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usouti.com

患者,男,60岁。1996年4月10日初诊。 病史:两年前诊为冠心病,心前区经常疼痛,每月发作十余次,每次疼痛1~2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可以暂时缓解。近半年来,胸部刺痛不移,发作更频,含服硝酸甘油已经无效,常觉心中郁闷,两胁胀痛,夜寝不安,胸痛发作较频,舌质紫暗少苔,两脉沉涩。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题目

患者,男,60岁。1996年4月10日初诊。 病史:两年前诊为冠心病,心前区经常疼痛,每月发作十余次,每次疼痛1~2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可以暂时缓解。近半年来,胸部刺痛不移,发作更频,含服硝酸甘油已经无效,常觉心中郁闷,两胁胀痛,夜寝不安,胸痛发作较频,舌质紫暗少苔,两脉沉涩。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相似考题
更多“患者,男,60岁。1996年4月10日初诊。 病史:两年前诊为冠心病,心前区经常疼痛,每月发作十余次,每次疼痛1~2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可以暂时缓解。近半年来,胸部刺痛不移,发作更频,含服硝酸甘油已经无效,常觉心中郁闷,两胁胀痛,夜寝不安,胸痛发作较频,舌质紫暗少苔,两脉沉涩。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相关问题
  • 第1题:

    某男,53岁,干部。 病史:平时嗜食肥甘厚味,常酗酒,一年来出现多食易饥,但体重下降,两月之内体重下降12斤,近三个月来上症加重,并觉口渴欲饮,尿多,大便干结难解,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有力。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消渴(中消-胃热炽盛)
    分析:长期过食肥甘厚味酒醇,损伤脾胃,致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故多食易饥,口渴欲饮,大便干结难解;形失所养,则体重下降;脾虚转输不利,水谷精微下注,故尿多;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有力为内热炽盛之象。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方药:玉女煎加味:生地15g生石膏30g知母12g麦冬12g牛膝10g川连3g栀子9g大黄5g玄参12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2题:

    某男,53岁,干部。 病史:平时嗜食肥甘厚味,常酗酒,一年来出现多食易饥,近三个月来上症加重,并觉口渴欲饮,尿多,大便干结难解,体重下降,2个月内体重下降6kg,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有力。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消渴(中消—胃热炽盛)
    分析:长期过食肥甘厚味酒醇,损伤脾胃,致运化失职,积热内蕴,化燥伤津,消谷耗液,故多食易饥,口渴欲饮,大便干结难解;形失所养,则体重下降;脾虚转输不利,水谷精微下注,故尿多;舌质红,苔黄,脉滑数有力为内热炽盛之象。
    治法:清胃泻火,养阴增液。
    方药:玉女煎加味:生地15g生石膏30g知母12g麦冬12g牛膝10g川连3g栀子9g大黄5g玄参12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3题:

    病史:发热持续一月余,最高体温达38℃,经用各种抗菌素,退热药治疗未效。症见:每日午后热势上升,至次早则稍降,患者自觉并不发热。右胁下疼痛而固定不移,口不渴。大便自调,小便利。舌质暗,脉涩。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内伤发热(血瘀发热证)
    分析:体温虽高而自觉并不热,是无表热可知;口不渴,便亦不结,是无里热又可知;胁痛不移,舌质黯,脉弦涩,是瘀血内结之象;瘀血为病在血分,血属阴,故其发热以午后为甚。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尾12g赤芍10g川芎8g生地12g红花6g枳壳10g柴胡10g桃仁10g牛膝10g没药9g地龙9g桔梗6g甘草6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4题:

    胡某,女,27岁,技术员。 病史:平时身体较瘦,常自服补药。半年来午后及夜间发热,(T37.3~37.9度),心烦少寐,两颧潮红,不欲近衣,经常盗汗,口干咽燥,手足心热,尿短赤,大便干结,曾到医院多次检查,除外结核病,舌质红,苔少干,脉细数。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内伤发热(阴虚发热)
    分析:素体阴虚,过用温补之品致阴精亏损,阴虚则阳盛,水不制火,阳气偏盛而引起发热,不欲近衣,口干咽燥,尿短赤,大便干结;以病在阴分,故午后及夜间发热,手足心热;虚火扰动心神,故心烦少寐;虚火上炎则两颧潮红;入睡后阳入阴分则虚火更甚,扰动阴津,故盗汗;舌质红,苔少干,脉细数为阴虚内热之象。
    治法:滋阴清热。
    方药:清骨散加减:银柴胡10g知母12g胡黄连5g地骨皮12g煅牡蛎20g秦艽10g鳖甲15g生地15g柏子仁9g甘草6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5题:

