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参考答案和解析
正确答案:AB
更多“该求助者无心上学,说明其存在()。(A) 社会功能受损(B) 泛化(C) 人际关系紧张(D) 强化 ”相关问题
  • 第1题:

    共用题干
    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9岁,大学一年级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自己在外地上学,有次给家里打电话时听见母亲的咳嗽声,知道母亲感冒了,后来就害怕,如果自己不在父母身边,父母得心脏病死了就再也见不到了。自己上的是一所普通大学,看见男同学抽烟就会提心吊胆,害怕房子着火,自己会被烧死。天天想着不好的事情会发生,无心上学,失眠、心慌,非常痛苦,想休学。想摆脱痛苦但怎么也摆脱不了,主动来咨询。
    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为独生女,性格内向,父母老来得女,从小娇惯,所有的事都由父母包办代替,上大学前一直未离开过父母。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和求助者的咨询谈话。
    心理咨询师:你觉得你在外地上学,害怕父母会得心脏病,难道你父母得不得心脏病是由你在不在身边决定的吗?
    求助者:可我就是担心呀。
    心理咨询师:即使你父母得了心脏病,自己也可以叫急救车,也不是得了心脏病就一定会死人,对吧?现在医学发达,我们医院就有换过心脏的人,不也活得好好的吗?
    求助者:可我不想和父母分开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那你见过有一家三口天天背着书包上下学的吗?
    求助者:(笑笑)好像没有。

    该求助者无心上学,说明其存在()。多选
    A:社会功能受损
    B:泛化
    C:人际关系紧张
    D:强化

    答案:A,B
    解析:
    【考察重点】不合理信念的识别【试题解析】案例中求助者打电话听到母亲的咳嗽声,就害怕父母得心脏病死了就再也见不到了,属于明显的过分概括化的思维特征,也存在过分夸大的成分;看见学校里男同学抽烟就会提心吊胆,害怕房子会着火,自己会被烧死,则有些非此即彼的极端思维,也属于过分夸大;没有表现出对环境或他人的绝对化要求,因此答案选A。
    【考察重点】咨询效果评估的知识【试题解析】心理咨询的疗效可视为咨询师、求助者与咨询方法三者的函数,它们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疗效。故本题答案为ABC。
    【考察重点】会谈过程中的资料收集【试题解析】“求助者为独生女,性格内向,父母老来得女,从小娇惯,所有的事都由父母包办代替,上大学前一直未离开过父母”。从中可以看出,求助者的性格特征是内向的,家庭教养方式是从小娇惯着长大的。对于求助者父母的病情以及同学关系,案例中并未提及。故本题答案为BD。
    【考察重点】许又新的神经症9分标准的评分【试题解析】在社会功能受损程度这一维度上,能照常工作学习以及人际交往只有轻微妨碍者,评1分;中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工作学习或人际交往效率显著下降,不得不减轻工作或改变工作,或只能部分工作,或某些社交场合不得不尽量避免,评2分;重度社会功能受损害者,完全不能工作学习,不得不休病假或退学,或某些必要的社会交往完全回避,评3分。案例中,求助者已经无心上学,想要休学,但没有休学,社会功能未达到重度受损程度,因此评分为1~2分。答案为B。
    【考察重点】初步诊断【试题解析】求助者的内心冲突与现实处境没什么关系,不涉及道德色彩,属变型冲突,因此可以考虑诊断为神经症。求助者表现为有对于不好事情的担忧焦虑,伴有失眠、心慌等植物性神经系统症状,符合焦虑性神经症的症状特点,因此初步诊断为焦虑性神经症。答案为A。
    【考察重点】症状识别【试题解析】求助者无心上学,这里有一定的回避行为,说明其社会功能受到损害。同时,求助者由最初对于母亲身体的担心,到现在表现出无心上学,这一系列过程,表现出了泛化。人际关系方面案例中并未提及。强化指的是给予有利刺激以达到增加目标行为的目的,显然与题干不符。因此选AB。
    【考察重点】针对情绪症状的咨询方法的选择【试题解析】案例中求助者焦虑情绪的产生,与求助者的认知因素有密切关系,因此可以选择认知行为疗法来缓解其焦虑情绪;由于求助者焦虑情绪的产生和特定的事件相联系,因此可以选择系统脱敏疗法有效缓解其焦虑情绪;由于求助者存在着非理性信念,因此也可以采取合理情绪疗法来进行治疗。因此答案为BCD。
    【考察重点】咨询效果的评估维度【试题解析】咨询效果的评估维度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来评估:一是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二是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三是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改善状况的评定;四是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五是求助者某些症状的改善程度;六是咨询师的评定。故本题答案应为ABC。
    【考察重点】咨询方案的内容【试题解析】咨询方案包含的内容:咨询目标;双方各自的特定责任、权利和义务;咨询的次数与时间安排;咨询的具体方法、过程和原理;咨询的效果及评价手段;咨询的费用;其他问题及有关说明。故本题答案为BCD。
    【考察重点】有效的咨询目标应具备的要素【试题解析】一个有效的咨询目标,应具备以下要素:具体、可行、积极、双方可接受、属于心理学性质、可以评估、多层次统一。这几点也是在制定咨询目标时必须要考虑的,因此本题答案选C。
    【考察重点】不恰当的提问方式【试题解析】“你觉得你在外地上学,害怕父母会得心脏病,难道你父母得不得心脏病是由你在不在身边决定的吗?”这里出现了修饰性反问。“即使你父母得了心脏病,自己也可以叫急救车,也不是得了心脏病就一定会死人对吧?现在医学发达,我们医院就有换过心脏的人,不也活得好好的吗?”咨询师的话虽然是以提问的方式呈现,实际表达的是咨询师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看法,而不是推动当事人去自我探索,属于解释性提问;咨询师对一件事从几个方面同时提出问题,属于多重性提问。“那你见过有一家三口天天背着书包上下学的吗?”这是以反问的形式责备求助者,属于责备性问题。因此答案为ABCD。
    【考察重点】心理咨询的适合对象【试题解析】适宜的求助者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智力正常、年龄适宜、内容合适、人格正常、动机正确、信任度高、行动自觉、匹配性好。故答案为ACD。

