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海盗行为具备的条件有( )A、必须旨在扣留人质或掠夺财物的非法行为B、通过暴力或威胁手段达到目的C、并非出自某一官方或半官方的指令或默许而进行的对敌方的攻击D、必须发生在沿海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域或上空E、必须发生在沿海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域或上空

题目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海盗行为具备的条件有( )

A、必须旨在扣留人质或掠夺财物的非法行为

B、通过暴力或威胁手段达到目的

C、并非出自某一官方或半官方的指令或默许而进行的对敌方的攻击

D、必须发生在沿海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域或上空

E、必须发生在沿海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域或上空


相似考题
更多“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海盗行为具备的条件有( )A、必须旨在扣留人质或掠夺财物的非 ”相关问题
  • 第1题:

    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有关规定,各国军舰或经授权的国家公务船舶可扣押__船舶。

    A.船舶从事海盗行为

    B.船舶在航行中航向不稳定

    C.发生碰撞事故


    正确答案:A

  • 第2题:

    现行公约规定,在()上对另一船舶或飞机,或对另一船舶或飞机上的人或财物从事的任何非法的暴力或扣留行为,或任何掠夺行为属于海盗行为。

    • A、公海
    • B、领海
    • C、毗连区

    正确答案:A

  • 第3题: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海洋区域法律制度有哪些?


    正确答案: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海洋区域法律制度包括:内水制度、领海制度、毗连区制度、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制度、群岛水域制度、专属经济区制度、大陆架制度、公海制度和国际海底区域制度等。

  • 第4题:

    对海洋环境保护做出全面规定的国际条约是()

    • A、《伦敦公约》
    • B、《日内瓦海洋法公约》
    • C、《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D、《马波尔公约》

    正确答案:C

  • 第5题: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如何规定各沿海国的管辖海域的?


    正确答案: 1994年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各沿海国可拥有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在内的管辖海域。

  • 第6题:

    试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公海法律制度。


    正确答案: (1)《海洋法公约》规定,公海是指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
    (2)公海对所有国家开放,任何国家不得在公海上主张权利,这是传统国际法上公认的原则。《海洋法公约》把公海自由规定为六类:
    ①航行自由;
    ②飞越自由;
    ③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④建造人工岛屿和设施的自由;
    ⑤捕鱼自由;
    ⑥科学研究的自由。
    (3)各项具体制度包括:
    ①航行制度:每个国家,不论是沿海国还是内陆国,有权在公海上行驶悬挂其旗帜的船舶,这称为“航行权”。船舶在公海航行时必须悬挂一国的旗帜,取得船旗国的国籍,因而受船旗国法律的管辖和保护。军舰和国家的非商业性服务船舶,在公海上有完全的豁免权,军舰还有权对其他船舶行使登临权和紧追权。
    ②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制度:所有国家有权在公海海床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任何国家不得阻止或破坏,但在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时,必须顾及现有的电缆和管道。
    ③捕鱼及养护生物资源的制度:所有国家都有权在公海捕鱼,这是公海自由的一个主要内容。海洋法公约还规定了养护生物资源以保护渔业资源保持最正当的持久产量。
    ④海洋环境保护及养护制度:《海洋法公约》第十二部分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及保全问题作了详细规定,对于陆地来源等六种不同来源的污染,各国应通过国际合作采取措施予以控制,以保护海洋环境。

  • 第7题:

    以下哪个公约是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制定的()

    • A、《公海公约》
    • B、《领海与毗连区公约》
    • C、《大陆架公约》
    • D、《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正确答案:D

  • 第8题:

    多选题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海盗行为具备的条件有()
    A

    必须旨在扣留人质或掠夺财物的非法行为

    B

    通过暴力或威胁手段达到目的

    C

    并非出自某一官方或半官方的指令或默许而进行的对敌方的攻击

    D

    必须发生在沿海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域或上空


    正确答案: B,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9题:

    问答题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群岛是如何规定的?

    正确答案: 群岛是指“一群岛屿,包括若干岛屿的若干部分、相连的水域和其他自然地形,彼此密切相关,以致这种岛屿、水域和其他自然地形在本质上构成一个地理、经济和政治的实体,或在历史上已被视为这种实体”。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0题:

    多选题
    1958年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制定的公约有()。
    A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B

    《公海公约》

    C

    《大陆架公约》

    D

    《领海与毗连区公约》


    正确答案: C,A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1题:

    问答题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海洋区域法律制度有哪些?