    张某,男,60岁,已婚,工人。1996年4月10日初诊。2年前诊断为冠心病。心前区经常疼痛,每月发作10余次,每次疼痛1~2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可以暂时缓解。近半年来,发作更频,胸部刺痛不移,夜间发作频繁,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均能缓解,常觉胸闷,夜寝不安。查体:T36.5℃,P76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6次/分,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舌质紫暗,有瘀斑,舌底脉络迂曲怒张,脉沉涩。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85次/分,律齐,V1~V5导联ST段压低约0.15mV。心肌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或肌钙蛋白T等指标均正常。作出中医病证诊断及西医疾病诊断。


    正确答案: 中医病证诊断:胸痹,血瘀心脉证
    西医疾病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

  • 第6题:

    患者,男,63岁。两年来常感左侧胸部疼痛,胸闷,反复发作。近月来,发作频繁,夜寐多梦,唇黯,两目黯黑,舌有瘀斑,脉涩。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正确答案: 辨证:瘀血阻胸,气机郁滞。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处方:血府逐瘀汤。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川芎4.5g赤芍6g牛膝9g桔梗4.5g柴胡3g枳壳6g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而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为臣药。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桔梗并能载药上行;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以上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 第7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中医诊断、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主方、治法与用药)患者,男性,53岁。胃脘疼痛反复发作3年,右胁胀痛半年。近年来胃脘疼痛,情绪不佳时尤甚。半年来,右胁胀痛,走窜不定,常放射至肩背,腹满纳差,嗳气频作。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脉弦而数,舌质红,苔黄腻,胆囊区压痛明显。"B超"检查诊断为慢性胆囊炎。


    正确答案: 中医诊断:少阴病。
    证型:四逆散证。
    辨证分析:肝气郁滞,横逆犯胃,故胃脘痛;肝气郁滞,气机不畅,故右胁痛走窜不定;木郁克土,故腹胀纳差,嗳气频作;阳气内郁,故大便干结,小便短少而四肢逆冷。脉弦而数,舌质红、苔黄腻乃阳气内郁,肝气郁滞之征。
    治法:宣通阳气,疏达郁滞。
    主方:四逆散。
    用药:柴胡、枳实、芍药、炙甘草。

  • 第8题:

    患者,男,50岁。病史:素有慢性咽喉炎病史,常因受寒劳累而病情加重。近三年来,双下肢浮肿,按之凹陷如泥,面色少华,神倦肢冷,脘腹胀闷,纳减便溏,小便短少,舌淡苔白腻,脉沉弱。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水肿(阴水——脾阳虚衰)
    分析:患者以往反复感邪而失治,损伤正气,气虚及阳,脾阳不振则运化失司,水湿聚不行,泛溢肌肤,发为浮肿而小便短少;此为因虚致实,而水性趋下,故浮肿见于双下肢而按之凹陷如泥;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故面色少华,神倦肢冷;运化无力,故脘腹胀闷,纳减便溏;舌淡苔白腻,脉沉弱为阳虚水湿内聚之征。
    治法:健脾温阳利水
    方药:实脾饮加减:附子6g(先煎2小时)干姜3g草果6g白术10g茯苓15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15g大腹皮15g木瓜6g木香5g(后下)厚朴6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9题:

    患者,男,36岁,建筑工人。病史:双膝关节反复疼痛6年。今年3月份天气突然转冷,关节疼痛加剧,痛处固定,局部较冷,热敷后疼痛稍减,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而润,苔薄白,脉弦紧。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机概要(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痹证(痛痹)
    分析:因职业原因,工作辛劳又长期触风冒雨,风寒湿邪易乘虚侵袭,致气血凝滞,经络痹阻,而发为关节疼痛;复感风寒之邪,寒性凝滞收引,脉络拙急故疼痛加剧,痛处固定,局部较冷,热敷后疼痛稍减,关节屈伸不利;苔薄白,脉弦紧为寒邪侵袭之征。
    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制川乌8g(先煎)麻黄8g白芍15g黄芪15g牛七15g桂枝6g苍术6g甘草6g每日一剂,水煎滤出药液后入蜜一匙,分三次温服。