  • 第2题:

    该求助者学习成绩下降表明其(  )。

    A.学习能力变化
    B.出现性格缺陷
    C.社会功能受损
    D.情绪严重泛化

    答案:C
    解析:
    求助者成绩一直挺好,名列前茅,现在表姐因工作问题自杀了,他很害怕,成绩变差了,这是社会功能受损的表现。

  • 第3题:

    该求助者自诉 “现在连和家人一起喝酒也烦”说明其(  )。

    A.情绪充分泛化
    B.自知力不完整
    C.心理冲突变形
    D.社会功能丧失

    答案:A
    解析:
    求助者的情绪问题已经不再局限于初始引起心理问题的刺激,而与原刺激相类似的情景也能诱发求助者的情绪反应,这称为泛化。

  • 第4题:

    本案例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多选

    A 、 已出现了泛化
    B 、 还没出现泛化
    C 、 社会功能受损
    D 、 社会功能完好

    答案:A,C
    解析:
    根据案例,求助者的心理问题起因是男朋友与别的女性亲热,现在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发展为,对工作生活没有兴趣,认为社会残酷,人生已经
    没有尽头,所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已经开始泛化;求助者因为心理有问题,上班无法集中注意力,饮食不好,失眠,说明求助者社会功能受损。

  • 第5题:

    本案例中求助者的心理问题(  多选。

    A 、 己出现了泛化
    B 、 还未泛化
    C 、 影响社会功能
    D 、 社会功能完整

    答案:A,C
    解析:
    根据案例描述,求助者的心理问题是由于童年的不幸福、感情问题、性格问题,所以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已经泛化了,而且现在无法上班,说明
    求助者的心理问题已经影响社会功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