    正确答案: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海洋区域法律制度包括:内水制度、领海制度、毗连区制度、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制度、群岛水域制度、专属经济区制度、大陆架制度、公海制度和国际海底区域制度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单选题
    根据()第八十六条的规定,“公海”是指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
    A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B

    《1983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C

    《1984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D

    《1985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根据《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有关规定,可扣押()船舶。

    • A、船舶从事海盗行为
    • B、船舶在航行中航向不稳定
    • C、发生碰撞事故

    正确答案:A

  • 第14题: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迄今为止最详尽的一部国际海洋法公约。


    正确答案:正确

  • 第15题: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群岛是如何规定的?


    正确答案: 群岛是指“一群岛屿,包括若干岛屿的若干部分、相连的水域和其他自然地形,彼此密切相关,以致这种岛屿、水域和其他自然地形在本质上构成一个地理、经济和政治的实体,或在历史上已被视为这种实体”。

  • 第16题: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公海制度有何新的发展?


    正确答案: 1958年的《公海公约》编纂了传统海洋法关于公海法律制度的习惯法规则,把传统的海洋自由概括为航行、捕鱼,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飞行四项自由。《公海公约》还对船舶国籍、船旗国的管辖权和义务作了新的规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吸收了《公海公约》的规定,大部分规定与《公海公约》相同,只是由于海洋法已新设了专属经济区和群岛水域两个新海域,公海即排除了这两个自成一类的海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海洋自由扩大为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建造人工岛屿和设施、捕鱼、科学研究等六项自由。关于公海上的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等以专章作了详细的规定。
    其它:
    公海上行使管辖权的方式:旗帜的查明权、登临权、紧追权
    旗帜的查明权:
    1)实施主体:任何国家的军舰
    2)实施内容:要求公海上的船舶展示其旗帜
    3)实施方式:
    1.升起自己的旗帜,放空炮一响,
    2.发一实炮越过船首
    3.使用武力强迫停航,临检
    4.军舰对未经授权而悬挂该国旗帜的任何外国船舶进行拿捕,并可带至本国任一港口,予以惩罚。
    海盗行为的主体有私人船舶和飞机、叛乱船舶和飞机、叛变的船员和乘客;
    海盗行为的客体是国家领海范围以外一切水域、任何公有或私有船舶、船上的人或货物。
    在公海上,船旗是确定船舶国籍的有效证件之一,《公约》和其他有关的国际公约都规定,船舶航行应悬挂旗帜,且仅应悬挂一国的旗帜。
    “悬挂两国或两国以上旗帜航行并视方便而更换旗帜的船舶,对任何其他国家不得主张其中任何一国国籍,并视同无国籍船。”
    《公约》规定,每个国家应对悬挂其旗帜的船舶有效地进行行政、技术和社会事项上的管辖和控制。
    公海普遍性管辖权的行使:军舰、军用飞机或经授权并有清楚标记可以识别的国家公务船舶。
    公海的历史发展:
    1.西班牙葡萄牙第一次分割海洋;
    2.法国和英国第二次分割海洋;
    3.马汉理论引发第三次海洋分割;
    4.第四次分割仍在延续。
    公海的法律地位:
    (1)公海对所有国家开放,不论沿海国或内陆国都有利用公海的权利;
    (2)任何国家不得有效的声称将公海的任何部分置于其主权之。
    公海自由的基本含义:
    1.公海对所有国家开放,不论沿海国或内陆国;
    2.所有国家均有平等行使各种公海自由的权利;
    3.侵犯公海自由原则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
    公海自由的限制:
    1.公海自由必须在《公约》和其他国际法所规定的条件下行使;
    2.各国在行使公海自由时,应适当顾及到其他国家的权利和利益;
    3.公海应只用于和平目的,不应将公海变成军事活动、侵略和战争的活动场所。

  • 第17题:

    2003年3月20日,美国不顾全世界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爱好和平的愿望,发动了伊拉克战争,此行动过程违反了()。

    • A、《联合国宪章》
    • B、《联合国打击中国有组织犯罪公约》
    • C、《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D、《反对劫持人质国际公约》

    正确答案:A

  • 第18题:

    1958年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制定的公约有()。

    • A、《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 B、《公海公约》
    • C、《大陆架公约》
    • D、《领海与毗连区公约》

    正确答案:C,D

  • 第19题:

    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海盗行为具备的条件有()

    • A、必须旨在扣留人质或掠夺财物的非法行为
    • B、通过暴力或威胁手段达到目的
    • C、并非出自某一官方或半官方的指令或默许而进行的对敌方的攻击
    • D、必须发生在沿海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域或上空

    正确答案:A,B,C,D

  • 第20题:

    单选题
    对海洋环境保护做出全面规定的国际条约是()
    A

    《伦敦公约》

    B

    《日内瓦海洋法公约》

    C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D

    《马波尔公约》


    正确答案: B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1题:

    问答题
    试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公海法律制度。

    正确答案: (1)《海洋法公约》规定,公海是指不包括在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或内水或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内的全部海域。
    (2)公海对所有国家开放,任何国家不得在公海上主张权利,这是传统国际法上公认的原则。《海洋法公约》把公海自由规定为六类:
    ①航行自由;
    ②飞越自由;
    ③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自由;
    ④建造人工岛屿和设施的自由;
    ⑤捕鱼自由;
    ⑥科学研究的自由。
    (3)各项具体制度包括:
    ①航行制度:每个国家,不论是沿海国还是内陆国,有权在公海上行驶悬挂其旗帜的船舶,这称为“航行权”。船舶在公海航行时必须悬挂一国的旗帜,取得船旗国的国籍,因而受船旗国法律的管辖和保护。军舰和国家的非商业性服务船舶,在公海上有完全的豁免权,军舰还有权对其他船舶行使登临权和紧追权。
    ②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的制度:所有国家有权在公海海床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任何国家不得阻止或破坏,但在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时,必须顾及现有的电缆和管道。
    ③捕鱼及养护生物资源的制度:所有国家都有权在公海捕鱼,这是公海自由的一个主要内容。海洋法公约还规定了养护生物资源以保护渔业资源保持最正当的持久产量。
    ④海洋环境保护及养护制度:《海洋法公约》第十二部分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及保全问题作了详细规定,对于陆地来源等六种不同来源的污染,各国应通过国际合作采取措施予以控制,以保护海洋环境。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2题:

    单选题
    以下哪个公约是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制定的()
    A

    《公海公约》

    B

    《领海与毗连区公约》

    C

    《大陆架公约》

    D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公海制度有何新的发展?

    正确答案: 1958年的《公海公约》编纂了传统海洋法关于公海法律制度的习惯法规则,把传统的海洋自由概括为航行、捕鱼,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飞行四项自由。《公海公约》还对船舶国籍、船旗国的管辖权和义务作了新的规定。《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吸收了《公海公约》的规定,大部分规定与《公海公约》相同,只是由于海洋法已新设了专属经济区和群岛水域两个新海域,公海即排除了这两个自成一类的海域。《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把海洋自由扩大为航行、飞越、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建造人工岛屿和设施、捕鱼、科学研究等六项自由。关于公海上的环境保护、海洋科学研究等以专章作了详细的规定。
    其它:
    公海上行使管辖权的方式:旗帜的查明权、登临权、紧追权
    旗帜的查明权:
    1)实施主体:任何国家的军舰
    2)实施内容:要求公海上的船舶展示其旗帜
    3)实施方式:
    1.升起自己的旗帜,放空炮一响,
    2.发一实炮越过船首
    3.使用武力强迫停航,临检
    4.军舰对未经授权而悬挂该国旗帜的任何外国船舶进行拿捕,并可带至本国任一港口,予以惩罚。
    海盗行为的主体有私人船舶和飞机、叛乱船舶和飞机、叛变的船员和乘客;
    海盗行为的客体是国家领海范围以外一切水域、任何公有或私有船舶、船上的人或货物。
    在公海上,船旗是确定船舶国籍的有效证件之一,《公约》和其他有关的国际公约都规定,船舶航行应悬挂旗帜,且仅应悬挂一国的旗帜。
    “悬挂两国或两国以上旗帜航行并视方便而更换旗帜的船舶,对任何其他国家不得主张其中任何一国国籍,并视同无国籍船。”
    《公约》规定,每个国家应对悬挂其旗帜的船舶有效地进行行政、技术和社会事项上的管辖和控制。
    公海普遍性管辖权的行使:军舰、军用飞机或经授权并有清楚标记可以识别的国家公务船舶。
    公海的历史发展:
    1.西班牙葡萄牙第一次分割海洋;
    2.法国和英国第二次分割海洋;
    3.马汉理论引发第三次海洋分割;
    4.第四次分割仍在延续。
    公海的法律地位:
    (1)公海对所有国家开放,不论沿海国或内陆国都有利用公海的权利;
    (2)任何国家不得有效的声称将公海的任何部分置于其主权之。
    公海自由的基本含义:
    1.公海对所有国家开放,不论沿海国或内陆国;
    2.所有国家均有平等行使各种公海自由的权利;
    3.侵犯公海自由原则是违反国际法的行为。
    公海自由的限制:
    1.公海自由必须在《公约》和其他国际法所规定的条件下行使;
    2.各国在行使公海自由时,应适当顾及到其他国家的权利和利益;
    3.公海应只用于和平目的,不应将公海变成军事活动、侵略和战争的活动场所。
    解析: 暂无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