  • 第10题:

    患者,男,45岁。病史:右胁疼痛反复5年余。经化验检查,西医诊断为慢性乙型肝炎。曾在当地医院治疗1月余未愈而来诊。刻下见右胁胀痛,走窜不定,痛连及胸背,情志激惹则痛甚,善太息,得嗳气则舒,纳呆,脘腹胀满,舌苔薄白,脉弦。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胁痛(肝气郁结)
    分析:肝失疏泄,肝郁气滞,胁络失和,故右胁胀痛,痛连及胸背;气无形时聚时散,故疼痛走窜不定;情志激惹则肝失条达愈甚,故疼痛加剧;情志不遂,故善太息;肝木乘脾土,脾失健运则纳呆,脘腹胀满,得嗳气则舒;脉弦为肝气郁结之象。
    治法:疏肝理气
    方药:柴胡疏肝散加减:柴胡10g白芍15g枳壳10g香附15g川芎10g甘草6g陈皮6g当归12g川拣10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11题:

    问答题
    病案分析题(请分析下列病案的证型,辨证分析;并写出治法、主方和用药)患者,男性,57岁,干部。反复发作胸痛,心悸半年,近月来,心悸发作频繁,不能安睡,胸痛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痛势较剧,痛甚时冷汗出,不能动,并有舌尖发麻、胸部紧闷、头晕眼花等感觉。经某医院作胆固醇、心电图等检查,诊断为冠心病,服双嘧达莫(潘生丁)、硝酸甘油片等药,虽能暂时缓解症状,但仍反复发作。诊见面色紫暗,舌质稍淡,边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

    正确答案: 证型:心脉痹阻,兼血虚证。
    辨证分析:患者明确诊断为冠心病,且以胸痛、心悸为主症,心主血脉,故当属心脉痹阻不通之疾,不通则痛。面色紫暗,舌淡瘀斑,脉细涩,乃血虚血瘀之象。治法:活血化瘀。
    主方:桃红四物汤加减。
    用药:丹参、当归、桃仁、赤芍、柏子仁、红花、川芎、炙甘草。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2题:

    问答题
    患者,男,36岁,建筑工人。病史:双膝关节反复疼痛6年。今年3月份天气突然转冷,关节疼痛加剧,痛处固定,局部较冷,热敷后疼痛稍减,关节屈伸不利,舌质淡红而润,苔薄白,脉弦紧。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机概要(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痹证(痛痹)
    分析:因职业原因,工作辛劳又长期触风冒雨,风寒湿邪易乘虚侵袭,致气血凝滞,经络痹阻,而发为关节疼痛;复感风寒之邪,寒性凝滞收引,脉络拙急故疼痛加剧,痛处固定,局部较冷,热敷后疼痛稍减,关节屈伸不利;苔薄白,脉弦紧为寒邪侵袭之征。
    治法:散寒通络,祛风除湿。
    方药:乌头汤加减:制川乌8g(先煎)麻黄8g白芍15g黄芪15g牛七15g桂枝6g苍术6g甘草6g每日一剂,水煎滤出药液后入蜜一匙,分三次温服。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13题:

    李某,男,56岁,干部。 病史:诉心前区闷痛反复发作三年余。每逢劳累则诱发,但自服“消心痛”等药可缓解。近周来因工作繁忙而觉胸部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心中动悸,神疲懒言,倦怠乏力,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苔薄白,脉虚细。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胸痹(气阴两虚)
    分析:年过半百,肾气渐虚,肾阳虚衰不能鼓动五脏之阳,引起心气不足,血脉失于温煦,鼓动无力而痹阻不通,发为胸部阵阵隐痛,胸闷气短,心中动悸;心气不足,机能活动衰减,故神疲懒言,倦怠乏力;卫外不固,则易汗出;舌质淡红,舌体胖且边有齿痕,脉虚细为气虚,气血不充之象。
    治法:益气养阴,活血通脉。
    方药:生脉散合人参养荣汤:人参10g黄芪30g炙甘草10g桂枝9g
    丹参12g大枣10g当归9g麦冬15g五味子6g陈皮10g川芎10g熟地15g茯苓10g赤芍10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14题:

