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更多“我国就业结构的演变特点: ”相关问题
  • 第1题:

    语言演变的平衡性是语言演变的一个特点。()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正确答案:错误

  • 第2题:

    简述裤褶的特点及发展演变。


    参考答案:

    裤褶是一种上衣下裤的服式,谓之裤褶服。区别于两腿穿在一处的裙或袍,观其服式,犹如汉族长袄,对襟或左衽,不同于汉族习惯的右衽,腰间束革带,方便利落,往往使着装者显露出粗犷彪悍之气。随着南北民族的接触,这种服式很快被汉族军队所采用。后来广泛流行于民间,男女均服,可作为日常服用,质料用布、缣,上施彩绘加绣,也可以锦缎织成,或用野兽毛皮诸料。裤褶虽然轻便,但用于礼服,两条裤管分开毕竟对列祖皇上有不恭之意,可谓离汉族服式裙、袍相距过远。于是,在此基础上,有人将裤脚加肥,以其增大效果,立在那儿宛如服裙,行动起来既方便又不失翩翩之风。但因为裤形过于博大,还是有碍上召或军阵急事。于是,为兼顾两者又派生出一种新的服式——缚裤。


  • 第3题:

    2、我国饮茶的演变历程?


    从食用、药用到饮用

  • 第4题:

    试论唐代铜镜的形制特点及其演变。


    参考答案:

    唐代铜镜在造型、纹样、品种及铭文方面都突破了汉魏六朝规格化的程式,呈现出焕然一新、生动活泼、雍容华丽的艺术风格。较为突出的是,铜镜的图纹此时与其他物品的图纹一样,都开始大量采用生活气息浓厚的花草、鸟兽题材。这种把自然界中的美丽花鸟作为主要欣赏对象的倾向,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思想意识的开放,这与汉魏六朝时期人们在对天、神崇拜的宗教观念基础上形成的,以现实和想象中的动物为纹饰主体的手法截然不同。唐代铜镜纹样的发展大致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隋至唐初,图案多以四神、十二生肖、瑞兽、海兽、葡萄等为主。第二阶段是唐高宗至唐德宗时期,鸟兽、葡萄纹样逐渐稀少,鹤衔瑞草等花鸟、花卉、盘龙、人物故事图案大为流行。如装饰精美的双鸾衔长绶、宝相花、缠枝花、狩猎、打马球等。第三阶段是唐德宗以后,铜镜制作开始衰退,流行的八卦镜、万字镜、素镜等,完全失去了盛唐铜镜的富丽堂皇、绚烂多彩的风格。从铜镜装饰发展的这一侧面,可以看出唐代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变化。


  • 第5题:

    试论述我国现代学制的演变。


    答案:
    解析:
    (1)新中国成立前:我国学制的建立是从清末开始的。“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是中国最早的学制。后于1922年颁布了壬戌学制,即通称的“六三三制”,这一学制是近代中国学制发展史的里程碑。(2)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中共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了《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1985年,发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此时的教育重在职业教育、工农教育、“三个结合”“六个并举”和“两条腿走路”。( 3) 1985年以后,我国的学制改革继续发展,主要有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这一文件重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发展职业教育。1993年发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重在“两基”“两全”“两重”。1999年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2001年颁布了《国务院关于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如今我国选择了适应国情的分支型学制,未来将逐步过渡到单轨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