由此可知,选项AB正确。第36条规定“在对被告人作出有罪认定后,人民法院认定被告人的量刑事实,除审查法定情节外,还应审查以下影响量刑的情节:(一)案件起因;(二)被害人有无过错及过错程度,是否对矛盾激化负有责任及责任大小;(三)被告人的近亲属是否协助抓获被告人;(四)被告人平时表现及有无悔罪态度;(五)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赔偿情况,被告人是否取得被害人或者被害人近亲属谅解;(六)其他影响量刑的情节。”因此,选项CD正确。综上,本题答案为ABCD。

  • 第20题:

    下列关于盐渍土的论述中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答案:A,C,D
    解析:
    根据《工程地质手册》(第四版)第五篇第七章第二节第二点进行判断:A项,硫酸盐渍土有较强的腐蚀性,氯盐渍土具有一定的腐蚀性;B项,盐渍土的含水率较低且含盐量较高时其抗剪强度就较高;C项,盐渍土的起始冻结温度随溶液的浓度增大而降低,且与盐的类型有关;D项,盐渍土的盐胀性主要是由于硫酸盐渍土中的无水芒硝吸水变成芒硝,体积增大。

  • 第21题:

    关于犯罪记录封存的适用条件,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
    • B、被判处5年有期徒刑以下刑罚
    • C、初次犯罪
    • D、没有受过其他处罚

    正确答案:A,B

  • 第22题:

    多选题
    关于犯罪的分类,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故意杀人罪是即成犯

    B

    绑架罪是继续犯

    C

    故意伤害致人死亡,属于结果加重犯

    D

    强奸致人重伤,属于结果加重犯


    正确答案: C,A
    解析:
    A项,即成犯,是指在法益侵害后果发生的同时,犯罪行为完成或者终了的情形。故意杀人罪是即成犯的典型例证。
    B项,继续犯,是指在法益侵害持续进行期间,犯罪行为也持续进行的情形。继续犯是不法状态和实行行为同在,非法拘禁罪是典型的继续犯。
    CD两项,结果加重犯,是指行为人出于基本构成要件的故意或者过失,在实施基本行为时,发生了超过基本构成要件结果的加重结果,因而导致刑罚加重的犯罪形态。例如,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的,就成立故意伤害罪的结果加重犯。

  • 第23题:

    多选题
    关于赦免,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赦免包括大赦和特赦

    B

    大赦既能赦犯罪人之刑,也能赦犯罪人之罪;特赦只能赦犯罪人之刑,不能赦犯罪人之罪

    C

    大赦所涉及的犯罪人的人数一般比特赦所涉及的犯罪人的人数多

    D

    我国现行《宪法》只规定了特赦,没有规定大赦


    正确答案: C,B
    解析:
    赦免,是指国家宣告对犯罪人免除其罪、免除其刑的一种法律制度,包括大赦特赦。大赦,通常是指国家对某一时期内犯有一定罪行的不特定犯罪人免予追诉和免除刑罚执行的制度。大赦的对象既可能是国家某一时期的各种犯罪人,也可能是某一地区的全体犯罪人,还可能是某一类或者某一事件的全体犯罪人。大赦的效果涉及罪与刑两个方面,既赦其罪,也赦其刑,即罪与刑同时免除。特赦,一般是指国家对较为特定的犯罪人免除执行全部或者部分刑罚的制度。特赦的对象是较为特定的犯罪人。特赦的效果只是免除刑罚执行,而不免除有罪宣告。《宪法》第67条第17项规定,全国人大常委会行使决定特赦的职权。对于大赦,我国《宪法》没有规定。

  • 第24题:

    多选题
    关于单位犯罪的理解,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
    A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才负刑事责任

    B

    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单位的个人私分的,不以单位犯罪论处

    C

    单位犯罪一律适用双罚制

    D

    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也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


    正确答案: C,D
    解析:
    A项,《刑法》第30条规定,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据此,在法无明文规定的情况下,不成立单位犯罪。
    B项,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3条规定,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依照刑法有关自然人犯罪的规定定罪处罚。
    C项,《刑法》第31条规定,单位犯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判处刑罚。本法分则和其他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在我国《刑法》分则中有少量条文对单位犯罪只规定了对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对单位不适用刑罚。单位犯罪,双罚制为原则单罚制为例外
    D项,上述解释的第1条规定,《刑法》第30条规定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既包括国有、集体所有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也包括依法设立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企业和具有法人资格的独资、私营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最高人民法院研究室《关于外国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在我国领域内犯罪如何适用法律问题的答复》中规定,符合我国法人资格条件的外国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在我国领域内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依照我国《刑法》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我国《刑法》关于单位犯罪的规定追究刑事责任。由此可以看出,不具有法人资格的私营企业,不可以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