    黄某,女,57岁,渔民。 病史:1999年2月就诊。自诉四肢关节疼痛反复发作十余年,加重一个月,症见肢体多个关节疼痛,屈伸不利,关节肿大、晨起僵硬、棱状变形,四肢肌肉萎缩,筋脉拘紧,肘膝不得伸,疼痛夜甚,遇寒冷加重,舌暗红,脉细涩。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痹证(痰淤痹阻证)
    分析:久居水上,感受寒湿,日久则损伤阳气,壅滞经络,阻滞气血,故肢体多个关节疼痛;久病入络,寒湿痰瘀互结而不散,故关节肿大、晨起僵硬、棱状变形;筋脉失养,故四肢肌肉萎缩;寒湿为阴邪,其性凝滞收引,故筋脉拘紧,关节曲伸不利,疼痛夜甚,遇寒冷加重;舌暗红,脉细涩为气滞血瘀之征。
    治法:化痰行淤,益痹通络.
    方药:双合汤加减:桃仁10g红花6g当归15g川芎10g白芍15g伏苓15g半夏15g陈皮6g甘草6g白芥子15g鲜竹沥8g生姜6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15题:

    王某,男,60岁,农民。2000年7月10日入院。 主诉:脐腹针刺样疼痛8月余,症状加重一周。 病史:8月前因车祸被摩托车压过腹部后,经常出现脐腹针刺样疼痛,经B超、CT以及腹部平片检查未发现异常,后经服药治疗(药物不详)未见明显好转,近周来上症加重,而求中医治疗来院就诊。入院症见:脐腹刺痛,拒按,疼痛固定,入夜更甚,舌质紫暗,脉涩。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腹痛(瘀血阻滞)
    分析:根据患者出现脐腹部位疼痛8个月的临床表现故诊断为腹痛。由于患者因外伤后致病,出现脐腹刺痛,疼痛固定,入夜更甚,舌质紫暗,脉涩,此乃属瘀血阻滞之证。由于瘀血阻滞腹内脏腑经络,故脐腹刺痛,疼痛固定,入夜更甚。瘀血属有形之实邪,故腹痛拒按。舌质紫暗,脉涩均为瘀血内阻之象。
    治法:活血化瘀,和络止痛。
    方药:少腹逐瘀汤加减。蒲黄10g五灵脂10g没药6g当归12g川芎10g延胡索10g赤芍10g小回香10g肉桂2g(另焗)干姜5g水煎服。

  • 第16题:

    患者,男,25岁,1999年7月20日初诊。 病史:病患心中惕惕而动,面色苍白,形寒肢冷一年。入夏以来,因冒雨涉水,心悸加重,并伴有头目眩晕,胸脘痞满,形寒肢冷,浮肿尿少,前来求治。舌淡,苔白滑,脉弦滑。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患者,男性,20岁。


    正确答案: 诊断:心悸(饮邪上犯)
    分析:病久体虚,心阳不足,心失温养,神不守舍,故心中惕惕而动,面色苍白,形寒肢冷。入夏以来,因冒雨涉水,水湿内侵,停于心下,则心悸加重;脾为湿困,则胸脘痞闷,形寒肢冷;清阳不升,则头目眩晕;水湿不化,而浮肿尿少;舌淡,苔白滑,脉弦滑为水饮内停之象。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
    方药:苓桂术甘汤加减:茯苓15g桂枝8g白术12g甘草6g制附子先煎8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17题:

    病例摘要: 张某,男,60岁,已婚,工人。2014年4月10日初诊。 2年前诊断为冠心病。心前区经常疼痛,每月发作十余次,每次疼痛1~2分钟,含服硝酸甘油可以暂时缓解。近半年来,发作更频,胸部刺痛不移,夜间发作频繁,含服硝酸甘油或速效救心丸均能缓解,常觉胸闷,夜寝不安。 查体:T36.5℃,P76次/分,R18次/分,BP120/80mmHg。双肺呼吸音清,心率76次/分,律齐,心脏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舌质紫暗,有瘀斑,舌底脉络迂曲怒张,脉沉涩。 辅助检查: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85次/分,律齐,V1~V5导联ST段压低约0.15mV。心肌酶、肌红蛋白、肌钙蛋白I或肌钙蛋白T等指标均正常。 答题要求:1.根据上述病例摘要,在答题卡上完成书面辨证论治。 2.鉴别诊断:请与心脏神经症相鉴别。


    正确答案: 中医辨病辨证依据:
    患者心前区疼痛反复发作,久则血行不畅,而致血瘀气滞。气滞血瘀,脉道壅滞,使胸阳痹阻,气机不畅,心脉挛急或闭塞而发为胸痹。瘀血阻于心脉,络脉不通,不通则痛,故见胸部刺痛不移。瘀血为阴证,不易速去,加之久病人络,络脉受阻,瘀阻更甚,则发作频繁。瘀血为阴,入夜亦为阴,因此入夜疼痛更甚。舌质紫暗,有瘀斑,舌底脉络迂曲怒张,脉沉涩均为瘀阻脉络,痹阻胸阳之征象。
    西医诊断依据:
    (1)中年男性病人,具有典型的突然发作性心前区疼痛的症状。
    (2)短暂发作,服用硝酸酯类药物能够缓解。
    (3)心电图:窦性心律,心率85次/分,律齐,V1~V5导联ST段压低约0.15mV。
    西医鉴别诊断:
    心脏神经症:本病患者常主诉疼痛,但多短暂几秒钟的刺痛或者持久(几小时)的隐痛,常喜欢深吸气或叹息性呼吸,胸痛部位多在左侧乳房下心尖部附近,或经常变动。症状多在疲劳后出现,而不在疲劳时,轻度体力活动反而舒适,含服硝酸酯类药物无效,心电图正常.常伴有其他神经衰弱的症状。
    诊断:
    中医疾病诊断:胸痹
    中医证候诊断:心血瘀阻证
    西医诊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
    中医治法: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方剂:血府逐瘀汤加减
    药物组成、剂量及煎服法:
    柴胡10g;赤芍10g;炒枳壳10g;川芎6g;香附10g;陈皮10g;当归10g;赤芍10g;桃仁10g;红花10g;桔梗6g;生甘草6g;
    7剂,水煎服,每剂分早晚两次温热服
    西医治疗原则与方法(药物、手术等):
    (1)急性发作时应立即休息,缓解后一般不需卧床,活动强度以不出现心绞痛症状为度。发作频繁时应休息以检测观察患者的症状。
    (2)降血脂、抗血小板治疗。
    (3)口服硝酸酯类药及β受体阻滞剂。
    (4)药物治疗仍有症状,必要时介入治疗。

  • 第18题:

    张某,男,54岁,9月16日初诊。 主诉:头痛反复发作4年。 病史:患高血压病6年,近4年来经常反复头痛头胀,伴眩晕,心烦易怒,胁痛不适,失眠多梦,口苦,舌质红,苔薄黄,脉沉弦有力。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头痛(肝阳上亢)。
    分析:肝肾阴虚,水不涵木,肝阳上亢,循经上扰清空,故头痛头胀,伴眩晕。胁为肝之分野,肝郁胁络失和则胁痛。肝阳上扰心神,故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脉沉弦有力为肝阳上亢之征,肝与胆相表里,肝郁化火,肝火上炎,胆气上逆则口苦。火盛则舌红苔薄黄。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天麻12g钩藤15g牛膝15g杜仲15g桑寄生12g夜交藤12g茯神10g益母草15g山栀子10g黄芩10g每日1剂,水煎服。

  • 第19题:

    患者,男性,20岁。病史:发热持续一月余,最高体温达38℃,经用各种抗菌素,退热药治疗未效。症见:每日午后热势上升,至次早则稍降,患者自觉并不发热。右胁下疼痛而固定不移,口不渴。大便自调,小便利。舌质暗,脉涩。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诊断:内伤发热(血瘀发热证)
    分析:体温虽高而自觉并不热,是无表热可知;口不渴,便亦不结,是无里热又可知;胁痛不移,舌质黯,脉弦涩,是瘀血内结之象;瘀血为病在血分,血属阴,故其发热以午后为甚。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尾12g赤芍10g川芎8g生地12g红花6g枳壳10g柴胡10g桃仁10g牛膝10g没药9g地龙9g桔梗6g甘草6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20题:

    韦某,71岁,退休干部,2000年12月就诊。病史:患者有四十年吸烟史,十年前就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肿心病,病情反复发作,冬季病情较重。一月来患者喘促气短,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气不得续,小便常因咳嗽而失禁,面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弱。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喘证(虚喘-肾气虚)
    分析:年高久病,肺肾俱虚,肾不能助肺纳气,气失摄纳,逆气上奔,发为喘促气短,呼多吸少,动则喘甚,气不得续;下元亏虚,根本不固,故小便常因咳嗽而失禁;形体失于温养,则面青肢冷;舌淡苔白,脉沉弱为肾气虚之象。
    治法:补肾纳气。
    方药:金匮肾气丸合参蛤散加减:制附子先下8g桂枝6g熟地12g淮山15g
    丹皮9g茯苓18g泽泻12g胡桃肉12g人参12g蛤蚧10g萸肉9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21题:

    张某,女,18岁,学生。病史:自幼多病,平素易感冒,近半年来汗出较多,恶风,遇劳则甚,伴面色少华,体倦乏力,声低气怯,舌淡,苔薄白,脉弱。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汗证(肺卫不固)
    分析:素体薄弱,肺气不足,肌表疏松,表虚不固,腠理开泄而致汗出较多,恶风,易感冒;劳则气耗,故遇劳则甚;气虚则形体失养,故面色少华,体倦乏力,声低气怯;舌淡,脉弱为气虚之象。
    治法:益气固表。
    方药:玉屏风散:黄芪30g白术10g防风9g浮小麦20g糯稻根10g煅牡蛎30g党参18g炙草4g水煎服每日一剂

  • 第22题:

    问答题
    患者,男,63岁。两年来常感左侧胸部疼痛,胸闷,反复发作。近月来,发作频繁,夜寐多梦,唇黯,两目黯黑,舌有瘀斑,脉涩。分析病例,作出中医证的诊断,拟定治法,开出处方,并分析方义。

    正确答案: 辨证:瘀血阻胸,气机郁滞。
    治法:活血化瘀,行气止痛。
    处方:血府逐瘀汤。桃仁12g红花9g当归9g生地黄9g川芎4.5g赤芍6g牛膝9g桔梗4.5g柴胡3g枳壳6g水煎服
    方义分析:方中桃仁破血行滞而润燥,红花活血祛瘀而止痛,共为君药。赤芍、川芎助君药活血祛瘀;牛膝活血通经,祛瘀止痛,引血下行,共为臣药。生地、当归养血益阴,清热活血;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宽胸行气,桔梗并能载药上行;柴胡疏肝解郁,升达清阳,与桔梗、枳壳同用,尤善理气行滞,使气行则血行;以上均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
    解析: 暂无解析

  • 第23题:

    问答题
    患者,男性,20岁。病史:发热持续一月余,最高体温达38℃,经用各种抗菌素,退热药治疗未效。症见:每日午后热势上升,至次早则稍降,患者自觉并不发热。右胁下疼痛而固定不移,口不渴。大便自调,小便利。舌质暗,脉涩。 要求:写出疾病诊断(1分)、证候诊断与分析(1分)、治法(1分)、代表方名(1分)、药物与用量、煎服法(1分)。

    正确答案: 诊断:内伤发热(血瘀发热证)
    分析:体温虽高而自觉并不热,是无表热可知;口不渴,便亦不结,是无里热又可知;胁痛不移,舌质黯,脉弦涩,是瘀血内结之象;瘀血为病在血分,血属阴,故其发热以午后为甚。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血府逐瘀汤加减:当归尾12g赤芍10g川芎8g生地12g红花6g枳壳10g柴胡10g桃仁10g牛膝10g没药9g地龙9g桔梗6g甘草6水煎服每日一剂
    解析: 暂无解析